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0/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何透過司法改革來「尋找正義」

前幾天看到館長在談司法改革,很開心終於有具影響力的民間人士願意談這個議題。
不過,由於自身不幸遭逢槍擊事件,館長談的司法改革似乎傾向執法不力跟槍擊事件頻傳,但若打開警政署統計網就會發現,從馬、蔡政府交接的2016年起,治安是一年比一年好,而且好不只一點點。暴力犯罪從當年的1627件,逐年下降到今年1至8月的475件,被害人從1924人,逐漸下降到今年1至8月的587人,而根據警政統計通報顯示,去年的持槍刑案發生件數更是歷年最低。
近年的治安其實越來越好
近年的治安其實越來越好
司法改革的源起,是希望增進人民與司法間的溝通與理解,因為無論館長、一般民眾與司法人員都一樣,許多時候我們都太仰賴自身的經驗與直覺,進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曾有心理學家做過實驗,他們請人們提出自己對某些爭議議題的意見及理由,接著,他們請受試者細解釋這些議題的內容,然後再次提出意見並為自己的了解程度評分。他們發現,在被迫解釋議題的內容後,人們會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懂,不但降低了評分,意見上也會變得折衷。而在對照組的實驗中,人們沒有被要求解釋議題的詳細內容,結果顯示,僅僅是提出意見及理由,並不會降低他們心中定見的強度。
這就是現今我們遇到的困境。當我們看到館長被槍擊的新聞,這時如果被問到司法改革,我們可能也會認為司法改革失敗,所以才會治安不好、槍擊事件頻傳等等,更何況館長本身就是受害者。可是,我們真的知道司法改革在做什麼嗎?我們真的知道治安的情況如何嗎?面對任何問題,我們都可以提出意見跟理由,但當你被要求深入解釋時,你才會發現自己根本沒那麼懂。
了解自己的無知正是放下成見的第一步,唯有如此才有可能開始溝通與改革,否則即使做出了改變,也只是在討好、符合選民的直覺,但這種改變通常不會帶來社會進步,也無法真正讓任何人滿意。
你能解釋司法改革在做什麼嗎?
由於社群媒體的發達,現今不同立場的群體(同溫層)比過去更加封閉,導致多數人放棄了思考,只想透過直覺來判斷是非,並只跟立場相同的人對話,遇到立場不同的人就剩下衝突與謾罵,能保持開放心態討論甚至改變自身想法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近期立法院三讀通過了《國民法官法》,加上司法透明的種種改革,除了讓人民實際參與到司法中,更是提升我們基本民主素養的機會,如果要說國民法官制度跟民主有什麼相似之處,就是它們都關乎於真相與說服,它們都有一定的程序,讓我們學習在溝通的過程中減少無意義的彼此攻擊,並最終得到合乎公平與正義的結論。
美國聯邦檢察官 Preet Bharara 在《尋找正義》這本書中,以自身的經驗提出了從偵查到審判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抉擇,這過去只是高高在上的法官們要在意的問題,但在國民法官制度通過後,未來也可能成為你我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些問題都隱含著民主社會中不變的真理:
生活中,做一個好人,比做一個贏家更重要;在法庭上,獲得正義,比獲得審判的勝利更重要;在民主社會裡,放下既定的成見,尋求真正對群體有利的共識,比憑著既定的立場煽動群眾擊敗對手更重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