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認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時間: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十五日(農曆十一月二十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raw-image

你們兩位這次靜修,主要是念佛嗎?

學員答:

念佛、拜佛、靜坐都有。

院長開示:

靜坐在做什麼?

學員答:

院長!弟子看過一本書,是弘一大師寫的,他說每天早上起床做這種運動,穴道會打開。我每天早上起來都做。這一次靜坐,氣就從頂門進來,而且很強,可是氣在沖的時候,不通的地方會痛,就好像會一直打,身體就會一直搖,有時還會顫一下,不知道這樣子對不對?

院長開示:

因為身體裡,經絡的氣還沒有暢通,當然會痛。你的氣若有通,三百六十骨節都是通暢的,那會感到法喜充滿。其實沒有氣通不通這樣的說法,因為那是很自然的,自己本身是沒有感覺的,這樣才自在。比如我之前修不倒單,坐著看書,看一看就不想睡,就坐在那裡,其實也不是故意要去嘗試不倒單,一切都是自然的,感覺只有一下子而已。

有一次我在台中某寺,午齋用完就去拜佛、繞佛,坐下來打地鐘,地鐘打完止靜,一坐就坐到下午五點,後來寺裡的人就去大殿叫我,說人家已經等你五個鐘頭了,你都沒有下來。五個鐘頭,我感覺只有一下子而已,那並不是坐在那邊一直想,我要通我要通。我們修的是念佛,觀照安住正念的禪定功夫,而不是著重於個人的思惟理念上!

那是因為平常我們都在動態中行持,才要時時觀照身心,然後慢慢培養放下,將所緣境安住彌陀聖號上。攝定是這樣來的,並不是刻意說我要放下,因為如果有想放下的念頭,那也是一種執著。

一般禪定,那是功夫禪,功夫禪就是用想的,他把頭分成四部份,就從中間來觀想,觀什麼?觀氣。氣就這樣跟著你的觀想走,你的身體才會有那種前後搖擺的動態。若是聽到什麼聲音就嚇一跳,那你經脈中的氣就會淤積在那裡,這是功夫禪,一般長生學,就是功夫禪,千萬不要去學。

raw-image

學員問:

院長!那要怎樣學才不會這樣?

長開示:

佛教的禪定,不是這樣學的。佛教的禪定是:你只要放得下,專一於一個所緣境上,心自然就安住了,它是自然的,當你的心靜下來,氣自然就會暢通的。

學員問:

那我就念佛拜佛,不要刻意去觀氣。

院長開示:

不需要刻意的,靜坐時腳會痠、會痛,那是初學者自然的現象,要多多鍛鍊,不要去執著痠、痛,自然地麻是正常的,你只要攝心就好不要管它,痠麻的感覺「啪」一下子就會過去了。自性就是那樣,真如絕對不會辜負你的,你如果執著了,越用有相、無相在那裡觀,就會越糟,絕對不能這樣觀,因為那就「著相」了。佛教的禪定不是在觀氣,我告訴你就是要多多鍛鍊。

各業下放空,意消串習心中要分明,也可以閉目。但障深是不閉目的。

禪坐是要保持三分眼觀鼻頭,身心放鬆專一所緣,禪定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學員問:

用心念佛嗎?

院長開示:

對啊!要不然,臨命終是沒辦法念佛的。因為平常的憶佛、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在培養正念,積聚往生的資糧。經典記載:臨命終時,四大脫離,猶如生龜脫殼,苦不堪言。若是有那種預知時至的功夫,說:「我要去西方,阿彌陀佛!」一刻鐘後就走嗎?我們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的功德。阿彌陀佛將祂的功德,全部都收攝在這句名號裡。所以我們持名念佛,是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不然你怎麼往生呢?

你看!倓虛老法師在舉辦三壇大戒時,修無法師本來是要護戒的,但是護了十天的戒,就說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他只念一句佛號而已,就得自在往生。這就是「認份」啊!所以做人要認份,會認份的人,就不會貢高我慢,如印光祖師常自稱:「慚愧僧」。你如果高高在上,心中必定有我慢心所,那時要走能走得了嗎?想要貪戀娑婆,又想要去極樂世界,想這樣又想那樣,想來想去,想一大堆,通通都是煩惱障,猶如船下錨,直接掉下去,我看哪裡都別想去了。

raw-image

學員問:

請問院長!靜坐用氣念佛可以嗎?

