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網友對先前文章的指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兩個月前的文章有幸在上個月被經濟日報轉載,算是我寫作生涯的一個里程碑,真值得開心!開心完之後,現在來回應刊出後網友們的指教,以及分享一些經驗。
綜觀臉書及網站的網友留言,大部分網友是不同意現在的航運是景氣循環股,我的思維太死板,應該要隨著時間、隨著市場進化才是。
針對航運究竟是不是景氣循環股,我想應該是不言自喻,即使現在很多投資人都很看好航運的發展,但只要想想航運難道是這個世紀才有的行業嗎?我想就有許多歷史可以供依循,投資沒有什麼「這次不一樣」的事情,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每次都一樣」
舉例來說,許多留言的網友指出,塞港缺櫃很嚴重、全球搶貨、運河的意外事件等等都會一直推升運價,航運公司也都整併得差不多,各大聯盟的寡占也讓未來競爭者進入門檻很高,是很好的護城河云云;確實,現在貨櫃運價已經來到史無前例的數字,而航運聯盟的組成也約束了成員在運價、運量、碼頭經營等各方面的合作,加強規模經濟的優勢,擠壓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或許我在前篇文章提到的航運公司大舉購船、運量上升、運價下降、船公司不堪負荷破產整併的循環不會發生,那除此之外會不會有其他可能導致航運的供給及需求發生變動?
仔細想想可能性真的不少,例如我們就這樣假設運價居高不下,那世界各國是否會考慮自行生產大部分消費產品,像家電、服飾、3C產品、家俱等貨櫃航運的主要貨物,如果大家認為運價負擔太重,開始自行生產這些產品呢?或者發現比運河更有效率的航線,讓運河不再那麼重要呢?又或者,單純就是疫情趨緩,各國解封之後,消費者不再購買實體產品,因為先前封城時該買的想買的都買了,解封之後開始轉為消費「服務」呢?造成現在運價飆漲的原因不可能永遠解決不了,一旦原因解決或消失了,是否可能造成運價雪崩?當然永遠都會有新的問題出現,可能會再讓運價飆漲,只是新的問題幾年以後才會出現?這種循環不正好就是所謂的「景氣循環」嗎?
其實我前篇文章只是提出航運等景氣循環股不能以本益比來評價,而評價的方式那麼多,沒有本益比我們還是能找出現在的航運應該如何評價,有網友指出前篇文章都沒講如何評估,我覺得滿無辜的,有那麼多方法能用,拿除了本益比之外的用都夠用,不過都有人這樣講,我只好就分享幾個吧。
在寫完前篇文章後,我也一直在學習評價這門學問,我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是從業人員,說我是活在教科書裡真的是標籤貼太大了,我甚至是在最近Amazon Prime Day才買了McKinsey出的Valuation這本課本準備來嗑,大多時候我都是用自己的想像力、市場看法、找資料來決定我的投資,例如貨櫃航運除了找運價指數外,國際上的同業表現如何也非常具有參考價值,所以我詢問行業內的友人,找到了Alphaliner提供的世界前百大貨櫃航運公司的資料,包含自有的運量、租賃的運量、在製的運量,了解一下台灣的海運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比較一下這些公司的市值與運量的差異,應該就能滿清楚現在的股價是高是低;至於什麼時候進場出場,則可以參考Gamma的這篇文章學習景氣循環股的專業投資人是如何操作。
不管是前篇文章還是這篇文章,甚至是我過去的所有文章,都是希望提醒投資人不要被別人買賣賺了多少錢而迷惑,而是謹慎的評估自己的能力及投資的風險,畢竟這裡是市場不是賭場,帶著押身家一夜致富的期待是不切實際的,我相信專注在風險才能走得長遠,走得長遠才有致富的機會。
對這兩年才踏入市場的投資人而言,可能是最好也是最壞的時候,好是好在什麼都漲,我們聽到也看到許多敢押敢衝而賺大錢的案例,但壞就壞在這種市況會扭曲投資人對市場的看法,若比較沒想那麼多的投資人認為股票錢輕鬆賺,而開超出自己能力的槓桿,最後得不償失,我想這不是任何人投資的本意。
再者,航運股從我寫文章時不到100、現在接近200、喊到300,整個台股成交重心都在航運上,也讓很多投資人產生FOMO的情緒,雖然航運強勢上漲,但許多指標都顯示出現在貿然進場風險相當高,例如航運股若沒有列入處置,當沖比率幾乎都超過70%,這表示跟你一起玩航運的人並不是看好航運的營運狀況好,而是航運在漲,今天來賭一把而已,而當這些短線的熱錢轉往他處時,航運的股價會怎樣表現其實也都演過很多次了。
