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你會怎麼寫「上臺北」的經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作品連結:http://literature.award.taipei/22th/B4.pdf

作品:〈上去臺北〉
作者: 郭惠珍
屆數獎項:第22屆 臺北文學獎散文組優等獎
「次日我們前後上去臺北,在臺北的交通運輸紐上分道揚鑣,繼續各自未完的人生。」
▲防雷線,防雷線▲⠀
.
.
.

Q:你會怎麼寫「上臺北」的經驗?

兩個小家庭,同一個父親。主角與母親相較阿姨與妹妹那邊,似乎是較見不得光的一邊。兩次乘坐客運上台北,勾勒出阿姨與妹妹似乎有豐裕的生活,母親的委屈,阿姨的友善,以及自己尋找自己家鄉的嘗試。

是一篇冷靜含蓄的散文,即便主角有不滿、忌妒,卻都點到為止,沒有大肆批判。並在最後,嘗試找到自己生命的歸屬,結尾處,自己就是自己的家,這也是我認同的想法。喜歡這結尾。

「上去臺北」這個題名,與內文中對這句話的運用,雖說有一致性,但以此為題名我個人仍是稍嫌白。

另外,我也認同廖玉蕙的評論:「梁實秋先生說:散文之道無他,割愛而已。沒有皮亞傑,故事或許會更加順暢圓潤。」不用套理論,而是用一個可以合用的象徵,圓潤串接整個故事,照原本的筆調寫,故事本身就很好看了。

