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內外不同,分類械鬥(三):大敵當前,優先融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類很容易形成內團體,做出內外的區隔。但我們也可以輕易察覺,內團體的偏好不斷在改變。最簡單的例子,在野黨(如之前台灣的民進黨)如何爭取民眾支持,一步步增加把自己當作「內團體」的人數,有一天變成執政黨?之前文章提過的鄰近效應、單純曝光效應,政治人物有可能透過媒體曝光、做選民服務、勤勞拜票,逐漸讓選民產生「自己人」的感覺。
另一個讓內、外團體融合的,是「強大的敵人」。如二〇一九年賴清德跟蔡英文競選代表民進黨選總統的資格,這造成支持者的撕裂,互相攻擊。塵埃落定後,兩方的支持者面對強大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競爭,絕大多數又融合成一個內團體,只有少數人不接受,繼續批評不喜歡的政治人物。
美國跟台灣類似,兩大黨會有總統參選人的黨內初選,參選人要到美國各州動員支持者,所以每隔四年,就會有學者研究某大黨黨內兩大競爭對手支持者的內團體動力學,研究政黨支持者對認同對象的轉換。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4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5K會員
479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僅僅是個抽象的分組動作,就把「只不過是分類效應」與「青蛙池塘效應」誘發出來。在現實世界裡最實際的例子,就是你要讓小孩到明星學校當後段學生,還是到普通高中當頭?要在全國性組織裡當普通會員,還是要在地方團體當幹部?自我評估引發的成就感與快樂程度,對這個人未來的人生走向與抉擇,常常會有重大影響。
人類如何區分「內、外」,分別自己人和「外人」?人類小孩在完全陌生的狀況下,會以膚色、性別、使用的語言等明顯的特徵來建立「內團體」(ingroup),這大家容易理解。 但學者發現,在一歲小兒身上,就可以觀察到「只不過是分類」(mere categorization)效應。很抽象地貼個顏色貼紙,跟兩三歲
為什麼人類會演化出這麼容易區分內外、辨別敵我的大腦?綜合許多學者的論述,關鍵還是在於人類演化出擅於合作、也必須合作(相對其他肉食動物,單獨一個人類只是跑不快、跳不高、牙不尖、也沒利爪、力氣又小的無毛猴子)的肉體與大腦。合作代表著共享食物、分配資源、一起打獵、一起到肥美之地採集(這要共享情報)
「很會說故事的人有比較多後代」,這假說有許多想像空間,包括十幾萬年前很會說故事(或說唬爛)的男人,如何在不同營地欺騙女生,讓她們生下他的小孩、然後由她們的長期伴侶撫養唬爛男的後代長大。這似乎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只是,人類說故事能力的大爆發是出現在那個年代,這恐怕永遠是個謎。
人類因為「故事」闊寬了知識領域,比如我們會想像政治人物會有許多私底下的暗黑手段,會有黑道、財閥、媽媽桑、無良媒體人等各種朋友,但其實絕大多數人根本沒有機會接觸那個世界,我們的知識來自於小說、漫畫、電視電影。我們從故事裡吸收的各種情節,會儲存在顳葉裡,成為我們理解、應對現實世界的養分。
故事可以影響情緒、造成性格與自我的短暫變化,也難怪擅於說故事的人,會容易有群眾影響力、或容易欺騙感情。「讀小說」對人類心靈的影響力自然是不只如此,有些研究以後有機會再說。當我們常常看劇、讀小說時間越來越少時,這對人類心靈又會造成什麼變化呢?或許要等未來的學者再設計研究了。
僅僅是個抽象的分組動作,就把「只不過是分類效應」與「青蛙池塘效應」誘發出來。在現實世界裡最實際的例子,就是你要讓小孩到明星學校當後段學生,還是到普通高中當頭?要在全國性組織裡當普通會員,還是要在地方團體當幹部?自我評估引發的成就感與快樂程度,對這個人未來的人生走向與抉擇,常常會有重大影響。
人類如何區分「內、外」,分別自己人和「外人」?人類小孩在完全陌生的狀況下,會以膚色、性別、使用的語言等明顯的特徵來建立「內團體」(ingroup),這大家容易理解。 但學者發現,在一歲小兒身上,就可以觀察到「只不過是分類」(mere categorization)效應。很抽象地貼個顏色貼紙,跟兩三歲
為什麼人類會演化出這麼容易區分內外、辨別敵我的大腦?綜合許多學者的論述,關鍵還是在於人類演化出擅於合作、也必須合作(相對其他肉食動物,單獨一個人類只是跑不快、跳不高、牙不尖、也沒利爪、力氣又小的無毛猴子)的肉體與大腦。合作代表著共享食物、分配資源、一起打獵、一起到肥美之地採集(這要共享情報)
「很會說故事的人有比較多後代」,這假說有許多想像空間,包括十幾萬年前很會說故事(或說唬爛)的男人,如何在不同營地欺騙女生,讓她們生下他的小孩、然後由她們的長期伴侶撫養唬爛男的後代長大。這似乎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只是,人類說故事能力的大爆發是出現在那個年代,這恐怕永遠是個謎。
人類因為「故事」闊寬了知識領域,比如我們會想像政治人物會有許多私底下的暗黑手段,會有黑道、財閥、媽媽桑、無良媒體人等各種朋友,但其實絕大多數人根本沒有機會接觸那個世界,我們的知識來自於小說、漫畫、電視電影。我們從故事裡吸收的各種情節,會儲存在顳葉裡,成為我們理解、應對現實世界的養分。
