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成也「連鞭」,敗也「連鞭」!

昨晚臨睡前,看到傅雲欽先生在一串回帖中提到,台語的「liam5-mi」是「連鞭」,或者是「臨時」! 其中一句話引起我的注意,他說《甘字典》的音是「liam5-pinn」!喔!一直以來以為「liam5-pinn」的腔口差是因為漢語擬字「連鞭」而來!看來,我是倒因為果,想岔了!台灣的優勢音是「liam5-mi」,每個人都在猜「mi」是什麼字? 這就是遷就,拘泥於以音找字的困境,因為,音,是不斷的演變!尤其是音義不明,音義脫節的字,常常會有變音,走音的現象!當下! 我就此「新」的發現,擬了一詞「臨瀕」!是中文詞「瀕臨」的倒裝詞! 「瀕」,切音 pin,鼻音化後變成「pinn」可以說是完全合音! 「臨」切音lim5, 白讀音 liam5。當時,本以為是個人「創見」,早上一查資料,原來早已「有人」通報,建議此字!但!根據閩南語教育部推薦用字說帖!它卻不予採用,理由非常奇怪,不合常理!

「摘自教育部推薦用字說帖」

連橫的《臺灣語典》中就寫成了「連鞭」。連氏對「連鞭」 的解釋是:「猶急遽也。連呼廉,正音也。杜陽雜俎:上東幸, 觀獵於田,不覺日暮,令速鞭,恐閡夜。速鞭即連鞭也。」因 為連鞭所描述的形象非常具體明確,很容易讓人領略到為了加 快速度,連續鞭馬讓馬快跑的畫面,和「馬上」一詞有異曲同 工之妙。此外,就發音來說,「連鞭」二字和 liâm-mi 或 liâm-pinn 的發音也相當吻合,所以自從《台日大辭典》以來, 臺灣較大型的辭典,包括蔡培火、陳修、董忠司等人所編的辭 典中,都把 liâm-mi 一詞寫成「連鞭」。說這兩個漢字是民間 最習用的寫法、應該沒有人會反對,也因此順理成章的獲選為 推薦用字。
也收錄了異用字「臨邊」。 「臨邊」的寫法在音、義上也都說得通,中國大陸出版的閩南 語辭典大多這麼寫,臺灣出版的《分類台語小辭典》(胡鑫麟 編)也採用這兩個字,因此「臨邊」就收入了異用字之中。民 眾建議的「臨瀕」雖然在發音、意義上也有可取之處,但一方 面因為「瀕」字較罕用,對國小中低年級學生較為困難,同時 這個寫法也不見於其他文獻中,所以無法列為推薦用字。
要點:
  1. 連鞭的語源來自連橫的《台灣語典》,這本書可說是台人對於台語文字堪定的濫觴,也就是說,是「初版」,由於之後沒有人提出新版本,於是沿用自今,對於這擬字,有不少人深不以為然,譬如這裡
  2. 大陸方面,廈漳音為「 liam5-pinn」, 於是擬字「臨邊」!這算是有摸到邊!
  3. 「瀕」罕用? 很奇怪,這是常用字啊!「也不見於其他文獻」,這就更不合常理了!語言與文字兩者是有區別的,書面文是標準,語音文是衍生,演化,分化,相對活潑,常常會脫出書面文的使用與釋義範圍,舉例來說,中文有「齷齪」一詞!中文記錄兩義:一, 拘於瑣碎,限於狹隘。 二,不乾淨。台語的「齷齪」則是: 心情鬱悶、煩躁。 它的底層本義都是「促,窄,不齊。」,但語音的使用,顯然有所分歧!
「臨」,俯視也!也有「蒞臨」之義!這裡,是採後者!。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