書評|《那些少女沒有沒有抵達》犀利揭穿那些你以為的「Z世代的玻璃心」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我喜歡這個世代、在這樣的時間點,有幸能擁有《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我喜歡它擁有兩個版本的封面視覺,它讓我在書店內駐足良久、猶豫再三。

raw-image


更喜歡內頁的「封面設計」後,印有三個名字,其一叫做「midjourney」。

它讓人感覺凡事萬物擁有空間、能去創造、有商有量,沒有非黑即白的絕對。

raw-image

整個閱讀體驗中,不時想起這大半年來在工作相關的千人匿名社群裡,時不時出現的,對於「Z世代」的提問,帶點束手無策、無可奈何,當然也會帶有負面指摘。

或許是大半年來的太過頻繁,最近一次還惹來貌似Z世代的激烈反擊,在匿名群組中留下「智障老人」的評論。

我像個吃瓜群眾般置身事外看著,也想起了書中說的:「我是上個世紀的人,這注定了我和他們在很多話題永遠不會形成共識」。

想來不禁感到諷刺,年齡的鴻溝,在AI時代中,卻彷彿不曾被裂解鬆動。


於是所謂智障老人們,用批評與自帶優越的發言,意圖掩飾對新世代的一無所知。他們是自詡摸爬打滾來、刻苦耐勞過的優秀倖存者。一無所知?沒有可能。

所謂玻璃心青年們,一面浸淫在自由的原生網路中,一面在步入社會即四面束縛的體制中,撞得頭破血流。淚痕未乾,一轉身社群上又是亮麗華美的打卡自拍,「裡外不一」?多麼如常,你別大驚小怪。

而在兩者之間猶疑的人,好比自己,該當如何?既不想靠攏Z世代,在外人眼裡那麼敏感、那麼不知如何自洽。也深怕一個失足失言,落入他人口中智障老人的萬丈深淵。

回到《那些少女沒有抵達》這本書吧。

書中道:「我不認為誰可以完全地理解一個人,到最後我們可以回答的只有自己的人生」

人確實是世上最複雜的產物,以心印心又如何?誰又能說得準,曾真正懂得過另一個人?遑論世代與世代間的隔閡。

正因如此,看似圍繞少女而生的青春物語,卻從35歲的中學教師眼光出發,書寫了三個世代的時間刻度。

它談青春期的迷惘、哀傷與「世界太美了可惜不值得」的絕望。網路社群的興起,讓一個個年輕生命,像走進萬花筒內,舉手投足,折射出更為複雜也更為細碎的稜鏡片段,稜鏡奪目,卻也易碎,承受不起太重或太輕的注目。

也談「愛與治理」—在當代社會仍常是自然綁定的存在。它存於親緣間的索討與償還、也存於校園與職場間的權威與服從。有時它堅不可摧、有時也搖搖欲墜。

更談兩性之間的複雜,愛與愛的結合,究竟是從哪一刻起質變的?或者有時,我們不談愛,取而代之的僅剩條件與功能的排列組合。

這些命題如此巨大難解,但《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每一篇章,從未失去準心。以文字為時間鎮魂,也以更寬容的態度,去包覆每個世代的不安與侷促。

