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恩典─老友必看,享受人生過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好友轉來分享郵件 〈 奇異恩典─老友必看,享受人生過程〉,這30張PPt.生動活潑地勾勒出漸入老境的人所應具備的思維及心態;其中有些是俏皮話、有些頗啟人深思、更多的是可以置之座右的智慧金言。
記得先師趙滋蕃教授曾倡導一種「不求甚解的人生觀照態度」,主張對「痛苦的人生」,永懷「感激與謝意」,因為「瞭解和關切,纔使生命和世界顯得有意義。」他曾以五種學問,妙喻人生的不同階段。他說:「 人到了二十歲,進入『美學階段』;到了三十歲,進入『文學階段』;到了四十歲,進入『經濟學階段』;到了五十歲 ,進入『哲學階段』;到了六十歲,則進入『神學階段』。」趙老師的文章只說到60歲,因為他很遺憾地只活到62,無法體會「70歲按年過、80歲按月過、90歲就按天過」的生活。
當醫學日新月異,人也越活越老;我們確實有希望活到「百年期頤之壽」,如何在進入老境之後,真正活得快樂?確實要在思維或心態上作些準備。我因此特別喜歡這份分享郵件中的幾句話,比如:
1. 心裡建設靠自己,要人老心不老,皺紋長在臉上,不長在心上。
2. 有好的健康,才能說人生如倒吃甘蔗,好日子還在後頭,人生的奇妙之處,就在於我們永遠不知道:還有多少空間,可以容納新事物。
3. 只要我們把事情簡單化,回歸基本面,這是尋求快樂的方法。天底下其實還有什麼好抱怨的事。
4. 每個人在人生當中都有一個最後的期末考試:『你有沒有喜樂 ? 』『你有沒有帶給人喜樂 ? 』
5. 體會生命的無常,珍惜當下的每個因緣聚合。
擁有上述這種心態,臨老之際的確能使人更快樂。可是我以為:面對老境 除了要擁有世間的 「心理準備」,還得擁有超世間的「屬靈準備」。 人壽畢竟有限, 一旦體察自身的有限,我們會發現:只有在屬靈的世界,才能獲得無限;願意絕對信靠上帝,堅執一種「敬虔的人生觀」、將一切交付上帝,「行你心所願行,看你眼所愛看」,如此,你我努力保有的一切、辛勤 工作的成果, 才能真正與妻兒子女、兄弟姊妹共享;這樣的人生,也才有真正的喜樂。
很高興寄來分享郵件的好友心中也有上帝!也預告他們的老年,會有真正快樂的人生。
    avatar-img
    6.0K會員
    640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退而不休,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生命的意義不在長短,而在於生命帶給眾人的感動。3月3日(星期日)下午,偕同七位教友前往台中市立殯儀館懷義廳,參加一場別具意味的[HOPE:小沐牧音樂告別禮拜],至今超過一週了,卻仍在我的心中縈迴不已。生平參加過的告別式也好、追思禮拜也好,不知多少回了,卻從不曾像這一場音樂告別禮拜這般令人難
          聖誕節的意義,在後現代已經模糊了應有的內涵。聖誕節不僅是政府慶祝行憲、商人刺激消費的日子;也不僅是孩子們收禮物、成年人休閒狂歡的日子;而是一個謝恩、傳喜訊、思考與期盼的日子。       天父以聖潔之身,披上世人血肉之軀,神奇轉變為柔弱的嬰孩,讓祂在未來替所有世人贖罪,如此宏恩,吾人應殷
        「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 15:7 )    「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向我的 神呼求。他從殿中聽了我的聲音;我在他面前的呼求入了他的耳中。」(詩 18:6)         我受洗之後,曾受託在主日崇拜,面對弟兄姊妹做一次奉獻禱告。
          「起初,神創造天地」        2011年9月21日起,曾與詠恩一起到中台神學院推廣教育學程選修一門「創世紀」課程,主講的教授正是中台神學院陳正院長。受洗以來,大半年的日子,除了教會牧師對我所作的屬靈的引領,我仍無系統聆聽神學課程的經驗。所以,我對這個課程,其實還充滿著期待。9月21
    「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創世記 1:26)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世記 1:27)    「耶和華 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
    「神使他們安穩,他們就有所倚靠;神的眼目也看顧他們的道路。」(約伯記24:23)      「耶和華啊,認識你名的人要倚靠你,因你沒有離棄尋求你的人。(詩篇 9:10 )      「你們當倚靠耶和華直到永遠,因為耶和華是永久的磐石。」(以賽亞書 26:4)        多年前,讀到劉述先教授〈儒
         生命的意義不在長短,而在於生命帶給眾人的感動。3月3日(星期日)下午,偕同七位教友前往台中市立殯儀館懷義廳,參加一場別具意味的[HOPE:小沐牧音樂告別禮拜],至今超過一週了,卻仍在我的心中縈迴不已。生平參加過的告別式也好、追思禮拜也好,不知多少回了,卻從不曾像這一場音樂告別禮拜這般令人難
          聖誕節的意義,在後現代已經模糊了應有的內涵。聖誕節不僅是政府慶祝行憲、商人刺激消費的日子;也不僅是孩子們收禮物、成年人休閒狂歡的日子;而是一個謝恩、傳喜訊、思考與期盼的日子。       天父以聖潔之身,披上世人血肉之軀,神奇轉變為柔弱的嬰孩,讓祂在未來替所有世人贖罪,如此宏恩,吾人應殷
        「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 15:7 )    「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向我的 神呼求。他從殿中聽了我的聲音;我在他面前的呼求入了他的耳中。」(詩 18:6)         我受洗之後,曾受託在主日崇拜,面對弟兄姊妹做一次奉獻禱告。
          「起初,神創造天地」        2011年9月21日起,曾與詠恩一起到中台神學院推廣教育學程選修一門「創世紀」課程,主講的教授正是中台神學院陳正院長。受洗以來,大半年的日子,除了教會牧師對我所作的屬靈的引領,我仍無系統聆聽神學課程的經驗。所以,我對這個課程,其實還充滿著期待。9月21
