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逆襲》的作者,故事說得非常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推薦文/ 朱敬一
這本書是臉友林馨琴送的,她現在是遠流出版社總編輯。寄書的郵件並沒有附片紙說明,我猜,大概純粹是因為這本書「好看」吧。英文書名是 The Art of Fairness,作者 David Bodanis 在牛津大學任教,我不淸楚是專任或兼任。
書的編排方式,是「說故事」,一共有十個故事,主角包括奧斯卡金像獎得主、飛行員、醫師、微軟執行長、叢林戰士、棒球隊總教練、建築師、海軍艦長、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羅斯福總統。這些人名氣不一,堪稱有名的大概只有四、五人。這些人存活年代不一,現在還健在的只有三、四人。作者認為,主角都有一些共同點:成功的,往往都心存善念、為人留餘地、經歷過一番關鍵轉折、傾聽別人的聲音、樂於付出、懂得自保。
每一個故事,都描述得非常精彩,在敍述中點點滴滴穿插前述「共同點」,作為呼應。又由於故事精彩,使讀者欲罷不能,一次坐閱總能讀完一篇文章,容易有整體感。
但是像我這樣做學術研究的人,總是有一些自己的毛病。每當我看到有人要把觀察對象彙整成「因為他們心存善念、為人留餘地,所以成功」,我就把這樣的論述當成一個「模型」,用社會科學的角度去檢驗這個模型的嚴謹度。因此,我好像除了在讀故事之外,也在檢驗「從故事到模型」的推理。這,當然是我的毛病。
從我有毛病的社會科學推理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本書的論述有些疏漏。一部分的原因是:有許多故事都是近百年或者兩百年前的人物,我們只能從文獻紀錄中摸索此人的特質,未必精準。
作者有豐富的媒體寫作經驗,如果要補充採訪活著的主角 (如微軟印度裔總裁),困難不大。但是對於已經作古的人,就只能「看資料說故事」,沒有近距離或是本人的視角。
另一個論述容易疏漏的原因,是作者想要梳理出「 XXX 是此人成功的原因」,或是「某甲在 YYY 事件後心理發生了轉變」。這樣的因果釐清,我們搞社會科學的最喜歡挑邏輯漏洞,稍有漏洞就嗤之以鼻,這也是我們的職業病。
第三個容易產生異議的面向,是作者所討論的「善良、餘地、自保、不欺負人」等等。這些都是非常主觀的判斷,誰善良誰邪惡、誰留餘地誰趕盡殺絕,實在太容易人言言殊。我們說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喪心病狂造成他的失敗,大概可以有較多的認同,但是要說羅斯福總統的善念促成了他的「新政」,恐怕爭議就會比較多。第一章的故事描述了兩個飛行員的危機處理,其中固然有個性的差別,但是要得出「成功的那個是因為其謙卑自抑」的結論,我就覺得這功力似乎超越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過頭了。

我對人性、成敗,是怎麼判斷的呢?
大學教書三十年,我總是這樣教我的大一學生:
  • 第一,人生中有太多的機緣巧合,不是我們能控制的,所以不要太執著「一定要走哪條路」。我從來不相信「生涯規劃」。
  • 第二,廣泛閱讀、大膽嘗試,比較有可能摸索到值得伴你一生的入世方向。
  • 第三,從廣泛閱讀中拓展對事物的理解與同理心,慢慢深化自己的人文關懷。
我想像,我教學生的方向,似乎與作者的論述是相通的,但我不是要「教」年輕人善良、留餘地,而是希望他們從人文關懷的拓展中,能自然而然地走到這個方向。作者想要告訴大家:「善良、餘地、自保、不欺負人等,比較容易成功」,或是「善良、餘地、自保、不欺負人的人,未必不會成功」。這個態度與我不同。我不想學生沈溺在「成功」兩個字。You don’t have to have an achievement goal to do a good thing.
無論如何,這十個故事,超級好看。You don’t have to agree with the author’s view to read his great stories.
avatar-img
11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遠流出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推薦文/中國不滿立陶宛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強調,立陶宛是主權獨立國家,將捍衛民主、法治等原則,不會在與中國 、白俄羅斯等國家的爭端上退讓。
二○一二年夏天,丹尼.鮑伊(Danny Boyle)在東倫敦遇到一個大問題。他負責籌辦七月二十七日的奧運開幕典禮,這可是一場全球超過五億觀眾觀看的盛典,萬萬不能出錯,所以負責籌辦的他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彩排,畢竟整場演出要用到高空表演,並且動用多部活動式攝影機,主場館屋頂還要出動鋼索人員...
