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理性是在服務感性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有理性的一面,就是智力的發揮;也有感性的一面,就是感覺、情緒的一面。而似乎理性是在服務感性的,人的一生確實是以感性為主的。
最近對這個看法有深入的體會,確實是這樣的,想一想我們起心動念所做的事,都是要去滿足我們感性的需求,感性像是一個誘餌,而我們的理性會設法去吃到這個餌。
感性的東西,你說不出為什麼,因為它像是內建在人的靈魂,我們愛一個人,為一個人著迷,無法自拔,為什麼? 不知道啊,就是有這樣的反應,就是直覺,不是分析出來的。如果你的愛情是理性分析之後的決定,就一點也不浪漫了,算不算是愛情也有問題?
有人在事業上很成功,看似理性,但是不是也在滿足一些感性的內容? 比如說,渴望偉大,滿足榮耀的感覺,....等。 我們努力奮鬥的目的是不是在滿足感性的需要? 一個渴望偉大,渴望成功的內建感性需求?
每個人都有內心感性的需求,每個人不一樣,我們也一直在為了滿足感性的需求在活動,對不對?
每個人的感性是不是藏了很多設定或秘密? 你的人生大方向是不是也早設定好? 因為那些感性的因子本身就一直默默的在指引你。
那感性要怎麼解讀?
它太神秘了,與生俱來,似乎也是生前計劃書的一部分,是靈魂的一部分,因為太富有個人色彩。
感性的東西,不是智力分析出來的,是直覺的,直覺是什麼? 像不像早就設定好的? 我們不能說後天沒有影響,但大家應該可以認同感性的東西是很先天性的,對不對呢?
宿命論的說法,來自於我們感受到有一種內在的設定在主導,感性的先天性可以去支持這個論述。 但是完全的宿命論把人的自由意識給抹殺掉了,不像是正確答案。
比較可能看法是,在宿命的基礎上,有自由意識的創造性。說的具體一點,我們的靈魂有延續性,有生前計劃書,有一個方向性,但未來的發展變化有自由意識去創造。部分宿命,部分自由創造,這樣解讀會更完整一點。
感性的東西,藏在心中,像是內建好的,你就會自然的順著走,感性就是心流的概念。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7會員
    154內容數
    這裡所論述的東西,企圖建構一個假設模型來解釋人生實相,我們見不到實相,但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實相,先建構一個假設模型,如果這個模型可以套入人間印證,解釋大部份人的問題,是不是可以說是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拆解人生的實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存乎一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面我們已經研究過,人的腦會去訂標準,這是一個正常的運作,那人訂的標準是絕對的嗎? 很抱歉,可能都不絕對,因為是人自己訂的,所以都可以改,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那樣,訂的不好都可以改,只是你願不願意改而已,你願意改就改了,不願意改就是執著,就是固執,沒有不能改的。 人自己訂的標準,就是佛家說的空性,因
    人類是群居的社會,這是一個事實,一個現象,為什麼會是如此?我們來探討一下。 《第一種看法》:   人類可能發現如果大家一起生活,彼此有個照應,比一個人單獨生活要好一點,所以會形成群體社會。這種說法是從理性的角度來剖析,當然是合理的,但是這是正確答案嗎?  《第二種看法》:  如果把人隔離開來,放到
    美好的心情、憂鬱的心情、憤怒的情緒,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觸發情緒,也無時無刻活在情緒之中。 情緒是被觸發的,不是自己創造的,不然為什麼大家的情緒都如出一轍,雖然種類很多,但基本上是不是人人都有,你躲不掉,也改不了,你只能避開不想要的,只能盡量去觸發你想要的。 ---- 這是不是制約? 每個人都需要愛,
    批判,來自於一個價值標準,有人覺得不符合他的價值標準,所以批判出現了。接著很多人會加入這個批判的行列,也有人提出防守辯護,雙方產生攻防,出現情緒。 在爭辯的過程中會出現更多的價值標準,越加的混亂,情緒性的字眼會大爆發。 這就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現實社會也一樣的經常發生。就是眾多價值標準之間的爭吵。
