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王朝外篇-吳起變法】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商鞅並不是戰國時代第一個變法的人。

雖然他看起來受管仲影響很深,但就在商鞅之前不久,有一個跟他同樣是衛國人,同樣在魏國當過官的吳起比他還早。


raw-image

吳起有一套武卒制度,簡單說就是長期徵求能夠全副武裝跑三千的人入伍當兵。一人當兵,全家賦稅減免。

有沒有很熟悉很有既視感?

幫不懂軍事戰爭的朋友科普一下。士兵最重要的素質,向來不是臂力有多強、獨孤九劍多會耍。裝備是定數,在開戰前就決定了。

而戰爭中的變數,就是地利。

所以除了無腦服從指揮、熟練使用裝備這些短期訓練可以達成的項目之外。士兵最重要的就是體力要好,跑得要快,搶得到有利位置。

吳起的訓練方式也證明了,從戰國時代開始一直到現代,體力等於戰力的理論,基本上都沒有改變過。

就短期來說,讓人民直接投入收效最大的產業,確實是個好選擇。

吳起本身是強將,帶了一堆強兵,在魏國底下據說打了七十六場戰役,六十四KO,其餘判定平手。

開疆拓土,抵禦外侮,吳起可說是一等一的高手。

不過春秋時代的問題,向來不是打仗有多厲害。國內的政治問題,才是真正困擾著所有國君的大麻煩。

所以當魏國要選新的國相時,強兵之王吳起還是落選了。

司馬遷在史記中,非常著重於描寫吳起此人品格之低下。但其實從吳子兵法中,我們卻能看到,吳起完全是儒家古聖人派的支持者。

綏之以道,理之以義,動之以禮,撫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則興,廢之則衰。

更扯的是,在司馬遷的吳起列傳中,吳起是離開魏國到楚國之後,才展開治理民眾與改變政治結構的作風。

但吳子兵法裡頭,卻說吳起在一開始面見魏文侯時,就拿出了這個儒家古聖人派的理論來。

按呂氏春秋說,吳起的老師,是曾子。另有史料敘述,吳起師承子夏。不管是哪個,都確實是孔門弟子無誤。

先秦大部分的史料,都將吳起與商鞅並列。他們同樣都做過先使百姓信賞罰,後行令的政策。也同樣都被歸類死於令法過苛……其實就是得罪了卿大夫們。

對,他們也都提倡削弱貴族權力,集權國君。那為什麼談到變法,我們都首推商鞅呢?

就結果論來說,商鞅建立了有效的國家制度,長期運作之下導致秦國統一天下。而吳起幫助的國家則沒有暢秋到最後。

不過真正讓我無法釋懷的,是吳起為何離開魏國,但卻死在楚國。吳起雖然替魏國取下西河,但並沒有像公孫鞅跟國君有協定,僅僅只是一個西河守。

邊防大將的意思。

所以魏國發生問題時,吳起直接就從邊疆逃走了。

但到了楚國,他一年就成為了令尹,也就是楚國的國相。身在權力中心的吳起,來不及逃跑所以只能受戮。

看起來很合理,但魏武侯這樣使用一個軍政雙霸天,把西河治理得民富兵強,連楚國都知道的大人物,就很不合理。

老實說,原因就是先秦史料的亂七八糟。

用比較簡單的說法先破題:真正在魏文侯魏武侯時變法的,不是逃去楚國的吳起。

戰國第一變法,是李悝變法。在先秦史料,甚至到了史記,都有著李悝或許就是李克的記述在。而漢書則認為是不同人。

李克也是子夏的門生,本身是儒家善刑名之法的派別,也有人認為他該算是法家始祖。然而,他的著作全面散失,屬於傳說級別的人物。

史記中,李克是吳起入魏的推薦人,獨門敘述,更早的史料沒有。同時,李克有一個小故事,是關於跟魏文侯討論誰能當國相。整個結構跟後來吳起參選的故事一模沒有兩樣,偏偏跟吳起一樣落選的翟璜,說吳起是他推薦的。

我想說的是,不只李悝李克有混淆的狀況,吳起可能也被混進去了。

很奇怪嗎?李悝李克就算了,吳起的名字也差太多了吧?

問題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姓名,跟漢代的概念是不同的。你以為魏武侯是一個稱呼,其實他的全名就是魏武侯擊。

姓氏來自於賞賜與封地。中綴官位。後名。

事實上就跟日本戰國,織田彈正忠信長是差不多的道理。

這個完整性,只有少數人被記錄下來。比如同時期的衛公孫鞅,後來變成商君鞅。商鞅的例子呈現出,名基本上是不改的,但氏名跟官名會變。

對,沒有姓。

就像剛剛說的,織田信長的全名應該是「織田彈正忠平朝臣信長」。平朝臣才是姓,姓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所以後來簡稱通稱不太會提姓。

同樣的,春秋有姓的,其實只有國君。

戰國姓名的規則我也沒有研究得很透徹,先秦史籍如果不考慮漢代修復的改動,其實常見的稱呼有幾種:

1.敬稱:氏跟身分,比方說魏武侯、孔子。

2.不熟的稱呼:氏跟名,比方說商鞅。

3.熟人的稱呼:外號,比方說仲尼。

說實話,我不認為仲尼是孔丘的表字,那個年代應該沒有表字的概念。會明白寫出孔子字仲尼,老子字伯陽的,都是漢代以後的史料。

吳起其實是衛國左氏人。注意囉,商鞅是衛國公孫,所以他的原名可以冠衛。吳起的原名很可能是左起,所以史家也有一派說法,認為吳起跟左氏傳的成書有關。

吳起有八成的可能是他最後在楚國死掉時候的稱呼。也就是他最後有封地「吳」。

而先秦史料中,我們這三個名字只有李克會被用在對話中,也就是說,李克可能是外號。

事實上,在老子李耳之前,中國沒有李氏。所以李很可能是這個時候新建的封國,像商鞅的商一樣。也可能根本就不是姓氏。

說到這裡,大家也差不多膩了。還是回到說故事吧。

故事的設定大概是這樣的:

李悝這個人在魏文侯底下主持變法,趁著秦國內亂時取下了西河大片的土地。但由於無人可守,李悝就推薦了浪人左起來當他的助手,並且讓出了國相的位置。

不久,魏文侯過世,武侯繼位。魏武侯先後任用田文與公叔痤為相。公叔痤手下有個來自衛國的門客,擔任著侍從。

這個門客本是衛國公孫,先是跟公叔痤表示應該多向李悝學習。等到公叔痤接手國相後,李悝的套路,他們也學得七七八八了,衛國侍從即表示,該取而代之了。遂獻計趕走了李悝。

李悝逃離魏國後,來到楚國,但不敢表明身分,只說自己是魏國西河守起,尋求政治庇護。

楚王任命他為苑守,並且打探魏國消息,才知道離家出走的不是西河守左起,而是魏國變法大師李悝,便不動聲色的將他迎回,任為相國,並賜封邑吳。

簡單來說,我的意思是。衛國出身,去過魯國殺妻求榮的,是左起本人。但在魏國變法,逃往楚國又繼續變,最後被楚國人弄死的,是李悝。

至於小故事中有一個小彩蛋,不知道你看出來沒有?

一個公叔痤的侍從,把李悝的套路學好學滿的衛國公孫,捨他其誰呢?

