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連載,移居花蓮Q&A_第十一題》三十多歲算老人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本這週在臺北忙,打算停刊一週,萬萬想不到緣分總是來得若有似無冷不防一陣披麻帶孝的想你,想起那個你。
這個你,是青春時期的我。

工作和工作之間有兩小時空檔,在臺北東門捷運站附近從前常去的咖啡店休息,五分鐘後,隔壁桌來了一長髮俐落潮男跟一平頭嘻哈潮男,兩潮男加上一旁坐著我這阿北正是所謂坐北潮男的完美組合。平頭潮正在向長髮潮諮詢職涯規劃。長髮潮應該已有幾年接案經驗,聽他說自己公私部門案子都接、在趁上廁所撇一眼他筆電畫面內含大量CODING,應該是程式設計師之類。
「除非真的想學東西,不然去上班很浪費時間,不如自己創業。你去上班能賺多少錢?何況老人把位子都卡住了、想法又很死板。如果你想做跟創意有關的工作,絕對不要去上班!」
長髮潮男如是說,心有戚戚同感菸,正想搭話示讚—
「如果你去應徵任何一個創意領域的工作,只要發現你上司超過三五歲就沒救了,超老派的根本不懂現在的流行跟趨勢,也不知道時代已經變了、以前那套不管用了。」
「像我哥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叫他早點出來他不要,現在老了才在找工作,最後可能聽爸媽勸、去當公務員吧。」
「你哥幾歲?」
「二七。」

MDFK!!!!!!!!!!!!!!!!!!!!!!!!!!!!!!!!!!!!!!

馬上歸回原位北回歸線歸回阿北那條線。原本在臺北的我主要從事藝文領域工作,出沒各大小規模舞台劇演出現場看到誰都叫前輩,怎麼一瞬間我變成哥?好險,這幾年轉做樂齡族群相關文創工作,每位長輩都說我還很年輕啦大有可為啦;好險,移居花蓮,高齡少子化農村生活裡我依舊春風少年。
但冷不防逝去青春披麻帶孝來找我。

先說結論,我相信人是可以改變的,所謂的人設或適性。職業只不過是你此時此地給自己一個得以取暖或安心的標籤,但如果你緊抱著「我就是怎樣怎樣的人」這念頭,當意外發生、你突然無法再做原本那件事,該怎麼辦?
熟齡圈認識的朋友幾乎都60歲以上的長輩,舞台劇圈則有源源不絕科班畢業從學校送出的30歲以下的晚輩;臺北很多地方可以看見滿滿年輕人,花蓮則很容易一整天只看到老人。遊走兩界的我體認到的是,如果你停止學習、停止更新,很快就會老了,無關肉身年齡或歲月痕跡,就是一顆老去的心,不懂的事就靠別人去懂,不會的事就讓別人去做,很快就老了。
「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已是上個世紀的事,現在是多元斜槓終身學習跨域共創的世紀。這個「域」,可能是指年齡性別、地理範圍、是術業專攻、是使命或認同…。


牛犁協會的游秘書,已經當阿嬤但仍勤於學習各類新知,博士班攻讀中,堪稱跨域楷模。
關於「老」還有另件事想分享或建議。無論在農村或都會舉辦活動,先試著勾勒清楚客群對象是誰,年紀多大,腦中有哪些可供取樣的共同印象。

比如阿嬤。

講到阿嬤,大家腦中浮現怎樣的形象?如果是我這年紀的人,可能有人的阿嬤印象類似老牌日劇《阿信》,有人類似李安《囍宴》裡的歸亞蕾,有人則是《孤味》的陳淑芳,也有《鳥來伯與十三姨》的鳥來嬤。
《孤味》的觀眾設定很清楚,就是那四位女兒的年紀,三四十歲,也就是我們;當我們談論「國民阿嬤」,指得也是我們這些最具消費力「三四十歲」世代共同印象裡的阿嬤。
如果我十八歲的時候生了一個小孩,現在已經讀大學二年級了吧!說不定他聽了幾場地方創生的講座,或者想體驗不同於都市的農村生活,他打開很少用的臉書試著找活動資訊廣告,因為活動主辦單位幾乎都三十多歲愛用臉書,這不打緊,臉書他們不陌生只是不愛用。
他看到廣告上強調去地方接觸長輩可以學習生命智慧、傳承耆老文化—配上幾張阿嬤笑看鏡頭的照片—他知道這是主辦單位想拉近距離的方式,共同印象,我們都有阿嬤,但他在想,這活動是給我爸媽去的吧?我阿嬤不長這樣啊。


我的阿婆,九十六歲了還是很可愛。
對於十幾二十年輕人來說,對於我想像中那個已經讀大學的孩子來說,他的阿嬤就是我媽,甚至是比我媽更年輕的媽,根本不是那些阿嬤的共同印象。
據統計,每個人每天平均點擊手機一千五百多次,所謂的流行話題不再以年季計算,早上還是嫩芽晚上就是乏人問津的老梗,我們試著用迷因即時求取框選範圍最大值,但在集體健忘的時代,必須社群崇拜才能擴充集合,必須共感共識才能克服「域」的差異或鴻溝;這個「域」指的可能是年齡性別、地理範圍、是術業專攻、是使命或認同。
共同回憶,也包括對「老」這個字的理解,這時代所謂變老跟過往截然不同,每個人一出生就在錯失恐懼症中成長,渴望永遠年輕,絕不妥於衰老。如果我們想和二十多歲年輕人一起打造地方新社群,必須時時確認哪些部分是我們舊的共同回憶,同時努力創造新的共同回憶,承認你的阿嬤不是我的阿嬤。
讓我們同樣年輕也同樣衰老,讓阿嬤再次偉大。


