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在名為「真實」的大象之前,我們都只是其中一名瞎子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日台灣發生的交通事故,讓所有人聞之色變,有的人哀嘆、祈禱,有的人痛罵、究責,也更多人在互相流通著不一定正確的資訊,並憑藉著可獲得的資訊判斷事情發生的經過,資訊流通是人類發展強大的原因之一,然而傳遞「不盡然正確」的資訊呢?
傳遞「不盡然正確」的資訊不僅增加社會紛爭,也對事情進展毫無幫助,光是闢謠就得花上一段時間,更遑論達到社會共識,找出有效解法。
當然,除了有心人士之外,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傳達的訊息是正確的,只是什麼是正確、什麼又是不正確?有些人會說「客觀事實」就是正確,但對我來說,除了可量化的數據之外,所有的資訊都不存在所謂的「客觀」
第一、「資料」演變到「資訊」需要憑藉一個人的知識涵養外,還會被個人的立場、環境因素、信念等等的主觀意識所影響,依據主觀判斷而出的資訊,不存在所謂客觀。
第二、「客觀」若單以文字來看,就是客人、也就是第三人的觀點,但這第三人是誰呢?除去利益考量,為何第三人的觀點可以比當事人來的有力、值得信賴?
第三、除了有辦法達到「上帝視角」的境界,能看到所有一切的來龍去脈,否則我們所有人都像是瞎子摸象,你摸到一部分的真實,我摸到一部份的真實,可是那些「真實」都包含了我們各自的「感受」,真正的「真實」還是沒辦法拼湊出來。
真要說,所謂的「客觀」只是各種主觀匯集的最大公約數而已,真的可以代表什麼嗎?更不用說群眾容易盲目跟風,在所有的「資訊」、量化數據普及之前,都已紛紛發表各自的意見,在資訊不全面的狀況下,這樣的「客觀」事實有什麼價值?
我們也可以先假設前端的資訊判斷已盡可能與真實貼近,但接下來還有資訊傳播的問題;以往我常說,許多的不公來自於資訊不對等,然而即便消冗了「資訊不對等」,也許還有「思考意願的落差」等著我們,怎麼說呢?
其實光從「懶人包」命名即可窺知一二,意即:給懶得蒐集資料並判斷的人們。
大多數人們是不願意從資料開始蒐集,並使之整理成為資訊,畢竟那不僅需要專業、更需要時間,而時間是我們的注意力資源...講白了就是我們想了解多深,完全是看我們興趣有多深,有時雖然有興趣,但動力不足以讓我們全面研究,因此被動等待他人餵養的資訊。

這代表什麼?

  • 代表我們不清楚資料來源是否全面、及正確與否
  • 代表我們自願放棄主動思考
  • 代表當我們不自己跳下去研究時,就得接收包含製作者主觀的資訊

也許你問:「那又怎樣?」

非關生死自然不會怎樣,但若我們無法判別區分資訊是否全面正確時,就應該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檢視,不輕易相信傳播、不隨意批評,尤其不要說得好像如果自己是當事者或掌權者,一切都會不一樣。
俗話說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其實就是一個位階一個眼界,資訊會形塑你眼中的世界、影響腦中的思維,我不否認有些人可能真的腦袋進水,但我們都只是眾多瞎子的其中一名,而名為「真實」的大象我們永遠都見不到

