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與生活(15):如何在疫情期間穩住自己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次台灣的疫情發展到現在也已經兩個多月,居家工作也持續好一陣子,趁著疫情較先前趨緩之際,稍稍分享自己這一陣子的生活。
這段時間以來,最大的變化是,和家人相處時間變長。畢竟和手足們從早到晚一起在房間裡工作,感覺就像以前求學的時候那樣,好久沒有這種親近感(當然,感情一直都不錯,只是隨著彼此投入職場工作,即使同住,相處時間也不如小時候那麼久)。不過,也滿懷念自己以前獨佔白天房間工作的日子,因為房間只有一張桌子,讓給要放兩台螢幕的姊姊用,我則是都要從客廳搬椅子,再拉出墊子墊成桌子才能上班。有時候因為懶得搬椅子,就把床作椅子,只是整天下來不免腰痠背痛。最近這一週則決定寧可捨棄冷氣,到飯廳工作也比較舒適。
然後是少了通勤時間,本以為這樣每天都可以好好作完整的靜坐,殊不知這段期間身體感覺特別疲勞,早晚課往往沒做到最後,寧可躺下來多休息一下;晚課又因為下班時間~上課時間只有一小時,還要吃飯,往往也只有多躺著休息,沒有做完整。往另一方面想,可能是身體這陣子要清出大量的壓力和疲勞,可以期待身體越來越健康。
疫情比較嚴重的期間,我變得很少關注新聞和時事。當然不是全然不關心,而是不讓這些消息過度影響我,畢竟現在很多新聞在傳遞的不是消息,而是恐懼、焦慮、不安、不信任感,不讓心被這些纏上、綁住是非常重要的。這段時間新聞滿天飛,實際可信資訊量實在很低,不讓身邊充斥口水仗的亂度帶來的負面效益,是在這段非常時期穩住自己的重大任務。
然後,我每週安排了三天晚上,跟著老師和同學讀經典。所幸這段期間照常上課,只是改為連線,上課感覺和在教室果然還是不太一樣,注意力變得比較難集中,也很容易受影響。不過,現在週末固定安排時間整理和複習上課筆記,並在靜坐結束後複習,效果果然超群!
最後想分享的是,因為這段期間,更了解到生命如果建立在表象飄移不定的狀態下,無論遇到什麼狀況都無法得到真正的安寧。即使沒有疫情這種非常狀況,平時各式各樣的外在變化、情緒起伏,一樣會讓自己有如失根的浮萍,想努力抓住什麼,永遠感到不安(疫情只是放大了這種不安)。
相反地,如果生命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上,無論外在如何動盪,內在永遠是安定的。那麼,如何做到讓生命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靜坐,而且是可以直接、穩定體驗Samadhi的靜坐;沒有學習超覺靜坐,或是靜坐法門沒辦法讓人每次都接觸到生命本體,只有偶爾幾次才能體驗到,還是有幾個次要的輔助方法,也是幫助我更加穩住自己的幾個簡單方法可以參考──
  • 在生活中建立規律性和次序性:讓自己的生活有規律。早上盡可能自然醒,晚上盡可能早入睡(10:30-11:00)。早上起床後做早課,然後吃早飯,之後開始工作。中餐結束後最好散步一下,然後休息一陣子再工作。到了下班時間,先做晚課,再吃飯。吃完飯最好散個步,睡前30分鐘不用3C,或是睡前聽點可以放鬆身心的音樂,然後入眠。
這聽起來像老生常談,但生活本就該像這樣簡單,順應大自然的變化而有所規律和次序,不給身心帶來額外的負擔。
  • 沒辦法靜坐,至少撥空獨處、休息:安排一些時間陪自己是很重要的,或至少強迫自己躺下來,靜靜感受身體的放鬆,內心想法浮現也不去判斷,讓思緒靜靜流過,這樣也很好。
  • 讀經典,至少流傳2000年的那種經典:這應該是以前從未想過(以為只是自己的興趣),但在生命慢慢穩定找到自己的時候,才會赫然發現,讀經典竟是這麼重要的事。經典是生命的使用指南,給予我們方法去認識生命、體驗生活(知後而行)、穿透表相的苦難探究最精微的真相。
不過,讀經典雖然重要,但找到對的老師、對的詮釋文本可能更重要,以及最重要的,每個人對經典的解讀會隨著自己身心變化而改變,這就像人家說的,10歲的你和20歲的你對一件事情的看法不會相同。再加上經典沒有絕對「對」的詮釋角度,不同人的詮釋也有不同層次,能看出層次的差異並將智慧實踐在自己生活中,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有些人可能覺得,古代經典離自己太遙遠、用字太艱深、對內容不感興趣,這其實是每個人剛開始都會面臨的狀況。如果沒有搭配可以明淨自己心智的技術,以及教導你以不同角度理解經典的老師,你的內在可能難以和經典內容有所呼應,自然覺得讀不進去。但是,開始試著慢慢親近經典,仍然可以幫助自己穩定下來,畢竟可以流傳上千年的智慧,是真正受時空考驗過的智慧結晶,比起坊間流傳的某些心法,經典真的扎實許多,而且是適用於各種情況的。
avatar-img
9會員
19內容數
踏上修行這條路後,我們身心靈各層面都會獲得滋養與提升,同時也會更清楚看見:外在永遠是持續變動的,內在則有一部分永遠是寧定的。這份筆記想記錄個人漸漸從外在的紛擾走向內在寧靜,再將這份寧靜帶到外在的歷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eeni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好一陣子沒有發布新文章,這是因為我從上個月中開始進辦公室上班了,這顯然是一大挑戰,代表我每天又開始花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通勤。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尖銳,但也是我長久以來心中隱隱好奇的事情。 先簡單說明一下,我學習的是瑪赫西老師帶出來的「超覺靜坐」系統(TM),這套體系已傳有數千年歷史,以往都只在聖山中,由師父將一切知識與技術傳給弟子,目的是維持知識的完整與純淨性。
Ayurveda課程對我而言可以說是一個恰到好處的入門課程,因為你可以單純將它視為印度的生命與醫學保健知識,並藉由在生活中慢慢摸索,就能體驗更多。 在開始上這門課時,老師要我們在紙上回答兩個問題:生命是什麼?你想從這堂課中獲得什麼?
