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8/0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初衷變不變?

這其實是很妙的問題,最近跟人聊天,尤其遇到「政治類」的事務,反對方最後都是大絕招「你初衷變了」,試圖結束當下回合。
為何很妙?因為,人家是有把初衷說得一清二楚給你聽嗎?
大部分的反對意見,所謂「初衷變了」,後面都是要接利益至上,想要轉進到「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等等道德性的戰略高地。畢竟,對一般人來說,若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或是瞭解現實運作狀態,那麼還想要獲得戰術性勝利,就只能居高臨下用道德批判。
筆者會這樣講,倒不是想嘲弄,而是多數人都這樣,尤其看到自己學生長大後,也常常幹這類事情。像在臉書上跟同學爭辯,爭到後面發現講不下去,就只能拿非常虛無縹緲的概念擋回去,然後接句「哈哈」,結束這場論爭。

變的到底是什麼?
這種問題,說到底就是該項專業具不具備,或是經驗夠不夠的差異。因為知識不足,無法理解時代變了,因為經驗太少,無法體會運作困難。
用軍事上有點地獄的比喻,欠缺知識,無法理解時代轉變,技術性的成長,讓不可能變成可能,反方的說法會是這樣:
「你這個常勝衝鋒大將軍的招牌該換成烏龜懦夫了,敵軍不僅少於我方,我軍都進入了半包圍陣形,你卻下令全軍就地挖壕溝固守,這像話嗎?」
「什麼?敵軍有機關槍跟鐵絲網,那又怎樣!!!戰爭首要就是犧牲的精神,哪個江山不是用血打出來的,懦夫就是懦夫,為何不敢下令全軍衝鋒?」
「少來!!!!我軍就算都只有長矛又如何?距離百米,脫下盔甲衝鋒不用20秒,一個百人隊頂多死傷一半就可以衝進敵方壕溝,發揮我軍武勇實力,一個打五個,你是不是怕了?」
…………好笑嗎?其實不好笑,因為現實上,這種狀況一直發生,尤其進入現代,工業技術發展一日千里,有些相互影響,事前很難看出。我們原先以為可行的方案,很可能三年後就發覺行不通;或原先覺得辦不到,現在卻好像可以試試看。
所以,初衷變了?這可不,如果我們的初衷,叫做「改善農民生活」,那麼手段從「發補貼」轉成「技術輔導」,有差嗎?還是更好?初心是保護環境,手段從直接抗爭,轉為發展降污技術產業,這難道就是投入財團懷抱?
可相信這套「絕不能變」說法的人,真是不少。

技術改變與「政策髮夾彎」
技術的進步,往往不是線性,而是呈現網狀分布,就算專家也是一樣,通常都是到了相當晚期,才驚覺原來還有另一條路,這又是為什麼?很像下圖的概念:
簡單講,兩種彼此相關性很低的產業,各自在個別的發展上,兩邊的專家都不認為對方有可採用的。但到了第四年,出現了另一種第三產業的技術K,原本兩邊的第四年D跟Y,也不是說完全無關,只是沒有什麼相關,但卻因為K的出現,竟可以讓兩邊技術整合,從而提升個別的技術,從E變成EY、Y成為YD,兼具部分優點,效能超越原本預期的E跟Z。
為何當初想不到?就沒想到啊,一個人是有多少時間,可以全部產業通通深入了解。在沒那麼多時間下,忽略掉是很正常的,尤其是這款整合技術,很可能跟原本這兩個產業相關性極低,從業人員沒事不會去研究的。
所以,這兩個產業的專家都是智障,還是每個人都失去初衷?並沒有啊,初衷就是提高技術、增進效率。既然如此,多了另一種更棒的做法,將之採用,產業水平整合,為何不行?
「當然不行」,因為這兩個產業,若有被政治人物拿來當成政績,那麼就會有敵對勢力,批評不走原本的路線,就是髮夾彎。然後編故事說,轉彎都是因為廠商K是御用的,新的技術EY對某人有利,某高官持有ZD的技術股份。

「圖利」與編故事
這種說法看來好像很合理?的確合理,但通常都是事後編故事。合理的地方在於,產業跟政治分不開,若一個政治人物當選市長,或是進入某個政府職位,基於他的人脈背景,當然會對自己認識的人及相關產業比較熟。跟認識的不能很熟,難道要他去相信一個陌生人才合理?
很多所謂的專業意見相互矛盾,通常都是出現在這種大型技術整合的狀況,尤其是跨領域,對社會造成系統影響的更多時。
我們可以這麼自信,堅持某個技術一定推到底才是對的,中間一丁點的更改都不行?只要改了就是圖利特定廠商?
坦白說,「圖利」是個很好用但不精確的說法,像是全民退稅、消費券,沒人會說這叫做圖利全民。問題總是出在,範圍多小才是圖利特定對象,這有沒標準可言?今天我們說某方案圖利XX業,但XX業全國相關人口有300萬人,這難道就是錯的?
而若是說會損害他產業權益,那這能不能量化一下,不然A產業平均每人損失10元,可以換得B產業每人多賺100元,這在國家整體來說不挺好的?我們開個補貼案給A不就得了?還是這種補貼也是圖利?(編按:司法上當然是以有無違法等要件來判斷「圖利」,但一般評論或日常用語中又是另一回事)

道德高地上最會轉彎
這很妙的,道德性的批判在罵人時超好用,光從道德批判者,都非常有自信自己絕不會變(意思就是自己在知識上不會成長)。
不過經驗告訴筆者,越會把某件事當作永恆不變,某個政治人物說的概念當成永世不得轉變的真理者。
這種人最會轉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