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大秦王朝-左右丞相】

秦國,從商鞅入秦之後開始暢秋。公司大,體質好,讓隨之而來的外國人們,都能得到相對好的發展。
在戰國初期到中期的這個過渡時期,所有的士人都非常喜歡遊走天下找工作。稍微借用一下士人這個名詞,其實它反應出春秋戰國時代的貴族,是文武兼修的全才。
文人不習武,是到中國很後期才發生的事情。根據高中歷史學到的部分,大概是有宋一代才產生這樣的傾向。
武人不讀書,則會說漢朝開始出現。那是因為反抗暴秦的大量勢力中,充滿了沒有讀過書的平民老百姓。但在這個邏輯之下,其實我們就可以知道: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就有武人型態的新興貴族了。
當然,舊貴族仍然傳承著知識系統,新貴族想要取得並不容易。
需要的只是時間。
大量任用客卿,就是快速得到高材生的方式。
秦國海選徵才,魏國也沒少了。齊國的稷下學宮更是人才濟濟。可是齊國沒有給予外國高材生們發揮的空間。秦國則有。空間大到壓縮了本國貴族,導致秦國催生了左右丞相制度。
第一任是左甘茂,右樗里疾。這時候是右尊左卑。
甘茂是外國人,Come from 下蔡。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大多都是這些不屬七雄的戰國小國,比較容易產生上台北追夢的人才。
秦惠文王的時候,張儀除了四處去耍嘴皮子,同時也在獵人頭。甘茂就是被張儀帶回秦國,並且跟樗里疾共同推薦給惠文王的角色。
人稱名相甘茂,剛開始其實是名將甘茂。惠文王之世,甘茂就曾經帶兵平定蜀地叛亂。
秦武王繼位,張儀被趕走,樗里疾成為最有實權的宗室。
按道理說,如果樗里疾需要一個副手,應該是滅蜀的司馬錯更有資格吧?
樗里疾這個人足智多謀,就好像隨身有個袋子裝著智謀一樣。當時的秦人讚頌他為「智囊」。
有一種說法,張儀人生最大的強敵,是秦國犀首公孫衍。事實上,張儀入秦較晚,憑一張嘴把犀首鬥走?
秦史採了《韓非子》的說法:鬥走公孫衍的,其實是樗里疾。
樗里疾偷聽了犀首與秦王的秘密戰略,並且匿名爆卦PO上PTT,秦王當然認為洩密的是公孫衍,難不成還要怪自己嗎?所以公孫衍才逃離秦國。
原則上,張儀一開始也只是樗里疾的小弟,但隨著張儀建功立業,忠心為秦,秦王對張儀越來越是重視。以至於武王即位後,樗里疾又配合人在外國的公孫衍,把張儀驅逐出境。
樗里疾的人格,我們就不多做批評了。不過也因此我相信,左右丞相制度,其實是樗里疾發明的。
秦國不能自絕客卿進入發展的貢獻,但樗里疾也不想看到又一個張儀。
樗里疾的智謀雖然高,但他畢竟是秦國宗室又有封地,當然比不上張儀能夠四處跑著當間諜。
但說到戰爭的本領,樗里疾確實不負他智囊的名號,幾乎可以說是當代最強,無人能與之比肩的大將軍。
這兩人當上左右丞之後,秦武王就發動了上洛(借一下日本戰國術語)。甘茂負責攻打擾亂北邊的敵人,樗里疾則長驅直入周天子之地。
樗里疾打仗,那是一個戰無不勝。但他也經常會考量到「國內」局勢而退兵。縱橫家考慮的都是國際,但樗里疾更在乎他的權位。
負責阻敵的甘茂,私自取得了秦武王的信任……甘茂跟秦武王說了曾參殺人的故事這樣。繼而反客為主,直接在韓國攻城掠地。
樗里疾又不開心了。
無巧不巧,秦武王跟樗里疾去了周天子家裡玩一趟,回來就病死了。樗里疾又大義凜然的要責罰舉鼎的力士,跟不聽指揮的甘茂。順便主持了新國君的迎接。
樗里疾的人品看起來真的很低下吧……
換個角度來說,樗里疾其實相當「愛國」。如果沒有樗里疾,秦國很可能會陷入被客卿把持的窘境,嗎?
沒有發生的事情,誰也不知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以王蘧常先生所著《秦史》為底,講述從上古時代開始的秦國歷史。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