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裡的薔薇:關於文明的自然屬性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前圖紙2023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心臟裡的薔薇:關於文明的自然屬性〉2023-04-27


  人們區分「自然與文明」、區分「本能與習得行為」、區分「感性與理性」。一般來說,人們相信這樣的區分方式可以幫助我們設想那些應該被控制住的與應該被教育與提倡的行為分別是哪些:自然、本能、感性可能是充滿熱情與創造力的,文明、習得行為與理性則是有規範性,更可以積累並反覆執行。


  如果未經「訓練」,我們可能會受到慾望、本能、情緒、感性等自身的「自然屬性」所影響或控制,做出野獸般的、愚蠢或不體面的事。透過文明的教養,我們能克制住那些在自然激情下可能做出的不恰當行為。另一方面,過多的文明教化也會一定程度壓制人天生的敏銳感官與創造力。


  這樣的區分在一些時候有用,但它們也具有誤導性。事實上,只要生活在任何意義下的文明之中,人就幾乎不可能去做出一個不帶有文明色彩的行為。「偷竊」成立於他對財產私有制的一定程度融會,否則他沒有理由躡手躡腳不願被人發現;基於仇恨的謀殺也源自於你對於生命意義的想像以及你擁有的文明式的「計畫能力」。


  孩童或伴侶哭著耍賴,雖然不見得是在從事一種有意識的算計活動,但他的整體行為圖式已經在某種意義下「理性地明白」這樣的作法可能對他達成他的目標有益。故越是縱容的家庭成員,就越可能讓這種會被稱為「情緒勒索」的行為出現,無論行為者是否真的對於自己行為中的目的性與對對方的控制性有自知之明。



  的確,每個人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到一些「文明的」與「理性的」思維與行為模式,有些我們會有意識地去做,另一些則潛移默化中影響。但在這個過程中,並非有一些自然與本能被刪除、取代或塞進漆黑的意識地牢中,我們的、從出生開始逐步累積的能力與模式都是不斷地整併新資訊、不斷地調整與擴張。


  對於任何一個並非僅僅是在出演特定社會角色的人而言,他並不是在學習到一定程度後披上一套與自身完全斷裂的「文明行為指南」,而是在長年的理解與模仿中,一邊生長、一邊修剪自己的枝枒。


  就像與灰狼(Canis lupus)有著相似基因的家犬 (Canis lupus familiaris)從某一段時刻開始在文明中被馴養、就像時至今日仍在人類的定居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糧食作物種植。自然並未因文明的誕生而枯萎,文明生長於自然的枝幹上,它並不是一座恰恰被建在這裡的樹屋。文明的底層是大河、平原、作物與適宜生存的氣候。



  在二分法的框架下,我們的一切「理性行動」終究需要一些無法再挖掘的「感性目標」來驅動。但進一步來說,我們的那些行為與目標都同時具備著理性與感性的特點。


  「想要賺錢」、「想要成功」、「想要羅曼蒂克的情節」,這些「慾望」都不僅僅是要滿足某種純生物的需求,多數人在實際情況中不會像浩克或監獄兔那樣變成一隻不受控制的野獸,也不會被某種明顯是偽科學的「假返祖現象」--


  譬如「選擇伴侶時會無意識考慮和哪個對象繁衍更有利」、「因為古代獵人必須緊盯獵物的運動所以容易看到動態影片就在原地盯著不走」、「男人具有精子的屬性所以更主動」這類的農場文式心理學--給支配。我們「想要做某些事」,在這裡「理性與感性」、「行動與目的」從第一時間就有機地是一個整體。


  就像清帝國無法消滅漢族文化、羅馬讓一大片世界變得希臘,任何一片土地上的新文明,都無法完全將當地具有生命力的聲音抹滅。「在很重的水泥塊底下」,仍可以有一株壓不扁的玫瑰在生長。在人口逐漸稀少的地方,樹木吞噬了房屋,重新佔據主導地位,而在文明最繁盛的地方,「自然」生長成高樓大廈的模樣。就像透過吞噬得到強大能力是奇美拉蟻的演化,使用科技工具來表達意志的能力,是人類的演化。



  現代文明的發展的確有規模地引導人類往怠惰與思考僵化的方向行進。但我們需要的並不是去將之理解為一種「人類自然本性的對立面」,而更像是一種當代人類不符合特定人類理想的演化方向。


