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0|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換位思考,引領孩子用肢體說故事:專訪巫婆戲劇魔法故事屋創辦人巫素琪

孩子們興奮地將課桌椅撤至教室四周,一群國小學童們在教室裡就地正經八百地演起了戲,彷彿像是乘坐時光機一般,他們化身為三百年前的古人,演出漢人移民登陸竹塹港,遇上平埔族人的點點滴滴。一旁扮演「說書人」的巫素琪老師,孩子都稱她為「巫婆」,彷彿是充滿了魔法一般,巧妙地扭轉了時空,把歷史課本上生硬的字句活生生地搬到孩子面前。

沒有觀眾,每個人都是參與者的應用劇場

「你相信嗎?我本來是個很害羞的人。」巫婆戲劇魔法故事屋負責人,同時也是「彈心劇團」創辦人的巫素琪老師,原本是位國文老師,在一次進修課程中接觸到以戲劇融入閱讀教育的創新手法,當遇見有閱讀障礙的學生時,她便試著應用這些方法,啟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推動後發現成效驚人,就一頭栽進了應用戲劇的世界。巫素琪老師活用所學的各式劇場理論,長年在學校與社區裡,透過各種應用戲劇的方法帶領參與者,認識自己、同理他人,更探討議題、啟發行動。

換位思考量身打造課程活動,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不同於一般有固定臺詞與情節的主流戲劇,應用劇場十分考驗引領者的基本功力以及臨場反應。引領者除了必須具備劇場專業,例如空間走位、配樂、燈光、表演的素養之外,引導前也必須事先了解議題內容,並沙盤推演參與者可能的回饋;在引導的過程中,也必須視參與者的文化背景與先備知識來調整教學強度,因材施教採取適切的引導方法。舞臺佈景也通常運用現地資源,相對來說較為陽春。雖然有許多不確定性,但是學員間互動卻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火花,這是應用劇場演出中最迷人的地方。
巫素琪老師在帶領應用劇場時,會視參與者的特性來設計不同教案。例如,有一次在國小六年級課堂上執行「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 她思考到小朋友即將畢業,因此選擇以「朋友」為主題來請他們說故事。一開始孩子們彼此還不太熟悉,便使用暖身遊戲來破冰,藉以拉近彼此距離。除此之外,巫素琪老師也曾請大家定格動作,模仿爸爸、媽媽在吵架的樣子,然後請孩子們用「我覺得……」、「我想……」的句型說一句話來描述當時情緒,帶領語言組織能力尚不完全的中年級小朋友思考如何防範「家庭暴力」。
學生在課程中輪流扮演不同族群的居民,讓他們同理不同立場的人。
運用有限的空間與簡易的道具和服裝,創造出讓孩子們感到驚奇的體驗。
針對合作能力較弱、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級孩童,也有一套方法。執行團隊曾經運用《野獸國》這本經典繪本,來闡述情緒管理、親子溝通的重要性。《野獸國》訴說一名小男孩惹惱了媽媽而被禁足。於是,他幻想自己坐船來到了一個野獸國,大吼大叫最大聲的他成了野獸之王,率領所有野獸在森林裡鬧個天翻地覆。在這裡,引領者化身為說書人,講解劇情起伏的同時,也請孩子試著配音或製作道具,以原有故事架構為藍本共同編劇與創造。實際執行內容包含詢問他們的生活經驗、請孩子想像「野獸語」該是什麼聲音、利用舊報紙來製作「野獸裝」,把同學們都打扮成野獸……等,這些帶領手法都讓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卻也同時在遊戲中潛移默化,了解情緒管理的重要。
相較於國小階段的孩子天真爛漫,樂於分享,面對青春期的國中孩子,又該怎麼做呢?以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曾補助的巡演戲劇《真正強》為例,此齣劇碼和新竹市婦女劇團合作,以「教習劇場」雙向互動的型式,邀請學生上臺隨戲劇情境互動與分享想法,培養學生們思考、同理的能力。青春期的孩子對於肢體表達相對羞赧,在這齣劇中,執行團隊邀請同學們擔任「智囊團」,協助性格較為陰柔、名為「曾正強」的男童主角撕下大眾對他的種種不友善標籤,並幫忙另外一位遇到性騷擾事件的「郝柔」想出表達不舒服感受的辦法。這齣戲劇以兩性平權為主題,用葉永鋕因性別氣質被霸凌而意外身亡的故事為藍本,創造了「曾正強」這個角色。團隊製作了一件衣服讓扮演曾正強的演員穿上,並要參與者在便條紙上寫下對這位同學的想法張貼於他身上。看似簡單的道具,在現場演出時因為生動活潑的互動而對同學們帶來了十分深刻的畫面衝擊,進而讓大家能夠代入角色,甚至同理身邊性別氣質與主流印象不同的人。
此外,有許多一般教師覺得尷尬、難以啟齒的議題,利用戲劇手法引導,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一次執行身體保護、防治未婚懷孕的課程中,他們突發奇想,買來了一大塊白布,以「光影戲」的戲劇型式來呈現兩小無猜偷嚐禁果的模樣。在正值青春期的階段,部份同學可能有戀愛困擾,因此同學們都十分興奮,熱烈地參與議題討論。透過戲劇,同學們也在互動中試著思考主角生命中的難題,將這次經驗內化成自身的養分,達到培養自我保護能力,並學習尊重他人的效果。
新竹市香山區朝山國小的孩子們以報紙製作「野獸的新衣」,得互相幫忙才能完成。