Make Grandma Great Again!
avatar-img
30會員
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JIpap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陣子有群建築系師生頻繁來訪豐田,預計要蓋一座新的駐村基地。 每期開課,老師會帶選修課程的十多位同學,在臺灣找一處可以實地操作的地方,經過住民訪談和鄉土踏查,請每位同學提出一份設計稿向居民提案,反覆和住民、老師及同學彼此交叉討論,最後會整合每位同學的設計方案實地施作。學生可以藉此演練未來和業主溝通的
這陣子有群建築系師生頻繁來訪豐田,預計要蓋一座新的駐村基地。 每期開課,老師會帶選修課程的十多位同學,在臺灣找一處可以實地操作的地方,經過住民訪談和鄉土踏查,請每位同學提出一份設計稿向居民提案,反覆和住民、老師及同學彼此交叉討論,最後會整合每位同學的設計方案實地施作。學生可以藉此演練未來和業主溝通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老一輩的人比較早婚,因為早婚早生,所以約莫五十多歲就有機會當阿公阿嬤,在鄰里被稱作少年公嬤,意指身強體健又提升了輩份。這些老康健,五十多歲卸下經濟重擔,有的在家顧孫有的還沒有孫可以顧,總是,時間多出來了,他們便有志一同的參與社區服務,服務久了就有因緣牽引而從事公益,將服務人群的範圍擴大,從小愛小情到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看到許多我認為仍年輕的人都說自己老了,都自稱大叔、阿姨,如果只是覺得心累了或是自嘲還好,或者只是希望換來“看起來很年輕啊”、“還沒有到老啦”之類的都沒關係,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流速也沒關係,隨波逐流也好,不要被時代的漩渦吞噬就好,老派、慢活也是一種人生風景。 年輕人或者青年,一般認為的年輕族群
Thumbnail
「中年人」時常被遺忘、被忽略, 但他們又是現今社會的主幹, 究竟該如何成為中年人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年紀大就是動作慢、講話老番顛嗎?100歲的阿公還騎機車環島、60歲的阿姨上台講脫口秀,他們用行動打破年齡界限,為新一代的老人發聲。 當你年過65歲或退休後,敢發聲說出自己的需求或夢想嗎?而當你到80歲時,還有作夢的勇氣嗎?
Thumbnail
三十歲進入婚姻,三十五歲完成生子計畫。六十歲,孩子成家立業,我們的責任也宣告結束,功成身退。六十歲開始不一樣的人生,這個人生就是為自己的晚年鋪路,如果說六十歲開始投入慈善,慈善年齡就是一歲,許多阿公阿嬤從六十歲做到九十歲,慈善年齡就是三十歲,想想,三十年可以囤積多少功德財,福慧福雙的紅地毯都鋪到下一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幾歲以下算是年輕人?我覺得70歲以下吧(笑) 認真說,過了40歲之後覺得自己這個年齡很尷尬,可能沒有太多社會歷練(摧殘)和戀愛經驗(抱蛋),我自認心態想法,也就是心理年齡是低於生理年齡的,有時候一些行為觀念依舊天真幼稚,但又自覺不該過度外顯這些,只好稍微裝成熟穩重。 想想跟我同齡的人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老一輩的人比較早婚,因為早婚早生,所以約莫五十多歲就有機會當阿公阿嬤,在鄰里被稱作少年公嬤,意指身強體健又提升了輩份。這些老康健,五十多歲卸下經濟重擔,有的在家顧孫有的還沒有孫可以顧,總是,時間多出來了,他們便有志一同的參與社區服務,服務久了就有因緣牽引而從事公益,將服務人群的範圍擴大,從小愛小情到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看到許多我認為仍年輕的人都說自己老了,都自稱大叔、阿姨,如果只是覺得心累了或是自嘲還好,或者只是希望換來“看起來很年輕啊”、“還沒有到老啦”之類的都沒關係,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流速也沒關係,隨波逐流也好,不要被時代的漩渦吞噬就好,老派、慢活也是一種人生風景。 年輕人或者青年,一般認為的年輕族群
Thumbnail
「中年人」時常被遺忘、被忽略, 但他們又是現今社會的主幹, 究竟該如何成為中年人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年紀大就是動作慢、講話老番顛嗎?100歲的阿公還騎機車環島、60歲的阿姨上台講脫口秀,他們用行動打破年齡界限,為新一代的老人發聲。 當你年過65歲或退休後,敢發聲說出自己的需求或夢想嗎?而當你到80歲時,還有作夢的勇氣嗎?
Thumbnail
三十歲進入婚姻,三十五歲完成生子計畫。六十歲,孩子成家立業,我們的責任也宣告結束,功成身退。六十歲開始不一樣的人生,這個人生就是為自己的晚年鋪路,如果說六十歲開始投入慈善,慈善年齡就是一歲,許多阿公阿嬤從六十歲做到九十歲,慈善年齡就是三十歲,想想,三十年可以囤積多少功德財,福慧福雙的紅地毯都鋪到下一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幾歲以下算是年輕人?我覺得70歲以下吧(笑) 認真說,過了40歲之後覺得自己這個年齡很尷尬,可能沒有太多社會歷練(摧殘)和戀愛經驗(抱蛋),我自認心態想法,也就是心理年齡是低於生理年齡的,有時候一些行為觀念依舊天真幼稚,但又自覺不該過度外顯這些,只好稍微裝成熟穩重。 想想跟我同齡的人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