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日本干涉武統,琉球自主不是夢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1年7月30日,李登輝逝世一週年,不僅包括蔡英文在內的台灣政治精英紛紛表態追悼,日本政界亦有所動作。7月2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接受《產經新聞》專訪表示,「世上沒有像李登輝那樣為日本著想的領導人,只要情況允許,希望能來台祭拜」。
如此表態,透露了安倍有意在新冠疫情趨緩後出訪台灣。其亦同時向《產經新聞》表示,相當讚許李登輝在1995年台海飛彈危機中的政治手腕與行動力,「如果沒有李登輝,不知台灣能否持續保有現今地位,或許情況岌岌可危也說不定」。
與此同時,安倍亦回顧其與李登輝的過往互動,表示自己在2007年卸任首相後,曾以國會議員身份訪台,彼時李登輝於台北郊外寓所建議安倍「你要再任首相才行,設立攸關國家運作的重要機關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國安會,NSC),也應該修憲」。安倍透露,李登輝這番話令其備受鼓舞,自己也於2012年再任首相。而論及李登輝高度重視的「台日情誼」,安倍如此表述,「日台雙方情誼親近,是特別的關係,除了持續交流外,為讓台灣在國際社會確立地位,日本應該支持台灣」。
上述表態,可謂一語道破受訪核心。對安倍而言,李登輝不過是話語的墊腳石,其種種論述的關鍵用意,與近期麻生太郎、岸信夫、中山泰秀等人的涉台言論相同,即在修憲、台海飛彈危機、日本支持台灣等片語圍繞下,渲染自衛隊干涉台海的可能,既為國內右翼氛圍服務,也試探美國立場。
自衛隊干涉的狂想背景
而之所以會有這般試探需求,與日本對國際變局的感測相關,即中美博弈加劇的氛圍下,美國會否要日本做台海馬前卒,抑或在兩岸統一後,再成中美新前線。
平心而論,就當今日本實力而言,若無美軍或他國部隊相伴,光憑自衛隊蚍蜉撼樹,絕無可能在「武統」時發揮關鍵阻卻作用,畢竟台海問題歸根結柢,仍是實力大小決定發言順序,日台軍雖說近水樓台,卻皆非解放軍對手,至多在衝突發生時被動響應,不存在先發制人的戰略空間。
而由解放軍的視角觀之,武統已非能力問題,而是意願選項之一,但之所以被束之高閣多年,原因有二,一是北京著眼民族情感,不願放棄和平統一的任何可能;二是如何降低與管理武統成本,中美眼下仍無共識與談判空間,北京更多是以放長線釣大魚的方式,持續建設自身發展,欲借中美實力差距,緩慢將美國擠出台海。
在此境況下,仰賴美日安保同盟的日本不可能毫無所感。安倍等人雖對台言詞懇切,內心卻也洞若觀火:在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藍圖中,日本、澳洲、關島、菲律賓皆屬華盛頓的地緣棋子,平日裡建構島鏈包圍網,「台海有事」時則角色更重。但比起其他地區,日本還多了一重焦慮,即倘若美國在美日安保體系的框架下,要求日本共同干涉武統,日本恐將付出慘痛代價;但若兩岸統一,台灣將失去中美博弈間的地緣樞紐身分,日本或將成為中美「新前線」。
換言之,在安倍等右翼政客眼中,台灣與李登輝性質相同,是工具而非目的,是手段而非目標,前者用來調控中美日三角關係,後者則消費台灣的親日情感。安倍等人屢在台海議題上突破過往底線,既吃了中國政治豆腐,也吸引了美國注意,故而會有「美國不支持台獨」等相關表態,顯示美國短期內不打算在台海上「不顧一切」;同時又有7月的美日「東方之盾」軍演、9月的英國「伊麗莎白航母」打擊群航抵日本,皆為美國對日本的安全愛撫。
琉球的關鍵地位
但平心而論,上述舉措不過暫時拉長戰線,美國終有一日,要在台海同中國攤牌,日本也得面臨介入與否的相關掙扎。而雖說其心懷「成為新前線」的恐懼,但若為此貿然介入台海,恐讓日本付出更慘痛代價。
以務實軍事條件觀之,武統台灣的發生,將有極高可能遵循以下路徑:海峽對岸的解放軍炮兵單位發射優勢炮火,掩護兩棲機械化旅在內的集團軍登陸台灣,搶佔時間控制台灣港口與機場,保障後續登陸程序;而台軍由於相對缺乏機械化武器裝備、現代化炮兵火力,加上訓練不足、士氣低落,基本上極難在第一時間抗阻解放軍。
故當美日反應過來時,其面對的極有可能是,一個已逐漸被解放軍封鎖海空的台灣。在此境況下,倘若美國要求日本自衛隊介入,則陸上自衛隊可謂毫無用武之地,畢竟運送首先就是極大問題;海上自衛隊雖有一定反潛能力,但受限「專守防衛」原則限制,其打擊能力實與台軍所差無幾,能否衝破解放軍的海上封鎖也是一大疑問。