故事可以影響情緒、造成性格與自我的短暫變化,也難怪擅於說故事的人,會容易有群眾影響力、或容易欺騙感情。「讀小說」對人類心靈的影響力自然是不只如此,有些研究以後有機會再說。當我們常常看劇、讀小說時間越來越少時,這對人類心靈又會造成什麼變化呢?或許要等未來的學者再設計研究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過這次大選我觀察到一個奇妙的人性現象, 就是 -「希望討厭的人過不好」這個想法原來非常佔據人的心思。 有些群體支持特定政黨,是因為討厭另一個政黨或群體而支持,希望藉由支持這個政黨上台來打擊討厭的對象,在網路上也不時能看到"OO崩潰就是爽"的留言。有些支持者是抱著「他當選後會替我做我做不到的事」而
Thumbnail
民主黨的選民基本盤結構如何歷經從羅斯福開始一直到雷根時代的轉變 這本由資深政治記者和智庫政治學家合寫的好書有非常清楚的解釋與分析 本文介紹本書這部分的精華內容 讓讀者了解 為何民主黨一步步和其基本盤也就是小羅斯福總統時代的勞工大眾疏離
Thumbnail
討論臺灣政治運作中選民思想價值的文章,採訪了藍營家庭出身的姊弟在選舉候選人及各政黨之間的不同立場,並分析了他們對政治的看法。評論了臺灣社會政治冷漠的現象,以及小黨在政治中的地位和影響。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選舉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它可以表達對支持者肯定 化作一個實質行動 每次在選舉時都算全民運動 對於我這個不怎麼愛運動的人來講 我也算珍惜且把握這樣的機會 只是對政治的關懷度的確不高 所以可能我算是一個搖擺的選民吧 但我發現~ 如果是資訊交流 我可以在此時獲得 政治人物過去的政績 還蠻喜歡這樣的時刻
Thumbnail
資深記者John Judis 和智庫政治學者Ruy Teixeira合著的好書《民主黨人去哪兒了》 精采的回顧了小羅斯福總統在二戰前構築的新政選民聯盟如何因為政黨的另一支腳-執政聯盟和影子政黨選擇的政策路線和選民聯盟的工人階級越來越疏離而讓民主黨的支持者結構出現換血,換進來的新成員是什麽人?
我們經常在網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反綠的人都說,全民最大黨是討厭民進黨,其根據的邏輯思維是,因為支持綠的不到50%,所以100%減去支持民進黨的不就超過50%,那當然代表討厭民進黨的人數大於一半。   那麼根據這種邏輯,其實全民最大黨,我不敢說是討厭國民黨,畢竟台灣這20多年來都是藍綠兩黨互相爭奪選票
Thumbnail
這系列講網路公關,怎麼講到這麼大的題目?因為網路公關也有職業道德,從業者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案子不可以接。但近年狀況是每況愈下,下到難以想像。第一個出問題的,就是繼承國民黨文傳、救國團技能的二三代,碰網路後組織的廣告、公關公司。藍二代、三代對於國家認同很薄弱,尤其是遇到中國就分歧,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過這次大選我觀察到一個奇妙的人性現象, 就是 -「希望討厭的人過不好」這個想法原來非常佔據人的心思。 有些群體支持特定政黨,是因為討厭另一個政黨或群體而支持,希望藉由支持這個政黨上台來打擊討厭的對象,在網路上也不時能看到"OO崩潰就是爽"的留言。有些支持者是抱著「他當選後會替我做我做不到的事」而
Thumbnail
民主黨的選民基本盤結構如何歷經從羅斯福開始一直到雷根時代的轉變 這本由資深政治記者和智庫政治學家合寫的好書有非常清楚的解釋與分析 本文介紹本書這部分的精華內容 讓讀者了解 為何民主黨一步步和其基本盤也就是小羅斯福總統時代的勞工大眾疏離
Thumbnail
討論臺灣政治運作中選民思想價值的文章,採訪了藍營家庭出身的姊弟在選舉候選人及各政黨之間的不同立場,並分析了他們對政治的看法。評論了臺灣社會政治冷漠的現象,以及小黨在政治中的地位和影響。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選舉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它可以表達對支持者肯定 化作一個實質行動 每次在選舉時都算全民運動 對於我這個不怎麼愛運動的人來講 我也算珍惜且把握這樣的機會 只是對政治的關懷度的確不高 所以可能我算是一個搖擺的選民吧 但我發現~ 如果是資訊交流 我可以在此時獲得 政治人物過去的政績 還蠻喜歡這樣的時刻
Thumbnail
資深記者John Judis 和智庫政治學者Ruy Teixeira合著的好書《民主黨人去哪兒了》 精采的回顧了小羅斯福總統在二戰前構築的新政選民聯盟如何因為政黨的另一支腳-執政聯盟和影子政黨選擇的政策路線和選民聯盟的工人階級越來越疏離而讓民主黨的支持者結構出現換血,換進來的新成員是什麽人?
我們經常在網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反綠的人都說,全民最大黨是討厭民進黨,其根據的邏輯思維是,因為支持綠的不到50%,所以100%減去支持民進黨的不就超過50%,那當然代表討厭民進黨的人數大於一半。   那麼根據這種邏輯,其實全民最大黨,我不敢說是討厭國民黨,畢竟台灣這20多年來都是藍綠兩黨互相爭奪選票
Thumbnail
這系列講網路公關,怎麼講到這麼大的題目?因為網路公關也有職業道德,從業者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案子不可以接。但近年狀況是每況愈下,下到難以想像。第一個出問題的,就是繼承國民黨文傳、救國團技能的二三代,碰網路後組織的廣告、公關公司。藍二代、三代對於國家認同很薄弱,尤其是遇到中國就分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