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受《ADHD新解-展現注意力多樣性的行動造夢者》作者曲智鑛老師邀請參加新書發表會,很榮幸能成為曲老師書中的一部分!謝謝曲老師的肯定。本篇摘錄曲老師於新書發表會中分享的內容與見解。
很榮幸能為曲老師的新書內容貢獻個人過動症的生命經驗
三種過動症的表現形態
- 不專注
上課上班常常分心、易被其他人事物吸引、跟不上進度、無法完成作業或任務 - 過動
一直發出聲音、坐不住、在團體中做自己的事情、喜歡在討論區洗版 - 衝動
還沒聽完就行動、搶話、和他人起衝突
以上三者可以各自獨立也能互相重疊
ADHD常見迷思
過動症其實是一種「情緒行為障礙」,面對不想接受的事反彈表現會特別劇烈,由於ADHD 的困難並不如其他障礙者容易辨認,導致常被人們被誤會。以下為關於ADHD常見的迷思:
- 長大就會自然好?NO
不會「自然」變好,特質不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消失,而是持續存在。所謂的好不是指特質消除,而是自我調節、自己練習控制。 - 過動症男生比女生多嗎?NO
學齡階段男生確診的比女生多(男:女4:1),成年女生確診比男生多很多,因為女生過動症表現普遍為不專注的情況,而衝動跟過動會影響別人,所以比起個人的不專注,衝動和過動行為更得到重視。女生過動其實比男生過動更辛苦,因為女生有過動不太容易被發現而錯過早期治療,到了工作出社會不適應導致焦慮憂鬱才去就醫,才發現自己是因為過動症影響生活導致精神壓力大而不自知。我們應該更有意識地去關注女性過動症、引導協助女性ADHD者。 - 爸媽沒在教小孩才會過動?NO
不是,實際上反而爸媽因為小孩是過動而教更多、更努力。「如果是家長沒在教所以小孩才過動,那有沒有辦法教出一個過動症?」答案是「沒有」,反推過動症並不是沒在教而產生的。 - ADHD 吃藥就會好嗎?NO
過動症的狀態不會因為吃藥就治癒,其過動本質依然不變,且用藥後一樣要接受訓練,吃藥後症狀的確會得到緩解,但藥物改善只是暫時的。如果學習環境與生活環境可以由家長高度掌控、設計、安排成100%符合過動學習需求的環境,那當然不需要用藥也可以進步。要特別訓練「執行功能」,例如設定目標、執行計劃、時間管理、判斷輕重緩急、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注模式(例如:不一定要很安靜在桌子上才能專心,過動症適合非典型的專注環境)…等能力,其實不只有過動症者才需要學,現代每個人都有必要學習。
注意力訓練
- 探討專注的動力為何?自己也有想要專心、願意試著專心,才能進行訓練。*一般人專注力最長也只能維持17分鐘,不是專注時間越長越好。
- 能發現自己的不專注,自我覺察自身的分心行為。
訓練策略:
- 利用計時器進行學習活動間的轉換
可以幫助注意時間的輔助工具如視覺化的時鐘 (但不要用apple watch,因為會一直跳出通知、容易造成干擾),可利用計時器進行學習活動間的轉換。 - 為有組織的休息時間預先規劃活動
休息不一定要靜態,走走跳跳更適合。 - 動靜態活動交錯安排:
高刺激性的活動(如教室裡的分組競賽)與低刺激性活動(例如自習)兩者有系統性的交錯平衡,不要連續都是同類型的活動持續幾個小時。 - 對特別的「專心模式」保持開放心態:
安靜的環境或乖乖坐好在桌前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學習、工作。有些環境有音樂、有白噪音,甚至趴在地板上、躺在懶骨頭沙發裡,也可以工作跟學習。
其他相關補充資料:學習策略領域-認知向度-注意力策略介紹 - 專注品質更勝時長:
專注維持的時間長短不是重點,不是專注的時間越長越好,而是好好運用短時間的專注力,例如可以專心15分鐘,這15分鐘保持高品質的關注,15分鐘後可以渙散一下。 - 使用多個小休息時間,而非較少的長時間休息。
- 使用視覺化的任務清單、行程表將代辦事項與時間表化為圖像,張貼在可見之處、或手機桌布等,讓人無法忽視,也可以設置行程提醒。
- 重點大於細節:
跟過動症講話,先講概略重點再描述細節,過動症沒辦法聽別人講話講太久,聽久了就會渙散,所以趁過動症們注意力還在時,先開門見山地講結論或比較重要的事,再描述其他相關細節。 - 設定邊界和限制:
過動症喜歡挑戰規則,設定明確且合理的規範,會比模糊的規範更好遵守。面對人與人之間的界線,也要多加留意,例如練習看場合說話、不觸碰他人身體等。 - 不要強迫,要有選擇
ADHD有主見、擅長反抗、不擅長配合,任何訓練策略都必須是出於自願,而非死板的被迫遵守。也要注意給予過動症規範時不要太強勢,要保持適度彈性。
過動症者特別需要注意的問題
過動症者維持超能的秘訣
- 睡眠充足
- 飲食均衡健康
- 大量運動
- 非認知能力訓練
- 執行功能訓練
- 找到合適的教練(陪伴引導者)
結論
- 衝動特質造就完美表現
- 選擇「適合的環境」與「選擇適合的事情」,對過動症來說很重要
- adhd不是不能專心,是只對有興趣的事情才能投入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