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童年成長的小鎮,小小的,面積也才不過39平方公里,人口數五萬多。
有記憶以來,小鎮上就有五家書局。
最大的一家在文化路上,所以叫做文化書局。書局的地下室有成排的書架,走道被書架擠得小小的,成排的書從國語數學參考書到亞森羅蘋、安徒生童話、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等,通通都有。有冷氣,每次周末去看書就是坐在地上,有時地上還會客滿。書局對面有鹹酥雞,有些人還會偷渡鹹酥雞下來看書(太缺德)。現在想想老闆實在佛心大方,將書局當作圖書館經營。
文化書局離我家比較遠。我最常去的書店,就在我家正對面,隔著六米寬的馬路,叫做光明書局。小時候的書局,除了賣書之外還會賣六合彩,我常看老闆很忙碌的交易,來書局的大人通常不是買書,而是來跟老闆買一個發大財的夢。
書局左側書架,頂天立地的層板上,放了許多的書,我能夠拿到的書,都是由地板數上來的第二或第三層。旁邊地上還隨意放著用紅色尼龍繩捆著的包裹,我想就是老闆還沒整理拆封的書吧,也是可以拿來當作椅子坐在上面,只是會被老闆罵而已。我還是比較喜歡直接坐在地板上,靠著書牆。因為離我家太近了,看書看到一半想上廁所或是肚子餓,都還可以暫時跑回家再回來繼續看。
記得那時候,我還沒學會過馬路。六米寬的馬路,在小鎮上算是繁忙的主要街道,大車小車在馬路上奔來奔去,對一個七八歲小女孩來說,太危險了。
每次都要請老闆帶我過馬路回家,有時老闆忙,我只能在書局門口乾等,明明家就在前面,我卻進不得;有時想從家裡去書局看書,但是爸媽生意忙,我也得等,明明書局就在前面,我也進不得。
終於在某一天,我鼓起勇氣決定,要學會過這條馬路。
記得我們挑了一個下午人車少的時刻。媽媽帶著我,她說,先看左邊再看右邊,沒有車,好,可以過了。接著,我學起她看看左邊再看右邊,都沒有車,書局在前方等著,我走過馬路,興奮的。
站在書局那邊,我回過頭,對著站在家門前的媽媽揮揮手,心中雀躍地想著,我會過馬路了,我終於會過馬路了。
所以說,如果這世界上沒有書局......
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了書局,那當年的我,哪來的勇氣,去學會過那一條大馬路......
我那童年的小鎮,小小的,面積也才不過39平方公里,人口數五萬多。如今只剩下兩家書局還在經營。而光明書局,早就在某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退役了,從沒有人問起它消失的原因。現在,連GOOGLE MAP都搜尋不到它曾經的街道畫面。
而我那小時美好的書店記憶,只能這樣想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