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重讀費洛姆愛的藝術

5月29日,No. 149,重讀愛的藝術
這個月我們談愛/愛情,怎麼能忽略這本1950年代的經典呢?所謂經典,就是超越一定時空與文化,仍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很難想像、卻也不難想像,我們現代人遇到的感情問題,跟1950年代遇到的相去不遠:#不安全感、#孤單、#利益交換、#性生活障礙 等等。
作為心理學、精神分析的著作,或說所有的(類)學術作品,我們總得先理解作者的定義與前提假設,就好比物理學接受「光速不變」、數學接受「圓周是360度」,這些定義與假設,有些是約定俗成,有些具備部分實證基礎,有些只是我們的理想世界。愛的藝術這本書開宗明義,就先提出我們常見的兩種對愛的假設:「墜入情網(falling in love) vs. 活在愛中(standing in love)」,雖然大部分的人接受前者(即感情不順是對象問題,所遇非人),但作者主張愛是一種藝術(技藝),需要不斷地練習與實踐,就像學鋼琴、繪畫一樣。如果你無法接受作者的前提假設,後續他的推論或理論,特別是帶有價值性判斷的部分(例如「我們的任務不是去感到安全,而是提高對不安全感的忍受度」、「成熟的愛=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vs. 「幼稚的愛=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反之,如果你接受「愛是需要磨練的技藝」,後續的推論與建議,就水到渠成。
雖然沒有明示,作者也借用馬克思主義的概念,表示人在資本世界中被異化(alienation),我們感到強大的孤獨感,渴望「#人與人結合」(這真的是作者原話啊!)。一方面渴望時間與自由,然而一旦獲得時間,卻又無法與自己相處,只能「殺時間」來逃避孤獨,我們名之為「放鬆」。換句話說,這本書看似談個人的小情小愛,但提供的是面對大時代裡小人物的解決方案——面對大企業、大政府、資本主義的框架,左手寫著效率、右手寫著上進,額頭刻著紀律,活在自由的幻覺中、談著假性自由戀愛(romantic love),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該如何「去愛」,透過愛來自我實踐。
畢竟自由戀愛在人類歷史其實非常短暫,如果我們總在反省「怎麼又遇到渣男撈女」,忽略「愛本身是一種能力需要磨練與實踐」,就會忘了其實數千年來人類的風俗習慣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是政治聯姻,都是面對不是自己選擇的對象時,打磨自己愛人的能力——#尊重、#給予、#責任、#關心、#理解。
換句話說,活在現代去選擇相愛的人,我們何其有幸,也何其悲哀。幸運的是,我們擁有自由去選擇的對象,但悲哀的是,我們可能因為有選擇,而失去打磨愛之藝術的耐心,「揮別錯的才能和對的相逢」變成輕易的選擇。
願你我有紀律、專心、耐心、信心去實踐與練習愛的藝術。
#dailymrps #mrps20210529 #ErichFromm #artofloving #love #愛的藝術 #fromm #學鋼琴 #像極了愛情 #費洛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