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茶產地與殖民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馬可波羅,義大利旅行家,商人,他的遊記開啟歐洲對東方的探索。台灣甚至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連鎖麵包店。


紅茶能成為世界的寵兒自然有其獨特之處,從包裝來看,古代茶葉的運送不像現在大多採用真空包裝,當時多半壓成圓餅的形狀,利用乾燥的竹葉[1]來包裝,除了搬運方便,數量的計算也比較容易,通常採用七片包成一綑[2],裝在木箱裡,以馬車來運送。有喝過綠茶的朋友就會知道,剛採收的綠茶最是鮮嫩,隨著時間過去,大概半年之後,綠茶的鮮活口感、清雅的綠色茶湯、清揚的香氣都會隨之改變,清香消失、湯色變深黃、口感出現陳澀感。這是因為綠茶屬於不發酵茶,茶葉內部的物質因為與空氣接觸之後開始氧化,時間越久,香氣、湯色、口感都隨之改變。因此市場上很常會看到綠茶專賣店會廣告 “新茶上市”。但是反觀市場上很少會看到有紅茶專賣店會宣傳 “新茶上市”。因為紅茶是全發酵茶,葉片中的內容物質經過長時間的發酵過程幾乎都已經轉換,即便與空氣接觸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因此,紅茶即便沒有真空包裝,也是屬於較耐存放的茶類,口感上既然沒有太大的差異,市面上對於紅茶的新茶通常不會特別著力宣傳。
再舉一個例子來試想為何紅茶能興起。馬可孛羅(1254-1324)是歷史上有名的威尼斯商人,甚至日本的國名都跟他有點關係[3],在台灣甚至有以其名字命名的連鎖麵包店。試想馬可孛羅的時代,難得來到中國,當然要發揮威尼斯商人的本色,買些土產回去發大財,按照過去的包裝方式與運送過程,以馬車、駱駝繞過蒙古再回到威尼斯,大概也要花上將近一年的時間[4]。當時還沒有紅茶的誕生,原本的綠茶類透過時間的氧化作用,想必風味不會太好。但是因為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大家還是很高興能買到自中土的物產。但在1610年紅茶誕生之後,歐洲人有不同於綠茶的選擇,以紅茶耐保存的特性,自然逐漸受到人們的喜愛,所以現在的歐洲大多還是以紅茶作為主要飲品[5]
現今紅茶生產地主要與氣候有關,赤道南北的熱帶性氣候較適合阿薩姆的品種生長,諸如:印度、斯里蘭卡、越南、印尼、肯亞、馬拉威等地。臺灣近年紅茶的生產也相當受到市場喜愛。不僅有阿薩姆的品種,也有烏龍茶的品種以及茶業改良場開發的品種[6]。除了地緣與氣候的關係,另一個關鍵的因素則跟馬可孛羅有點關係。自馬可孛羅的時代開始,歐洲大量從中國輸入香料、茶葉、織品等物資,幾百年的貿易逆差逐漸減少他們金錢的存量。打破平衡最好的方式,就是尋找新的土地生產物資給自己,甚至還可以反向輸出賺進大把金錢。殖民時代便與此背景有關,上述的紅茶生產地之所以能夠生產茶葉,與其曾經被殖民的歷史背景皆有關連。


[1] 竹籜(音:ㄊㄨㄛヽ),竹子外部會脫落的葉子,早期西雙版納一帶便是竹籜的生產地,就地取材方便之外,在葉片結構上也有過濾雜味、確保清醇的功效。

[2] 普洱茶往往在外面寫上七子餅茶,一說與每捆七片有關,另一說則是一心六葉的採收方式,七片葉子連在一起,故名七子餅茶。

[3] <東方見聞錄>裡,日本記為Cipangu,被認為是JAPAN的起源。

[4] 絲路總長約7000公里,道路崎嶇,若以駝獸每日30公里計算,大概也要230天。遇到種種突發狀況可能花費更多時間。

[5] 據說當時上流社會也有推波助瀾的功效,但我認為茶葉作為嗜好性飲料,如果不好喝,也很難獲得廣大人民的喜愛。在當時包存條件較差的情況,紅茶確實有著異於綠茶類的優勢。

