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盡和獨活,究竟哪個更折磨?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些日子,因為借書系統停擺,於是在書架上瀏覽那些放了很久,卻一直沒有讀的書。看到這本《白雪烏鴉》,就想起去年朋友和我推薦,說「現在讀會很有感!」沒想到又過了一年,台灣人在慌亂中迎來只能待在家的日子,心想著在自己對這場攪亂世界的瘟疫終於有體感的此刻,讀起來應該更深刻吧?
這本《白雪烏鴉》是基於部分現實寫成,故事圍繞在1910年發生在哈爾濱的鼠疫(史稱東北鼠疫),而裡面出現的防疫長官伍連德和其事蹟也皆是真人真事。故事落腳在傅家甸,一個與俄國比鄰,互通有無的小村。某天突然發現有人路倒街頭,剛開始大家以為是喝完酒走回家路上不小心凍死的,但往後幾日,類似死狀開始大量發生。朝廷令當地回報,卻遭民官敷衍,連村民也不當一回事。畢竟身居在這嚴寒惡地,還怕看見死人嗎?一陣子就自己過了。直到漸入深冬,土壤發凍,掘墓人的鏟子再不能打進土裡一吋時,大夥眼看散置在墳場的棺材,可能埋完得明年夏天,才發現大事不妙。那些橫亂的木箱甚至不能稱為棺材,早先,棺材行就因訂單大量湧入,成品粗枝濫造。部分民家買不到棺材,又不敢讓屍體在家中過久,遂拿現有的木板釘一釘,就把人抬到了墳場。有些屍體整隻手都露在外頭,指甲透出的黑斑預示著今年傅家甸將因缺乏危機感而遭受厄運。
令我驚訝的是,即便事件過了百年,在科學教育普及的現代,這些情節居然有種最近剛上演的既視感!伍連德奉命趕至當地後,經調查公佈當地鼠疫並不是以往經老鼠傳播的腺鼠疫,而是以空氣為媒介的肺鼠疫時,村民都認為這個朝廷派來的官瘋了!怎麼可能呼吸就會死?而當他引進科學方法,要求大家戴口罩、把染疫的人關到火車車廂隔離、將屍體集中焚化,每個舉動都再再觸及村民的道德底線,一度搞得官民關係劍拔弩張。所幸當地仕紳大力緩頰,村民看親戚五十都快死光了也不是辦法,姑且信他一回,才願意乖乖配合。入春後死亡人數真的漸少了,甚至歸零,村民才感佩這個朝廷派來的官是真帶有兩把刷子。
面對未知、卻無孔不入的敵人時,無知致命、消極致命、牽掛亦致命。凜冬的大雪落盡後傅家甸的人大半成了灰。活下的人在清明時為亡者舉辦了一次公祭,燃燒的紙錢在空中飄飛,沒想到初春正豔,天卻落下黑雪。面對空蕩的家屋,缺了一塊的生活仍在適應,不禁令人疑惑,同盡和獨活,究竟哪個更折磨?
書籍資訊:《白雪烏鴉》 遲子建 著 聯經出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會員
4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河野若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拉丁文裡有句memento mori,翻作中文叫「勿忘人終逝」,許多西洋靜物畫裡,會在鮮花、水果旁畫上一顆骷髏頭,便是這句話的象徵。勿忘人終有一死,思考死的同時,才是真正思考著生。
他什麼時候會發現?我什麼時候該停止?被瀨戶山同學吸引的心能夠收得回來嗎?並肩齊步的時候,兩人的心跳都在遠方。希美厭惡撒謊的自己,感受到被拆穿的壓力,可是這淡微的幸福感令人鬆不開手,即便謊言像是夕陽斜照下的影子越拉越長……。
阿公面對生命的態度早已超越了虔誠,吊著一口老氣,連闔眼的時機都願待蒼天應允。在他的眼中,生活成了什麼樣子?是修行?是功課?是劫數?還是地獄?彼時那個揮舞著無雙方天戟的呂布,變成筵展七星,向天祈命的諸葛亮,他是否也和臥龍一樣心中懷有未竟的夢?而那個夢是否有我們這些猴囝仔在其中?
出門買晚餐時,即使口鼻隔著一層纖維,還是能嗅到空氣中有死的味道,有恐慌的味道,有崩解的味道。在人類深怕呼吸也會致命的時刻,萬物卻能好好呼吸。
身體的債是欠不得的,在凡事都趨向專業化的現代,如何休息也逐漸成為一門顯學。3C產品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大腦,它習慣了海量的刺激,當刺激來源消失,就會開始產生戒斷症狀。我想清場,但它們太猖狂。靜態休息變成一場和自己打不完的爛仗。
但這個理論和我一直以來的立場相仿,「正常」一詞,從古至今都只是方便管理的便宜行事。最終還是回歸到工業化社會汲汲於揀選單一標準人才的需求。由於社會整體結構的改變,才讓現代醫學界定的瘋狂成為可能。
拉丁文裡有句memento mori,翻作中文叫「勿忘人終逝」,許多西洋靜物畫裡,會在鮮花、水果旁畫上一顆骷髏頭,便是這句話的象徵。勿忘人終有一死,思考死的同時,才是真正思考著生。
他什麼時候會發現?我什麼時候該停止?被瀨戶山同學吸引的心能夠收得回來嗎?並肩齊步的時候,兩人的心跳都在遠方。希美厭惡撒謊的自己,感受到被拆穿的壓力,可是這淡微的幸福感令人鬆不開手,即便謊言像是夕陽斜照下的影子越拉越長……。
阿公面對生命的態度早已超越了虔誠,吊著一口老氣,連闔眼的時機都願待蒼天應允。在他的眼中,生活成了什麼樣子?是修行?是功課?是劫數?還是地獄?彼時那個揮舞著無雙方天戟的呂布,變成筵展七星,向天祈命的諸葛亮,他是否也和臥龍一樣心中懷有未竟的夢?而那個夢是否有我們這些猴囝仔在其中?