當然,史料中不是這樣寫的,但同樣是公叔痤僕從,又充滿機智的設定,倒是沒錯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3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5
看過荊軻刺秦王不討厭太子丹,那就是書讀得不夠多。 再補充一個不同的古文版本吧。
Thumbnail
2025/01/05
看過荊軻刺秦王不討厭太子丹,那就是書讀得不夠多。 再補充一個不同的古文版本吧。
Thumbnail
2025/01/03
荊軻刺秦王全文翻譯(其實跳過很多啦)
Thumbnail
2025/01/03
荊軻刺秦王全文翻譯(其實跳過很多啦)
Thumbnail
2024/12/28
人總說帝王後宮佳麗三千,恣意取用。又說紅顏禍水,傾國傾城。 不是耶,吃到這個年紀才發現,這兩個設定是衝突的啊。 昏君們想搏美人一笑,那是愛情啊。 中國史上有很多知名的美人,真的是知名。你只知她們的名,而不知她們的故事。 上有妺喜妲己褒姒,下有毛嗇西施鄭旦。 戰國到兩漢的文獻,很多都
Thumbnail
2024/12/28
人總說帝王後宮佳麗三千,恣意取用。又說紅顏禍水,傾國傾城。 不是耶,吃到這個年紀才發現,這兩個設定是衝突的啊。 昏君們想搏美人一笑,那是愛情啊。 中國史上有很多知名的美人,真的是知名。你只知她們的名,而不知她們的故事。 上有妺喜妲己褒姒,下有毛嗇西施鄭旦。 戰國到兩漢的文獻,很多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文記:20231202戀風草少年讀書會,少年讀史記第三冊。 一、魏冉(穰侯)(貴極富溢的丞相) 他在秦王朝的位置: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母親,是楚人,羋八子,後來的宣太后);宣太后的弟弟:魏冉,華陽君,昭王的弟弟:高陵君,涇陽君 . QQ1:說明這樣的背景有什麼意思呢?
Thumbnail
文記:20231202戀風草少年讀書會,少年讀史記第三冊。 一、魏冉(穰侯)(貴極富溢的丞相) 他在秦王朝的位置: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母親,是楚人,羋八子,後來的宣太后);宣太后的弟弟:魏冉,華陽君,昭王的弟弟:高陵君,涇陽君 . QQ1:說明這樣的背景有什麼意思呢?
Thumbnail
吴子兵法》,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著,战国末年即已流传。《吴子》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有关思想,在历史上曾与《孙子》齐名,并称为“孙吴兵法”,因而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吴起穿着儒者的衣服,带着用兵的计策来见魏文侯。 文侯说:“我不喜军事。” 吴起说:“我预见到
Thumbnail
吴子兵法》,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著,战国末年即已流传。《吴子》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有关思想,在历史上曾与《孙子》齐名,并称为“孙吴兵法”,因而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吴起穿着儒者的衣服,带着用兵的计策来见魏文侯。 文侯说:“我不喜军事。” 吴起说:“我预见到
Thumbnail
有一個比較哲學的問題:歷史是少數人書寫的呢?還是多數人書寫的? 或者這個問題可以這麽說,創造歷史的,是滾滾向前的人民洪流呢?還是極少數的人中之靈呢?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比如我們常說,我們黨能有今天,完全是人民選擇了我們。 我黨自我勉勵,自我鞭策時,也常常說:要無愧人民的選擇! 但是,如果當年沒有毛主
Thumbnail
有一個比較哲學的問題:歷史是少數人書寫的呢?還是多數人書寫的? 或者這個問題可以這麽說,創造歷史的,是滾滾向前的人民洪流呢?還是極少數的人中之靈呢?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比如我們常說,我們黨能有今天,完全是人民選擇了我們。 我黨自我勉勵,自我鞭策時,也常常說:要無愧人民的選擇! 但是,如果當年沒有毛主
Thumbnail
戰國初年,你如果問我,誰最有戲一統天下,我的回答會是魏。 你可能會問:魏是個什麽東西?沒聽說這哥們有什麽故事啊!強秦呢? 強秦這個時候連前三都排不上。 文化被鄙視,國力很差勁,軍事打不贏。 秦在當時的國際地位,很尷尬,屬於牛人不願意效力,諸強看了不上的邊緣之國,龜縮在關中地區。 註意,「龜縮」這個詞
Thumbnail
戰國初年,你如果問我,誰最有戲一統天下,我的回答會是魏。 你可能會問:魏是個什麽東西?沒聽說這哥們有什麽故事啊!強秦呢? 強秦這個時候連前三都排不上。 文化被鄙視,國力很差勁,軍事打不贏。 秦在當時的國際地位,很尷尬,屬於牛人不願意效力,諸強看了不上的邊緣之國,龜縮在關中地區。 註意,「龜縮」這個詞
Thumbnail
問吳起可有悔?堅持理想,初心不變,心之所善,擇善固執,何悔之有?
Thumbnail
問吳起可有悔?堅持理想,初心不變,心之所善,擇善固執,何悔之有?
Thumbnail
西元572年,南北三國起了巨變。 北齊自毀長城斛律光,北周亦誅宰相宇文護。原本被大家打得像落水狗一樣,龜縮一隅苟延殘喘的陳朝,發起了反攻。 領頭的大將,叫做吳明徹。 實在有點像十八、九世紀的中國人名,不知道是不是穿越的。 你以為我看到黑影就開槍? 且看吳老師的算無遺策吧。
Thumbnail
西元572年,南北三國起了巨變。 北齊自毀長城斛律光,北周亦誅宰相宇文護。原本被大家打得像落水狗一樣,龜縮一隅苟延殘喘的陳朝,發起了反攻。 領頭的大將,叫做吳明徹。 實在有點像十八、九世紀的中國人名,不知道是不是穿越的。 你以為我看到黑影就開槍? 且看吳老師的算無遺策吧。
Thumbnail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九月,白起在長平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隔年,秦軍完全平定上黨郡。 該年正月,秦嬴政出生。 正當范雎白起展開三分大韓,誘趙出洞的計謀時,正是秦始皇的父親,秦異人在趙國的時刻。 也就在長平之戰序幕揭開的同時,呂不韋將歌姬送給了異人。長平之戰不僅註定天下將歸秦,同時也讓秦始皇來到了人世……
Thumbnail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九月,白起在長平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隔年,秦軍完全平定上黨郡。 該年正月,秦嬴政出生。 正當范雎白起展開三分大韓,誘趙出洞的計謀時,正是秦始皇的父親,秦異人在趙國的時刻。 也就在長平之戰序幕揭開的同時,呂不韋將歌姬送給了異人。長平之戰不僅註定天下將歸秦,同時也讓秦始皇來到了人世……
Thumbnail
據說,張儀這個人生而比脇,也就是肋骨長成一片,胸部不像一般人一樣凹凹凸凸的。在他之前只有一個人生此異相。 晉文公,禮義廉姬重耳是也。 據說,張儀跟蘇秦,都是鬼谷子的徒弟。這兩個傢伙,應該都是肄業生。人家孫臏龐涓一出山,馬上就大富大貴跟著來。蘇秦張儀卻是遊走各國,鐵板踢到爽免錢…
Thumbnail
據說,張儀這個人生而比脇,也就是肋骨長成一片,胸部不像一般人一樣凹凹凸凸的。在他之前只有一個人生此異相。 晉文公,禮義廉姬重耳是也。 據說,張儀跟蘇秦,都是鬼谷子的徒弟。這兩個傢伙,應該都是肄業生。人家孫臏龐涓一出山,馬上就大富大貴跟著來。蘇秦張儀卻是遊走各國,鐵板踢到爽免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