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推薦|接住墜落的青少年: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書名:接住墜落的青少年: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
  • 作者:蔡宜芳
  • 出版社:寶瓶文化
  • 出版日期:2021/04/09
  • 陳揚的小小介紹:
  這本書是由擔任國中專輔教師多年的蔡心理師所寫,許多內容都是與國中生所遇到個案有關。作者從學習、家庭、情感、人際、生命困境等五個主題個別討論,在每一個主題底下用數個個案內容進行鋪陳,讓我們能夠深入各個主題去思考,也能比較瞭解在青少年階段孩子遭遇的困境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在每一篇故事的結尾都會有「心理師想說」及「父母、老師可以怎麼做」,一部分是能夠透過心理師的講解,來瞭解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從學理的角度切入孩子的問題,另一部分是可以有明確的建議,幫助我們知道該怎麼樣處理這類孩子的問題。裡面提及的議題種類繁多,包含拔毛症、作弊、拒學、離婚、單親、失戀、未婚懷孕、霸凌、自傷、自殺…等,這都是在青少年間有可能會遇到困境孩子的樣貌。
  非常推薦給與青少年交手的家長、老師,在面對青少年的過程就像是在鬥智鬥勇,透過本書能提供你不少的靈感與處理方針,讓你能有所準備地陪伴著孩子面對挑戰。
● 重點句子:
  • 爸爸媽媽帶著他們原生家庭的議題,組成了新的家。對於小雨的問題,他們的擔心和期待自然也不同。有句話提到:「夫妻躺在床上,其實不只兩個人,而是六個人」,也就是說,在這段婚姻裡,除了夫妻以外,還包含了夫妻雙方的父母。(P.25)
  • 頭髮拔掉還會長回來的,只是每個人速度不同而已。我們都帶著原生家庭的愛與傷痛繼續往前走。願哪一天,愛能將傷痛包圍。(P.26)
  • 我始終相信,一個又一個的小改變會帶來更大的改變,像小露就是。有時候不小心就退回原點,但沒關係,繼續努力就好。(P.48)
  • 瞧不起父母,無論對父母或孩子而言,都是很不舒服的感受。但我覺得這反而是個很重要的學習,代表孩子比之前更有現實感,不再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他看到了家庭帶給他的不足和限制,例如文化不利和經濟弱勢。有些孩子會感到無力改變而自暴自棄,但也有些人就像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的:因為感到自卑,而想克服自卑,出現追求卓越的驅力,反而更努力學習,將來可能有更好的成就,進而真的能改變自己的未來。(P.138)
  • 我問他,會痛嗎?他說不會。「割腕,讓我覺得比較放鬆,胸口不會很重,像被石頭壓著。」「感覺你很辛苦,很多情緒積在心裡,讓你很難受。當你不知道該怎麼辦時,好像割腕會讓自己好過一些…」(P.186)
  • 曾有老師對我說,被霸凌者自己也不討人喜歡,或是他做了哪些事情,讓同學不喜歡他。但我認為,就算被霸凌者不討人喜歡,也不代表別人可以霸凌他。而老師的沈默,更可能助長霸凌事件的發生,就像小豆所遭遇到的。(P.224)
avatar-img
17會員
20內容數
我是一名諮商心理師。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被好好地承接、涵容,創造一個共好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揚 諮商心理師 的其他內容
● 書名: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 ● 作者: 歐文‧亞隆、瑪莉蓮‧亞隆 ● 出版社:心靈工坊 ● 出版日期:2021/05/01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歐文・亞隆(Yalom)是心理治療領域中的大師,我想有很多心理師都曾受他的書籍所啟發。這是一本關於生死的書籍,由亞隆跟他的妻
書名: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 作者: 趙文滔、徐君楓、張綺瑄、徐蕾、謝宜芳、李如玉、呂伯杰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16/04/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大概花了兩天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書中用了七個治療故事來描述家庭治療師的治療歷程,有點像是
書名:我們的孩子在呼救:一個兒少精神科醫師,與傷痕累累的孩子們 作者: 謝依婷 出版社:寶瓶 出版日期:2020/09/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不知道各位對於兒少精神科熟不熟悉?它是專門看兒童與青少年的專科醫師,是需要受過特別訓練的次專科。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謝醫師的看診經
● 書名: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 ● 作者: 簡‧尼爾森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18/04/27 ● 陳揚的小小介紹:   先前與大家介紹的《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其內容就是根據阿德勒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正向教養的例子,所以如果你想要理解阿德勒正向
書名: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12個幫助孩子發展歸屬、信心、貢獻的教育現場故事 作者: 吳淑禎;吳毓瑩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7/09/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這本書個人覺得如果要瞭解阿德勒的理論,可能略顯不足,畢竟這本書應該是把自己定義在經驗分享上的書籍,
書名: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作者: 貝塞爾‧范德寇(Bessel van der Kolk) 出版社: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2017/07/05 陳揚的小小介紹:     對於這本書真是相見恨晚,如果我早一點讀到這本書,可能我對於創傷能有更深更廣的瞭解。我自己是臨心系出生的,腦
● 書名: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 ● 作者: 歐文‧亞隆、瑪莉蓮‧亞隆 ● 出版社:心靈工坊 ● 出版日期:2021/05/01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歐文・亞隆(Yalom)是心理治療領域中的大師,我想有很多心理師都曾受他的書籍所啟發。這是一本關於生死的書籍,由亞隆跟他的妻