在追求獨特、尋求稀缺的現在,我卻打從心底認為,這本書,適合每一個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oris朵莉的沙龍
10會員
10內容數
寫作這回事,期許自己春去秋來孜孜不倦。
Doris朵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01
比方簡慶芬的敢於爭取愛,擅於觀察、擅於守候、適時補位、有勇有謀,讓你很難真的指摘,她是第三者。或許自始至終,感情談的,只有誰更適合。然而簡慶芬的故事,成在此,敗也在此。
Thumbnail
2024/05/01
比方簡慶芬的敢於爭取愛,擅於觀察、擅於守候、適時補位、有勇有謀,讓你很難真的指摘,她是第三者。或許自始至終,感情談的,只有誰更適合。然而簡慶芬的故事,成在此,敗也在此。
Thumbnail
2024/03/17
上下兩冊77萬字,也涵蓋愛的重量。「愛也可以很黑暗,很殘忍」,愛裡有禁錮、有佔據、有癡心、有奉獻、更有癲狂瘋魔與不堪。 「愛」在《獸靈之詩》字裡行間,像哈利波特的金探子般不斷閃現,是一次次撩撥、追尋的線索,是終局之戰的關鍵。
Thumbnail
2024/03/17
上下兩冊77萬字,也涵蓋愛的重量。「愛也可以很黑暗,很殘忍」,愛裡有禁錮、有佔據、有癡心、有奉獻、更有癲狂瘋魔與不堪。 「愛」在《獸靈之詩》字裡行間,像哈利波特的金探子般不斷閃現,是一次次撩撥、追尋的線索,是終局之戰的關鍵。
Thumbnail
2023/12/03
底層社會的底層邏輯是,無論你像阿邦一樣沒有怨尤不去反抗地本份度日,還是阿迪一般不甘命運擺弄遊走道德與法律邊緣,生活都是一樣的。
Thumbnail
2023/12/03
底層社會的底層邏輯是,無論你像阿邦一樣沒有怨尤不去反抗地本份度日,還是阿迪一般不甘命運擺弄遊走道德與法律邊緣,生活都是一樣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轉眼一個月間,沒有發表任何的讀書心得。是人生中發生了一些難以一語道盡的事,但這書看完幾天也咀嚼了幾天,還是覺得果然自己在各方面都還算是幸運兒,那些沒有抵達的事,儘管有些雷同,終究是達到了奔四的年紀(好支語)。 這本書在讀的時候總在腦海中響起17歲女生的溫柔,但那只是首透漏年紀的老歌,少女沒有抵達的
Thumbnail
轉眼一個月間,沒有發表任何的讀書心得。是人生中發生了一些難以一語道盡的事,但這書看完幾天也咀嚼了幾天,還是覺得果然自己在各方面都還算是幸運兒,那些沒有抵達的事,儘管有些雷同,終究是達到了奔四的年紀(好支語)。 這本書在讀的時候總在腦海中響起17歲女生的溫柔,但那只是首透漏年紀的老歌,少女沒有抵達的
Thumbnail
這是一本若曾在成長路上懷疑過一切,沒人停下來有耐心回答問題,只能默默擱置的你,能被治癒、被看見的一束光。我終於等到了這本書,終於有人在嘴現在的年輕人都怎樣怎樣的時候,被吳曉樂提醒這些人,別忘記你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這是一本若曾在成長路上懷疑過一切,沒人停下來有耐心回答問題,只能默默擱置的你,能被治癒、被看見的一束光。我終於等到了這本書,終於有人在嘴現在的年輕人都怎樣怎樣的時候,被吳曉樂提醒這些人,別忘記你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談青春期的迷惘、哀傷與「世界太美了可惜不值得」的絕望。 網路社群的興起,讓一個個年輕生命,像走進萬花筒內,舉手投足,折射出更為複雜也更為細碎的稜鏡片段,稜鏡奪目,卻也易碎,承受不起太重或太輕的注目。
Thumbnail
談青春期的迷惘、哀傷與「世界太美了可惜不值得」的絕望。 網路社群的興起,讓一個個年輕生命,像走進萬花筒內,舉手投足,折射出更為複雜也更為細碎的稜鏡片段,稜鏡奪目,卻也易碎,承受不起太重或太輕的注目。
Thumbnail
作者是個專門輔導二十多歲族群的諮商師,作者認為在這個初出社會尚屬年輕的年紀,正是決定往後會有什麼樣生活至關重要的時刻,鼓勵這個年紀的人們積極的面對及規劃,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工作觀及愛情觀,來打造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作者是個專門輔導二十多歲族群的諮商師,作者認為在這個初出社會尚屬年輕的年紀,正是決定往後會有什麼樣生活至關重要的時刻,鼓勵這個年紀的人們積極的面對及規劃,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工作觀及愛情觀,來打造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莘莘學子,洋溢活力,敢言敢行,是未來的中堅與希望。但橫在眼前是顆浮動的心,其軌跡令人思索。有人注意到這幾年在美國校園內,或者因為課程內容,或者演講題目牽涉到立場不一時,易觸發敏感神經,終而引爆學生們大規模的抗議,甚至嚴重到示威暴動。為什麼正值青春的年輕人輕易地對諸如階級、種族、性別、性傾向、政治立場
Thumbnail
莘莘學子,洋溢活力,敢言敢行,是未來的中堅與希望。但橫在眼前是顆浮動的心,其軌跡令人思索。有人注意到這幾年在美國校園內,或者因為課程內容,或者演講題目牽涉到立場不一時,易觸發敏感神經,終而引爆學生們大規模的抗議,甚至嚴重到示威暴動。為什麼正值青春的年輕人輕易地對諸如階級、種族、性別、性傾向、政治立場
Thumbnail
身為i世代第一年出生的我,完全理解本書談論的務實、謹慎、恐懼等心理狀態,也對未來歷史如何解釋這一代人的行為,充滿好奇與不安。但我也試著相信作者所言,只要繼續練習以論點闡述立場,並且學習查證消息、懂得與不同世代的人相處,i世代依然能夠為世界帶來進步的價值觀點,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理想生活。
Thumbnail
身為i世代第一年出生的我,完全理解本書談論的務實、謹慎、恐懼等心理狀態,也對未來歷史如何解釋這一代人的行為,充滿好奇與不安。但我也試著相信作者所言,只要繼續練習以論點闡述立場,並且學習查證消息、懂得與不同世代的人相處,i世代依然能夠為世界帶來進步的價值觀點,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理想生活。
Thumbnail
「少女」不單就是針對年齡上的界線劃分認定,在作者的筆下它是某種心理狀態或是行為表徵的代名詞。 在我看完書後發現,我反而較少注意到,或是留意那些少女情節的內心變化;更多的時候是在注意她藉由筆下的角色觀察社會的眼光,與控訴。
Thumbnail
「少女」不單就是針對年齡上的界線劃分認定,在作者的筆下它是某種心理狀態或是行為表徵的代名詞。 在我看完書後發現,我反而較少注意到,或是留意那些少女情節的內心變化;更多的時候是在注意她藉由筆下的角色觀察社會的眼光,與控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