★創作螢光筆★

  • 作者依然可以在解決生命困境的部分,很自我、任性的選擇,即便那在文學表現上可能「不夠文學」(例如:我就是自己的故鄉!不為什麼!)。但那是創作者的人生,是創作者的作品,這樣的任性,沒細緻處理當然可能會被讀者評者批評,但同時也可能得以拯救創作者的三觀,不被眾聲喧嘩給沖走。
  • 好好的白描出來,即便跳接、即便沒有太多勁爆內容(這篇內容算特殊),仍是一篇幹掉90%參賽者的作品。
更多創作眉角:
👉網站:木凱創作道
👉FB:木凱創作道
👉IG:mukaiword
👉原文
你會怎麼寫「上臺北」的經驗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會員
54內容數
以解析文學獎作品為主,我較關注有助於創作的部分,例如,可以從作品中學習到寫作技巧或創作者心法。偶爾會從讀者端來看作品,但重點是在創作者如何創作。 因此,會一定程度省略一般詮釋、賞析、簡介等,屬於介紹,或個人心得感受的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木凱 Muk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勾勒出一種氛圍,最後也是勝在這種氛圍。主角無所求、無所為,只是在細細的白描當中,隱喻自己的情感與意圖,氛圍也因此有了確切的功能。
會不會可以這樣說。在痛苦的地方不濫情,在渲染的地方不悲催,不一定是一種「技法」,可能更是一種「心態」?
雖然評審們可能會有偏好的審美品味,但關於好作品,比較之下似乎仍有一個普遍的共識,是超越議題性,而屬於一種文學性的。
大部分的人應該都不會知道。無論作者本人知不知道,他筆下的主角孟甲是知道的,且知之甚詳。
先說,這代表作者寫得很好的意思。美麗與醜,乾淨與髒,都只是描寫的面向。寫到讓讀者「很有感」,無論那種感受如何,都代表寫作者的功力。
這是一篇孩子尋母的故事。故事大概是小時候爸爸揍昏兒子一拳,媽媽生氣、離家。爸爸沉默,哥哥不像哥哥,敘述者我很迷惘,然後有一位早慧女孩灰原哀。哥、我、灰,三人小團體展開詩意的互動與追尋。
作者勾勒出一種氛圍,最後也是勝在這種氛圍。主角無所求、無所為,只是在細細的白描當中,隱喻自己的情感與意圖,氛圍也因此有了確切的功能。
會不會可以這樣說。在痛苦的地方不濫情,在渲染的地方不悲催,不一定是一種「技法」,可能更是一種「心態」?
雖然評審們可能會有偏好的審美品味,但關於好作品,比較之下似乎仍有一個普遍的共識,是超越議題性,而屬於一種文學性的。
大部分的人應該都不會知道。無論作者本人知不知道,他筆下的主角孟甲是知道的,且知之甚詳。
先說,這代表作者寫得很好的意思。美麗與醜,乾淨與髒,都只是描寫的面向。寫到讓讀者「很有感」,無論那種感受如何,都代表寫作者的功力。
這是一篇孩子尋母的故事。故事大概是小時候爸爸揍昏兒子一拳,媽媽生氣、離家。爸爸沉默,哥哥不像哥哥,敘述者我很迷惘,然後有一位早慧女孩灰原哀。哥、我、灰,三人小團體展開詩意的互動與追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我這樣的台北異鄉人,在離開與留下之間,從青春走入後青春,再從前中年進入完熟的中年,我想起奧田英朗一部長篇小說,分別是上冊《東京大夜逃》與下冊《南方大作戰》,所以,我的遷徙計畫若命名為「台北大夜逃」與「南方大作戰」,如何?開玩笑的。我跟台北互不相欠,沒有夜逃的理由,但是回到南方都市,確實是個大作戰。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在一次家庭聚餐酒足飯飽之際,我的鄰居 S 提起他在台灣的童年過往,談到他爸爸每年夏天都要騎摩托車帶著他,父子兩人環島流浪一個月,帶著極為簡單的衣物(就是多帶一套衣物換洗),風吹日曬雨淋呼嘯在環島的馬路上(完全是字面上的意思,非形容詞),暢快地不得了。 我問他:「這樣的旅程需要做什麼準備? 」「準備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Thumbnail
結合華文、日文與台文的短篇小說集。小說情節涉及台灣的鄉土與人情世故,描繪小鄉的遲緩日常,與庶民的生活小景。九篇故事就像是自家與鄰居的生活縮影:村里長競選、漁民日常、返鄉回老家的那些未婚與離婚的中年人。一小片,再接著一小片,彷彿是曾經口耳相傳過的隻字片語,散落在晚飯的閒談間。
Thumbnail
系刊主編出了一個題目,要求我以「故鄉」為主題書寫一篇小文,暢敘我對故鄉的感覺。我究竟是那裡人呢?想想,還真有些惘然。 按戶籍登記,我算臺北縣(現在是新北市)人,我的出生地是中和。當中和、永和的界域還不是那分明的時代,有時還得花費口舌說明我的故鄉是「臺北縣中和鄉」,而不是「臺北縣永和
Thumbnail
爸爸去年初一跟我提議想去海邊,今年突然說要去新竹橫山。因為我的車子沒有好好保養,實在不敢開長途,早就安排好租車,帶著家人一起出門。雖然內灣已經不是我記憶中的純樸,雖然開車一整天我的腰很痠,但跟家人一起走走聊聊,很幸福很感恩,尤其大家被關在同一台車內,一起開上沒有路燈的山路,哈,彷彿回到小時候,只是司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位在臺東尋找自己生活方式的故事,展現了對於人生選擇的堅定和遺憾,以及對於不同地方溫暖的感受。文中描述了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掙扎,以及對於臺東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我這樣的台北異鄉人,在離開與留下之間,從青春走入後青春,再從前中年進入完熟的中年,我想起奧田英朗一部長篇小說,分別是上冊《東京大夜逃》與下冊《南方大作戰》,所以,我的遷徙計畫若命名為「台北大夜逃」與「南方大作戰」,如何?開玩笑的。我跟台北互不相欠,沒有夜逃的理由,但是回到南方都市,確實是個大作戰。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在一次家庭聚餐酒足飯飽之際,我的鄰居 S 提起他在台灣的童年過往,談到他爸爸每年夏天都要騎摩托車帶著他,父子兩人環島流浪一個月,帶著極為簡單的衣物(就是多帶一套衣物換洗),風吹日曬雨淋呼嘯在環島的馬路上(完全是字面上的意思,非形容詞),暢快地不得了。 我問他:「這樣的旅程需要做什麼準備? 」「準備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Thumbnail
結合華文、日文與台文的短篇小說集。小說情節涉及台灣的鄉土與人情世故,描繪小鄉的遲緩日常,與庶民的生活小景。九篇故事就像是自家與鄰居的生活縮影:村里長競選、漁民日常、返鄉回老家的那些未婚與離婚的中年人。一小片,再接著一小片,彷彿是曾經口耳相傳過的隻字片語,散落在晚飯的閒談間。
Thumbnail
系刊主編出了一個題目,要求我以「故鄉」為主題書寫一篇小文,暢敘我對故鄉的感覺。我究竟是那裡人呢?想想,還真有些惘然。 按戶籍登記,我算臺北縣(現在是新北市)人,我的出生地是中和。當中和、永和的界域還不是那分明的時代,有時還得花費口舌說明我的故鄉是「臺北縣中和鄉」,而不是「臺北縣永和
Thumbnail
爸爸去年初一跟我提議想去海邊,今年突然說要去新竹橫山。因為我的車子沒有好好保養,實在不敢開長途,早就安排好租車,帶著家人一起出門。雖然內灣已經不是我記憶中的純樸,雖然開車一整天我的腰很痠,但跟家人一起走走聊聊,很幸福很感恩,尤其大家被關在同一台車內,一起開上沒有路燈的山路,哈,彷彿回到小時候,只是司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位在臺東尋找自己生活方式的故事,展現了對於人生選擇的堅定和遺憾,以及對於不同地方溫暖的感受。文中描述了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掙扎,以及對於臺東的懷念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