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取向治療方式的其中一個重點在於找出ADHD孩子的才華。而找出的方法可利用哈洛威爾(Edward M. Hallowell)醫生所提倡的「優勢循環」(參考圖三)。首先是「連結」,也就是讓孩子接觸或參與各種人、事、物。連結的範圍非常廣泛,包含家庭、朋友、學校、運動、大自然、動物、藝術、音樂、資訊、社團、遊戲……等等。藉由這些連結,讓孩子對更大的世界有參與感,並發掘出孩子喜歡的人、事、物。第二步是「玩耍」,這會在連結的過程中自然產生,例如交到朋友,便會玩在一起;參與運動或各種活動,會覺得好玩;參與學校或社團都有許多的機會讓孩子玩耍。藉由玩耍激發孩子的興趣及想像力。當孩子發現自己喜歡卻又充滿挑戰的活動時,就會開始「練習」,練習久了就會「掌握技巧」。好的技巧,就會有好的表現,便可得到掌聲,獲得「認可」。有了認可,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並增強連結的人、事、物。如此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環,藉此找出孩子的優勢,並帶給孩子與父母信心及榮譽感,整個家庭都會可能因此而獲益。
實務上,ADHD的治療是以藥物(如利他能、專司達等)為主,前述的行為治療是作為輔助。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NIMH)曾針對ADHD兒童的治療方式進行大規模的研究,命名為「ADHD孩童之多元模式治療研究」(multimodal treatment study of children with ADHD,MTA)。這項研究是將ADHD的兒童,隨機分派到四種治療方式:社區照護、行為治療、藥物治療、藥物合併行為治療。之後追蹤這些孩童的表現,並以量化(也就是可以用數字呈現的指標)的方式呈現治療的成果,如圖四之示意圖所示。第一期(0-14個月)的成果報告指出,所有方式都會改善ADHD的症狀,而又以藥物治療及藥物合併行為治療的成效最好(這兩者的成效差異甚小),如圖四(a)所示。而在「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一種破壞性,衝動控制和行為的障礙。患者會很容易生氣,常會有爭辯、反抗或報復行為。)的治療上,藥物合併行為治療會優於藥物治療,如圖四(b)所示。因此,藥物合併行為治療雖然沒有比單獨接受藥物治療對ADHD更具療效,但卻能改善一些非ADHD的症狀。這就是行為治療僅是用於輔治療的原因。
1. Edward M. Hallowell,Peter S. Jensen著;丁凡譯(2009)。分心就該這樣教:從優勢能力出發,找出學習新方向(初版)。台北市:遠流。
2. Edward M. Hallowell,John J. Ratey著;丁凡譯(2015)。分心不是我的錯:正確診療ADD,重建有計畫的生活方式(增訂版)。台北市:遠流。
3. Blake Tayler著;李美華譯(2011)。我ADHD,就讀柏克萊(初版)。新北市:智富。
4. 衛生福利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衛生福利部心理衛生專輯(03)》(2015)。
5.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6252.
6. P. S. Jensen et al., Arch. Gen. Rsychiarty 56, 1073 (1999).
7. P. S. Jensen et al., J .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rty 46, 8 (2007).
8. 蔡明富(民98)。不同訊息內容對改善國小同儕知覺ADHD 學生之研究。發表於「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十一週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