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我們住在焦慮星球》卻不自知,現代人的文明好氣又好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註:此篇比較像個人讀後感與反思,書籍介紹的段落集中在佳句收藏。

前言

自然順應時節,文明藴育而生。自從文明出現的那刻起,地球的一切都以飛快的步調發展中,當有了造紙術後,紙幣取代了貝殼、石頭、銀兩,「讀遍群書」更是難上加難,如同蘇軾年輕時覺得自己飽讀詩書便寫下一副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而後感知自己的不足,又在前頭各加了兩個字改為:「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但,我們不可能體驗每種人生,不可能看完每一部電影、讀過每一本書、走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所以我們需要編輯眼前的選項,才不會被選擇拖累


  • 博客來購買連結《我們住在焦慮星球》
  • 作者: 麥特‧海格 追蹤作者 新功能介紹
  • 原文作者: Matt Haig
  • 譯者: 韓絜光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9/01/25

為了更便利的生活,我們妥協了最可貴的「感知」

生於這時代,最幸福的便是我們處於一個傳統與科技的過渡時期,我們的記憶裡有在小溪旁追逐順流而下的紙船,也有在滂沱大雨時抬頭仰望,接下鋪天蓋地的雨水。卻也能在颱風天待在家看電影、在疫情嚴峻的時刻利用宅配寄送食材。

隨著工業化的進程與加工廠林立,溪流被填平,亦或成了工廠排放廢水的渠道,新聞媒體不時提醒著雨水裡混合著「污染物」,大眾通稱它為酸雨。於是,身為人類最可貴的感知,被剝奪了,一切都是為了迎向更便利生活的妥協。

「文明」指涉的究竟是古埃及時期的金字塔、印加帝國的馬丘比丘,還是隨心所欲上網的物聯網時代?

從前架設電報線路時,便有人提及未來的電報網將會形成像「大腦神經系統」一樣的錯綜複雜,科技的進步使奇異點發生的間距逐漸縮短,而影響也愈加擴大,每一項發明都會徹底改變現階段的生活模式,於是歷史並沒有迎來錯綜復雜的電報網,取而代之的是網路線、是高速公路系統。於是乎,我們是否可以反問自己,因為演算法的應用,網路在創造一個又一個單一的同溫層,而我們也越來越不能接受異己的觀點,因為我們所生長的環境逐漸被塑造成自己最舒適的樣子。

網路也區隔出許多隔閡的空間,我們本來就會裝扮成自己想像中的樣子,當Facebook、Instagram這類型個人社群媒體的出現,人類的劣根性便就此扎根,我們開始追求版面的一致性、開始不間斷地確認最新通知、開始進行「自我審查」,你沒看錯,就是自我審查。

「自我審查」並非只出現在會發射核武的北朝鮮、用共產包裝著資本主義的中國、或是全球新聞自由度最低的北非國家——厄利垂亞(Eritrea)。它出現在每一個我們於網路上發文(言)的時刻,我們會思考,並且猶豫著「這張照片調得色調好看嗎」、「發這樣的心得會不會很做作」、「等下沒人回我的話,趕快刪掉好了」諸如此類的內心戲碼不停上演。

身在網路時代,我們因而都多了一個「網路身份」,並且盡力地扮演好我們想像中的自己,進而又發展出「小帳」的混亂現象,好像在切換帳號的那一刻,便褪去了需要偽裝的狀態,而可以成為最舒服自在的自已。

現代人的文明真是好氣又好笑。

最幸福的是選擇很多,最苦惱的則是選擇太多

正念、冥想、極簡生活的發展,顯然仍是應運超載文化而生

消費主義盛行,於是迎來了極簡主義。除了圖書館、公園、美術館這類型公共財的空間,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的場域,如:超商、賣場、健身房,都鼓舞著我們消費,我們的鄉鎮和城市漸漸希望我們當個消費者,而不是當個人。因此,更有必要珍惜那些苟延殘喘、與經濟活動無關的生活空間。

