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raw-image

放下,並非放棄,而是領悟了,故而看開。就因為看得開,所以沒有了執念。心無執念,就自在。當一個人感覺自在了,便可隨遇而安。安為定;就好比一個人打坐,一旦入定,一切靜之。心靜如水,自然無為。無為乃一種境界,任何人只要達到這一點,都屬豁然之人。豁達大度,方可修成正果。



作者其他系列作品 學無止境 心靈學堂 風雨同舟 徹悟道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陀壹之乂的沙龍
8會員
57內容數
修行有道,徹悟筆錄。
陀壹之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1/24
「開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人人皆有可能隨時隨地開悟。不管是自明悟、他點悟、未明悟,都是開悟。一般上,已經開悟的人說話不急不慢、吃飯不咸不淡、遇事不怒不怨、待人不分貴賤、得失很少分辨。倘若你真如此了,表示你也開悟了,差異在於果位而已。簡而言之,開悟的果位與修為境界有關係,得看個人的修行。
Thumbnail
2020/11/24
「開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人人皆有可能隨時隨地開悟。不管是自明悟、他點悟、未明悟,都是開悟。一般上,已經開悟的人說話不急不慢、吃飯不咸不淡、遇事不怒不怨、待人不分貴賤、得失很少分辨。倘若你真如此了,表示你也開悟了,差異在於果位而已。簡而言之,開悟的果位與修為境界有關係,得看個人的修行。
Thumbnail
2020/11/22
以宇宙學的理論來解釋「道法自然」--「道」為宇宙的「軌道」;「法」是「法則」。軌道的運行依循法則而走,稱為「自然定律」。也就是說:宇宙間一切存在的本質都必須是順著固有的法則運作;唯有順其自然,才可永恒。因此,只有真正懂得如何與自然達成和諧的人,才有可能和道法融為一體,天人合一……
Thumbnail
2020/11/22
以宇宙學的理論來解釋「道法自然」--「道」為宇宙的「軌道」;「法」是「法則」。軌道的運行依循法則而走,稱為「自然定律」。也就是說:宇宙間一切存在的本質都必須是順著固有的法則運作;唯有順其自然,才可永恒。因此,只有真正懂得如何與自然達成和諧的人,才有可能和道法融為一體,天人合一……
Thumbnail
2020/11/01
「護法」的梵語為dharmapala(達摩波羅),本來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大師的名字。生於六世紀中葉,曾任印度那爛陀寺的住持。著有《廣百論釋》、《成唯識寶生論》等。因為唐代的玄奘到印度取經返國後,以「護法」之釋為主,糅合譯成《成唯識論》十卷,故傳承了「護法」指的是佛教的常律、規律、律法維護者。
Thumbnail
2020/11/01
「護法」的梵語為dharmapala(達摩波羅),本來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大師的名字。生於六世紀中葉,曾任印度那爛陀寺的住持。著有《廣百論釋》、《成唯識寶生論》等。因為唐代的玄奘到印度取經返國後,以「護法」之釋為主,糅合譯成《成唯識論》十卷,故傳承了「護法」指的是佛教的常律、規律、律法維護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無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 無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屍。~法句經21    [筆記] 不放逸與勤奮是涅槃之道。 所以,放逸就是去向死路。   所謂的不死之道,就是領悟和繼承一切生死經歷後,作出的最後選擇——涅槃。不死並非指肉體不死的那種物質狀況,而是指當一個人完全領悟一切經歷的過程時
Thumbnail
無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 無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屍。~法句經21    [筆記] 不放逸與勤奮是涅槃之道。 所以,放逸就是去向死路。   所謂的不死之道,就是領悟和繼承一切生死經歷後,作出的最後選擇——涅槃。不死並非指肉體不死的那種物質狀況,而是指當一個人完全領悟一切經歷的過程時
Thumbnail
以前,靜坐是修行者的事,是宗教性的聯想。 現在,靜心冥想,不拘泥於外在形式,不受限於地點姿勢。 這是ㄧ種生活,ㄧ種態度。 讓生命質量提升,利己利人的美好習慣。 世界的混亂與吵雜,來到ㄧ個世紀天花板,同時正繼續在穿透這個天花板… 為了圖ㄧ個安歇片刻、求ㄧ份喘息生存,貪ㄧ時開心歡樂,聰明的人類
Thumbnail
以前,靜坐是修行者的事,是宗教性的聯想。 現在,靜心冥想,不拘泥於外在形式,不受限於地點姿勢。 這是ㄧ種生活,ㄧ種態度。 讓生命質量提升,利己利人的美好習慣。 世界的混亂與吵雜,來到ㄧ個世紀天花板,同時正繼續在穿透這個天花板… 為了圖ㄧ個安歇片刻、求ㄧ份喘息生存,貪ㄧ時開心歡樂,聰明的人類
Thumbnail
出離思維就是出離惡法,出離不善法,出離欲樂。把心從欲樂中抽離出來,投入於善法,這種尋稱為出離思維。
Thumbnail
出離思維就是出離惡法,出離不善法,出離欲樂。把心從欲樂中抽離出來,投入於善法,這種尋稱為出離思維。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樂,剎那不生欲求心,晝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樂,剎那不生欲求心,晝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