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7/1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大漢天威-漢元帝預備起】

    西漢自景帝之後,繼位最順利的,就是漢宣帝的太子了。 景帝武帝都曾經更換過太子,漢昭帝本身更是沒有兒子。 想要讓太子順利上位,比起太子本身的品德,太子背後外戚派系的穩定度,或許更加重要。 漢元帝雖然是「唯一太子」出身,但不表示他爸漢宣帝沒動過換掉他的念頭。 在五日京兆事件後,漢元帝跟老爸說過:「你的刑罰太酷了,應該要多用儒生才對。」 好像很寬和,實際很機車的漢宣帝就罵了兒子一頓。 喔,因為漢元帝的名字難寫,寫出來很多人也不會念,所以能跳過就跳過。 不然下面先叫他許太子好了。 許皇后的兒子嘛。 為啥他沒有「許太子」這種外號?因為漢宣帝就只有他一個太子啊,別無分號。 漢宣帝罵完太子後,就動了換儲的念頭。 卻說,許皇后過世時,許太子差不多才五歲。 後來,霍成君當上皇后,怎麼也算有個皇額娘,那還沒啥。 等到霍家被滅,霍成君被打入冷宮的時候,許太子十歲了。 漢宣帝表示,孩子不能沒有媽媽,再找一個可靠的吧。 大家都知道,漢宣帝是個念舊的人,他就選了一個早年跟他一起玩鬥雞的朋友……王奉光的女兒。 這女孩兒也挺是不凡。 當年許平君準備出嫁,未婚夫突然死亡,於是只好改嫁給劉病已。 這位王小姐的際遇也差相彷彿,不過她剋死不只一個,而是好幾個。 這種說大富大貴命,都嘛吹的。 當時民間大家一定怕得要死。 可我是漢宣帝我怕誰?這種不就是命中註定要嫁給我的嗎? 就把王小姐召入後宮了。 咳,雖然說我們漢宣帝為人念舊,又正忙著跟霍家進行鬥爭,不過他到底是市井遊俠出身……小混混啦。 玩起女人來,也是一個手腳不軟。 正年輕嘛,才二十歲中間的年齡,當時包括王小姐在內,他還有華婕妤,張婕妤,衛婕妤三大愛妃。 華婕妤是館陶主母,雖然沒什麼記錄,但你光看館陶二字,就知道這個女人的地位,肯定是一開始四大寵妃的頭牌。 景武之世,館陶就是漢景帝劉啟的姊姊,劉嫖的封號。 通常這個封號就是封地,封地的等級是有差別的。 比方說,東漢末年,董卓當政的時候,最高級的封地就是溫縣。 董卓一開始封給王允,王允跟呂布刺殺董卓後,又把溫縣轉封呂布。 所以這個館陶應該也有規律可循。 沒意外的話,華婕妤大概就是漢宣帝長女劉施的媽媽。 劉施就是後來新一代的館陶公主。 張婕妤跟衛婕妤生的則是兒子。 就只有王婕妤一顆蛋也沒生出來。 漢宣帝表示:就決定是妳了。 元康二年二月,立王氏為后。 漢宣帝的意思是,妳背後沒有外戚,也不准有外戚,專門幫我帶太子吧。 是的,漢宣帝本來就沒有特別寵愛王皇后,立后之後更是鮮少前往探視。 而整個王家,除了王奉光一個人因女封侯之外,也沒有誰人入宮入朝擔任要職。 現在的外戚,主要是許家跟史家。 漢宣帝的已故皇后跟已故皇太后。 而檯面上供著的王皇后跟上官皇太后,則根本沒有半點勢力。 會這樣玩,當然有漢宣帝自己的原因。 你要說他念舊也行,但更多的是,許家跟史家,就是檯面下的「麒麟閣功臣」。 這個神祕的分派,讓霍家覆滅後的漢室朝廷,顯得格外的平靜。 而漢宣帝動心起念想換太子一事,發生在十二年之後。 除了上面提到的張婕妤,衛婕妤,還有公孫婕妤跟戎婕妤,都生出了兒子。 包含漢元帝這個長子,漢宣帝一共有五個兒子。 他本來是一個寬鬆治國傾向,而後來逐漸加深了法治教育概念。 說穿了,西漢到這個時候,本身都還是黃老學者輔以刑名法學為主流學問。 ……真的沒有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啦。 許太子的好儒,深不得漢宣帝之心。 但張婕妤的兒子劉欽,則是好法。 漢宣帝表示:好棒棒,這個像我。 事實上,漢書記載,原本在廢霍成君之後,漢宣帝的屬意皇后人選,第一名也是張婕妤。 那同時也表示,他當時就想換太子了。 是什麼?是誰?讓漢宣帝放下了個人喜好? 直到十二年後重提? 時間軸跟影響力來看,最可能讓漢宣帝改變決策的人,就是丙吉。 