在過去,商業活動總是苦惱於廣告投放的準確性,如今,拜演算法所賜,在網際網路的空間裡頭,我們不偏不移的與同溫層共存,瀏覽著與衣櫃裡相似的花紋襯衫、化妝檯上氣味相同的香氛,一遍又一遍的任由科技與學習消費心理學的商業顧問,說服每一個人:「有了這個,生活會更方便、心情會更愉悅」但內心更深層的自由意識:「其實我不是真的需要,只是想要」卻沒有浮顯腦海,來一記當頭棒喝。


推薦給:被生活追著跑,想要獨處一下的人類朋友們。

博客來購買連結《我們住在焦慮星球》


結語

多數人的壓力源自於感覺:「我不夠好」,但評斷「好」的標準是依據什麼呢?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當我們以為我們已經夠努力的爬到了金字塔頂端,其實只是在另一座金字塔的底端而已,最終極的目標其實遙遙無期,因為用盡全力的到頭來,許多人早已迷失在「追逐」的過程裡,而亂了方向、定錯了座標。

成功的標準是由每一個自己定義的,定義金字塔的頂端擺放的名目是什麼,有的人是25歲存到一百萬、30歲當上部門主管、又或僅是在每一處人生的十字路口——忠於自己。

說不定,我們發現自己什麼都想要,是因為已經瀕臨什麼都不想要了。

此時面臨了一個難題,當我們達成為自己設定的目標,又或是年限到了卻尚未完成期待該怎麼辦?不意外的,日子一樣會一天過一天,並不會因為人類是身為宇宙裡的塵埃,而引發世界末日、黑洞吞噬,所以無須給自己過多的壓力與追趕。

徐志摩用:「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道盡真愛的珍貴與無奈,而我更喜歡用:「得之;我命,不得;我幸」來形容人生,我對這樣錯置的字句的詮釋是:「在努力過後,生命會給我們最好的安排,而我們猛烈企求卻得不到手的,其實可以想成是另一種幸運,因為生命將會因此有了意想不到的轉折。」

佳句收藏

  • 蠻諷刺的,新聞產業一面報導焦慮,一面又讓人更焦慮。p.16
  • 我們有時候會覺得,匱乏的問題好像暫時解決了,取而代之的卻是過剩的問題。P.21
  • 人人都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方法不外乎是減法與捨棄,節食減重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P.21
  • 正念、冥想、極簡生活的發展,顯然仍是應運超載文化而生。P.22
  • 我們不可能體驗每種人生,不可能看完每一部電影、讀過每一本書、走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所以我們需要編輯眼前的選項,才不會被選擇拖累。P.26
  • 未來並不真實,未來是抽象的。我們能掌握的只有現在。P.69
  • 我們太在意數字的時間,對自然的時間卻不夠關心。數千年來,人可能一樣都在早上七點起床。差別在於近幾百年來,我們是因為已經早上七點鐘了,所以才起床的。漸漸地,不再是時間輔助我們,反而是我們為時間效力、為時間發愁。P.76
  • 我們常常發現自己盼望一天能再多幾個小時,但就算成真也不會有幫助。問題很明顯不在於我們的時間不夠,而在於我們其他方面都超載了。P.79
  • 我們一次只能讀一本書,一次也只能看一個電視節目,但我們周圍的事物全都數以倍增,可我們依然只是單獨個體。別執著於做不到的那千百萬件事,不要貪求平行人生。P.84
  • 說不定,我們發現自己什麼都想要,是因為已經瀕臨什麼都不想要了。P.211
  • 時尚雜誌與網站,以及社群媒體帳號,販賣的是一種超越。一個出口、一個逃跑之計。但這樣往往不健康,因為要讓大家想超越自己,首先你必須讓他們對自己不滿意。P.214
  • 接受我們人類種種千奇百怪的特徵,而不是費盡心思追求機器人千篇一律的完美。P.214
  • 想要一點什麼其實沒有關係,但想要也是缺乏。必須小心對待,好好看著別讓「想要」在我們心中鑽出太多洞,不然快樂會一點一滴流走,就像水流出破洞的水桶。在我們想要的那一刻,也就是我們不滿足的那一刻。想要的越多,我們流失掉的自己也越多。P.219
  • 別讓任何人或任何東西讓你覺得你還不夠。不要覺得你必須成就更多才會被人接納。滿足於做你自己,無需其他升級配備。別再夢想實現各種幻想的目標和終點線。P.228
  • 我們的鄉鎮和城市漸漸希望我們當個消費者,而不是當個人。因此,更有必要珍惜那些苟延殘喘、與經濟活動無關的生活空間。森林、公園、國家資助的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P.242
  • 閱讀很重要,不是因為有助於找工作,而是因為閱讀賦予你一個空間,讓你能夠生存在既定的現實之外。人類因而得以融合同化,心靈因而得以連結交流。不一定是書,但我們確實需要找到那個空間P.245