[6] 白鷺、紅玉、紅韻都是適合紅茶的品種。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43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同樣是 "茶",透過海路與陸路不同方式傳播,而有了不同的名稱 關於紅茶,目前公認紅茶起源為1610年中國福建武夷山桐木關的正山小種[1]。前述有提及,當茶葉由藥飲進入品飲的時代,對於品種藥性的關注便降低許多,主要命名方式多以地名為主。這種地區性全村動員的方式一旦打出名號,經濟上生活也有了依靠。但是
茶葉的製程從起源至今隨著工具的改善也逐漸產生各種精細的變化。現今茶葉的分類方式其實與古代大異其趣,本篇就歷史的角度論述各類茶葉的差別。
現代生活繁忙,往往沒有時間好好使用專門器具泡一杯茶,馬克杯反倒成為工作時最方便的泡茶道具。如何用馬克杯泡一杯簡單美味的好茶其實只要搞懂幾個重點即可。
將茶葉長時間浸泡在大茶壺裡面的沖泡方式稱之為大桶泡茶法,是台灣農業時代常見的泡茶方式。現今珍珠奶茶店、早餐店的基底茶也大多採用這樣的沖泡方式,可以視為是標準泡的延伸應用。  
茶壺的構造材質變化甚多,是茶文化具體展現的主要器具。台灣茶文化之美往往透過茶席給予飲者更深刻的心靈感受。
蓋碗泡是三件式的泡茶器具,照片為2009前往北京參展時所攝,當地餐廳以蓋碗沖泡的方式直接作為個人飲用的茶杯,頗有古風。
同樣是 "茶",透過海路與陸路不同方式傳播,而有了不同的名稱 關於紅茶,目前公認紅茶起源為1610年中國福建武夷山桐木關的正山小種[1]。前述有提及,當茶葉由藥飲進入品飲的時代,對於品種藥性的關注便降低許多,主要命名方式多以地名為主。這種地區性全村動員的方式一旦打出名號,經濟上生活也有了依靠。但是
茶葉的製程從起源至今隨著工具的改善也逐漸產生各種精細的變化。現今茶葉的分類方式其實與古代大異其趣,本篇就歷史的角度論述各類茶葉的差別。
現代生活繁忙,往往沒有時間好好使用專門器具泡一杯茶,馬克杯反倒成為工作時最方便的泡茶道具。如何用馬克杯泡一杯簡單美味的好茶其實只要搞懂幾個重點即可。
將茶葉長時間浸泡在大茶壺裡面的沖泡方式稱之為大桶泡茶法,是台灣農業時代常見的泡茶方式。現今珍珠奶茶店、早餐店的基底茶也大多採用這樣的沖泡方式,可以視為是標準泡的延伸應用。  
茶壺的構造材質變化甚多,是茶文化具體展現的主要器具。台灣茶文化之美往往透過茶席給予飲者更深刻的心靈感受。
蓋碗泡是三件式的泡茶器具,照片為2009前往北京參展時所攝,當地餐廳以蓋碗沖泡的方式直接作為個人飲用的茶杯,頗有古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很多人說到宇治最先聯想到的就是抹茶! 這次要介紹的宇治位於京都南部,以高品質的抹茶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而聞名,這裡不僅是日本抹茶文化的發源地,還擁有世界遺產平等院等多處名勝古蹟,是一個結合自然、美食與傳統文化的旅遊勝地。
Thumbnail
在當前的全球化市場中,消費行為不僅關乎個人需求,更影響全球供應鏈的走向。本文探討中國在諸多產業中的關鍵角色,及其對臺灣自行車產業的影響。同時,強調作為消費者,選擇支持本地品牌的重要性,並呼籲我們以消費行為來促進可持續發展以及在地經濟。透過每一次的消費投票,我們能塑造出希望的未來。
Thumbnail
根據歷史最早起源於漢代的「茶」,最初是熱飲有整腸消脹之效,甚至治了古代軍中疫情。也因而驚動官場,成為貢品之後,便有了各自表述的茶文化。 「喝一口陽光的味兒」,種植於濕熱的雲南一帶,因為運輸之便,將未完全晾乾的毛茶壓製成 餅或磚,方便旅人攜帶,而又名「緊壓茶」或「 緊迫茶」 之稱的「普洱茶」;
Thumbnail
國際紅茶採摘等級,成就了紅茶世界化的宏圖霸業 台灣習以比賽茶區分品質等級,無論知名茶區,抑或綠茶,烏龍茶,紅茶,皆是如此! 紅茶發展不若中國綠茶或烏龍茶久遠,僅短短兩百年,即風靡全球百分之七十人口,這得歸功於工業革命時代的荷蘭及英國,定義了紅茶採摘分級劃分&產製規範,促使紅茶品質更趨穩定一致,並
Thumbnail
日式綠茶跟台灣綠茶,在品種上完全不同,雖然都屬於不發酵茶,但台灣的綠茶大多使用「青心柑仔種」,將茶葉萎凋後,使用「炒菁」的工藝加以後製。 而日本綠茶的品種以「藪北種」やぶきた 為主,也就是日本境內,茶佔比 70% 以上的主要品種,而且是用「蒸菁」的方式,做以後製。