出門買晚餐時,即使口鼻隔著一層纖維,還是能嗅到空氣中有死的味道,有恐慌的味道,有崩解的味道。在人類深怕呼吸也會致命的時刻,萬物卻能好好呼吸。
身體的債是欠不得的,在凡事都趨向專業化的現代,如何休息也逐漸成為一門顯學。3C產品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大腦,它習慣了海量的刺激,當刺激來源消失,就會開始產生戒斷症狀。我想清場,但它們太猖狂。靜態休息變成一場和自己打不完的爛仗。
但這個理論和我一直以來的立場相仿,「正常」一詞,從古至今都只是方便管理的便宜行事。最終還是回歸到工業化社會汲汲於揀選單一標準人才的需求。由於社會整體結構的改變,才讓現代醫學界定的瘋狂成為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鼠疫(The Plague; 法文:La Peste)係由荒謬主義小說家卡繆( Albert Camus)於1947年所著。
Thumbnail
來到楓林巷的那時,是一個寒冷陰雨的冬天。趁著葉落的時候,念念把青楓修剪一番,好放進搬家車裡。光禿禿的枝條,剪得矮矮的樹形,看起來有些令人心疼,但也只能先這樣。
Thumbnail
書如其名,就是講述發生在一小鎮的故事,有一堆看似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恐怖的事情接二連三的入侵他們的生活,一切越來越失控,越來越超乎常理;沒有真相,沒有希望,界線被打破,荒謬且可怕的惡夢直接走進現實...
Thumbnail
白粉病突襲,籲請花友加強防治,以免災情擴散。
Thumbnail
最近聽什麼歌都會輪播到橙草的〈烏鴉〉。草東的〈床〉,然後烏鴉;草東的〈但〉,然後烏鴉;世界還是毀滅算了,然後烏鴉。於是我們所相信的真諦,全都散落在絕妙的陷阱裡。 有很長一段時間沒寫電子報。引一段潘老ㄙ在2015年後記所寫:「面對內在結構的疾病,失語便是症狀⋯⋯手指斷了就是斷了,你會得到一段空白。
Thumbnail
  窗外山林,樹影婆娑,樹枝披上了新綠,綠蔭下鳥兒在蹄叫,偶爾傳來狗吠聲。 原本喜慶洋洋的復活節就這樣虛無的在重感冒中渡過了⋯
Thumbnail
地處北緯 60 度以上的育空省白馬市,每年都會有個幾天至幾週的時間,氣溫驟降到生物難以生存的條件,樹梢染白,像矗立著的標本與背景融為一體,野生動物消聲匿跡,正如唐朝詩人柳宗元所云:「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1950年代,台灣各地有些關於野豬的新聞,例如卑南鄉作物被野豬吃光,或是宜蘭頭城野豬為患,故邀獵戶前往狩獵。
Thumbnail
鼠疫(The Plague; 法文:La Peste)係由荒謬主義小說家卡繆( Albert Camus)於1947年所著。
Thumbnail
來到楓林巷的那時,是一個寒冷陰雨的冬天。趁著葉落的時候,念念把青楓修剪一番,好放進搬家車裡。光禿禿的枝條,剪得矮矮的樹形,看起來有些令人心疼,但也只能先這樣。
Thumbnail
書如其名,就是講述發生在一小鎮的故事,有一堆看似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恐怖的事情接二連三的入侵他們的生活,一切越來越失控,越來越超乎常理;沒有真相,沒有希望,界線被打破,荒謬且可怕的惡夢直接走進現實...
Thumbnail
白粉病突襲,籲請花友加強防治,以免災情擴散。
Thumbnail
最近聽什麼歌都會輪播到橙草的〈烏鴉〉。草東的〈床〉,然後烏鴉;草東的〈但〉,然後烏鴉;世界還是毀滅算了,然後烏鴉。於是我們所相信的真諦,全都散落在絕妙的陷阱裡。 有很長一段時間沒寫電子報。引一段潘老ㄙ在2015年後記所寫:「面對內在結構的疾病,失語便是症狀⋯⋯手指斷了就是斷了,你會得到一段空白。
Thumbnail
  窗外山林,樹影婆娑,樹枝披上了新綠,綠蔭下鳥兒在蹄叫,偶爾傳來狗吠聲。 原本喜慶洋洋的復活節就這樣虛無的在重感冒中渡過了⋯
Thumbnail
地處北緯 60 度以上的育空省白馬市,每年都會有個幾天至幾週的時間,氣溫驟降到生物難以生存的條件,樹梢染白,像矗立著的標本與背景融為一體,野生動物消聲匿跡,正如唐朝詩人柳宗元所云:「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1950年代,台灣各地有些關於野豬的新聞,例如卑南鄉作物被野豬吃光,或是宜蘭頭城野豬為患,故邀獵戶前往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