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世界史寫作的一點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世界史其實是理念史的一支分支,從黑格爾到斯賓格勒,世界者史的內容基本上僅呈現在歐洲大陸的重大事件(比如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法國大革命等等),即使蘭克寫的世界史也不例外,基本上都是屬於歐洲人對自身文明的期望或反思,西方文明即是他們的世界。後來的湯恩比和麥克尼爾打破了傳統的世界史寫作,將伏爾泰的風俗論當成新的世界史典範,也從此讓世界不在等同於西方文明而是真正意義上等於全球,但卻也讓世界史原先的反思目的被扼殺,變成了一門僅僅屬於資料與實證的學門。原先的世界史傳統最後由兩個新的分支學門繼承,一門即是馬克思主義式的史學,另一門則是帝國主義研究。前者的世界發展階段論被很多歷史作家模仿,比如霍布斯邦、賈德‧戴蒙、哈拉瑞,後者則是像法蘭西斯‧福山、杭亭頓、尼爾‧弗格森一樣,在過去的帝國主義發展史中尋找現代世界變遷的趨勢。
然而,就台灣史學界而言,要如何才能寫出具有理念反思,卻又不淪為純粹博物之學的世界史內容?
我認為可以從當代現實事件及其傳統中去尋找靈感來源。台灣目前正夾雜在西方與中華(反西方)兩大傳統邊界之上,一方面是由殖民主義和帝國秩序所帶來的科技文明與憲政制度,另一方面是華夏秩序發展而來的極權帝制和儒法文化,兩者彼此衝融所形成台灣獨有的特殊歷史觀點。從這條線索出發,史家就必須在兩大世界體系中去尋找其各自的起源和互動過程。說明白一點,也就是台灣觀點的世界史必須把傳統的中國史(東亞史)和過去的西洋史(歐洲史)融合在一起。對台灣來說,中國史不是民族的歷史而是自民族而外的互動世界的一部分,同樣西洋史也並非等同世界的全部,至少就目前狀況而言,西方在全球的一體化尚未完成,我們的國家貌似在其中卻又可能隨時置身其外。
要完成這個任務不成能只靠目前體制內的專業學者,或許還要培育出識時務的且跨專業的博雅人文作家來提供新的學術框架。這或許或是一個艱難的典範建構過程,但我相信如果能夠成功打造出新的世界史典範,那將會大大造福超越史學專業領域外的好幾代學者,因為歷史是認識巨大人類世界的基礎知識之一,有了合適的歷史框架各人類知識的基礎才會穩固,有穩固的基礎才能安心發展具有高辨識度的文化藝術,有了文化藝術才能具體的像他者展示我們的主體性,有了主體性也就成為了一個民族,而民族即是人類文明的最高成就,從黑格爾到史賓格勒,每一代的人文知識份子無不強調這一重要的命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分享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與文章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4世紀以降,歐洲文藝復興展開,古希羅的知識、文化重新豐富了世俗社會,重視世俗生活以及與「人」的角色。神學方面經院哲學、基督教人文主義的發展,醞釀了日後宗教改革的出現,是歐洲自中古時期轉向近現代社會的關鍵時期。
Thumbnail
西方世界一直被視為心目中先進文明的典範,是夢寐以求的理想之國。多年來,他們不斷以各種方式宣揚和捍衛西方,認為西方之所以富庶和文明,是因為其制度先進和具有真正的道德??。 西方世界對資本主義的理解仍然相當膚淺,最多僅能倒退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狀態。資本主義是透過侵略和掠奪其他國家來積累資產的。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九 歐洲現代語言學的興起約起步於公元十八及十九世紀之間,正是歐洲殖民主義的高峰期。在這個殖民和傳教的過程中,大量非歐語的語種逐漸出現在歐洲學者的眼前,並且引起歐洲語言學者的注意。不同語種的比較亦逐漸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 不同語種的比較似乎必然地偏向不同語法的比較。首先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Thumbnail
這一學期語文課我們主要上的是「世界文學經典選讀」,在課堂上我們探討了許多文學作品,像是我們討論了中世紀文學、騎士文學、《神曲》、文藝復興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等,從中我認識到了不同時代的文學,這讓我發現文學的歷史其實跟藝術非常相似,藝術也會有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浪漫主義等等。 除了認識不同時代的文學之外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藉由歷史的往前推進,藝術不斷的在質疑舊的典範。 在西方的現代性觀念中,現代主義常被理解為持續挑戰舊有典範的一種態度。通常,我們對現代主義有這樣的認識,而在這種現代性中,時間性概念通常不被強調。曾經我閱讀過《歷史的天使》這本書,書中談到了現代哲學如何看待時間概念。基本上,有一個被稱為歷史主義的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4世紀以降,歐洲文藝復興展開,古希羅的知識、文化重新豐富了世俗社會,重視世俗生活以及與「人」的角色。神學方面經院哲學、基督教人文主義的發展,醞釀了日後宗教改革的出現,是歐洲自中古時期轉向近現代社會的關鍵時期。
Thumbnail
西方世界一直被視為心目中先進文明的典範,是夢寐以求的理想之國。多年來,他們不斷以各種方式宣揚和捍衛西方,認為西方之所以富庶和文明,是因為其制度先進和具有真正的道德??。 西方世界對資本主義的理解仍然相當膚淺,最多僅能倒退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狀態。資本主義是透過侵略和掠奪其他國家來積累資產的。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九 歐洲現代語言學的興起約起步於公元十八及十九世紀之間,正是歐洲殖民主義的高峰期。在這個殖民和傳教的過程中,大量非歐語的語種逐漸出現在歐洲學者的眼前,並且引起歐洲語言學者的注意。不同語種的比較亦逐漸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 不同語種的比較似乎必然地偏向不同語法的比較。首先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Thumbnail
這一學期語文課我們主要上的是「世界文學經典選讀」,在課堂上我們探討了許多文學作品,像是我們討論了中世紀文學、騎士文學、《神曲》、文藝復興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等,從中我認識到了不同時代的文學,這讓我發現文學的歷史其實跟藝術非常相似,藝術也會有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浪漫主義等等。 除了認識不同時代的文學之外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藉由歷史的往前推進,藝術不斷的在質疑舊的典範。 在西方的現代性觀念中,現代主義常被理解為持續挑戰舊有典範的一種態度。通常,我們對現代主義有這樣的認識,而在這種現代性中,時間性概念通常不被強調。曾經我閱讀過《歷史的天使》這本書,書中談到了現代哲學如何看待時間概念。基本上,有一個被稱為歷史主義的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