Thumbnail
莊園咖啡,莊園紅酒,大家肯定常常聽到!那莊園茶呢?其實,耳熟能響的印度大吉嶺、阿薩姆、斯里蘭卡(錫蘭)、肯亞等全球知名紅茶產區,莊園茶制度早已行之上百年,而且貼近你我品飲生活!   莊園茶,源於十九世紀中期英屬殖民地,從亞洲印度、斯里蘭卡等,一路拓展至非洲肯亞等地。發展之初,
Thumbnail
發源於中國的茶樹(Camellia sinensis),從漢朝到現在,經過不斷地選育,有了非常多不同的品系。這些品系,有的光是外觀就非常的不同,如安吉白茶;有些則有特殊的風味。造成這些風味的原因是什麼呢?最近的基因體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資訊!
Thumbnail
2023-04-06關西賞櫻趣》#8京都宇治賞櫻│中村藤吉本店美味抹茶甜點、世界文化遺產平等院 在宇治的賞櫻活動中,抵達了中村藤吉本店,品嚐正宗抹茶甜點後,再前往世界文化遺產平等院漫步賞櫻,感受其壯麗建築與寧靜氛圍。
Thumbnail
最近因為在朋友之間聽說到的 在商店裡有賣一種用吸的紅茶凍,光用聽的就覺得好奇想吃了對吧😋😋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很多人說到宇治最先聯想到的就是抹茶! 這次要介紹的宇治位於京都南部,以高品質的抹茶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而聞名,這裡不僅是日本抹茶文化的發源地,還擁有世界遺產平等院等多處名勝古蹟,是一個結合自然、美食與傳統文化的旅遊勝地。
Thumbnail
在當前的全球化市場中,消費行為不僅關乎個人需求,更影響全球供應鏈的走向。本文探討中國在諸多產業中的關鍵角色,及其對臺灣自行車產業的影響。同時,強調作為消費者,選擇支持本地品牌的重要性,並呼籲我們以消費行為來促進可持續發展以及在地經濟。透過每一次的消費投票,我們能塑造出希望的未來。
Thumbnail
根據歷史最早起源於漢代的「茶」,最初是熱飲有整腸消脹之效,甚至治了古代軍中疫情。也因而驚動官場,成為貢品之後,便有了各自表述的茶文化。 「喝一口陽光的味兒」,種植於濕熱的雲南一帶,因為運輸之便,將未完全晾乾的毛茶壓製成 餅或磚,方便旅人攜帶,而又名「緊壓茶」或「 緊迫茶」 之稱的「普洱茶」;
Thumbnail
國際紅茶採摘等級,成就了紅茶世界化的宏圖霸業 台灣習以比賽茶區分品質等級,無論知名茶區,抑或綠茶,烏龍茶,紅茶,皆是如此! 紅茶發展不若中國綠茶或烏龍茶久遠,僅短短兩百年,即風靡全球百分之七十人口,這得歸功於工業革命時代的荷蘭及英國,定義了紅茶採摘分級劃分&產製規範,促使紅茶品質更趨穩定一致,並
Thumbnail
日式綠茶跟台灣綠茶,在品種上完全不同,雖然都屬於不發酵茶,但台灣的綠茶大多使用「青心柑仔種」,將茶葉萎凋後,使用「炒菁」的工藝加以後製。 而日本綠茶的品種以「藪北種」やぶきた 為主,也就是日本境內,茶佔比 70% 以上的主要品種,而且是用「蒸菁」的方式,做以後製。
Thumbnail
莊園咖啡,莊園紅酒,大家肯定常常聽到!那莊園茶呢?其實,耳熟能響的印度大吉嶺、阿薩姆、斯里蘭卡(錫蘭)、肯亞等全球知名紅茶產區,莊園茶制度早已行之上百年,而且貼近你我品飲生活!   莊園茶,源於十九世紀中期英屬殖民地,從亞洲印度、斯里蘭卡等,一路拓展至非洲肯亞等地。發展之初,
Thumbnail
發源於中國的茶樹(Camellia sinensis),從漢朝到現在,經過不斷地選育,有了非常多不同的品系。這些品系,有的光是外觀就非常的不同,如安吉白茶;有些則有特殊的風味。造成這些風味的原因是什麼呢?最近的基因體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資訊!
Thumbnail
2023-04-06關西賞櫻趣》#8京都宇治賞櫻│中村藤吉本店美味抹茶甜點、世界文化遺產平等院 在宇治的賞櫻活動中,抵達了中村藤吉本店,品嚐正宗抹茶甜點後,再前往世界文化遺產平等院漫步賞櫻,感受其壯麗建築與寧靜氛圍。
Thumbnail
最近因為在朋友之間聽說到的 在商店裡有賣一種用吸的紅茶凍,光用聽的就覺得好奇想吃了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