院長開示:

不是啦!你就自然地用心念佛就好,念佛就單純地念佛,觀呼吸就單純地觀呼吸,制心一處嘛!一下念佛一下觀呼吸,不會很忙嗎?我看還是單純、老實念佛才好,或可用心觀佛一下,而個性若是比較朝氣,可用日落觀。觀太陽一直向西落下,你的個性自然會隨太陽西下,漸漸寧靜。

而自己的個性若是比較沈,可以觀日出,作日出觀。太陽有熱量,自然氣就會被提昇起來,若沒有作日出觀,那種低沈的氣就調不起來。有功夫的人,想像太陽天天普照著我們,你天天都看到,如果這樣還觀不出來,那究竟是為什麼?因為心中的雜念多,心不清淨,所以觀不出來。太陽是公平的,公平無礙、平等無二,如《般若心經》講:「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沒有罣礙,就不會顛倒。我們就是有罣礙,心有所執,才會顛倒迷惑。大家《心經》背得那麼熟,但背是背了,日常生活卻不會運用。

學員問:

弟子不會用功,要如何拜佛、念佛?

院長開示:

不會用功,就認份一點,多做工作。其實拜佛很容易,見佛很難。像你們拜佛只是在數一千、二千、三千…,「心」還是向外攀緣數字啊!即使拜到蒲團破好幾塊,那又如何呢?若平常拜佛沒有那個皈依、懺悔的心,就不是真拜佛。所以真拜佛,是要以「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念、意業的觀想」來求佛加被啦!

raw-image

學員問:

是求佛加持嗎?

院長開示:

對啊!現在時代,物質太豐富了,大家都不覺得世間苦,那要如何吃苦了苦,要如何學習從苦中求出離?你看蔣 故總統中正先生來台灣的時候,他在訓練周圍的文武百官,以及執政領導台灣的人,真是一代一代的福報都不同。

所以我們要覺悟,趕快發願去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九品蓮花,攝受九法界的眾生,但眾生的福報越來越輕薄,人心也越來越浮動。我們要知道阿彌陀佛慈悲攝受眾生,絕對是沒有條件的,他很歡迎眾生,而且都已經把手伸出來,要接引眾生去他的國度了,那你們準備好了嗎?我們眾生的心,就是變得太快了,「心」定不下來,不肯老實念佛,這樣信願不具足,是要如何了生死?

學員問:

那一念心要如何保持?

院長開示:

要時常保持一念警覺的心,如禪宗說的佛來佛斬,魔來魔斬。」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們那一念念佛的心,是佛來念佛,所以沒有危險;若用妄想心或貪瞋癡的心來念佛,那就是魔來念佛。佛來念佛,一點兒都沒有危險,可是那要很利根的人,若根機沒有很利,你念一念心就跑掉了。以十法界(六凡四聖)來說,我們那一念念佛的心,若是與佛法界感應道交,其他九法界就會隱沒。

所以我們還是要聽祖師的話,要依教奉行,將心安住在佛號上,要用數目推動自己精進,若沒有數目就容易被妄想拖著走。

raw-image

學員問:

現在弟子修行覺得沒有進展,要如何突破?

院長開示:

不用突破,你們也有請《念佛四要訣》一書,執著在突破上,那還是有相。「心於佛號專一安住,心於佛號相續安住」,你就老實念佛就好,一句佛號老實念下去,沒有突破不突破這個問題。上次,有一位居士來淨律寺,他向我說:「師父!我來這裡,我自己念佛好嗎?」我說:「好啊!你去找一個能護持你的人來就好。」所以,修行是要去具足我們自己,

他很有福報去找慧某法師來護持,他之前在佛光山出家。這個人每一項都好,通通都好,他沒有分別心,你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他七十多歲了,什麼都做,你叫他掃廁所,他就去掃。我們修行就是要斷掉這些名相,而不是要講名相,對吧!

教務主任

院長!目前學員的功夫不夠,還是依照日常作息去行持就好嗎?

院長開示:

如果他們要專修,拜佛就用佛珠計數,拜一圈就好,繞佛繞三圈就好,不要打地鐘。專修的人,靜坐一開始要出聲念佛,念一段時間,再用心默念。因功夫不夠,就用聲音念佛來攝心,眼睛不要瞇起來。有時坐下來,眼睛看著鼻頭念佛,這樣比較容易攝心。首先,先安立一個名相,主要是收攝身心令其專一,到最後慢慢歸納消融。如果你沒有那種功夫,就不能說,何必要計數?

