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5|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大秦王朝-嬴蕩舉鼎】

商鞅跟張儀這兩個戰國名人,同時經歷了秦國第一個王:秦惠文王。雖然他們倆應該是從來沒有碰過面。
秦惠文王不但是秦國稱王之始,也是第一個依靠變法後富國強兵的利益,發動外交與戰爭壯大秦國的男人。
惠文王的兒子,則是秦武王。秦武王大概是嬴姓除了嬴政之外,最多人知道名字的角色:嬴蕩是也。
嬴蕩在位僅四年,就發生了戰國著名的事件:嬴蕩舉鼎。然後就折斷脛骨、失血過多死掉了。對不起我少年看白話資治通鑑的時候,只覺得是個笑話。
其實這個事件被記錄下來的主要用意,叫做「秦武王問鼎中原」。
沒錯,嬴蕩是浩浩蕩蕩的進入了周天子的領域,並且對天子九鼎毛手毛腳了一番。
嬴蕩舉鼎而死,是史記說法。另一種說法,舉鼎而死的是嬴蕩手下的大力士烏獲。嬴蕩是回家病死的。
史記在描述的,其實就是天命不在秦,強行奪取導致秦王暴斃。對應著後來的秦國統一天下,但很快就滅亡的概念。
不管如何,秦武王把手伸進周王室,是不爭的事實。喔,他的諡號全名其實是秦悼武王。(可憐哪)
課本都告訴我們,秦武王的下一任秦昭襄王,才是奠定秦國統一天下基礎的強者。但光從嬴蕩的死法,我們就能看出,秦國當時就已經是相當於過去春秋霸主的強國了。
事實上再往前推一點,若不是秦國有霸主等級的實績跟國力,合縱跟連橫又怎麼會發動呢?
秦王不一定各個賢明,秦惠王殺商鞅、秦武王逐張儀……根本上是個連狡兔都還沒死就要烹走狗的國家,卻是日漸昌隆。
所以又要提一下偉大的封建制度。
拿中國式封建來跟民主作對比,完全是一個革命的騙人手法。對,革命的第一要訣就是騙人……這不表示革命是壞事,當執政者騙得更兇,革命利大於弊的時候,就會有很多能人志士明知道這邊也是謊言,還是假裝被騙就上去了。
封建制度跟中央集權完全是兩碼子事。
其實中國這種層層堆疊的老鼠會封建,本身是對抗獨裁的強大武器。基本上,只要最小單位的領主能夠反應民意,這個民意就能夠一路反應到最上層去。
而國君的身邊,也完完全全是一堆擁有相等軍事經濟實力的小國君。就實際面上來說,獨裁?很難。
這個制度從中國上古就展開,某方面來說跟美利堅合眾國的聯邦制其實相對接近。
但是周朝沒有建立「人生而平等」的憲法,反而搞了階級制度為主的最高法律。
周公旦說,天子才能開賓利,你只能開賓士。
天子才能吃壽司,你只能吃拉麵。
天子才能聽莫札特,你只能聽周杰倫。
因為你開賓士,所以你要讓賓利先走。
嗯……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麼中國遊戲會發明VIP制度了。
扯遠了,秦武王雖然在位僅四年,但他也不是什麼都沒幹。至少他開啟了丞相這個名稱。
就是個名稱,春秋戰國本來大家都有百官之長啊,有啥好吹?
其實嬴蕩這時候的創舉,是左右丞相。為什麼要並列左右?
因為客卿。
商鞅本是客卿,後來成為秦下諸侯。張儀也是客卿。說穿了,客卿在秦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經常性的壓過本國人。舉個例子,大概就是近三十年的台灣行政院長,都是外國人。
不太對吧?
更何況上面說了,封建制度是必須把底層一路反應上來。結果國內意志到了高層,碰到國君之前,就被商鞅這種外國人一巴掌打死了。
嬴姓表示:我覺得不行。
嬴蕩設立的左右丞相,正是客卿甘茂與宗室樗里疾。
樗里疾是秦惠王的弟弟,此時是右丞,略高於左相。
所以我說覺得客卿有威脅的不是秦武王嬴蕩,而是前朝老臣宗室啊。
順帶一提,左相甘茂其實是個大將軍,也是樗里疾推薦入秦的客卿。當時左右丞相的設計,確實頗有些什麼藏在後面的東西。
最後想說一點:秦武王的王權,其實已經衰弱了。中央集權的態勢已經不如獻公孝公,甚至秦惠文王穩固。
《戰國策》裡有個扁鵲見秦武王的故事。
神醫扁鵲活躍的時間跟秦武王其實相距甚遠,我們不排除這又是一個縱橫家英雄計畫的冒名頂替。
好,重點是,這個扁鵲跟秦武王爭執,說他親信左右不懂的人,而疏遠醫生這種專業人士,必定會使秦國滅亡。
這是不是也反應出了,秦國在這幾年間,透過某些方式在避免縱橫家客卿干政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以王蘧常先生所著《秦史》為底,講述從上古時代開始的秦國歷史。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