人人有創意,讓公部門以教育制度與硬體支持培養表演藝術的火苗

在推動應用戲劇、將戲劇融入教育這些日子裡,巫素琪老師發現,一般民眾聽到要「演戲」總是很害怕,種種對於表演藝術的不理解使得招生相當困難。這或許是因為早期表演藝術在學校教育中較為弱勢,許多學校缺乏表演藝術的專業師資,多由視覺藝術、音樂相關背景的老師來替代。近年來則有大幅地改善。然而,表演藝術是「多元智能」的展現,除了肢體、口語的表達之外,學生們也能在戲劇中強化合作能力,並認識自己,也同理他人,此外製作道具與配樂時,也能提升美術、音樂創作與欣賞能力。「好處說都說不完!」巫素琪老師興奮地說,正是因為表演藝術能帶給孩子深刻的感動,若有機會應該邀請藝術家多多幫學校老師開設藝術教育的師資培育工作坊,讓這些教育方式能影響更多學子,近年來文化部推動的「文化體驗教育計畫」便是很好的合作案例。
總體來說,巫素琪老師指出公部門目前已經有許多針對專業表演藝術團體的補助計畫,然而,表演藝術是推展生活美學很重要的一項工具,若能夠多協助與補助一般民眾成立的劇團或藝術社團,例如提供免費排練場地給民眾劇團、舞團,適當補助表演場地、設備、道具製作與服裝費等,讓各行各業的人都有機會接觸到表演藝術,讓人人對表演藝術不陌生,能欣賞甚至參與表演藝術演出,就能全面性地提升大眾生活美學。
新竹市香山區南隘國小五年級的學童參與「文化體驗教育計畫」,體驗歷史課「唐山過臺灣」中,先人艱險渡過黑水溝的情景。
巫素琪老師與婦女劇團團員,該劇團成員年齡層廣,包含了從20歲到近80歲的女性素人演員。
「應用戲劇」是什麼? 應用戲劇與一般傳統主流劇場十分不同,更強調在劇場互動與即興表達創意的過程,包含了發源於美國的創造性戲劇(Creative Drama)、英國的教育戲劇(Drama-in-Education, D.I.E.),與來自澳洲的過程戲劇(Process Drama)等不同型態的戲劇模式等。在此過程中,參與者能夠回應自身的生活故事,並從周邊環境開始行動。 在應用劇場裡,沒有「觀眾」,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類似型態的戲劇教育,在巴西有「被壓迫者劇場」(英譯Theatre of the Oppressed),這是奧古斯圖.波瓦(Augusto Boal, 1931-)所提出和倡導的一套劇場系統。波瓦發現當地因普遍教育水平較低,受壓迫者毫無自覺,導致階級複製、不斷地惡性循環的社會困境,因此試著到工廠、鄉村和貧民區舉辦了大量劇場工作坊,讓參與者扮演不同角色,以抒發情感,共同發展出故事文本。透過參與者的故事,來引發他們重新思考自己與所處的社區或社會的關係。不僅啟發許多工人、農民重新思考社會結構的困境,最終也引發了風起雲湧的革命運動。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北辰》刊物 Vol.3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見域工作室 圖片提供|巫婆戲劇魔法故事屋創辦人 巫素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