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直接看的人請點連結看影片,想看說明再點影片可以往下捲看內文:
Rule3 結交希望你變得更好的朋友
許多心理相關文章都說,當朋友心情不好時,你「應該」傾聽陪伴就好。
但是,然後呢?問題還是在那啊!
誠心提供建議臭了嗎?現在有種「提供對策」「解決問題」都得等到情緒抒發完畢後才行的潮流。難道你只能看著朋友繼續萎靡下去、繼續傾聽陪伴卻什麼都不做?難道你「必須」無限期聽著朋友的drama、同理他、陪伴他,這才是朋友?(我認為這不像朋友,這反而比較像心理諮商類的接線志工)
反之,當你遇到不順遂的事情,你真的單純只想待在抱怨、無助、受害的場景嗎?你完全不想要解決問題或改變現況嗎?
真正希望你變得更好的朋友,在你心目中是哪一種呢?
Rule 4 跟昨天的自己比,而不是跟今天的別人比
第四條法則頁數比第三條法則厚很多,講的內容也五花八門。我拉出兩個比較有趣的重點,第一個是談「比較」的重要性。
「比較」讓生活有了樂趣、「比較」讓人們想要精益求精,不過,要怎麼比,跟誰比?
還有,我們以為的理想,真的是我們要的嗎?那個理想的背後要的是什麼?有沒有別的路程可以取代?
Rule 5 別讓孩子做出令你討厭的事
原本我以為第5條法則是當父母才需要看的,但其實沒有小孩的人讀完也會共鳴。
我們都遇過在飛機內不停哭家長卻不出聲安慰的小孩、在賣場奔馳追打家長卻不制止的小孩。這不是小孩的問題,這真的是家長的問題。
有些家長認為放任跟愛的教育對小孩最好,JP卻認為這種教育法會讓孩子受到傷害、也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適度的管教與制止、引導方向,是在替孩子塑造邊界,讓孩子安心。
如果這樣可以那樣也可以、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小孩長大之後會對父母及這個社會繼續索求無度,如果父母不夠力、無法養育自己的孩子到老死,那就會被小孩反噬、也會製造社會問題。
JP認為父母應該成為孩子面對真實世界的代理人,不應一昧給予美好畫面、遮蔽醜惡。孩童階段若以為這個世界只有真善美、沒有醜惡,長大之後孩子還是要親自面對各種惡的打擊。父母沒有事先打預防針,就有可能造成孩子一蹶不振。
JP強調,一個孩子這輩子只有兩個父母、卻可以有很多個朋友。父母不應該懼怕擔任父母的角色、不應該貪戀做為孩子的朋友角色。
總之,還蠻精采的,在影片中我劃了很多重點,歡迎看完之後在youtube上留下您的心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