推薦給:被生活追著跑,想要獨處一下的人類朋友們。

博客來購買連結《我們住在焦慮星球》


那些,感同身受的字句

  • 拿自己最差的一點與別人最好的一點相比,總是覺得自己還缺少什麼。p.15
  • 我不時會感到愧疚,沒能當一個理想兒子、理想丈夫、理想公民、理想的人類。工作太認真,我會因為冷落家人有罪惡感,但工作不認真,我也有罪惡感。不過,罪惡感不見得總有原因,有時就只是一種感覺。P.34
  • 恐慌是一種超載。過量的念頭與過量的恐懼,心靈超載至一個臨界點,恐慌潰堤湧入。P.85
  • 每當墜入谷底,我都得強迫自己找到美麗、找到善良、找到愛,不論那有多難,再難我也必須試一試。P.128
  • 不曾與焦慮恐慌共存過一段時間的人,不太能體會所謂「真實的」你,是一種有可能消失的具體感受。大家把那當成理所當然。你不會一大早起床,一邊在吐司麵包上塗花生醬一邊想著:「幸好,我的自我意識還在,世界還是真實的,我又可以繼續過一天了。」p.205
  • 在現實解體的感受下,我仍然知道我是我,我只是不覺得我是我。那是一種解體的感覺,好比一座沙雕突然粉碎崩解。而這種感覺有個矛盾的地方,因為會同時感受到極度強烈的自我,以及虛無。一種無從挽回的感覺,好像你突然遺失了一件你不知道要好好保管的東西,而那件你必須好好保管的東西就是你自己。P.20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予晞🌸的沙龍
216會員
227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予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1
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葉海洋與女兒相處的時刻,展現出處處都可以是家庭教育的瞬間與範本,這本書叫《盡興》,然而華人社會中的家庭,最大的殺傷力便是「掃興」。
Thumbnail
2025/02/01
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葉海洋與女兒相處的時刻,展現出處處都可以是家庭教育的瞬間與範本,這本書叫《盡興》,然而華人社會中的家庭,最大的殺傷力便是「掃興」。
Thumbnail
2024/02/17
永遠不要有計劃,要有的是願景和藍圖。學習是一種無限賽局,本來就不是「成功、失敗」二分法。而是要努力地、持續地待在遊戲裡,就像人生一樣。
Thumbnail
2024/02/17
永遠不要有計劃,要有的是願景和藍圖。學習是一種無限賽局,本來就不是「成功、失敗」二分法。而是要努力地、持續地待在遊戲裡,就像人生一樣。
Thumbnail
2023/12/12
我覺得透過隨筆、寫日記的方式來簡單、沒有負擔的紀錄閱讀過的書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作為一位很需要寫的人,首先必須得先重「量」而不重質。
Thumbnail
2023/12/12
我覺得透過隨筆、寫日記的方式來簡單、沒有負擔的紀錄閱讀過的書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作為一位很需要寫的人,首先必須得先重「量」而不重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一旦忘記什麼,我們就真的是什麼,最基本的人類本能,來到了現今社會的世代中,我們的確忘記了初本。人類的演化,不管專家說了多少次,重複多少遍,改變了哪些章節,大概不變的是智人最終戰勝了其他的人種,成為了主宰這世界的唯一物種。人類,從地形地貌改變了環境,從採集植物的果實,到最終拿起石頭主動殺了眼前要攻
Thumbnail
  一旦忘記什麼,我們就真的是什麼,最基本的人類本能,來到了現今社會的世代中,我們的確忘記了初本。人類的演化,不管專家說了多少次,重複多少遍,改變了哪些章節,大概不變的是智人最終戰勝了其他的人種,成為了主宰這世界的唯一物種。人類,從地形地貌改變了環境,從採集植物的果實,到最終拿起石頭主動殺了眼前要攻