我還是要說,我不是唱衰航運,也不是眼紅沒賺到,就是提醒讀者在市況瘋狂時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及原則,閱聽任何消息都需要自己驗證、消化、反論,最後成為自己的洞見,我們沒有辦法每筆投資都賺錢,但觀察市場、反覆研究與思考增強自己的能力,可以提高投資的勝率,長遠來說才是投資路上的關鍵能力。
最後還是謝謝經濟日報的轉載,讓拙作能被更多人看到,也謝謝指教的各位網友,無論贊同或反對本人的論點,都能成為各位投資知識的養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116內容數
黑鳶研究致力於商業上的打詐揭弊,期能改善商業環境,分享經驗使讀者都具備查證能力。 另外身為NFL綠灣包裝工球迷,若有心力也會分享美式足球的心得或簡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黑鳶研究 的其他內容
目前耀華公司一切行為都是透過耀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委員會處理,政府特別立了「耀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委員會組織規程」作為行為合法的準則,而耀管會則透過投資許多公司取得巨大成功,資產總額從原本約244萬元到今天超過386億元。
檢討自己的交易策略,其實就是好好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買進這些股票、為什麼在大跌時會這麼驚慌,這時就是空手、冷靜的重建自己的策略的最好時機,並且用小部分資金重新出發。
現在的股票幾乎都已經沒有實體了,並且都統一由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來保管,因此只要親自去一趟集保所(臺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363號11樓)就可以查在哪邊持有多少股票,或去證交所(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3樓)就可以查開戶跟交易資訊。
在台灣的Y世代跟Z世代年輕人,通常會聽到父母告誡不可以玩股票,股票跟賭博一樣,其實就是當年他們多少都參與過那陣瘋狂的時代,股票隨便買隨便漲,所以不管誰報哪支股票隔天都是大漲,也就養成了早期台股散戶的操作模式,只是當市場冷靜、泡沫破裂後,大家看到甚至親身經歷股市的瘋狂,也就自然而然認為股市只是賭場。
我一開始認為電子紙的應用還要一段時間才會爆發,不過疫情真的加速了很多事情,我也在這段時間改變了想法,從實體書改為使用電子閱讀器,當時在黑色星期五後想找台kindle來用用,結果全世界都缺貨的樣子,又過了一陣子才買到手,深刻感受到電子閱讀器的魅力,也對電子紙的龍頭元太完全改觀。
台灣的低調隱形冠軍,只有在投資圈才比較會知道這家公司,畢竟窗簾這種東西誰能想到市佔最大的是台灣的品牌,而窗簾這個產品既平常又利基,對許多投資人來說實在非常不sexy,也比較容易會錯過。
目前耀華公司一切行為都是透過耀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委員會處理,政府特別立了「耀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委員會組織規程」作為行為合法的準則,而耀管會則透過投資許多公司取得巨大成功,資產總額從原本約244萬元到今天超過386億元。
檢討自己的交易策略,其實就是好好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買進這些股票、為什麼在大跌時會這麼驚慌,這時就是空手、冷靜的重建自己的策略的最好時機,並且用小部分資金重新出發。
現在的股票幾乎都已經沒有實體了,並且都統一由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來保管,因此只要親自去一趟集保所(臺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363號11樓)就可以查在哪邊持有多少股票,或去證交所(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3樓)就可以查開戶跟交易資訊。