  就像一些生態保護者想到用3D列印去打造一個適合寄居蟹的殼,若要一個對象剝除文明帶來的垃圾,我們何不運用當代科技與文明,去創造一些更好的。



  古老的人類用木頭與石料製作柵欄與工具、種植作物並養育家畜,你的鄰居則用LINE Pay訂購Uber Eats。巴夫洛夫注意到「條件反射」能讓生物「本能般地作出訓練後的行動」,現代人則談論「肌肉記憶」與「自我激勵的小儀式」。


  「純粹而不經人為改造的自然本能」就像「理想氣體」或「完美的圓」一樣,我們能用它去談論一些抽象的問題,但這種討論所給出的答案,要帶回實際生活世界之前,還需要相當充分的轉譯。





延伸閱讀:

〈Jack and the Beanstalk:「同化/順應」概念的現象學式分析〉

〈Homotron:資訊時代人的另一種故土〉

〈文明.中介.理解〉

〈「人類世」--人類活動的「足跡」與後果〉

〈我們都是賽博格〉

〈烏山上的猴子大多都是雙子座〉

avatar-img
89會員
785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3年3月求職網站公布的「青年勞工生活甘苦與逐夢職涯規劃調查」中,依照性別區分的兩份前十名榜單裡,排除重複,部份職業是有所對應的:「主廚」對應「烘焙師傅」、「機師」對應「空服員」。彷彿即便是對於廚藝或飛行有著相似願景的人,基於從小到大受到的關於性別的差異性教育,你就自然會產生某種職業偏好。
  第三個層次則是系統性思維。當你以一種固定的操作規則來進行股票交易時,你的「盈與虧」並不是簡單地、1:1地對應到漲跌,而是「唯有你容忍自己承受這樣的虧損時,你才有機會拿到那樣的利潤」以及「如果你打算拿這樣的利潤,你必須相應地承受那樣的虧損」。
  沒有人有辦法預測未來。   我們能透過宇宙中一些我們已知的資訊情報、搭配事物變化的規律去計算或推論未來最有可能走向的情況,以及你希望它走向的情況。無論上帝是否擲骰子,在我們基於這些模糊的對現實的理解,以及模糊的對未來的展望所做出的推論中,每一種不同的發展劇本都具有一定的發生機率。
  同一篇文章中,Clifford還提出了一個基於「不夠充分的證據」對位高權重者進行指控的例子,但畢竟時代背景有所不同,我們姑且修改一下那個例子,譬如說,在我們的例子裡,那名位高權重者我們暫且稱呼為「劉總」。而某位丁先生,則發揮他的影響力,向大眾散布「未經查證的」、「詆毀性的」言論。
  有一種典型的自我認同,建立在對土地或血緣的認同上。這種認同可能會孕育出激烈的民族主義,也可能為人們帶來友善與互助的親族關係。但對於一個身處於從大航海時代就不斷受列強殖民、時至今日其存在還在國際上有所爭議的國家的人民而言,這樣的認同失去了其一般性的理所當然。
  升空四分鐘後就爆炸的星艦試射被SpaceX是為一次值得慶祝的成功。對於「點著全部的發動機並讓他進入預定軌道」這項目標而言,它當然的的確確是一次失敗。但從科學實踐和統計的意義來說,每一次的試射都是重要的可觀測事件,無論怎樣的結果都能帶來大量對改進整體計畫有所幫助的數據。
  2023年3月求職網站公布的「青年勞工生活甘苦與逐夢職涯規劃調查」中,依照性別區分的兩份前十名榜單裡,排除重複,部份職業是有所對應的:「主廚」對應「烘焙師傅」、「機師」對應「空服員」。彷彿即便是對於廚藝或飛行有著相似願景的人,基於從小到大受到的關於性別的差異性教育,你就自然會產生某種職業偏好。
  第三個層次則是系統性思維。當你以一種固定的操作規則來進行股票交易時,你的「盈與虧」並不是簡單地、1:1地對應到漲跌,而是「唯有你容忍自己承受這樣的虧損時,你才有機會拿到那樣的利潤」以及「如果你打算拿這樣的利潤,你必須相應地承受那樣的虧損」。
  沒有人有辦法預測未來。   我們能透過宇宙中一些我們已知的資訊情報、搭配事物變化的規律去計算或推論未來最有可能走向的情況,以及你希望它走向的情況。無論上帝是否擲骰子,在我們基於這些模糊的對現實的理解,以及模糊的對未來的展望所做出的推論中,每一種不同的發展劇本都具有一定的發生機率。
  同一篇文章中,Clifford還提出了一個基於「不夠充分的證據」對位高權重者進行指控的例子,但畢竟時代背景有所不同,我們姑且修改一下那個例子,譬如說,在我們的例子裡,那名位高權重者我們暫且稱呼為「劉總」。而某位丁先生,則發揮他的影響力,向大眾散布「未經查證的」、「詆毀性的」言論。
  有一種典型的自我認同,建立在對土地或血緣的認同上。這種認同可能會孕育出激烈的民族主義,也可能為人們帶來友善與互助的親族關係。但對於一個身處於從大航海時代就不斷受列強殖民、時至今日其存在還在國際上有所爭議的國家的人民而言,這樣的認同失去了其一般性的理所當然。
