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如何寫出「Apple風格」的文案?#10:產品就是解決方案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包括Apple在內,許多產品本身就是一種「解決問題、滿足需求的方案」;即使並不真的是,也可以透過講故事的方式,「創造」(或者說「虛構」)出問題,然後將自己的產品當作那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沒錯,「創造問題」就是「先射箭再畫靶」。如果這個問題夠獨特、而且確實存在,只是還沒有人講出來,那麼先搶到「解決方案提供者」這個位置的人,就可以搶到獨家的話語權。
這不一定是耍花招,有時候也是預見市場需求的能力,例如大家可能都聽過的「馬車時代談汽車」。有些(曾經)賣得很好的產品,其實多數買主並不見得有需求,而是因為「被說服有這個需求」(所謂「腦波弱」)才買的。

休旅車解決了什麼問題?

例如曾經席捲汽車市場的大馬力休旅車,就是個不錯的例子。
在大多數的使用情境下(至少在人口密集、道路方便的市區),大多數人並不需要四輪傳動、高底盤、大排氣量、車身高的休旅車。
但是因為它可以「輕鬆搭載全家人」、「有更多活動空間」、「使用彈性變化大」、「爬山涉水如履平地」,而且往往還有隱藏的「男人就是要開休旅車」、「休旅車就是比要帥」的暗示,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熱賣商品。
賣了幾年之後,連原本沒有這種類型產品的車廠,都開始做休旅車來賣了。
十多年下來,因為使用者逐漸瞭解自己的實際需求、發現有很多用不到的功能,車廠也發現這些用不到的功能是浪費、也會吃掉自己的利潤空間,所以陸續推出了「看起來像休旅車」的簡配版。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10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F大叔的硬派行銷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784會員
258內容數
生涯橫跨科技、出版、行銷顧問業;曾創立過多家數位媒體,並擔任雜誌總編輯與社長。專注商管、網路、科技、語言、軍事等領域;曾任教大學中文系,並擔任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目前為企業與新創公司媒體策略、產品行銷、語言應用顧問,提供品牌再造與中英文文案教學等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瑞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爭鮮壽司最近在Facebook粉絲團問了一個問題,大意是「你想吃『哪一種』壽司」,結果引發了完全意想不到的結果。這是意外、操作、還是失誤?我認為這是「基於意外失敗的微小成功」;而留給爭鮮行銷和經營團隊的問題,則是如何在未來誠實面對自己的弱項。
這是一則今天在Twitter上看到的Apple官方文案。雖然簡單,不過學問倒是不小;本文就來解析一下這短短幾行的文案中有什麼玄機,算是〈如何寫出「Apple風格」文案〉系列的番外篇。
賓士汽車這個始於2017年、針對女性潛在車主設計的行銷活動,最近才開始在台灣出現。它的主標語寫法有些怪異,為什麼要用這種「看起來好像寫錯」的寫法?
文案的功能之一,就是「讓讀它的顧客自我感覺良好」。或者換個方式說,就是創造一個與產品相關的正面情境,再讓顧客不自覺的將自己放進這個情境之中,並且做出「自己認為正確」的購買決定。
Apple的文案經常將押韻當作一種技巧、一種條件、或是一種塑造閱讀情境的工具。或者用比較暗黑的角度反過來說:當你寫到越沒什麼特點的產品時,可能就越需要用到押韻、重複、反差等等技巧,讓文案看起來不會太無聊。
「有玩心」(be playful)在行銷活動上、文案上都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在平淡的宣傳材料中爆出新意、讓受眾更容易認同(如前面系列文章提過,許多行銷技巧都不一定是在「推宣傳」,而是在事半功倍的「拉認同」),讓寫作和閱讀都成為一種樂趣。
爭鮮壽司最近在Facebook粉絲團問了一個問題,大意是「你想吃『哪一種』壽司」,結果引發了完全意想不到的結果。這是意外、操作、還是失誤?我認為這是「基於意外失敗的微小成功」;而留給爭鮮行銷和經營團隊的問題,則是如何在未來誠實面對自己的弱項。
這是一則今天在Twitter上看到的Apple官方文案。雖然簡單,不過學問倒是不小;本文就來解析一下這短短幾行的文案中有什麼玄機,算是〈如何寫出「Apple風格」文案〉系列的番外篇。
賓士汽車這個始於2017年、針對女性潛在車主設計的行銷活動,最近才開始在台灣出現。它的主標語寫法有些怪異,為什麼要用這種「看起來好像寫錯」的寫法?
