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筆記|《馬太福音》第二十二章

讀經筆記|《馬太福音》第二十二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馬太福音》第二十二章記錄了耶穌面對敵對勢力時的教導與智慧。藉著比喻與辯論,祂揭示神國的本質、信仰的核心、以及人對神的回應,這些至今仍對信徒具有深刻的屬靈啟發。

一、娶親筵席的比喻(太22:1-14):恩典的邀請與悔改的要求

耶穌用娶親筵席的比喻表明,神的國是為所有人預備的。原受邀的以色列人因拒絕而失去資格(太22:3-7),結果邀請轉向「無論善惡都召來」(太22:10)。然而,沒有穿上禮服的賓客被趕出去(太22:11-13),提醒我們:進入神國需要悔改和更新。恩典是白白得來,但需要以悔改的生命回應。

二、納稅給凱撒(太22:15-22):分辨地上責任與屬神責任

法利賽人設圈套問耶穌是否該納稅給凱撒。耶穌回應:「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太22:21),精闢地指出信徒對政府的責任和對神的敬畏是可以並存的。我們在地上的生活要盡責,但內心的主權永遠屬於神。

三、論復活(太22:23-33):信仰的核心是神的大能

撒都該人否認復活,用一個七兄弟娶同一婦人的故事嘲諷復活觀念。耶穌指出,他們錯在「不明白聖經,也不曉得神的大能」(太22:29)。祂強調神是「活人的神」(太22:32),提醒我們,信仰不是停留在字句或哲學辯論,而是信靠那位使人從死裡復活的神。

四、最大的誡命(太22:34-40):愛是律法的總綱

律法師問耶穌,哪一條誡命最大。耶穌回答:「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其次,也要愛人如己」(太22:37-39)。愛神與愛人總括了律法與先知(太22:40)。對信徒而言,愛不是一個選項,而是信仰的根基和實踐的中心。

五、基督的主權(太22:41-46)

耶穌反問法利賽人:「基督是誰的子孫?」(太22:42)並引用詩篇指出,彌賽亞不僅是大衛的後裔,也是他的主(太22:44-45)。這顯示出基督的超越地位,挑戰當時的宗教領袖,也提醒今日信徒:基督是救主,也是主宰,祂配得我們完全的敬拜和順服。

《馬太福音》第二十二章強烈呼召信徒思考:我們如何回應神的恩典(太22:1-14)、如何在地上活出合神心意的見證(太22:15-22)、如何仰望神的大能(太22:23-33)、如何以愛為行動的核心(太22:34-40)、以及如何敬拜基督為主(太22:41-46)。這是屬靈生命不容妥協的五大方向。

raw-image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7.6K會員
836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記載了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潔淨聖殿、咒詛無花果樹,以及幾場與宗教領袖的對話與比喻。本章不僅是一系列歷史事件的記錄,更蘊含深厚的屬靈啟示,對今日信徒有重要的提醒與教導。
《創世記》第二十一章記載了幾個關鍵事件:應許之子以撒的誕生、夏甲與以實瑪利的被逐,以及亞伯拉罕與亞比米勒立約。這一章不僅承接了上帝與亞伯拉罕之間的應許,也是信仰實踐、神人關係、和解與信靠的重要寫照。
本章以葡萄園工人的比喻開場,延續對天國價值的教導,隨後談到耶穌對受難的預告、門徒對地位的誤解,以及最後耶穌治好兩個瞎子。整章彰顯出神國的主權、公義與憐憫,也挑戰信徒學習僕人式的領導與憐憫的心。 一、葡萄園工人的比喻:天國恩典的主權(太20:1–16) 耶穌講述天國好像家主
《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記載了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潔淨聖殿、咒詛無花果樹,以及幾場與宗教領袖的對話與比喻。本章不僅是一系列歷史事件的記錄,更蘊含深厚的屬靈啟示,對今日信徒有重要的提醒與教導。
《創世記》第二十一章記載了幾個關鍵事件:應許之子以撒的誕生、夏甲與以實瑪利的被逐,以及亞伯拉罕與亞比米勒立約。這一章不僅承接了上帝與亞伯拉罕之間的應許,也是信仰實踐、神人關係、和解與信靠的重要寫照。
本章以葡萄園工人的比喻開場,延續對天國價值的教導,隨後談到耶穌對受難的預告、門徒對地位的誤解,以及最後耶穌治好兩個瞎子。整章彰顯出神國的主權、公義與憐憫,也挑戰信徒學習僕人式的領導與憐憫的心。 一、葡萄園工人的比喻:天國恩典的主權(太20:1–16) 耶穌講述天國好像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