我們要知道,拜佛念佛的目的,是要讓心能夠靜下來,那時候沒有在算數目的,你拜佛、念佛計數,目的是在降伏妄念心,才需要計數目。還有你們兩位在專修時,不用看時間,專修又看時間,就變成執相。先拜佛,拜一下子,之後繞佛,繞佛一圈或數圈,就靜坐念佛。自己的精神要專注,不要一面昏沉一面念佛,最初有點昏沉就要去對治,靜坐下來若有幻影(人相)出現,要趕快轉念,轉念到觀佛像上,不能讓人相一直在那邊浮現,寧願老實念佛,也不要去搞那些有的沒有的,還是認份老實一點好。

raw-image

學員問:

我們初期拜佛、念佛都有定數,現在要調拜佛、念佛,不知道這個階段應該如何調整?

院長開示:

這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靜坐時,午齋不用也好,心有罣礙才要用齋的。其實你的氣暢通了,沒有從鼻孔,也沒有從眼睛,也沒有特別從哪裡呼吸,隨便都可以通的。沒有說我現在鼻孔塞住了,鼻子沒辦法呼吸氣就不通了,並沒有那個念,也沒有用齋的那一念,但那也不是故意的。

總是那一念,如懸掛虛空的那一念。你說古代有人只有喝水,喝水就好,但你若起了喝水那一念,就有那個相,心就躁動起來了,你若沒有那個相,喝水不喝水還不都是一樣的。

學員問:

弟子都會很疲勞,尤其中午第一支香,怎麼辦?

院長開示:

你若起一念的疲勞,就越想越疲勞,如果連疲勞那一念都沒有了,哪會有什麼疲勞?就算真的很疲勞,做僧眾的都是要多做工作,才能夠多磨練、去我執、消業障,別人做一小時,你就要做二小時,這樣想來,你還管他疲勞不疲勞。但如果是會昏沉就要調,修行最怕昏沉,一下子就昏沉,那是最要不得的。

raw-image

學員問:

早上拜佛千餘拜,就用盡力氣了,到了午齋時就覺得很疲累。

院長開示:

你不一定要拜那麼多。過去人家在持大悲咒,你問他持幾遍,他說持一千遍,你說他打妄語,不相信這麼短的時間,他可以持一千遍! 他哪有打妄語,如果他是用觀想的,你現在從淨律寺走到光量寺,人家就已經持了幾遍?

學員問:

自性持念。

院長開示:

對啊!你若只執著在相上,是沒辦法理解的。

學員問:

靜坐時,腿是雙盤或單盤?

院長開示:

雙盤比較好,但有的人說女眾不要雙盤,這是個人講法,不過要選擇適合我們根機的才好。如北部某個佛學院是修禪的,有日本的禪師過來,他說雙盤,這手腳交盤著,這樣腰部一定挺起來,如果你腰部彎彎的,氣就漏了。比如大姆指要相觸,才不會漏氣。靜坐氣如果要通,你的大姆指也不能離開一點點,但他說要離開一點,磁場才能相通,他這麼說我們就說要跟他學,這就是執法。

我們要知道,靜坐氣通根本就「不離自性」,那是自己自性的問題,不是那禪師的問題。所以說:「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你要依正確的法,正確就是依止我們的自性,要依佛所說。但我們既然去跟他學,就一定要配合他。因為你要去親近善知識求法,你就要相信他說的話。

raw-image

教務主任:

某學員個性很執著,她一靜坐身體會搖動。

院長開示:

要自己去調,自己去消化,若要別人幫她消化,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才說修行要「自覺覺他」,自覺就是要覺察自己的缺點,而不是去覺察別人的缺點。比如說今天與人碰面,要先自覺,再去迎合人家,對方歡喜,當下就是「自利利他」。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31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2022/05/31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2022/05/18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Thumbnail
2022/05/18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Thumbnail
2022/05/16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2022/05/16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Thumbnail
今天,念佛了嗎?(慶’23.4.18) 敬邀一起念佛 不論您信什麼教,或學哪一宗;平時就有念佛,或從來沒此習慣;「南無阿彌陀佛」可說是人間共通的語言與招呼,獨自稱唸或對人問候,都充滿了歡喜與吉祥;有念就有益,確乃惠而不費,何樂而不為? 敬邀您,從今天起,與我們一起唸佛,每天50、100聲以上,久而成
Thumbnail
今天,念佛了嗎?(慶’23.4.18) 敬邀一起念佛 不論您信什麼教,或學哪一宗;平時就有念佛,或從來沒此習慣;「南無阿彌陀佛」可說是人間共通的語言與招呼,獨自稱唸或對人問候,都充滿了歡喜與吉祥;有念就有益,確乃惠而不費,何樂而不為? 敬邀您,從今天起,與我們一起唸佛,每天50、100聲以上,久而成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聽自己的意思,這是忍辱的方法。」 師父說:「你們要好好苦志修行,來世轉男眾身,沙彌出家,來做聖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會修照樣墮下去做畜生,要誓願作佛。」 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聽自己的意思,這是忍辱的方法。」 師父說:「你們要好好苦志修行,來世轉男眾身,沙彌出家,來做聖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會修照樣墮下去做畜生,要誓願作佛。」 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
Thumbnail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一日(農曆九月三十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此先引慈舟老和尚的開示: 這樣,想想、聽聽、看看,要如何離一切識?至誠懇切,念一句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起一念惡,也是造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樣要如何? 學員問: 院長開示: 學員問: 院長開示:
Thumbnail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一日(農曆九月三十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此先引慈舟老和尚的開示: 這樣,想想、聽聽、看看,要如何離一切識?至誠懇切,念一句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起一念惡,也是造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樣要如何? 學員問: 院長開示: 學員問: 院長開示:
Thumbnail
你看!俊虛老法師在舉辦三壇大戒時,修無法師本來是要護戒,但是住十天就說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他只念一句佛號而已,就得自在往生。這就是「認份」啊!所以做人要認份,有認份的人,他不會我慢,如印光祖師常自稱:「慚愧僧」。你如果高高在上的,你要走能走得了嗎?想這樣,想那樣,想來想去,想一大堆,四邊都是魔鬼。
Thumbnail
你看!俊虛老法師在舉辦三壇大戒時,修無法師本來是要護戒,但是住十天就說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他只念一句佛號而已,就得自在往生。這就是「認份」啊!所以做人要認份,有認份的人,他不會我慢,如印光祖師常自稱:「慚愧僧」。你如果高高在上的,你要走能走得了嗎?想這樣,想那樣,想來想去,想一大堆,四邊都是魔鬼。
Thumbnail
你們這節課是自修嗎?下午最好不要排課程。大家共修後,最好安排靜坐,至少要一小時,但要有糾察來巡香,以免有昏沈現象等。靜坐的地方可安排在一樓大殿,大殿比較涼一點。現在班會怎麼樣?當學生的,作息總是要按照教務處的安排。現在的人習氣愈來愈多,程度不夠,根機又較弱劣。
Thumbnail
你們這節課是自修嗎?下午最好不要排課程。大家共修後,最好安排靜坐,至少要一小時,但要有糾察來巡香,以免有昏沈現象等。靜坐的地方可安排在一樓大殿,大殿比較涼一點。現在班會怎麼樣?當學生的,作息總是要按照教務處的安排。現在的人習氣愈來愈多,程度不夠,根機又較弱劣。
Thumbnail
在一個如法的清淨道場,要默默的工作,默默來經營,這就是在磨練我們的心。你看,我在淨律寺這裡開山十幾年,每天就是這樣默默的工作,默默的經營,借事來磨自己的心,磨!磨!磨!磨到現在自在了,我一點都不會動。我若說會動,是為了要提拔下一代的人起來,而並不是想要跑開、逃避。只希望我走後,他們能起來擔當。
Thumbnail
在一個如法的清淨道場,要默默的工作,默默來經營,這就是在磨練我們的心。你看,我在淨律寺這裡開山十幾年,每天就是這樣默默的工作,默默的經營,借事來磨自己的心,磨!磨!磨!磨到現在自在了,我一點都不會動。我若說會動,是為了要提拔下一代的人起來,而並不是想要跑開、逃避。只希望我走後,他們能起來擔當。
Thumbnail
假若你念佛,就是一心要求往生,當你的色身有病時,就不必再回向色身康健了。這怎麼說呢?因為當你一心念佛,求往生時,而你陽壽未盡,一樣可以恢復健康的,根本不需要再另外回向。你念佛,就是要求往生,信願具足的,絕對要往生,而且你有這個決心,即刻往生,這就是最殊勝了。
Thumbnail
假若你念佛,就是一心要求往生,當你的色身有病時,就不必再回向色身康健了。這怎麼說呢?因為當你一心念佛,求往生時,而你陽壽未盡,一樣可以恢復健康的,根本不需要再另外回向。你念佛,就是要求往生,信願具足的,絕對要往生,而且你有這個決心,即刻往生,這就是最殊勝了。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