霍氏覆滅後,漢宣帝問民疾苦的政策,撈出了丙吉曾是他救命恩人的祕密。 十二年後,五日京兆事件的當月,丙吉過世。 這個時候,漢宣帝的念頭死灰復燃,但終究還是胎死腹中。 不然漢元帝早就換劉欽做做看了。 為什麼中止? 其實跟漢武帝討厭燕王劉旦有87%像。 高大上的理由,本身又是那一招漢宣帝念舊。 但透過班固的敘述,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劉欽的好法跟積極表現,是刻意為之的。 原本換與不換,只是漢宣帝自己心裡的小算盤,了不起跟幾個大臣討論過,沒有下過詔令,那算得了什麼數? 何以記錄被流傳? 因為漢宣帝後來下令,要韋玄成跟蕭望之等人,去打消劉欽繼承的念頭。 很顯然問題已經不是漢宣帝自己想想算了。 當時的做法是,首先封劉欽為淮陽王。 在劉欽仍未赴任之前,漢宣帝幫他指派了一個中尉。 這不常見,過去中尉跟郎中令,通常還是親王自己選擇的。 朝廷基本指派國相而已。 「召拜玄成為淮陽中尉,欲感諭憲王,輔以推讓之臣,由是太子遂安。」 哇,看起來好一個充滿教育意義的故事,不過還有下半句。 「宣帝崩,元帝即位,乃遣憲王之國。」 再加上韋賢傳的說明。 喔,韋玄成就是這位漢宣老丞相的兒子。 「玄成受詔,與太子太傅蕭望之及五經諸儒雜論同異於石渠閣,條奏其對。」 「及元帝即位,以玄成為少府,遷太子太傅,至御史大夫。」 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甘蕭望之屁事的故事,他幹嘛出動? 當然是為了他的太子能上大位。 而韋玄成後來也留在朝廷,根本沒去淮陽國。 其實當時劉欽根本算是被軟禁吧。 這些後宮密辛,留在正式記錄上的自然不多。 更多的則是漢元帝即位後,與這些兄弟的紛爭。 許太子的危機,大約從五鳳三年正月開始,甘露二年正月告一段落,歷時三年。 甘露二年,衛婕妤的兒子劉囂,跟公孫婕妤的兒子劉宇,都得到了封王。 隔年,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漢宣帝大大的滿意。 他的人生,圓滿了。 又過了兩年,時間來到黃龍元年。 四月頒布詔令後,漢宣帝就沉寂了。 他找來了史高,蕭望之跟周堪,擬定遺詔。 拜史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 蕭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勳 周堪為光祿大夫。 周堪是黃霸的學弟,夏侯勝的弟子。 蕭望之當太子太傅時,周堪就是少傅。 簡單說,這兩位都是漢元帝的老師。 史高何許人也? 史高就是漢宣帝的「外屬」,看起來外戚真像是吧? 外家親屬。 外家親戚。 史高是史良娣的姪兒,跟漢宣帝的爸爸同輩。 嚴格一點說,史高應該是漢宣帝的表伯或表叔。不過現代大概都會叫舅舅而已。 漢書裡頭,史高沒有什麼事蹟,但明顯跟漢宣帝的感情非常好。 史高另外有兩個兄弟,三人都是漢宣帝的侍中,但兩個大概是哥哥,都還兼掛中郎將。 只有史高一個是專職侍中,從來沒有領過其他職務。 且史高在霍禹之亂時,就有功封侯,兩個哥哥直到過了三四年漢宣帝知道丙吉故恩時加封,才領有侯爵。 黃霸也是看出,史高特別受寵,才建議封史高為太尉,來平抑大司馬許延壽。 沒錯,是許皇后外戚的許延壽。 許延壽跟史高的哥哥們同時封侯,又隨趙充國平定西羌。 韓增過世後,即為大司馬車騎將軍。 黃霸之所以會建議另起史高,多少也跟他明白漢宣帝有意更換許太子。 真想換太子,許延壽絕對是個阻礙。 不過漢宣帝這個人的心思,就是這麼難猜。 黃霸碰了一鼻子灰,許太子也安坐皇儲之位。 而漢宣帝最終還是一如漢武帝,請了最親密的侍中擔當輔政大職。 但他並沒有拔除王皇后。 許太子上大位的同時,許家沒落。 身為太子黨的蕭望之,即將形單影隻的跟史家、王家展開新時代的鬥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