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4|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讀書筆記】《我們住在焦慮星球》卻不自知,現代人的文明好氣又好笑

註:此篇比較像個人讀後感與反思,書籍介紹的段落集中在佳句收藏。

前言

自然順應時節,文明藴育而生。自從文明出現的那刻起,地球的一切都以飛快的步調發展中,當有了造紙術後,紙幣取代了貝殼、石頭、銀兩,「讀遍群書」更是難上加難,如同蘇軾年輕時覺得自己飽讀詩書便寫下一副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而後感知自己的不足,又在前頭各加了兩個字改為:「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但,我們不可能體驗每種人生,不可能看完每一部電影、讀過每一本書、走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所以我們需要編輯眼前的選項,才不會被選擇拖累

(圖片來源:Hami書城)
(圖片來源:Hami書城
  • 博客來購買連結《我們住在焦慮星球》
  • 作者: 麥特‧海格 追蹤作者 新功能介紹
  • 原文作者: Matt Haig
  • 譯者: 韓絜光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9/01/25

為了更便利的生活,我們妥協了最可貴的「感知」

生於這時代,最幸福的便是我們處於一個傳統與科技的過渡時期,我們的記憶裡有在小溪旁追逐順流而下的紙船,也有在滂沱大雨時抬頭仰望,接下鋪天蓋地的雨水。卻也能在颱風天待在家看電影、在疫情嚴峻的時刻利用宅配寄送食材。
隨著工業化的進程與加工廠林立,溪流被填平,亦或成了工廠排放廢水的渠道,新聞媒體不時提醒著雨水裡混合著「污染物」,大眾通稱它為酸雨。於是,身為人類最可貴的感知,被剝奪了,一切都是為了迎向更便利生活的妥協。

「文明」指涉的究竟是古埃及時期的金字塔、印加帝國的馬丘比丘,還是隨心所欲上網的物聯網時代?

從前架設電報線路時,便有人提及未來的電報網將會形成像「大腦神經系統」一樣的錯綜複雜,科技的進步使奇異點發生的間距逐漸縮短,而影響也愈加擴大,每一項發明都會徹底改變現階段的生活模式,於是歷史並沒有迎來錯綜復雜的電報網,取而代之的是網路線、是高速公路系統。於是乎,我們是否可以反問自己,因為演算法的應用,網路在創造一個又一個單一的同溫層,而我們也越來越不能接受異己的觀點,因為我們所生長的環境逐漸被塑造成自己最舒適的樣子。
網路也區隔出許多隔閡的空間,我們本來就會裝扮成自己想像中的樣子,當Facebook、Instagram這類型個人社群媒體的出現,人類的劣根性便就此扎根,我們開始追求版面的一致性、開始不間斷地確認最新通知、開始進行「自我審查」,你沒看錯,就是自我審查。
「自我審查」並非只出現在會發射核武的北朝鮮、用共產包裝著資本主義的中國、或是全球新聞自由度最低的北非國家——厄利垂亞(Eritrea)。它出現在每一個我們於網路上發文(言)的時刻,我們會思考,並且猶豫著「這張照片調得色調好看嗎」、「發這樣的心得會不會很做作」、「等下沒人回我的話,趕快刪掉好了」諸如此類的內心戲碼不停上演。
身在網路時代,我們因而都多了一個「網路身份」,並且盡力地扮演好我們想像中的自己,進而又發展出「小帳」的混亂現象,好像在切換帳號的那一刻,便褪去了需要偽裝的狀態,而可以成為最舒服自在的自已。
現代人的文明真是好氣又好笑。

最幸福的是選擇很多,最苦惱的則是選擇太多

正念、冥想、極簡生活的發展,顯然仍是應運超載文化而生
消費主義盛行,於是迎來了極簡主義。除了圖書館、公園、美術館這類型公共財的空間,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的場域,如:超商、賣場、健身房,都鼓舞著我們消費,我們的鄉鎮和城市漸漸希望我們當個消費者,而不是當個人。因此,更有必要珍惜那些苟延殘喘、與經濟活動無關的生活空間。
在過去,商業活動總是苦惱於廣告投放的準確性,如今,拜演算法所賜,在網際網路的空間裡頭,我們不偏不移的與同溫層共存,瀏覽著與衣櫃裡相似的花紋襯衫、化妝檯上氣味相同的香氛,一遍又一遍的任由科技與學習消費心理學的商業顧問,說服每一個人:「有了這個,生活會更方便、心情會更愉悅」但內心更深層的自由意識:「其實我不是真的需要,只是想要」卻沒有浮顯腦海,來一記當頭棒喝。

