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停課期間,親子在家相處指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從前兩週政府因為疫情嚴峻而宣布要學校停課,家長不僅要跟著孩子學習線上課程的操作、打理孩子的三餐、安排親戚照顧、緊盯孩子的功課,重點是自己還要上班,真的是有苦說不盡!
家長們,真的真的辛苦了!
我想,人生永遠不變的事,就是永遠再改變。每一次生活環境的變化都是讓我們有一次學習的機會。也許,疫情帶給我們的也不完全是壞事,而是讓我們多了一些時間能暫停下來,可以好好關照自己,也能好好和家人相處。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停課期間,家長能如何和孩子一起安然的渡過,以及如何增進我們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吧!
長期接收疫情的相關資訊,無形中內在的壓力也會慢慢累積,久而久之可能會造成你身心出現狀況,類似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裡的替代創傷,當我們長期暴露在創傷事件的資訊中(如:媒體),即使那些事件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同樣也會對我們帶來深刻的影響,因為我們在接收資訊後冒出的想像力,會使我們彷彿如身歷其境,害怕同樣也受到那些傷害,形成恐懼進而支配你的行為,因而造成生活當中出現許多的防衛機轉(Defense Mechanism),例如特別急躁、過度擔心、憤怒、焦慮、憂鬱、無法專心等,這些行為都對應著你內心的恐懼,讓你很難好好地專注完成生活日常該做的那些事,或是需要花很大的能量去處理那些事(做完都會感覺比平常更累),因為你有很大的能量已經化作防衛機轉被拿去壓抑那些恐懼、害怕與不安的情緒了。
因此,能好好地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是我們照顧自己的第一步。
當我們對自己情緒與狀態有所覺察,我們才知道我們自己怎麼了?而近期的壓力可能多半來自疫情嚴峻以及對何時疫情能趨緩的未知。以下我們整理了在疫情期間,可以如何自處的建議提供給大家參考,讓我們能先幫助自身安穩身心狀態,接著再來面對親子關係的關卡。
  1. 暫停接收資訊:接收大量的資訊會讓你感到心神不寧,建議您先暫時不要接收疫情或會影響到您情緒的訊息。
  2. 轉移注意力:做一些身心放鬆的運動、欣賞影視劇作、享受美食等,暫時將您的注意力從焦慮源轉移。
  3. 人與人的連結支持:在保持防疫社交安全準則下,與親人或朋友聊聊近況,抱怨、分享、討論生活所發生的事情,提供人際關係的支持。
如同我們之前談教養主題常提的,當家長把自己身心安頓好、照顧好自己,才有能量去好好的陪伴孩子、照顧這個家庭。在防疫期間的此刻也是如此。接下來,我們再來嘗試提升一些陪伴孩子的品質,因為好的陪伴是需要花費心力的,這也是我們一直強調家長自我照顧的重要性,所有關係的基礎都是先學會愛自己,也就是能把自己好好照顧好,才能夠去好好愛人。所以,如果你發現你壓力真的太大無法維持良好親子關係品質,又看到媽媽/爸爸社團大家都很會教小孩,心中充滿了焦慮與罪惡時,請先嘗試放下你的這些焦慮與罪惡,因為每一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沒有任何一個教養方法適用所有人,都是慢慢摸索建立出來的。好好地去照顧自己的情緒與狀態才是關鍵,因為每一個你都是值得被好好照顧的。
*重要畫線筆記:
家長的狀態好,孩子的狀態才會跟著好
【防疫停課期間,在家親子關係升溫好方法】

接著,我們來談談在疫情期間可以透過一些活動,來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在家除了協助孩子線上課程、讓孩子自己玩電動跟看電視外,要長時間相處的情況下,我們其實還有其他選擇。以下提供給各位參考~
  1. 為愛朗讀:請你自己或你與孩子共同挑選一本書,每天選擇15-30分鐘的時段,朗讀給孩子聽。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用你豐富的人生經驗道出書中傳達的意境,或是加入生動的表情與戲劇效果,增加孩子對於書本的興趣與閱讀動機,也能幫您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加溫。(有位國中的孩子分享,爸媽每天這樣為我唸書,覺得跟爸媽的關係親近許多!)
  2. 時間規劃大師:陪伴孩子一起規劃一天當中的生活,在旁引導孩子於不同時間該做的事及其意義,大略可分成「學習」、「日常庶務」、「親子活動」、「自由時間」等,在這過程能訓練孩子自我規劃及自我負責之能力,透過您的引導也更能讓他們有現實感,讓時間規劃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3. 我是小廚神:與孩子挑選一道料理,從旁陪伴孩子一同烹調完成。建議能夠和孩子合作,並非讓孩子「獨自」完成料理,而是能從旁示範與協助,透過您的引導,幫助孩子增加其自我獨立之能力,進而增進成就感與自我價值感。
  4. 說故事高手:將家裡規劃一個舞台(有儀式感很重要),邀請孩子選擇一本繪本或書籍,讓孩子嘗試說或演出故事給我們欣賞,過程中能幫助孩子增進口語表達與邏輯思辯能力,並培養孩子無限想像與創造力。
以上是我提供幾個能親子共同進行的活動,您也可以發揮您的創造力,修改或調整成適合您與您孩子進行的方式。
這段時間忙碌自身工作、家務以及協助孩子線上課程,完成學校的課業,多出來的時間,除了參考我們提供的活動,網路上也有很多很棒的資源,提供各式好玩有趣的親子活動和遊戲,不仿趁這個機會一起和孩子試試吧!