Thumbnail
我們的心智能力有辦法憑空想出協奏曲、城市還有相對論,到了商店裡卻得痛苦五分鐘才決定該買哪種洋芋片。
Thumbnail
我們的心智能力有辦法憑空想出協奏曲、城市還有相對論,到了商店裡卻得痛苦五分鐘才決定該買哪種洋芋片。
Thumbnail
身在數位媒體時代,以下這些行為應該是大家的共同生活: 每天接收雪片般飛來的即時新聞快訊、每天在社群媒體接收片段的圖文訊息(通常粉絲數眾多的都是圖片勝於文字)、每天坐下來就是想看電視、聽廣播、滑手機、滑平板、開電腦、很久沒有看長篇大論的書籍(不是心靈雞湯、勵志書、教科書、輕小說、圖文書)。
Thumbnail
身在數位媒體時代,以下這些行為應該是大家的共同生活: 每天接收雪片般飛來的即時新聞快訊、每天在社群媒體接收片段的圖文訊息(通常粉絲數眾多的都是圖片勝於文字)、每天坐下來就是想看電視、聽廣播、滑手機、滑平板、開電腦、很久沒有看長篇大論的書籍(不是心靈雞湯、勵志書、教科書、輕小說、圖文書)。
Thumbnail
真相不重要?!只因人們更信他們的「事實」!  你以為我介紹這本書只是要說網路讓你變笨!別逗了!這本書沒那麼膚淺!你沒看到,書名後面是問號「?」好嗎?  你一年看到的文字有上百遍跟你說網路不好,紙本書沒落了,人們不再閱讀了……,有多少位作者會說這一切都是資訊「歷史的演變」、「科技革命」呢!
Thumbnail
真相不重要?!只因人們更信他們的「事實」!  你以為我介紹這本書只是要說網路讓你變笨!別逗了!這本書沒那麼膚淺!你沒看到,書名後面是問號「?」好嗎?  你一年看到的文字有上百遍跟你說網路不好,紙本書沒落了,人們不再閱讀了……,有多少位作者會說這一切都是資訊「歷史的演變」、「科技革命」呢!
Thumbnail
我們不可能體驗每種人生,不可能看完每一部電影、讀過每一本書、走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所以我們需要編輯眼前的選項,才不會被選擇拖累。
Thumbnail
我們不可能體驗每種人生,不可能看完每一部電影、讀過每一本書、走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所以我們需要編輯眼前的選項,才不會被選擇拖累。
Thumbnail
當生活一成不變,彷彿整個人被困在孤島上時,閱讀就是連向外面世界的通道。透過文字所搭建的橋樑,可以劃破時間與空間的阻隔,在過去與未來的河流中游動,於奇幻與現實之間來回穿梭。 然而有時候,書籍也能在平靜的日子裡敲響警鐘,在開拓視野的同時,讓人意識到自己對安逸生活的麻木與漠視。 生活其實不一定那樣幸福
Thumbnail
當生活一成不變,彷彿整個人被困在孤島上時,閱讀就是連向外面世界的通道。透過文字所搭建的橋樑,可以劃破時間與空間的阻隔,在過去與未來的河流中游動,於奇幻與現實之間來回穿梭。 然而有時候,書籍也能在平靜的日子裡敲響警鐘,在開拓視野的同時,讓人意識到自己對安逸生活的麻木與漠視。 生活其實不一定那樣幸福
Thumbnail
 這是一本人類歷史通識書,也是一本能引領你進入哲學思考的典籍。   “認知革命”讓智人成為不同人種間,最後的贏家 智人從認知革命開始,建立了“想像秩序”的思想連結,例如:錢,其實本質上就是一張印刷過的紙,沒有什麼特別,是因為我們相信錢擁有換取其他事物的價值,是全世界共有的共識,錢才之所以是“錢”。
Thumbnail
 這是一本人類歷史通識書,也是一本能引領你進入哲學思考的典籍。   “認知革命”讓智人成為不同人種間,最後的贏家 智人從認知革命開始,建立了“想像秩序”的思想連結,例如:錢,其實本質上就是一張印刷過的紙,沒有什麼特別,是因為我們相信錢擁有換取其他事物的價值,是全世界共有的共識,錢才之所以是“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