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7/1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龜-lo5 -鱉趖

網友 楊承遠 舉鐵獅玉玲瓏橋段問: 龜lo5 鱉趖so5 是何意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4xYobCH1es 看一小時21分50秒處)(原始鏈結失效!)
  1. 網友 林文信 答曰:「牛gu5-臝lo5鱉趖」齊出洞,類似成語牛鬼蛇神的語境意思。
  2. Tsì-sîng Tionn :龜lô鱉趖(ku-lô-pih-sô):有的無的、五四三的。
  3. Seaman Lynn :Ku-lo-pih-sô -- 有ê佮無ê
  4. 曾火旺 說:「龜趖鱉羅」,雜七雜八有的沒的鎖碎之事. 例句: 卡正經咧,見做遐龜趖鱉羅兮代誌.
  5. 台語正解說:「龜」。
為何一個詞,會有多個語意呢?這要說到「語言世俗化與詼諧化」的演變,閩南台語,經過千年的音義脫節,一般庶民不識字,無法做文字的對照與稽考,加上聲調的變異,於是會傾向世俗化,粗淺的理解,加上一點幽默感,改音,改字,甚至增字湊詞等,使得源字詞更加不可考。今天就來一個文字驚奇之旅,追溯歷史時間的長流,看看這個詞的原貌是什麼!
依據影片的語境,是指一個人做事動作慢,更舉實際應用例句:「阮囡仔做代誌攏龜lo5鱉趖 誠頇顢。」, 而這個「lo5」字,也經網友指出是「」字。 首先,「龜lo5 鱉趖」,形容動作慢頓,這個見詞生義,一目了然,因此可能是變異後的庶民語言。其二,「gu5(牛)-lo鱉趖」,形容一些牛鬼蛇神都跑出洞來,也差可想像,也是變異之一。其三,「龜so5鱉lo5」跟, 「龜趖鱉羅」,形容雜七雜八有的沒的鎖碎之事,字面與詞義相差較大,比較可能是原始的字音,經查字典,在許成章先生的台灣漢語詞典中,查到「龜桃畢羅 ku-tho5-pit-lo5」,這個跟「龜趖鱉羅ku-so5-pit-lo5」,音,差在第二個字,而後兩個字有新的字詞,「畢羅」,於是查到「畢羅」是一種麵製食品,又偏旁分別加一個「食」,又名「饆饠」,這個是自古由波斯傳來的食物譯音 (波斯讀بی لو同音) ,這就跟「龜桃」兜上了,小時候祭拜祖先,常有龜桃等麵製品,代表祝賀長壽之意,跟代表麵製食品的「畢羅」合在一起,可以形容,「食品繁多」,另外衍生的意義,也可以形容,「有的沒的一堆」。 另外,畢,羅都是捕捉鳥獸的網,《詩經·小雅·鴛鴦》:「鴛鴦于飛,之羅之。」漢·毛亨·傳:「於其飛乃掩而之。」可以擴衍為「包羅萬象」,也符合該詞彙的語境!
我們再趁勝追擊,來考究「龜桃」是本字嗎?最後在台語百科事典網頁找到「kūsûr-vidlûr【寠藪畢羅】」改成台羅拼音就是,ku-so5-pit-lo5。「寠」中古漢音,ku6,「藪」soo2, soo3,這個詞,也可能是譯音,所以音調可能不是那麼精準,也有可能經過千年流傳後,變音了,總之,現在是ku-lo5而非 ku6-soo2或 ku6-soo3。那麼「寠藪」是什麼東西呢?顏師古注:戴器也,以盆盛物戴於頭者,則以寠藪薦之,今賣白團餅人所用者是也。這個如果有看外國影片,中東或非洲婦女以頭頂物,頭上會墊一塊圓圈形軟布,那個就是「寠藪」,為什麼說這個是譯音,因為「寠」「藪」的字義,皆跟此無關。那,為什麼「寠藪」跟麵餅製品有什麼關係呢? 這又要說到東方朔射覆的趣聞。
「東方朔傳」中記載東方朔猜出漢武帝盆下的壁虎,受到了大量賞賜,一個侍臣不服,對東方朔說,你要是能猜出我在盆裡放的東西,我願被打100杖,如果猜不出來,我受賞。結果東方朔又猜出來了,那個侍臣給打了100杖。原文如下:
時有幸倡舍人,滑稽不窮,常侍左右,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數也。臣願令朔復射,朔中之,臣榜百,不能中,臣賜帛。」乃覆樹上寄生,令朔射之。朔曰:「是寠藪也。」舍人曰:「果知朔不能中也。」朔曰:「生肉為膾,乾肉為脯;著樹為寄生,盆下為寠藪。」上令倡監榜舍人,舍人不勝痛,呼謈。
郭舍人將盆覆在寄生,東方朔射「寠藪」,舍人得意地的說猜錯了!東方朔不急不除的說,圈狀物在樹上叫寄生,在盆下叫「寠藪」,於是郭舍人就被打了一百丈!由此可知,「寠藪」可以是直指頭頂器的墊布圈,也可以指任何圓圈狀的東西。我們來看考古的實物。下圖是新疆阿斯塔納山的唐代點心,箭頭條狀物就是「饆饠」,右下圈狀物,就有可能是「藪」,這樣「藪饆饠」就兜起來了,泛指多樣化的麵製食品,跟許成章先生的「龜桃畢羅」,已經無限接近了!
語言在時光長河中,漂盪穿梭,改容易貌,或有新義,或有新音,或有變異,從「寠藪畢羅」到「龜桃畢羅」再到「龜趖鱉羅」,可說是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啊 ,但能保留到這樣完整的語境,確實是不容易,吾人應更加珍惜保護才對啊。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