    「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創世記 1:26)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世記 1:27)    「耶和華 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
    「神使他們安穩,他們就有所倚靠;神的眼目也看顧他們的道路。」(約伯記24:23)      「耶和華啊,認識你名的人要倚靠你,因你沒有離棄尋求你的人。(詩篇 9:10 )      「你們當倚靠耶和華直到永遠,因為耶和華是永久的磐石。」(以賽亞書 26:4)        多年前,讀到劉述先教授〈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生而在世,總是有諸多不滿之處,縱然是再有錢外表再無敵之人,也逃不過歲月的經過,而逐漸老去,而終將歸於塵土。因此,有的人主張活在自己最美好的時候,因此不必太長壽,彷彿已經享受了許多人世間的好處而足夠了。不過,到底會活到幾歲,也不是自己說了就算,況且,也不是年紀越大就越無路用,人生下半場
    與我同入老境,人生佳興未盡。 前言 上文提及,人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過活,因此要為此做好心理上和實質上的準備。事實上,不管你準備、不準備,該來的還是遲早到來,準備得再好還是有措手不及的狀況,因此冷靜、豁然的順應現況,就是好的,就是對的。即使是錯的,是壞的,既然發生了,那就是發生了。不接受,不服氣,又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閱讀金美敬的四十歲起的人生課,作者認為從20-49歲算是「第一人生」,50到79歲是「第二人生」,不應用總結性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價值。建議用成長性思維去思考自己如何過一天,方能計畫如何過一生。
    「我只想活到50歲就好,也有認真在考慮到時候要出國去合法安樂死。」 如果你擁有一切想要的生活、所愛的人全都過得很幸福、每天覺得世界很美好,即便如此還是會想要提早結束自己的生命嗎? 或許會,但首先至少你得要真的已經幸福過。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最近閱讀一本由紐約時報記者John Leland所著的《老年的意義》一書,作者在書中分享自己與六位居住於紐約的老人們相處的過程以及個人體悟到的許多智慧。 書中有一段描述我覺得非常有意思,作者問了這六位皆超過85歲以上的老人一個問題 「活到現在,你快樂嗎?」 神奇的是這些老人家儘管各種病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洗禮後,慢慢地認識到人生的真諦,高低起伏就是最好的活著証明。 雖然年齡尚幼,但我經常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在新的一年,我更加明白生命的無常,並下定決心在可以忍受的時候盡量忍受,在可以享受的時候盡情享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什麼現代人會在年輕時就開始對哲學產生興趣,以及為什麼壯年人口也會開始研究哲學。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於社會和教育的看法,並指出對於現實的認識是研究哲學的動機之一。
    Thumbnail
    人生而在世,總是有諸多不滿之處,縱然是再有錢外表再無敵之人,也逃不過歲月的經過,而逐漸老去,而終將歸於塵土。因此,有的人主張活在自己最美好的時候,因此不必太長壽,彷彿已經享受了許多人世間的好處而足夠了。不過,到底會活到幾歲,也不是自己說了就算,況且,也不是年紀越大就越無路用,人生下半場
    與我同入老境,人生佳興未盡。 前言 上文提及,人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過活,因此要為此做好心理上和實質上的準備。事實上,不管你準備、不準備,該來的還是遲早到來,準備得再好還是有措手不及的狀況,因此冷靜、豁然的順應現況,就是好的,就是對的。即使是錯的,是壞的,既然發生了,那就是發生了。不接受,不服氣,又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閱讀金美敬的四十歲起的人生課,作者認為從20-49歲算是「第一人生」,50到79歲是「第二人生」,不應用總結性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價值。建議用成長性思維去思考自己如何過一天,方能計畫如何過一生。
    「我只想活到50歲就好,也有認真在考慮到時候要出國去合法安樂死。」 如果你擁有一切想要的生活、所愛的人全都過得很幸福、每天覺得世界很美好,即便如此還是會想要提早結束自己的生命嗎? 或許會,但首先至少你得要真的已經幸福過。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最近閱讀一本由紐約時報記者John Leland所著的《老年的意義》一書,作者在書中分享自己與六位居住於紐約的老人們相處的過程以及個人體悟到的許多智慧。 書中有一段描述我覺得非常有意思,作者問了這六位皆超過85歲以上的老人一個問題 「活到現在,你快樂嗎?」 神奇的是這些老人家儘管各種病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洗禮後,慢慢地認識到人生的真諦,高低起伏就是最好的活著証明。 雖然年齡尚幼,但我經常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在新的一年,我更加明白生命的無常,並下定決心在可以忍受的時候盡量忍受,在可以享受的時候盡情享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什麼現代人會在年輕時就開始對哲學產生興趣,以及為什麼壯年人口也會開始研究哲學。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於社會和教育的看法,並指出對於現實的認識是研究哲學的動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