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叔輩臨時來訪,除了秋節禮盒分享外,也與母親閒話家常許久。由於與家裡親戚一直未有熱絡的往來,大家似乎都有默契的保持著僅在每年幾個重要節日場合碰面寒暄兩句的這種「親戚社交距離」。由於自己也難得有機會跟長輩說幾句話,加上過去也常常受到長輩的照顧,所以也在一旁參與了話題。
話題圍繞著這段時間的變化與一些時事的擴展,說著說著很自然就聊到兩家人的小孩身上去了。長輩家育有多名子女,且因為家教甚嚴的感覺,其實大多都遵循著長輩夫妻倆的意見在人生大事上,包含婚姻與事業...等。
例如一位孩子與年紀較長的對象交往,結果就沒有得到認同,長輩們僅認為可以當做感情關係交往,但如果要走入婚姻,他們是不會支持與同意的。主要覺得年紀差距大,會影響彼此之間的觀念,且成為高齡產婦的風險之下,那這段婚姻就沒有意義了。(意指沒辦法傳宗接代的話,感覺就不是傳統婚姻與家庭組合的最重要目的!)
而另外一位孩子,有穩定交往對象,則是說原本到了自己設定的結婚年紀時,又跟長輩們「商量」起來,想說再延後兩年走入婚姻。兩位長輩則是苦笑說小孩子們就還是想「賴」在家裡面,不想到外面去承擔組成家庭的壓力...等一類的煩惱。但言談中更多的其實還是寵愛自己孩子認為就待在家裡,也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畢竟也是有著體面的工作,平常在家的話隨時看得到人,也沒有什麼不好就是。
接著又談到了工作話題,講到一個孩子畢業後順利面試進入銀行業工作,一回首也是工作了三四年,結果最近又煩惱說自己在銀行業工作太平淡無味,跟想像中以為會在工作中有不斷開發一類的性質有所差異,於是動了念頭想說是不是要轉換跑道。把自己的履歷又去投了號稱「護國神山」的半導體龍頭企業,正在等面試通知。長輩則覺得現在工作也是順風順水的,每天八點多出門,不用趕時間,一條捷運直接到任職銀行的門口,未來發展也是每年年薪會穩定成長加上分紅也很好,何必去另一個產業冒險呢?
自己在這些話題中就是一個稱職的聆聽者,有一句沒一句的搭著話,心裡則是覺得孩子們也是挺不容易的吧?畢竟自己的人生,可能有自己想要追求的,或是有念頭想去冒險與嘗試,而父母輩大多數因為人生閱歷的更豐富且長久,所以會有著一定程度「何必多繞遠路,照著我們的設定就是最好的選擇了」的想法,於是就會用「愛的壓力」去說服自己孩子就跟著設定好的劇本走就對了。
一件事情的多面向性,原本就是這社會自然的法則。選擇了一條「相對安全穩妥」的道路,相對的也就放棄了「冒險刺激」的體驗過程,這是一種取捨的過程,很難在任何一個時刻判斷對錯,但這也就是人生有趣的地方了。
隨著話題繼續前行,自己則想到過去也是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進入社會,一路以來自己選擇進了光鮮亮麗的跨國企業,用燃燒生命與激情的方式壓縮青春菜鳥的學習期,就在一切都似乎順利推進的時期抓住了個機會就遠赴數千公里外,在完全不同的領域重新發展新的事業。這一切選擇,都沒有被父母拒絕、指導或是給過壓力,他們就是溫柔的支持每一個決定,只有更多的關心與擔心會不會在不同的城市受苦或是欠缺什麼物資。很長一段時間自己都覺得是很幸運的有父母親這強大的後盾,讓自己探索與體驗屬於自己的人生,至少到現在為止,無時無刻都覺得不會有後悔之時,畢竟每個決定,都是自己做的,因此每個後果也都是自己透徹明白要學會承擔的。
不同的家庭相處模式,都會有自己的型態。於是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實也就是「家家有個難懂的謎」!因為只有身為這個屋簷下的一份子,才會懂得甘甜苦難,偶而與親戚朋友之間的看似訴苦,其實想起來更多的也就是讓自己心靈整理整頓的一種出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