在台灣的Y世代跟Z世代年輕人,通常會聽到父母告誡不可以玩股票,股票跟賭博一樣,其實就是當年他們多少都參與過那陣瘋狂的時代,股票隨便買隨便漲,所以不管誰報哪支股票隔天都是大漲,也就養成了早期台股散戶的操作模式,只是當市場冷靜、泡沫破裂後,大家看到甚至親身經歷股市的瘋狂,也就自然而然認為股市只是賭場。
我一開始認為電子紙的應用還要一段時間才會爆發,不過疫情真的加速了很多事情,我也在這段時間改變了想法,從實體書改為使用電子閱讀器,當時在黑色星期五後想找台kindle來用用,結果全世界都缺貨的樣子,又過了一陣子才買到手,深刻感受到電子閱讀器的魅力,也對電子紙的龍頭元太完全改觀。
台灣的低調隱形冠軍,只有在投資圈才比較會知道這家公司,畢竟窗簾這種東西誰能想到市佔最大的是台灣的品牌,而窗簾這個產品既平常又利基,對許多投資人來說實在非常不sexy,也比較容易會錯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貨櫃運價指數SCFI本周再漲6.8 %, 月漲幅來到令人欣喜的22%,反觀貨櫃三雄,長榮月跌了8%(含息則是跌了4%);陽明月漲4%、萬海表現最佳,月漲了11%。貨櫃三雄的走勢與SCFI指數完全的不同調,是為何故?
Thumbnail
一場Covid疫後所釀成的供應鏈危機造就了2021年的大航海時代,投資人仍意猶未盡之際,運價指數近期又悄然急拉,全球貿易似乎正蘊釀著另一場完美風暴,此一回是否又將迎來再一次的航運瘋狂呢!
Thumbnail
臺股大盤持續創高,營建股短線表現不佳,投資者應調節風險,考慮轉為長期投資。市場主流在航運股,而營建股則幾乎全倒。投資者應長期觀察營建股與正2的表現,並考量投資方向。
Thumbnail
  “政策投資-TESLA”這篇文章裡有提到2021年有遇到一個好機會,因此賣出部分特斯拉持股,這檔就是長榮海運,當時ptt上有一篇很完整的海運分析文,看到文章時覺得分析很完整,也很心動,只是相對於特斯拉政策面的確定性,讓我沒有在一開始就決定是否買入,網路上也有許多不同意見,有人一說法是景氣循環股,
Thumbnail
根據預估ASC 2024年EPS預估為2.95元,PE Ratio 為6.9, 該公司殘餘價值高達每股 17 美元, 股價仍具有吸引力。儘管油輪存在週期性,由於地緣政治的衝突加上Q2起景氣逐漸復甦,目前是買入 ASC 的最好時機。
Thumbnail
貨櫃航運面臨的處境就是冰火二重天 多少財經媒體及作者,開始跟著本蛙談『繞道』與『塞港』,諸位了解誰在主導航運議題了吧。 經濟學認為價格是由「供需關係」透過[市場機制」決定,疫情期間的『世紀行情』導因於『塞港』,疫情造成港口本身運作癱瘓,所以引發後續一連串效應。 『繞道』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Thumbnail
顯然散裝航運股價走勢短中期都強於貨櫃航運,和國內焦點全在貨櫃航運相較,就表示國內行情與國際行情,產生嚴重脫序倒置問題。 散戶沒有辦法與潮流對抗,也不要去「蛙臂當貓」,勸你不要加碼、不要回補,就是等反轉時機,你可以停損等,也可以持股等,記得緯創的教訓,「輕信謠言」才是造成你虧損的真正原因。
Thumbnail
現在的投資人不論是走技術分析派或是基本面投資,我相信或多或少都會關注總體經濟及相關的指標,當然目的不外乎是想知道目前的經濟景氣如何、未來會成長還是衰退,並且能夠儘量地在景氣谷底復甦之前買進股票,或是在景氣高峰衰退之前賣出股票。
Thumbnail
近期因為紅海危機,航運股又再度被炒起來,每天看到航運股驚驚漲,股民應該都心癢癢的。所以航運股到底還可以追嗎? 我自己也很好奇。 用我分享的選股法簡單來說長榮前三季每股賺15.14,按照我選股法概估第四季應該差不多每股賺5塊(怎麼查請參考我的選股法),加起來算20塊錢好了。依照過去他的分紅法計算,因
Thumbnail
【紅海危機,運價翻倍,收一櫃賺一櫃】。這是新聞標題,收一櫃賺一櫃,這豈有不買航運股的道理? 大航海時代再度重現了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貨櫃運價指數SCFI本周再漲6.8 %, 月漲幅來到令人欣喜的22%,反觀貨櫃三雄,長榮月跌了8%(含息則是跌了4%);陽明月漲4%、萬海表現最佳,月漲了11%。貨櫃三雄的走勢與SCFI指數完全的不同調,是為何故?