這幾天迎來了靜坐滿兩年的生活,前兩天發了篇隨筆日記,看來是累積好一陣子的壓力鬆脫開來,所以產生了大量的思潮,思潮帶動情緒起伏,過了也就過了。想想這也是需要練習的,學習讓那些思潮就這樣流散而去,別對腦海中浮現思潮下判斷與評論。
或許很多人曾想過這些問題:自己為何會降生在這個世界?生命是怎麼來的?具有什麼樣的意義?什麼是活?什麼是死?為什麼這個「我」可以思考、可以行動?為什麼「我」會生活在這個國度、這個城市、這個家庭裡,受這些家人養育、長大後結交到這些朋友?又或者感嘆自身命運,為什麼會遇到如此天理不公的事情
最近因緣際會參加了兩場TM說明會,有了一些感觸。一方面是再次回想自己學習靜坐的機緣,覺得自己真的非常幸運;一方面是對旁人對靜坐普遍的想法有所感,想解釋有靜坐習慣的人的真的不是有奇怪的宗教信仰,或是不食人間煙火、隨時想出家的人。因此,我開始在思考,有在靜坐的人都是什麼樣的人。
好一陣子沒有發布新文章,這是因為我從上個月中開始進辦公室上班了,這顯然是一大挑戰,代表我每天又開始花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通勤。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尖銳,但也是我長久以來心中隱隱好奇的事情。 先簡單說明一下,我學習的是瑪赫西老師帶出來的「超覺靜坐」系統(TM),這套體系已傳有數千年歷史,以往都只在聖山中,由師父將一切知識與技術傳給弟子,目的是維持知識的完整與純淨性。
Ayurveda課程對我而言可以說是一個恰到好處的入門課程,因為你可以單純將它視為印度的生命與醫學保健知識,並藉由在生活中慢慢摸索,就能體驗更多。 在開始上這門課時,老師要我們在紙上回答兩個問題:生命是什麼?你想從這堂課中獲得什麼?
這幾天迎來了靜坐滿兩年的生活,前兩天發了篇隨筆日記,看來是累積好一陣子的壓力鬆脫開來,所以產生了大量的思潮,思潮帶動情緒起伏,過了也就過了。想想這也是需要練習的,學習讓那些思潮就這樣流散而去,別對腦海中浮現思潮下判斷與評論。
或許很多人曾想過這些問題:自己為何會降生在這個世界?生命是怎麼來的?具有什麼樣的意義?什麼是活?什麼是死?為什麼這個「我」可以思考、可以行動?為什麼「我」會生活在這個國度、這個城市、這個家庭裡,受這些家人養育、長大後結交到這些朋友?又或者感嘆自身命運,為什麼會遇到如此天理不公的事情
最近因緣際會參加了兩場TM說明會,有了一些感觸。一方面是再次回想自己學習靜坐的機緣,覺得自己真的非常幸運;一方面是對旁人對靜坐普遍的想法有所感,想解釋有靜坐習慣的人的真的不是有奇怪的宗教信仰,或是不食人間煙火、隨時想出家的人。因此,我開始在思考,有在靜坐的人都是什麼樣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算算從公職F.I.R.E.之後也一個月了,代表從此之後月初再也沒有固定的薪水入帳,也不用天天盯LINE看有沒有災情,也不用再接長官跟記者電話,人生也從無意識的星期一到五上班六日休息,變成每天要有意識的去安排要做哪些事。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除了注意你有沒有專注之外,同時還要注意放鬆。 我講的這些都是日常生活裡面要注意的事情。因為平常的狀態,都是靜坐的時候的一個很重要的前行,它會有一個慣性。
從長遠來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應當儘量來保持這種專注而放鬆的心態。因為你坐禪時候的身心狀態,一定是你平常狀態的一個延續。 專注就是說練習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安住在當下。先確認現在所緣境是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在聽課,或者在廚房煮飯,或者在拜佛,在早晚課,你眼前在做什麼,就守住所緣境這一件事情。
從疫情開始,就開啟了12年的覺知年,每三年是一個階段,第一個階段2020-2022年,人們會開始思考我是誰,我為何存在,這三年剛好是疫情封城,全球都是鎖國的狀態,線上課程與居家辦公變成主要模式。 在這三年,因為只能居家辦公,我變成很有彈性的運用時間,可以很有效率的完成工作,也不用跟同事交際聊天,剩
Thumbnail
從2021年1月1日至今2024年4月1日,靜坐內觀已成為我日常的「活著有感」。每天留出兩小時給自己,是一件幸福的事!對我來說,靜坐內觀是一種個人儀式,讓我度過平靜的一天。靜坐內觀讓心變得明亮、平等、穩固、強大,提醒我們成長的時刻已經到來!