    有一個問題一直出現在與朋友的討論之中,問題是這樣問的: 如果是上帝創造了人類,為什麼上帝不直接講清楚要人類幹什麼? 人類存在的意義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讓人類猜的這麼辛苦? 有一天,有一種答案從我的腦中跳出來,我覺得蠻合理的,所以我跟朋友講這個可能性,也得到他的認同。今天把它發表出來,就是一個閒聊話
    人,是一個意識體,而意識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創造機器,所以人生的主軸很明顯,就是創造力,這樣的一個論述極為簡單明瞭。 能量是宇宙的基本樣貌,因為意識的介入,宇宙開始了變化,這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創造遊戲,未來是意識創造出來的,沒有人知道結果是如何。 人,很明顯是被創造出來的,是在這個天馬行空的創造過程中的
    前面我們已經研究過,人的腦會去訂標準,這是一個正常的運作,那人訂的標準是絕對的嗎? 很抱歉,可能都不絕對,因為是人自己訂的,所以都可以改,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那樣,訂的不好都可以改,只是你願不願意改而已,你願意改就改了,不願意改就是執著,就是固執,沒有不能改的。 人自己訂的標準,就是佛家說的空性,因
    人類是群居的社會,這是一個事實,一個現象,為什麼會是如此?我們來探討一下。 《第一種看法》:   人類可能發現如果大家一起生活,彼此有個照應,比一個人單獨生活要好一點,所以會形成群體社會。這種說法是從理性的角度來剖析,當然是合理的,但是這是正確答案嗎?  《第二種看法》:  如果把人隔離開來,放到
    美好的心情、憂鬱的心情、憤怒的情緒,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觸發情緒,也無時無刻活在情緒之中。 情緒是被觸發的,不是自己創造的,不然為什麼大家的情緒都如出一轍,雖然種類很多,但基本上是不是人人都有,你躲不掉,也改不了,你只能避開不想要的,只能盡量去觸發你想要的。 ---- 這是不是制約? 每個人都需要愛,
    批判,來自於一個價值標準,有人覺得不符合他的價值標準,所以批判出現了。接著很多人會加入這個批判的行列,也有人提出防守辯護,雙方產生攻防,出現情緒。 在爭辯的過程中會出現更多的價值標準,越加的混亂,情緒性的字眼會大爆發。 這就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現實社會也一樣的經常發生。就是眾多價值標準之間的爭吵。
    有一個問題一直出現在與朋友的討論之中,問題是這樣問的: 如果是上帝創造了人類,為什麼上帝不直接講清楚要人類幹什麼? 人類存在的意義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讓人類猜的這麼辛苦? 有一天,有一種答案從我的腦中跳出來,我覺得蠻合理的,所以我跟朋友講這個可能性,也得到他的認同。今天把它發表出來,就是一個閒聊話
    人,是一個意識體,而意識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創造機器,所以人生的主軸很明顯,就是創造力,這樣的一個論述極為簡單明瞭。 能量是宇宙的基本樣貌,因為意識的介入,宇宙開始了變化,這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創造遊戲,未來是意識創造出來的,沒有人知道結果是如何。 人,很明顯是被創造出來的,是在這個天馬行空的創造過程中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理性、感性、靈性,此三種人類與生俱來擁有的性質,就在我們的本性裡。 其中的變幻無窮、巧妙搭配,讓我們不勝感激,感激著一切。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和愛情中,感性和理智之間需要找到平衡。投入太多感情可能導致內耗,但過於理智則可能缺乏人情味。透過適當的思考和情感管理,可以讓感性和理智共存,並取得更好的結果。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的確,每個人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到一些「文明的」與「理性的」思維與行為模式,有些我們會有意識地去做,另一些則潛移默化中影響。但在這個過程中,並非有一些自然與本能被刪除、取代或塞進漆黑的意識地牢中,我們的、從出生開始逐步累積的能力與模式都是不斷地整併新資訊、不斷地調整與擴張。