Thumbnail
一場Covid疫後所釀成的供應鏈危機造就了2021年的大航海時代,投資人仍意猶未盡之際,運價指數近期又悄然急拉,全球貿易似乎正蘊釀著另一場完美風暴,此一回是否又將迎來再一次的航運瘋狂呢!
Thumbnail
臺股大盤持續創高,營建股短線表現不佳,投資者應調節風險,考慮轉為長期投資。市場主流在航運股,而營建股則幾乎全倒。投資者應長期觀察營建股與正2的表現,並考量投資方向。
Thumbnail
  “政策投資-TESLA”這篇文章裡有提到2021年有遇到一個好機會,因此賣出部分特斯拉持股,這檔就是長榮海運,當時ptt上有一篇很完整的海運分析文,看到文章時覺得分析很完整,也很心動,只是相對於特斯拉政策面的確定性,讓我沒有在一開始就決定是否買入,網路上也有許多不同意見,有人一說法是景氣循環股,
Thumbnail
根據預估ASC 2024年EPS預估為2.95元,PE Ratio 為6.9, 該公司殘餘價值高達每股 17 美元, 股價仍具有吸引力。儘管油輪存在週期性,由於地緣政治的衝突加上Q2起景氣逐漸復甦,目前是買入 ASC 的最好時機。
Thumbnail
貨櫃航運面臨的處境就是冰火二重天 多少財經媒體及作者,開始跟著本蛙談『繞道』與『塞港』,諸位了解誰在主導航運議題了吧。 經濟學認為價格是由「供需關係」透過[市場機制」決定,疫情期間的『世紀行情』導因於『塞港』,疫情造成港口本身運作癱瘓,所以引發後續一連串效應。 『繞道』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Thumbnail
顯然散裝航運股價走勢短中期都強於貨櫃航運,和國內焦點全在貨櫃航運相較,就表示國內行情與國際行情,產生嚴重脫序倒置問題。 散戶沒有辦法與潮流對抗,也不要去「蛙臂當貓」,勸你不要加碼、不要回補,就是等反轉時機,你可以停損等,也可以持股等,記得緯創的教訓,「輕信謠言」才是造成你虧損的真正原因。
Thumbnail
現在的投資人不論是走技術分析派或是基本面投資,我相信或多或少都會關注總體經濟及相關的指標,當然目的不外乎是想知道目前的經濟景氣如何、未來會成長還是衰退,並且能夠儘量地在景氣谷底復甦之前買進股票,或是在景氣高峰衰退之前賣出股票。
Thumbnail
近期因為紅海危機,航運股又再度被炒起來,每天看到航運股驚驚漲,股民應該都心癢癢的。所以航運股到底還可以追嗎? 我自己也很好奇。 用我分享的選股法簡單來說長榮前三季每股賺15.14,按照我選股法概估第四季應該差不多每股賺5塊(怎麼查請參考我的選股法),加起來算20塊錢好了。依照過去他的分紅法計算,因
Thumbnail
【紅海危機,運價翻倍,收一櫃賺一櫃】。這是新聞標題,收一櫃賺一櫃,這豈有不買航運股的道理? 大航海時代再度重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