書名: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 作者: 趙文滔、徐君楓、張綺瑄、徐蕾、謝宜芳、李如玉、呂伯杰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16/04/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大概花了兩天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書中用了七個治療故事來描述家庭治療師的治療歷程,有點像是
書名:我們的孩子在呼救:一個兒少精神科醫師,與傷痕累累的孩子們 作者: 謝依婷 出版社:寶瓶 出版日期:2020/09/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不知道各位對於兒少精神科熟不熟悉?它是專門看兒童與青少年的專科醫師,是需要受過特別訓練的次專科。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謝醫師的看診經
● 書名: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 ● 作者: 簡‧尼爾森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18/04/27 ● 陳揚的小小介紹:   先前與大家介紹的《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其內容就是根據阿德勒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正向教養的例子,所以如果你想要理解阿德勒正向
書名: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12個幫助孩子發展歸屬、信心、貢獻的教育現場故事 作者: 吳淑禎;吳毓瑩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7/09/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這本書個人覺得如果要瞭解阿德勒的理論,可能略顯不足,畢竟這本書應該是把自己定義在經驗分享上的書籍,
書名: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作者: 貝塞爾‧范德寇(Bessel van der Kolk) 出版社: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2017/07/05 陳揚的小小介紹:     對於這本書真是相見恨晚,如果我早一點讀到這本書,可能我對於創傷能有更深更廣的瞭解。我自己是臨心系出生的,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青少年與家長的關係在青春期時常處於緊張狀態,這本以漫畫方式呈現心理學主題的書籍,輕鬆有趣地探討青少年時期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網路成癮、依附關係、憂鬱症等,適合讓家長瞭解青春期的煩惱,提供因應方法。書中談到心理疾病的知識,提供了鼓勵面對困難的訊息,適合對心理疾病不瞭解的人閱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面對孩子想要留舊東西的議題,作者通過一個小品故事,表達了對孩子們情感和記憶的重視,以及父母身上塑造孩子的模型,這對教育和家庭價值觀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我跟你的痛】 今天實人老師們開會,討論關於班上有位孩子比較不理會人的問題,許多夥伴都有遭遇類似的問題,因為並非單一事件,我初步推測可能是一個較大的影響因素,例如:基因、成長環境。   亮師分享到,這個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很大的影響因素,冷漠的夫妻關係、在三角關係中當傳話筒的孩子、沒有共識的親子關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
Thumbnail
蔡宜芳諮商心理師透過分享青少年網戀的原因、青少年談戀愛的優缺點與同理青少年想要戀愛的心情,以『不鼓勵也不反對』的態度,開放與孩子溝通。同時提到戀愛議題中的起手式以及分享瞭如何成為孩子戀愛的軍師,並強調青少年不是難溝通的,而是需要家長與他站在同一個陣線。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本好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讓我們去思考童年時期的經驗對我們有什麼關鍵的影響。尤其自身也是一位青少年工作者,接觸許多在大家眼中所謂的問題青少年?非行青少年?這也是一本不管對家長、學校老師、或是專業工作者,都能從中獲得一些觀點。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青少年與家長的關係在青春期時常處於緊張狀態,這本以漫畫方式呈現心理學主題的書籍,輕鬆有趣地探討青少年時期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網路成癮、依附關係、憂鬱症等,適合讓家長瞭解青春期的煩惱,提供因應方法。書中談到心理疾病的知識,提供了鼓勵面對困難的訊息,適合對心理疾病不瞭解的人閱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面對孩子想要留舊東西的議題,作者通過一個小品故事,表達了對孩子們情感和記憶的重視,以及父母身上塑造孩子的模型,這對教育和家庭價值觀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我跟你的痛】 今天實人老師們開會,討論關於班上有位孩子比較不理會人的問題,許多夥伴都有遭遇類似的問題,因為並非單一事件,我初步推測可能是一個較大的影響因素,例如:基因、成長環境。   亮師分享到,這個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很大的影響因素,冷漠的夫妻關係、在三角關係中當傳話筒的孩子、沒有共識的親子關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
Thumbnail
蔡宜芳諮商心理師透過分享青少年網戀的原因、青少年談戀愛的優缺點與同理青少年想要戀愛的心情,以『不鼓勵也不反對』的態度,開放與孩子溝通。同時提到戀愛議題中的起手式以及分享瞭如何成為孩子戀愛的軍師,並強調青少年不是難溝通的,而是需要家長與他站在同一個陣線。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本好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讓我們去思考童年時期的經驗對我們有什麼關鍵的影響。尤其自身也是一位青少年工作者,接觸許多在大家眼中所謂的問題青少年?非行青少年?這也是一本不管對家長、學校老師、或是專業工作者,都能從中獲得一些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