    Thumbnail
    老實說,感性的人並不笨 只是很清楚理性的人不懂感性發生在理性之前󠀠 感性是人類經由感官,對於某種事物產生直接感覺與情緒的一種能力󠀠 若感性不存在,則理性也不存在󠀠 自詡理性的人沒想過,一定是先對“什麼”產生感覺那個“什麼”的情緒讓腦袋的思考,並依據自己的邏輯、經驗,而
    不用強求所有的敘事、表述、理論都要非常具體明確、有邏輯且時時刻刻保持理性
    因為一個定義問題而有的對話末了,P說因為你天生感性、浪漫,所以邏輯有時候會迷路。這句話讓我生起了感受—感性其實無涉理性邏輯,它們是並存的,對我來說也是無謂高下的。 因為學習本身就需要基本邏輯,不論什麼學科—即使是語言本身,也是有邏輯可尋的,即文法。而過於重視或依賴邏輯本身也是個缺陷,我認為真正
    Thumbnail
    感性和理性思維是人類思考和決策的兩種方式。 瞭解這兩者的差異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 文章討論了感性和理性思維在不同情境下的影響,以及賽局理論對這兩種思維的啟示。
    Thumbnail
    這是個感性與理性的抗衡 表面看似牴觸其實是相輔相成 時間 角度 重要性都有密切關係 人生課題金錢 情感 健康 人際 無一不牽扯心靈與邏輯 通常人都會以自己人生經歷來斷定哪個重要 當以哪個解決自己的疑難來判斷 如果疑難能先預防是否更為重要呢! 完全的邏輯思考- 認為所有事都不
    Thumbnail
    理性、感性、靈性,此三種人類與生俱來擁有的性質,就在我們的本性裡。 其中的變幻無窮、巧妙搭配,讓我們不勝感激,感激著一切。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和愛情中,感性和理智之間需要找到平衡。投入太多感情可能導致內耗,但過於理智則可能缺乏人情味。透過適當的思考和情感管理,可以讓感性和理智共存,並取得更好的結果。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的確,每個人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到一些「文明的」與「理性的」思維與行為模式,有些我們會有意識地去做,另一些則潛移默化中影響。但在這個過程中,並非有一些自然與本能被刪除、取代或塞進漆黑的意識地牢中,我們的、從出生開始逐步累積的能力與模式都是不斷地整併新資訊、不斷地調整與擴張。
    Thumbnail
    老實說,感性的人並不笨 只是很清楚理性的人不懂感性發生在理性之前󠀠 感性是人類經由感官,對於某種事物產生直接感覺與情緒的一種能力󠀠 若感性不存在,則理性也不存在󠀠 自詡理性的人沒想過,一定是先對“什麼”產生感覺那個“什麼”的情緒讓腦袋的思考,並依據自己的邏輯、經驗,而
    不用強求所有的敘事、表述、理論都要非常具體明確、有邏輯且時時刻刻保持理性
    因為一個定義問題而有的對話末了,P說因為你天生感性、浪漫,所以邏輯有時候會迷路。這句話讓我生起了感受—感性其實無涉理性邏輯,它們是並存的,對我來說也是無謂高下的。 因為學習本身就需要基本邏輯,不論什麼學科—即使是語言本身,也是有邏輯可尋的,即文法。而過於重視或依賴邏輯本身也是個缺陷,我認為真正
    Thumbnail
    感性和理性思維是人類思考和決策的兩種方式。 瞭解這兩者的差異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 文章討論了感性和理性思維在不同情境下的影響,以及賽局理論對這兩種思維的啟示。
    Thumbnail
    這是個感性與理性的抗衡 表面看似牴觸其實是相輔相成 時間 角度 重要性都有密切關係 人生課題金錢 情感 健康 人際 無一不牽扯心靈與邏輯 通常人都會以自己人生經歷來斷定哪個重要 當以哪個解決自己的疑難來判斷 如果疑難能先預防是否更為重要呢! 完全的邏輯思考- 認為所有事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