文案的功能之一,就是「讓讀它的顧客自我感覺良好」。或者換個方式說,就是創造一個與產品相關的正面情境,再讓顧客不自覺的將自己放進這個情境之中,並且做出「自己認為正確」的購買決定。
Apple的文案經常將押韻當作一種技巧、一種條件、或是一種塑造閱讀情境的工具。或者用比較暗黑的角度反過來說:當你寫到越沒什麼特點的產品時,可能就越需要用到押韻、重複、反差等等技巧,讓文案看起來不會太無聊。
「有玩心」(be playful)在行銷活動上、文案上都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在平淡的宣傳材料中爆出新意、讓受眾更容易認同(如前面系列文章提過,許多行銷技巧都不一定是在「推宣傳」,而是在事半功倍的「拉認同」),讓寫作和閱讀都成為一種樂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蘋果商品策略背後的商業價值是本文的關鍵,透過對 AI 裝置端執行、不同於其他競爭對手的佈局和對自身生成式 AI 架構的深度整合。鼓勵讀者不僅要知道怎麼做(know-how),還要了解為什麼這樣做(know-why),不斷挑戰現況。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當前的工業設計傾向於圓滑和曲線,這種趨勢雖然為眾多產品賦予了一種美感,但卻可能使每個品牌的設計失去獨特性和個性。 車廠仿佛只是在為了跟隨所謂的時尚潮流而努力,只能保留一兩個所謂的經典元素,仿佛是在追求某種形式的前進,而非真正展現品牌的獨特文化和語言。 或許值得思考的是,過去那些在壓抑時期誕生的設
Thumbnail
想要文章有人看,想想做產品時怎麼發想的。 以產品思維比喻,作者開了一家店(公眾號),店裡陳列各式產品(不同觀點的文章),而賣點是擊中讀者的痛點,引起情感共鳴。商業行銷上說「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道理不約而同。
Thumbnail
這議題比較特別,之前筆者只是隱隱約約有這種感受,後來看到討論區上也有這種需求;碰巧近期跟廠商協議未來合作關係時,對方也提出希望筆者能提供一種代為客製化的服務模式。其實這客製化的服務,筆者原本就在執行了,只是僅針對廠商的各別車款做客製化設計,但要擴展至每一個騎乘者的車,顯然還有待摸索。 而廠商提
Thumbnail
只有從產品和服務的「用途」出發,才能精準創新,滿足市場的特定需求。 始終從功能、情感、社會的角度考慮創新,注重“實用”,是幫人打孔而不是賣鑽頭。
Thumbnail
蘋果取消長達十年的電動車專案反映了對其優先事項的策略重新評估,考慮到市場動態、技術挑戰、監管環境、財務考慮和競爭格局。 另一條關於嬰兒潮世代對電動車興趣下降的報告告訴我們:電動車價格過高、在極端氣候中不可靠、以及嬰兒潮世代對綠色未來的需求不如意。這些是電動車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這兩天蘋果公司放棄開發近10年的Apple Car,並將資源轉向投資AI,Hank認為是明智之舉!因為儘管未來電動車平台擁有很多智能化發展的空間,但車輛總需求數並不會增加,加上中國電動車早已將這個市場紅海化,因此電動車所能帶來的收益成長並不具備投資想像力。
Thumbnail
蘋果商品策略背後的商業價值是本文的關鍵,透過對 AI 裝置端執行、不同於其他競爭對手的佈局和對自身生成式 AI 架構的深度整合。鼓勵讀者不僅要知道怎麼做(know-how),還要了解為什麼這樣做(know-why),不斷挑戰現況。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當前的工業設計傾向於圓滑和曲線,這種趨勢雖然為眾多產品賦予了一種美感,但卻可能使每個品牌的設計失去獨特性和個性。 車廠仿佛只是在為了跟隨所謂的時尚潮流而努力,只能保留一兩個所謂的經典元素,仿佛是在追求某種形式的前進,而非真正展現品牌的獨特文化和語言。 或許值得思考的是,過去那些在壓抑時期誕生的設
Thumbnail
想要文章有人看,想想做產品時怎麼發想的。 以產品思維比喻,作者開了一家店(公眾號),店裡陳列各式產品(不同觀點的文章),而賣點是擊中讀者的痛點,引起情感共鳴。商業行銷上說「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道理不約而同。
Thumbnail
這議題比較特別,之前筆者只是隱隱約約有這種感受,後來看到討論區上也有這種需求;碰巧近期跟廠商協議未來合作關係時,對方也提出希望筆者能提供一種代為客製化的服務模式。其實這客製化的服務,筆者原本就在執行了,只是僅針對廠商的各別車款做客製化設計,但要擴展至每一個騎乘者的車,顯然還有待摸索。 而廠商提
Thumbnail
只有從產品和服務的「用途」出發,才能精準創新,滿足市場的特定需求。 始終從功能、情感、社會的角度考慮創新,注重“實用”,是幫人打孔而不是賣鑽頭。
Thumbnail
蘋果取消長達十年的電動車專案反映了對其優先事項的策略重新評估,考慮到市場動態、技術挑戰、監管環境、財務考慮和競爭格局。 另一條關於嬰兒潮世代對電動車興趣下降的報告告訴我們:電動車價格過高、在極端氣候中不可靠、以及嬰兒潮世代對綠色未來的需求不如意。這些是電動車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這兩天蘋果公司放棄開發近10年的Apple Car,並將資源轉向投資AI,Hank認為是明智之舉!因為儘管未來電動車平台擁有很多智能化發展的空間,但車輛總需求數並不會增加,加上中國電動車早已將這個市場紅海化,因此電動車所能帶來的收益成長並不具備投資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