推薦給:被生活追著跑,想要獨處一下的人類朋友們。
博客來購買連結《我們住在焦慮星球》

結語

多數人的壓力源自於感覺:「我不夠好」,但評斷「好」的標準是依據什麼呢?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當我們以為我們已經夠努力的爬到了金字塔頂端,其實只是在另一座金字塔的底端而已,最終極的目標其實遙遙無期,因為用盡全力的到頭來,許多人早已迷失在「追逐」的過程裡,而亂了方向、定錯了座標。
成功的標準是由每一個自己定義的,定義金字塔的頂端擺放的名目是什麼,有的人是25歲存到一百萬、30歲當上部門主管、又或僅是在每一處人生的十字路口——忠於自己。
說不定,我們發現自己什麼都想要,是因為已經瀕臨什麼都不想要了。
此時面臨了一個難題,當我們達成為自己設定的目標,又或是年限到了卻尚未完成期待該怎麼辦?不意外的,日子一樣會一天過一天,並不會因為人類是身為宇宙裡的塵埃,而引發世界末日、黑洞吞噬,所以無須給自己過多的壓力與追趕。
徐志摩用:「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道盡真愛的珍貴與無奈,而我更喜歡用:「得之;我命,不得;我幸」來形容人生,我對這樣錯置的字句的詮釋是:「在努力過後,生命會給我們最好的安排,而我們猛烈企求卻得不到手的,其實可以想成是另一種幸運,因為生命將會因此有了意想不到的轉折。」

佳句收藏

  • 蠻諷刺的,新聞產業一面報導焦慮,一面又讓人更焦慮。p.16
  • 我們有時候會覺得,匱乏的問題好像暫時解決了,取而代之的卻是過剩的問題。P.21
  • 人人都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方法不外乎是減法與捨棄,節食減重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P.21
  • 正念、冥想、極簡生活的發展,顯然仍是應運超載文化而生。P.22
  • 我們不可能體驗每種人生,不可能看完每一部電影、讀過每一本書、走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所以我們需要編輯眼前的選項,才不會被選擇拖累。P.26
  • 未來並不真實,未來是抽象的。我們能掌握的只有現在。P.69
  • 我們太在意數字的時間,對自然的時間卻不夠關心。數千年來,人可能一樣都在早上七點起床。差別在於近幾百年來,我們是因為已經早上七點鐘了,所以才起床的。漸漸地,不再是時間輔助我們,反而是我們為時間效力、為時間發愁。P.76
  • 我們常常發現自己盼望一天能再多幾個小時,但就算成真也不會有幫助。問題很明顯不在於我們的時間不夠,而在於我們其他方面都超載了。P.79
  • 我們一次只能讀一本書,一次也只能看一個電視節目,但我們周圍的事物全都數以倍增,可我們依然只是單獨個體。別執著於做不到的那千百萬件事,不要貪求平行人生。P.84
  • 說不定,我們發現自己什麼都想要,是因為已經瀕臨什麼都不想要了。P.211
  • 時尚雜誌與網站,以及社群媒體帳號,販賣的是一種超越。一個出口、一個逃跑之計。但這樣往往不健康,因為要讓大家想超越自己,首先你必須讓他們對自己不滿意。P.214
  • 接受我們人類種種千奇百怪的特徵,而不是費盡心思追求機器人千篇一律的完美。P.214
  • 想要一點什麼其實沒有關係,但想要也是缺乏。必須小心對待,好好看著別讓「想要」在我們心中鑽出太多洞,不然快樂會一點一滴流走,就像水流出破洞的水桶。在我們想要的那一刻,也就是我們不滿足的那一刻。想要的越多,我們流失掉的自己也越多。P.219
  • 別讓任何人或任何東西讓你覺得你還不夠。不要覺得你必須成就更多才會被人接納。滿足於做你自己,無需其他升級配備。別再夢想實現各種幻想的目標和終點線。P.228
  • 我們的鄉鎮和城市漸漸希望我們當個消費者,而不是當個人。因此,更有必要珍惜那些苟延殘喘、與經濟活動無關的生活空間。森林、公園、國家資助的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P.242
  • 閱讀很重要,不是因為有助於找工作,而是因為閱讀賦予你一個空間,讓你能夠生存在既定的現實之外。人類因而得以融合同化,心靈因而得以連結交流。不一定是書,但我們確實需要找到那個空間P.245

推薦給:被生活追著跑,想要獨處一下的人類朋友們。
博客來購買連結《我們住在焦慮星球》

那些,感同身受的字句

  • 拿自己最差的一點與別人最好的一點相比,總是覺得自己還缺少什麼。p.15
  • 我不時會感到愧疚,沒能當一個理想兒子、理想丈夫、理想公民、理想的人類。工作太認真,我會因為冷落家人有罪惡感,但工作不認真,我也有罪惡感。不過,罪惡感不見得總有原因,有時就只是一種感覺。P.34
  • 恐慌是一種超載。過量的念頭與過量的恐懼,心靈超載至一個臨界點,恐慌潰堤湧入。P.85
  • 每當墜入谷底,我都得強迫自己找到美麗、找到善良、找到愛,不論那有多難,再難我也必須試一試。P.128
  • 不曾與焦慮恐慌共存過一段時間的人,不太能體會所謂「真實的」你,是一種有可能消失的具體感受。大家把那當成理所當然。你不會一大早起床,一邊在吐司麵包上塗花生醬一邊想著:「幸好,我的自我意識還在,世界還是真實的,我又可以繼續過一天了。」p.205
  • 在現實解體的感受下,我仍然知道我是我,我只是不覺得我是我。那是一種解體的感覺,好比一座沙雕突然粉碎崩解。而這種感覺有個矛盾的地方,因為會同時感受到極度強烈的自我,以及虛無。一種無從挽回的感覺,好像你突然遺失了一件你不知道要好好保管的東西,而那件你必須好好保管的東西就是你自己。P.20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予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