  升空四分鐘後就爆炸的星艦試射被SpaceX是為一次值得慶祝的成功。對於「點著全部的發動機並讓他進入預定軌道」這項目標而言,它當然的的確確是一次失敗。但從科學實踐和統計的意義來說,每一次的試射都是重要的可觀測事件,無論怎樣的結果都能帶來大量對改進整體計畫有所幫助的數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智慧的構成和靈魂中的美德。透過對思想的約束以及貪婪的控制,人類展現了靈魂中更高級的美德,從而超越動物。文章中闡述了靈魂中的美德如何影響人類的智慧和行為。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理性、感性、靈性,此三種人類與生俱來擁有的性質,就在我們的本性裡。 其中的變幻無窮、巧妙搭配,讓我們不勝感激,感激著一切。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探索靈魂的領域,一個古老而深刻的議題,許多宗教、哲學和文化都有關於靈魂的概念。在許多信仰中,靈魂被認為是人的精神本質,是超越肉體的存在,可能具有不朽性和超自然特性。這與身心靈的靈性成長有著密切關聯。 靈魂和心是兩個相關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常常在哲學、宗教和心理學等領域中被討論和探索。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不用強求所有的敘事、表述、理論都要非常具體明確、有邏輯且時時刻刻保持理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神經覺對人類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它介紹了神經覺在生理和心理層面的運作,以及過去經驗如何形塑了我們的神經覺。透過練習和觀察來探究個人神經覺的特點,並提出了回想過往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故事的練習。
Thumbnail
現今的社會風氣開放,許多未知的力量也漸漸揭開面紗,不論是站在科學論點,還是神秘學派,都已經有非常多的數據與論點能參考。靈性本源為人的自性,人的存在可分爲四個層面:生物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和靈性層面,其中靈性層面最為核心的部分。 [高頻與低頻] 時常的,能從不管是友人、客戶、或者是時下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智慧的構成和靈魂中的美德。透過對思想的約束以及貪婪的控制,人類展現了靈魂中更高級的美德,從而超越動物。文章中闡述了靈魂中的美德如何影響人類的智慧和行為。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理性、感性、靈性,此三種人類與生俱來擁有的性質,就在我們的本性裡。 其中的變幻無窮、巧妙搭配,讓我們不勝感激,感激著一切。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探索靈魂的領域,一個古老而深刻的議題,許多宗教、哲學和文化都有關於靈魂的概念。在許多信仰中,靈魂被認為是人的精神本質,是超越肉體的存在,可能具有不朽性和超自然特性。這與身心靈的靈性成長有著密切關聯。 靈魂和心是兩個相關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常常在哲學、宗教和心理學等領域中被討論和探索。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不用強求所有的敘事、表述、理論都要非常具體明確、有邏輯且時時刻刻保持理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神經覺對人類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它介紹了神經覺在生理和心理層面的運作,以及過去經驗如何形塑了我們的神經覺。透過練習和觀察來探究個人神經覺的特點,並提出了回想過往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故事的練習。
Thumbnail
現今的社會風氣開放,許多未知的力量也漸漸揭開面紗,不論是站在科學論點,還是神秘學派,都已經有非常多的數據與論點能參考。靈性本源為人的自性,人的存在可分爲四個層面:生物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和靈性層面,其中靈性層面最為核心的部分。 [高頻與低頻] 時常的,能從不管是友人、客戶、或者是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