稱職經營者的重要工作 輔導企業多年後,經常發現不少企業的經營者,其實並不清楚如何扮演好稱職的角色。明明手上擁有權力、資源與員工,也知道要扛起企業經營獲利的責任,卻是每日白忙一場。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多數老闆是業務或技術出身,手邊有不差的產品,也知道如何開發業務,但就是每天辛勞,不知道如何營運企業。
大師級行銷專家,2018年入選美國行銷協會行銷名人堂 。 過去25年來,高汀撰寫過18本與創新,行銷有關的暢銷書,被翻譯成35種以上的語言,並以不同的課程、演講和著作指導上百萬行銷人、企業家和領導者,促使許多人改變他們對工作的想法。
在生物學的教學現場上,我經常聽到學生高談「適者生存」、「某某種特質或性狀比較好」(例如高、黝黑、腿長、長壽)。在台灣的諸多社會議題中,我們也常看到某些媒體寵兒高談「物競天擇」與「達爾文怎麼說」。
在台灣,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曾夜不成眠、在床上翻來覆去「煎魚」。據統計,全台有四百多萬人,得靠藥物才能睡著,加起來一年能吞掉八、九億顆安眠鎮靜藥品,這數字實在是相當駭人。
推薦文/中國不滿立陶宛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強調,立陶宛是主權獨立國家,將捍衛民主、法治等原則,不會在與中國 、白俄羅斯等國家的爭端上退讓。
二○一二年夏天,丹尼.鮑伊(Danny Boyle)在東倫敦遇到一個大問題。他負責籌辦七月二十七日的奧運開幕典禮,這可是一場全球超過五億觀眾觀看的盛典,萬萬不能出錯,所以負責籌辦的他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彩排,畢竟整場演出要用到高空表演,並且動用多部活動式攝影機,主場館屋頂還要出動鋼索人員...
稱職經營者的重要工作 輔導企業多年後,經常發現不少企業的經營者,其實並不清楚如何扮演好稱職的角色。明明手上擁有權力、資源與員工,也知道要扛起企業經營獲利的責任,卻是每日白忙一場。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多數老闆是業務或技術出身,手邊有不差的產品,也知道如何開發業務,但就是每天辛勞,不知道如何營運企業。
大師級行銷專家,2018年入選美國行銷協會行銷名人堂 。 過去25年來,高汀撰寫過18本與創新,行銷有關的暢銷書,被翻譯成35種以上的語言,並以不同的課程、演講和著作指導上百萬行銷人、企業家和領導者,促使許多人改變他們對工作的想法。
在生物學的教學現場上,我經常聽到學生高談「適者生存」、「某某種特質或性狀比較好」(例如高、黝黑、腿長、長壽)。在台灣的諸多社會議題中,我們也常看到某些媒體寵兒高談「物競天擇」與「達爾文怎麼說」。
在台灣,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曾夜不成眠、在床上翻來覆去「煎魚」。據統計,全台有四百多萬人,得靠藥物才能睡著,加起來一年能吞掉八、九億顆安眠鎮靜藥品,這數字實在是相當駭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充滿智慧與幽默的書,作者史考特·亞當斯分享了他對成功的思考,以及如何透過系統導向獲得成功。書中也提到了如何掃清存活障礙,目標屬於失敗者的概念。
Thumbnail
參加《書店老闆》第三季講座時,筆者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回想參與第一季史詩任務時,有一集「狼人殺」讓我思考什麼是「好人」?是溫順、聽話、沒有獨立思考、或不做壞事的人嗎?對許多人來說,「好人」可能是一個中性詞,意指不會傷害別人的人。然而,這也是人從學生轉變為成人的一個重要思維。在學校裡,好人或許是指乖乖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最大的重點:這本書裏頭有很多好笑的笑話。 其次,《編劇,我想當個好人》介紹了西方頂尖哲學家們對道德的見解,以及如何成為一名真正好人的完整指南。如果你老是聽人說善良是一種選擇,但不確定要怎麼選的話,這本書可以幫上你的忙。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你心懷感恩的神奇之書!   此書作者是TED大會總裁克里斯.安德森, 今年也剛好是TED大會40週年。 在書籍上市的前夕, 他的好友比爾蓋茲推薦了這本書, 比爾蓋茲說道: 「如果我們欲打造一個更公平的世界,卻不知道如何下手的話,《慷慨的感染力》就很適合你。如果足夠多的人讀完這
人們都有他良知的一面,遇見困難、挑戰。我們原本會清楚知道該求助、會設法找方法克服,然而為何隨著歲月成長,良知會慢慢消息,這留給讀者去思考。近期在閱讀史蒂芬柯維之成功習慣,提及良知的重要性,才慢慢開始去回想成長背景中,有些良知在個人習性上慢慢隱藏與消失,有此緣分慢慢去回想何謂良知?
