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母子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我而言,母親一直是讓人又愛又恨的存在,或許從小母親為了家計忙於工作,我第一次叫媽媽的對象並非是我的母親而是保母。在重男輕女的社會壓力下,雖然我作為長女出生備受疼愛,但接續而來的是弟弟,而且還比我更聰明伶俐,也成了母親喜歡拿來比較的對象。但除此之外,較為大男人主義的爸爸除工作賺錢負擔較少的家務,但同樣工作的母親回家卻仍要負擔煮菜買菜等等大部分的家務,也顯示出男女角色地位的不平等。但在傳統社會長大的母親,對此習以為常,常常教導我要會煮菜做家事卻不會對弟弟有此要求,也讓我心裡對母親的這份偏袒感到不滿。
要說我對母親最深刻的印象,應該是我和弟弟在晚上補習時,母親會為了讓我們吃得營養,而特意買保溫的便當盒,每天晚上請爸爸帶來他為我們用心做的飯菜,讓我們能吃營養的晚餐!一起生活時不覺得母親煮的飯菜有多稀奇,但嫁為人婦和丈夫到北部生活後,反而常常很想念母親做的菜,就連孕吐吃不太下時,母親做的菜還能讓我多吃幾口。或許這是母親刻印在我們腦海裡的愛,雖然總是隱而不顯,就像是無色無味的白開水,但卻不可或缺。
懷孕後承受著懷孕的種種不適,比起以往想遠離母親(因為這樣耳根子比較清靜),可能因為身上扛著大肚子跑不了,反而更能看見母親的辛勞。雖然仍偏袒兒子多些,但也會為懷孕的我準備喜歡吃的食物。我想大概是因為自己也即將成為母親,而開始能體會母親的心吧!
學習心理諮商的我,總想如果母親的關心和感受能不用尖酸刻薄的語言來隱藏該有多好,但這似乎是歷史共業,畢竟那個世代的人都這樣,無論是母親的姊妹們(阿姨)或是父親的姊妹(姑姑)常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女兒就是賠錢貨,女兒回娘家住就是女兒賊,為何女性要把自己所遭受的不平等再加諸在下一代身上呢?但母親是這樣長大的,而在那個年代她工作賺錢而非家庭主婦或許已經那個時代的新女性了吧!
有在做老人諮商的我,常常有時候會覺得面對年長者他們的想法和觀念難以鬆動,畢竟他們就這樣活過了這些歲月,這是他們的生活經驗。而這世界總是感到痛苦的人去改變自己,如同常常是被同儕霸凌的人選擇轉學一般,而面對失智長者更是如此,很多時候家屬困擾於失智患者的某些行為,但我們無法強求失智症者做調整,因此照顧者轉換心態或改變相處方式反而對於彼此互動更有助益。我想我與母親的關係大概也是如此,我想學習心理諮商的意義並非改變別人,而是更多去理解自己和身邊的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1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魯心理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韓劇月刊家中探討家的意義,從而連結到筆者在生命的每個階段對於家的感受和意義,進而回顧到生命中人與人間的緣分,呈現家的意義不只是房屋更是生活的情感。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家庭照顧者照顧者心理健康議題亦逐漸浮現,老老照顧型態更是屢見不顯,以往家庭照顧者在華人孝道文化下舉步維艱,子女被認為該犧牲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來照顧長者,但在醫療進步與少子化趨勢下,長照不再是家庭問題而是社會議題,長照觀念也該與時俱進,讓社會的愛進入家庭,流動於家庭與社會之間。
      筆者從個案工作的經驗,反思到自己面對行動心理師工作不穩定與生涯充滿未知的焦慮,而思索出和自我焦慮對話及安穩自己內在的方式,亦檢視一路走來的收穫與學習,而能感嘆上天與緣分的奧妙,對每個工作機會都保持感謝,體會盡人事聽天命的道理,決定活在當下去度過每個時刻,不自我設限的活出自己。
        筆者閱讀亞斯伯格書籍,反思自身實務工作經驗及與工程師老公的相處,將其讀後心得撰寫成文章,希望能與大眾分享。
       筆者從自己身為心理師接觸多元性別個案的經驗,分享自身對於多元性別族群的理解,強調看待性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但更重要的是看見這個人,而非只是他/她的性別。
        布繪藝術與心理諮商
     從韓劇月刊家中探討家的意義,從而連結到筆者在生命的每個階段對於家的感受和意義,進而回顧到生命中人與人間的緣分,呈現家的意義不只是房屋更是生活的情感。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家庭照顧者照顧者心理健康議題亦逐漸浮現,老老照顧型態更是屢見不顯,以往家庭照顧者在華人孝道文化下舉步維艱,子女被認為該犧牲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來照顧長者,但在醫療進步與少子化趨勢下,長照不再是家庭問題而是社會議題,長照觀念也該與時俱進,讓社會的愛進入家庭,流動於家庭與社會之間。
      筆者從個案工作的經驗,反思到自己面對行動心理師工作不穩定與生涯充滿未知的焦慮,而思索出和自我焦慮對話及安穩自己內在的方式,亦檢視一路走來的收穫與學習,而能感嘆上天與緣分的奧妙,對每個工作機會都保持感謝,體會盡人事聽天命的道理,決定活在當下去度過每個時刻,不自我設限的活出自己。
        筆者閱讀亞斯伯格書籍,反思自身實務工作經驗及與工程師老公的相處,將其讀後心得撰寫成文章,希望能與大眾分享。
       筆者從自己身為心理師接觸多元性別個案的經驗,分享自身對於多元性別族群的理解,強調看待性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但更重要的是看見這個人,而非只是他/她的性別。
        布繪藝術與心理諮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母親是溫柔的代名詞,有些人就如母親般地存在著 長大後才知道,琳達阿姨愛我,而我也愛她,她是我童年裡的一顆太陽,照亮我許多陰暗的時光。無論有多少烏雲覆蓋住她,她仍然努力露出一道道陽光,即便製造烏雲的罪魁禍首是我。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母親是溫柔的代名詞,有些人就如母親般地存在著 長大後才知道,琳達阿姨愛我,而我也愛她,她是我童年裡的一顆太陽,照亮我許多陰暗的時光。無論有多少烏雲覆蓋住她,她仍然努力露出一道道陽光,即便製造烏雲的罪魁禍首是我。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