資訊混雜的年代,讓我們一起思辨.謹言.慎行。


今天難得沒說書,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個愛心讓我知道哦^_^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5會員
    57內容數
    用手繪漫畫型態分享知識心得,每次只講一本書的其中一章節,挑起你對書籍的興趣,一三五更新,和我一起踏入書中世界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沛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聽到大人學的Podcast:「焦慮的真正源頭,可能不是你『想太多』,而是『想太少』」,非常值得一聽!(先說我沒收錢、這篇不是業配哦) 焦慮是現代人常見的狀態,原因五花八門,但外界回應向來只有一句:「你想太多了。」但原來可以有不一樣的應對方式?
    如今是人人都上網查資料的資訊時代,看到一間餐廳、新產品上市,在決定嘗試之前,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查詢」,沒有資訊就沒有判斷事物好壞的依據,除了5%的嘗鮮者外,剩下95%人們就是等著資訊在網路上出現。這代表人們幾乎是憑藉網路資料判斷事物,也包括人、包括你...
    「明明已經盡可能降低變數了,為什麼結果還是這麼不好?」如果你也曾和我一樣有相同的困惑,那麼我很推薦你看這本《高勝算決策》。
    有人問:「不知道某個事件或問題的本質,其實對生活來說也沒有多大影響,為什麼一定要了解本質呢?」 我告訴他,這是讓生活舒心的極佳方式...
    《三無世代》由日本企業顧問遠藤功撰寫,從日本企業角度觀察新冠肺炎肆虐的企業未來發展。 簡單地說,商業社會蓬勃發展為全球化,起因於人類在各國間進出發現新事物而帶起龐大的需求(比如旅遊、原料交易、文化交流等等),然而因為疫情影響,出現了無移動、無需求、無雇用的三無狀態,我們該如何因應呢?
    知識工作者藉由內容輸出吸引認同的人、累積影響力,進而知識變現,相信一定希望將產出內容盡可能的傳播出去,最好要能成為經典、流傳越久越好。​ 這該如何做到呢?也許因伊隆.馬斯克而紅的「第一性原理」能夠給我們一些提示,也能解釋為何會有這麼多關於輸出、出書、教學的建議。​
    今天聽到大人學的Podcast:「焦慮的真正源頭,可能不是你『想太多』,而是『想太少』」,非常值得一聽!(先說我沒收錢、這篇不是業配哦) 焦慮是現代人常見的狀態,原因五花八門,但外界回應向來只有一句:「你想太多了。」但原來可以有不一樣的應對方式?
    如今是人人都上網查資料的資訊時代,看到一間餐廳、新產品上市,在決定嘗試之前,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查詢」,沒有資訊就沒有判斷事物好壞的依據,除了5%的嘗鮮者外,剩下95%人們就是等著資訊在網路上出現。這代表人們幾乎是憑藉網路資料判斷事物,也包括人、包括你...
    「明明已經盡可能降低變數了,為什麼結果還是這麼不好?」如果你也曾和我一樣有相同的困惑,那麼我很推薦你看這本《高勝算決策》。
    有人問:「不知道某個事件或問題的本質,其實對生活來說也沒有多大影響,為什麼一定要了解本質呢?」 我告訴他,這是讓生活舒心的極佳方式...
    《三無世代》由日本企業顧問遠藤功撰寫,從日本企業角度觀察新冠肺炎肆虐的企業未來發展。 簡單地說,商業社會蓬勃發展為全球化,起因於人類在各國間進出發現新事物而帶起龐大的需求(比如旅遊、原料交易、文化交流等等),然而因為疫情影響,出現了無移動、無需求、無雇用的三無狀態,我們該如何因應呢?
    知識工作者藉由內容輸出吸引認同的人、累積影響力,進而知識變現,相信一定希望將產出內容盡可能的傳播出去,最好要能成為經典、流傳越久越好。​ 這該如何做到呢?也許因伊隆.馬斯克而紅的「第一性原理」能夠給我們一些提示,也能解釋為何會有這麼多關於輸出、出書、教學的建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在當今社會中,如何分辨虛擬與真實之間的界線。透過直覺和感受,我們需要挑戰媒體呈現的假象,並仔細觀察周圍的細節。文章強調選擇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劇本,並明白善惡的相對性,使每個人都能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場。無論你選擇扮演哪種角色,重要的是掌握選擇與操控的權力。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在沒有深入了解某件事情之前,就匆忙下結論。這樣的行為不僅會讓我們錯過事物的真實面貌,更可能導致誤解與錯判。事物的真相常常隱藏在表象之下,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實地考察,才能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聞未必為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往往只是事物的冰山一角。我們常常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Thumbnail
    瞎子摸象的故事說在難以看清事情全貌的時候,每個人會以自身所接觸的部分來理解,而所接觸與理解的情況不同,只能顯現出部分事實。股市是一頭巨大的大象,內容多元複雜,很難認清全貌,每個投資人也只能依據自身所見來理解股市的樣貌。 昨天上市加權指數大漲近四百點,看指數的表現而覺得股市大好,這是多數人看到的
    Thumbnail