而航空自衛隊雖說陣容華麗,有超過20架F-35等新機種,卻依舊受到「專守防衛」原則限制,在空對地打擊能力上有所不足,雖說勉強可在對海打擊上起到突破封鎖的些許效果,但面對規模超越美國駐亞太地區空軍的解放軍空中部隊,其極難掌握制空權;而有鑑於武統發生後的台灣已無機場可供起降,空中自衛隊只能向南方的九州島與琉球基地部署,並靠著空中加油飛往台海戰場,但如此一來恐將產生新問題:第一,九州島距台相對遙遠,加油壓力比琉球機場更沉重;第二,琉球基地本就是規劃給美軍使用的,上百架空中自衛隊軍機難以在此快速起降,形同虛設。
歸根結柢,介入武統對日本而言,不僅不切實際,還將以削弱本土防禦為代價。對美國來說,擺在其眼前的乃是「面子」與「裡子」的抉擇,倘若在武統發生時什麼都不做,其實不過威信掃地;但若出手打擊解放軍,不僅無法阻止武統程序,更將引發前者報復式反擊亞太美軍基地。
在此境況下,如若日本自衛隊配合美軍介入武統,則琉球美軍基地恐成解放軍第一打擊目標。眾所周知,有鑑於過往併吞歷史與日本社會歧視,「琉球獨立」的聲浪始終未消,美軍基地佔地、軍機起降噪音、美軍犯罪引發的相關爭議,更讓當地民眾與日本中央離心。如若因解放軍打擊,致使美軍基地撤出,琉球恐將進一步要求自主空間,邁向半獨立之路,屆時恐讓東北亞地緣格局迎來新變動,日本也要在後美軍時代,尋求新的國家生存路。

原文發表於2021/8/6《多維新聞》:
轉載:
香港0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期的「台獨」論戰,呈現了中美在台海上空的隱形博弈。 先是6月28日,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在美國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演講,表示美日應將台灣「當作一個民主國家來保護」; 7月5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再度出擊,於演講中稱「美日要協防台灣才行」。如此表態,看似有意將「台
自2021年5月美國撤軍起,阿富汗便陷入了往復不斷的衝突迴圈,恐襲更有如雨後春筍,在北約與美軍撤出的真空中炸裂。5月初,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生一起大規模恐襲事件,造成了超過200人的死傷,但這僅是冰山一角。根據阿富汗官方統計,光是5月份,阿富汗恐襲相關死亡人數便高達4,375人,為4月份的2.6倍,
6月1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與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連袂出席參議院撥款委員會(Appropriations Committee)的預算聽證會,並以一席預測武統的「鐵口直斷」,吸引了兩岸與西方媒體關注。 事件始於會上一段問答。曾在6月6日訪臺、
6月16日,拜登(Joe Biden)訪歐行程迎來新高潮,美俄元首峰會的大幕在瑞士日內瓦緩緩升起。 早在此次會晤前,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便已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專訪,專訪內容由克里姆林宮於6月14日在網上公佈,訪談基調雖是為「拜普會」預熱,卻包裹了不少中國相關問
台湾久未经乱,除却偶发的台风、地震等天灾,以及2003年的SARS外,此次新冠疫情可谓近年最大安全危机。 然早在此前,台湾社会便长期盛传一种无形“威胁”,其有时受国际形势催发,有时因岛内政治氛围而起,选举或治理危机迸现时尤其严重,无数台湾政客与网络侧翼对此夸夸其谈、极尽渲染,其目的并非避免或解决此
近期的台海上空风声萧萧,既有针对区域冲突的警告,更有各式立场的交锋。 4月30日,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出版最新一期刊物,以台湾雷达图为封面,标题写着:“地球上最危险地区”,暗指中美对台的战略性模糊难以持久,摊牌时刻恐将到来。倘若美国无法阻止中国统一台湾,则世界各国或将认为