Thumbnail
長年來,人性本善或是惡一直都是值得辯論的議題。我相信人性本善,但也相信有個體差異,在閱讀完羅格.布雷格曼的《人慈》之後,這個想法也沒有太大的改變;然而我卻覺得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跟著作者的文字,貫通歷史脈絡,去審視每件事件—儘管殘忍—背後的善念,學著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作者在文中拋出了個思考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品德是諸位大師,擺在第一位重要性格,沒有誠信與正直,根本免談成功,故事分享了史蒂芬。柯維、巴菲特與風險投資人,如何看待品德的,而沒有品德的人,會很難走回正途,因為他們已經漸漸習慣,用背叛與欺騙,迅速獲得回報,呼籲每個人最看重的就是自我德性。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以前有一本書叫做"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那時我覺得這本書的書名有點刺眼,但是卻是讓人無法忘懷。 這個人是經過怎樣的事情,才能寫出這樣的書名呢?但是也有可能是書本的編輯替作者取的吧? 其實這個社會有一個習慣叫做軟土深堀,就是人家都會去欺負那些看起來好欺負的人,這是一個共通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充滿智慧與幽默的書,作者史考特·亞當斯分享了他對成功的思考,以及如何透過系統導向獲得成功。書中也提到了如何掃清存活障礙,目標屬於失敗者的概念。
Thumbnail
參加《書店老闆》第三季講座時,筆者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回想參與第一季史詩任務時,有一集「狼人殺」讓我思考什麼是「好人」?是溫順、聽話、沒有獨立思考、或不做壞事的人嗎?對許多人來說,「好人」可能是一個中性詞,意指不會傷害別人的人。然而,這也是人從學生轉變為成人的一個重要思維。在學校裡,好人或許是指乖乖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最大的重點:這本書裏頭有很多好笑的笑話。 其次,《編劇,我想當個好人》介紹了西方頂尖哲學家們對道德的見解,以及如何成為一名真正好人的完整指南。如果你老是聽人說善良是一種選擇,但不確定要怎麼選的話,這本書可以幫上你的忙。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你心懷感恩的神奇之書!   此書作者是TED大會總裁克里斯.安德森, 今年也剛好是TED大會40週年。 在書籍上市的前夕, 他的好友比爾蓋茲推薦了這本書, 比爾蓋茲說道: 「如果我們欲打造一個更公平的世界,卻不知道如何下手的話,《慷慨的感染力》就很適合你。如果足夠多的人讀完這
人們都有他良知的一面,遇見困難、挑戰。我們原本會清楚知道該求助、會設法找方法克服,然而為何隨著歲月成長,良知會慢慢消息,這留給讀者去思考。近期在閱讀史蒂芬柯維之成功習慣,提及良知的重要性,才慢慢開始去回想成長背景中,有些良知在個人習性上慢慢隱藏與消失,有此緣分慢慢去回想何謂良知?
Thumbnail
長年來,人性本善或是惡一直都是值得辯論的議題。我相信人性本善,但也相信有個體差異,在閱讀完羅格.布雷格曼的《人慈》之後,這個想法也沒有太大的改變;然而我卻覺得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跟著作者的文字,貫通歷史脈絡,去審視每件事件—儘管殘忍—背後的善念,學著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作者在文中拋出了個思考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品德是諸位大師,擺在第一位重要性格,沒有誠信與正直,根本免談成功,故事分享了史蒂芬。柯維、巴菲特與風險投資人,如何看待品德的,而沒有品德的人,會很難走回正途,因為他們已經漸漸習慣,用背叛與欺騙,迅速獲得回報,呼籲每個人最看重的就是自我德性。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以前有一本書叫做"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那時我覺得這本書的書名有點刺眼,但是卻是讓人無法忘懷。 這個人是經過怎樣的事情,才能寫出這樣的書名呢?但是也有可能是書本的編輯替作者取的吧? 其實這個社會有一個習慣叫做軟土深堀,就是人家都會去欺負那些看起來好欺負的人,這是一個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