Thumbnail
二十幾歲開始一直都有靜坐的習慣,搬過幾次家,家中也會準備可以靜心的空間 。 去年到暨大念研究所,除了宿舍也適合靜坐外,看著美麗的校園更想著可以好好的利用。 嘗試不同的幾個地方後,漸漸覺得有個秘境不太受干擾,於是每週會有一天的早晨在戶外靜坐。 有朋友問我,靜坐在做什麼?我不是專業的老
Thumbnail
以前,靜坐是修行者的事,是宗教性的聯想。 現在,靜心冥想,不拘泥於外在形式,不受限於地點姿勢。 這是ㄧ種生活,ㄧ種態度。 讓生命質量提升,利己利人的美好習慣。 世界的混亂與吵雜,來到ㄧ個世紀天花板,同時正繼續在穿透這個天花板… 為了圖ㄧ個安歇片刻、求ㄧ份喘息生存,貪ㄧ時開心歡樂,聰明的人類
Thumbnail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未必都是壞的。這段時間,作者學會了專注當下、管好自己的事和享受獨處時光,成為真正活在當下的能力。文章提供了很實際的生活經驗,並強調疫情對於個人心態調整及生活態度的影響。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啟發,瞭解如何從危機中尋找轉機。這是參加洪震宇老師精準寫作課的作業之一。
Thumbnail
算算從公職F.I.R.E.之後也一個月了,代表從此之後月初再也沒有固定的薪水入帳,也不用天天盯LINE看有沒有災情,也不用再接長官跟記者電話,人生也從無意識的星期一到五上班六日休息,變成每天要有意識的去安排要做哪些事。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除了注意你有沒有專注之外,同時還要注意放鬆。 我講的這些都是日常生活裡面要注意的事情。因為平常的狀態,都是靜坐的時候的一個很重要的前行,它會有一個慣性。
從長遠來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應當儘量來保持這種專注而放鬆的心態。因為你坐禪時候的身心狀態,一定是你平常狀態的一個延續。 專注就是說練習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安住在當下。先確認現在所緣境是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在聽課,或者在廚房煮飯,或者在拜佛,在早晚課,你眼前在做什麼,就守住所緣境這一件事情。
從疫情開始,就開啟了12年的覺知年,每三年是一個階段,第一個階段2020-2022年,人們會開始思考我是誰,我為何存在,這三年剛好是疫情封城,全球都是鎖國的狀態,線上課程與居家辦公變成主要模式。 在這三年,因為只能居家辦公,我變成很有彈性的運用時間,可以很有效率的完成工作,也不用跟同事交際聊天,剩
Thumbnail
從2021年1月1日至今2024年4月1日,靜坐內觀已成為我日常的「活著有感」。每天留出兩小時給自己,是一件幸福的事!對我來說,靜坐內觀是一種個人儀式,讓我度過平靜的一天。靜坐內觀讓心變得明亮、平等、穩固、強大,提醒我們成長的時刻已經到來!
Thumbnail
二十幾歲開始一直都有靜坐的習慣,搬過幾次家,家中也會準備可以靜心的空間 。 去年到暨大念研究所,除了宿舍也適合靜坐外,看著美麗的校園更想著可以好好的利用。 嘗試不同的幾個地方後,漸漸覺得有個秘境不太受干擾,於是每週會有一天的早晨在戶外靜坐。 有朋友問我,靜坐在做什麼?我不是專業的老
Thumbnail
以前,靜坐是修行者的事,是宗教性的聯想。 現在,靜心冥想,不拘泥於外在形式,不受限於地點姿勢。 這是ㄧ種生活,ㄧ種態度。 讓生命質量提升,利己利人的美好習慣。 世界的混亂與吵雜,來到ㄧ個世紀天花板,同時正繼續在穿透這個天花板… 為了圖ㄧ個安歇片刻、求ㄧ份喘息生存,貪ㄧ時開心歡樂,聰明的人類
Thumbnail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未必都是壞的。這段時間,作者學會了專注當下、管好自己的事和享受獨處時光,成為真正活在當下的能力。文章提供了很實際的生活經驗,並強調疫情對於個人心態調整及生活態度的影響。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啟發,瞭解如何從危機中尋找轉機。這是參加洪震宇老師精準寫作課的作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