或許孩子停課所要帶給我們的意義,是讓我們可以練習試著用不一樣的方式陪伴自己,陪伴孩子。這段時間讓我們和孩子好好待在家,共同渡過疫情的艱困時期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屋裡有光|心理師夫妻的心理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一篇我們理解到孩子是因為內在的焦慮與需求匱乏未能被好好承接與處理,因而衍生出一些令人頭痛的外在偏差行為。在心理學上我們將這些解釋成本能「戰或逃」的非理性行為(當個體處於焦慮、恐懼、驚嚇狀態時,會透過戰鬥或逃跑來自我保護,但這些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是缺乏彈性與適切性的),常見的像是說謊、偷竊或打架等行
在實務現場中,我們發現會讓孩子焦慮增加的事... 「父母親長期吵架」 「在網路上被同學霸凌」 「突然上了國中很多課業都不會」 孩子需求未被滿足的狀況... 「父母忙著在工作」 「在班上被排擠沒有人裡他」 「吃不飽穿不暖」
在學校工作時常會需要進行家長諮詢,一段時間觀察發現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通常在嚴厲與放任兩極之間遊走,不是過度管教、打罵孩子,就是放任式管教讓孩子騎到自己頭上,進而苦惱著孩子講不聽,做家長的該怎麼辦?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後者,提供家長們一些方向。
有時候要養成孩子負責任的態度,就要從小細節開始,像是我們經歷到打門或地板的事件,原本長輩是希望透過處罰對方(門或地板)來讓你感受好一點,但這無形之中傳達了一件事:「都是它(門或地板)的錯!」,也並非是說這點小事讓孩子養成不負責的習慣,然後我們就改變這個行為,而是我相信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會堆跌出孩子的
在學校做輔導工作,最常接觸的除了孩子之外,就是家長了。家長這個身份角色常被背負著諸多的期待,更具體說的話就是有很多的「應該」與「不應該」的樣子…...
在校園中我們常有機會跟家長聊聊,每到放寒暑假時,他們都會戲稱要「鬼門開」了,因為孩子的生活重心將從學校轉移回到家庭,而家長也勢必要花比平常多的時間、心力照顧孩子。不知道面對需要長時間與孩子相處,或是因為上班需要長時間讓孩子待在家裡而不放心的你,準備好面對這個挑戰了嗎?
上一篇我們理解到孩子是因為內在的焦慮與需求匱乏未能被好好承接與處理,因而衍生出一些令人頭痛的外在偏差行為。在心理學上我們將這些解釋成本能「戰或逃」的非理性行為(當個體處於焦慮、恐懼、驚嚇狀態時,會透過戰鬥或逃跑來自我保護,但這些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是缺乏彈性與適切性的),常見的像是說謊、偷竊或打架等行
在實務現場中,我們發現會讓孩子焦慮增加的事... 「父母親長期吵架」 「在網路上被同學霸凌」 「突然上了國中很多課業都不會」 孩子需求未被滿足的狀況... 「父母忙著在工作」 「在班上被排擠沒有人裡他」 「吃不飽穿不暖」
在學校工作時常會需要進行家長諮詢,一段時間觀察發現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通常在嚴厲與放任兩極之間遊走,不是過度管教、打罵孩子,就是放任式管教讓孩子騎到自己頭上,進而苦惱著孩子講不聽,做家長的該怎麼辦?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後者,提供家長們一些方向。
有時候要養成孩子負責任的態度,就要從小細節開始,像是我們經歷到打門或地板的事件,原本長輩是希望透過處罰對方(門或地板)來讓你感受好一點,但這無形之中傳達了一件事:「都是它(門或地板)的錯!」,也並非是說這點小事讓孩子養成不負責的習慣,然後我們就改變這個行為,而是我相信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會堆跌出孩子的
在學校做輔導工作,最常接觸的除了孩子之外,就是家長了。家長這個身份角色常被背負著諸多的期待,更具體說的話就是有很多的「應該」與「不應該」的樣子…...
在校園中我們常有機會跟家長聊聊,每到放寒暑假時,他們都會戲稱要「鬼門開」了,因為孩子的生活重心將從學校轉移回到家庭,而家長也勢必要花比平常多的時間、心力照顧孩子。不知道面對需要長時間與孩子相處,或是因為上班需要長時間讓孩子待在家裡而不放心的你,準備好面對這個挑戰了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需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尋求伙伴與資源、建立支持系統。與其他大人連結,能夠給你支持、鼓勵、滋養和力量,幫助你保持冷靜,彼此陪伴、學習與成長。
Thumbnail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愈來愈少、細碎。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日常相處時間裡,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孩子們最開心的寒假來了,家長們卻有點擔心,如何是好~ 其實寒假暑假期間,最讓家長們擔心頭痛的,應該是無法隨時陪伴著。又無法耳提面命叮嚀,所以為人父母總是不喜歡放假日。 如果都沒有放假日,那也不可能,而且最可憐的就是孩子了。想想我們的孩子,平日上學,又有上不完的才藝班,補習班,課後輔導照顧班。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需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尋求伙伴與資源、建立支持系統。與其他大人連結,能夠給你支持、鼓勵、滋養和力量,幫助你保持冷靜,彼此陪伴、學習與成長。
Thumbnail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愈來愈少、細碎。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日常相處時間裡,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孩子們最開心的寒假來了,家長們卻有點擔心,如何是好~ 其實寒假暑假期間,最讓家長們擔心頭痛的,應該是無法隨時陪伴著。又無法耳提面命叮嚀,所以為人父母總是不喜歡放假日。 如果都沒有放假日,那也不可能,而且最可憐的就是孩子了。想想我們的孩子,平日上學,又有上不完的才藝班,補習班,課後輔導照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