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2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關注

原來我乞求關注
原來我看似已獨立為名,實則是像要乞求被關注,被誰?
母親
  小時候應該是小學,有一幕記憶很深刻,在學校考了98分吧記憶有點不確定,那天我非常高興,那感受很深刻已經過了二十幾年了,晚上聽到八點多媽媽開車回到家,我馬上小跑步地從二樓跑到一樓再跑到外面,拿著考卷很高興地跟媽媽說我今天考試考得很棒,記得媽媽露出很累但看到我這樣子又展現笑容,那一刻的我用我能做到的方法,想得到媽媽的關愛。
  隨著年紀逐漸增長,我感受到母親"關愛"不再是"關愛",或許是那一刻,那一刻拿著高分的成績的我,讓這份"關愛"產生我與她之間誤會的開始。
  我開始迴避母親,印象很深刻,小時候討厭母親靠近,同一張沙發我會縮在最邊邊,如果母親坐在我旁邊時候。國高中紛歧又更嚴重,那時候想法只有一個:
我要離開這個家
  我已經不把"家"當作"家"。高中對於"一定要補習"這件事感到WTF,分明是補習班賺錢手段,所以我用實力與學校資源考上國立大學,一所離家163公里學校,實際離開才又醒悟到,我還沒有離家,因為"經濟能力",於是開始找了打工開始半工半讀,能夠為自己食衣住行獨立,甚至我要拿錢自己付學費又遭到引發一次的爭執。
  隨著繼續成長,逐漸理解華人社會的傳統價值觀,以及理解過去父母年代背景下與生下我後的環境差異,還有為了給我好的環境所付出與犧牲,因此我完全的離開這個家,逢年過節總是找理由不回去,或許我是用我的行為來向他們說:可以去過你們想要的生活,不用再被束縛住,又或許更深的目的是:讓他們不斷的掛念又得不到,不過近年似乎已經習慣了吧,畢竟哪有人會一直熱臉貼冷屁股呢?
他們是他們,我是我
  因此,到頭來我仍是想要被關愛的阿!只是那樣的樣子與生活是發生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裡,或許看到這裡會有"不孝"的帽子扣上來,但我不向家裡要過錢,能夠切割開來的獨立在於經濟,能夠養活自己不再索要。
一切行為,皆有目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