近期的「台獨」論戰,呈現了中美在台海上空的隱形博弈。 先是6月28日,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在美國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演講,表示美日應將台灣「當作一個民主國家來保護」; 7月5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再度出擊,於演講中稱「美日要協防台灣才行」。如此表態,看似有意將「台
自2021年5月美國撤軍起,阿富汗便陷入了往復不斷的衝突迴圈,恐襲更有如雨後春筍,在北約與美軍撤出的真空中炸裂。5月初,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生一起大規模恐襲事件,造成了超過200人的死傷,但這僅是冰山一角。根據阿富汗官方統計,光是5月份,阿富汗恐襲相關死亡人數便高達4,375人,為4月份的2.6倍,
6月1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與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連袂出席參議院撥款委員會(Appropriations Committee)的預算聽證會,並以一席預測武統的「鐵口直斷」,吸引了兩岸與西方媒體關注。 事件始於會上一段問答。曾在6月6日訪臺、
6月16日,拜登(Joe Biden)訪歐行程迎來新高潮,美俄元首峰會的大幕在瑞士日內瓦緩緩升起。 早在此次會晤前,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便已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專訪,專訪內容由克里姆林宮於6月14日在網上公佈,訪談基調雖是為「拜普會」預熱,卻包裹了不少中國相關問
台湾久未经乱,除却偶发的台风、地震等天灾,以及2003年的SARS外,此次新冠疫情可谓近年最大安全危机。 然早在此前,台湾社会便长期盛传一种无形“威胁”,其有时受国际形势催发,有时因岛内政治氛围而起,选举或治理危机迸现时尤其严重,无数台湾政客与网络侧翼对此夸夸其谈、极尽渲染,其目的并非避免或解决此
近期的台海上空风声萧萧,既有针对区域冲突的警告,更有各式立场的交锋。 4月30日,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出版最新一期刊物,以台湾雷达图为封面,标题写着:“地球上最危险地区”,暗指中美对台的战略性模糊难以持久,摊牌时刻恐将到来。倘若美国无法阻止中国统一台湾,则世界各国或将认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Thumbnail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於2024年4月10日以「國賓」身份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高峰會,並預計在11日於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中進行演講,這是繼2015年安倍晉三首相以來,再次有日本元首受到如此高崇的接待。
Thumbnail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預定於4月10日以國賓的身份受邀前往美國拜訪,這是自9年前安倍以來,再度有日本首相受到國賓身份邀請前往美國訪問。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Thumbnail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於2024年4月10日以「國賓」身份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高峰會,並預計在11日於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中進行演講,這是繼2015年安倍晉三首相以來,再次有日本元首受到如此高崇的接待。
Thumbnail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預定於4月10日以國賓的身份受邀前往美國拜訪,這是自9年前安倍以來,再度有日本首相受到國賓身份邀請前往美國訪問。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