    現今的資訊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雜亂,真假資訊交雜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要判斷消息的真實性變得更加困難。有些消息可能只是謠言或誤解,而有些則是真實的事件。因此,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個消息,並且更加積極地尋找證據來支持或反駁它們的真實性。 首先,我們會問自己:這件事情是與事實相反的嗎?也就是
    Thumbnail
    人們相信的東西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畢竟,抽象就是這樣過生活的。它生活著,它是人類的方式。抽象的聲音淹沒了我們,使我們相信與真理無關的各種東西。哦,瞭解你在設計中的權勢是如此美好。這是你唯一的機會。因為你的權勢將在遠處嗅到一個想法。因為對一個人來說,最不健康的事情就是在不知道有地方可去的情況下離開流動。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無數的資訊和選擇所包圍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中,我們常常被無數的資訊和選擇所包圍,使得我們往往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時候,唯一值得信賴的,就是自己的內心直覺。直覺,這個看似不切實際的東西,其實是我們深藏在內心的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相信自己的直覺,因為它通常是正確的。
    Thumbnail
    只有對自己擁有真實的理解(亦即認識自己),人才能活出合乎本性的生活,自我實現才能完成。一個社會所累積的各種信念必須要是真實的,才能成為有用的知識,文明才能進步和發展。 究竟什麼才算真實?真相真的只有一個嗎?如果人活著必得喜愛真實,那為什麼我們同時又看到社會上充斥著如此多的謊言和屁話?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在當今社會中,如何分辨虛擬與真實之間的界線。透過直覺和感受,我們需要挑戰媒體呈現的假象,並仔細觀察周圍的細節。文章強調選擇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劇本,並明白善惡的相對性,使每個人都能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場。無論你選擇扮演哪種角色,重要的是掌握選擇與操控的權力。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在沒有深入了解某件事情之前,就匆忙下結論。這樣的行為不僅會讓我們錯過事物的真實面貌,更可能導致誤解與錯判。事物的真相常常隱藏在表象之下,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實地考察,才能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聞未必為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往往只是事物的冰山一角。我們常常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Thumbnail
    瞎子摸象的故事說在難以看清事情全貌的時候,每個人會以自身所接觸的部分來理解,而所接觸與理解的情況不同,只能顯現出部分事實。股市是一頭巨大的大象,內容多元複雜,很難認清全貌,每個投資人也只能依據自身所見來理解股市的樣貌。 昨天上市加權指數大漲近四百點,看指數的表現而覺得股市大好,這是多數人看到的
    Thumbnail
    現今的資訊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雜亂,真假資訊交雜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要判斷消息的真實性變得更加困難。有些消息可能只是謠言或誤解,而有些則是真實的事件。因此,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個消息,並且更加積極地尋找證據來支持或反駁它們的真實性。 首先,我們會問自己:這件事情是與事實相反的嗎?也就是
    Thumbnail
    人們相信的東西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畢竟,抽象就是這樣過生活的。它生活著,它是人類的方式。抽象的聲音淹沒了我們,使我們相信與真理無關的各種東西。哦,瞭解你在設計中的權勢是如此美好。這是你唯一的機會。因為你的權勢將在遠處嗅到一個想法。因為對一個人來說,最不健康的事情就是在不知道有地方可去的情況下離開流動。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無數的資訊和選擇所包圍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中,我們常常被無數的資訊和選擇所包圍,使得我們往往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時候,唯一值得信賴的,就是自己的內心直覺。直覺,這個看似不切實際的東西,其實是我們深藏在內心的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相信自己的直覺,因為它通常是正確的。
    Thumbnail
    只有對自己擁有真實的理解(亦即認識自己),人才能活出合乎本性的生活,自我實現才能完成。一個社會所累積的各種信念必須要是真實的,才能成為有用的知識,文明才能進步和發展。 究竟什麼才算真實?真相真的只有一個嗎?如果人活著必得喜愛真實,那為什麼我們同時又看到社會上充斥著如此多的謊言和屁話?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