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9/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年紀到了,語言就再也學不好了嗎?

「我已經錯過學習語言的黃金期,所以英文都學不好」,這是我很常從身旁朋友口中聽到的一句話,就讓我不禁好奇,這樣的說法究竟是一種迷思,還是真理?今天就讓我用五分鐘的時間跟大家聊聊小孩子與大朋友學習語言的異同吧!
  首先,不得不否認的是,絕大多數的人必定都是母語比外語流利許多,因為我們花了大部分的人生與我們的母語相處,我們的食衣住行育樂都跟母語脫離不了關係,所以會出現上述的疑問,不難理解,不過這樣的觀念有沒有辦法被打破?或是我們有沒有機會再把一個語言學好呢?當然是有辦法的啦,就讓我用以下三個不同的面向來說明:
1. 論大腦
  當我們還是幼童的時候,大腦尚未發展成熟,對於「語言」的概念還很薄弱,外界的言語對我們來說就是各種不一樣的音頻,因為這樣,我們能夠更客觀地去辨認不同的發音。隨著語言的概念發展成熟,我們知道哪些發音扮演者代表性的作用,不分清楚不行(如:中文的聲母、韻母、聲調),其他的發音則漸漸地會被我們遺忘(如:英文的th /θ/),因為中文必要的讀音都有被完整保留下來,所以我們的發音當然也就非常的精準。
  我們長大之後,雖然我們已經找不回那個可以清楚辨認不同發音的自己,我們的大腦卻已經有非常完整的語言概念,我們知道這項工具應該怎麼使用。平均來說,小孩子到了四歲才開始有基本的文法概念,而大人只需要學習一門外語六個月就能夠達到一樣的水平,要說小孩子學語言比較快真的說不過去。不過問題在於我們很容易用我們母語既有的知識習慣套用在外語上(如:中文母語者很常說的there has …),也因為我們辨認發音差異的能力已經退化,所以會出現諸如文法錯誤或口音的問題。
  上述的困難要怎麼解決呢?學習英文的路途上,或許是看劇的時候,先仔細地聆聽母語人士的發音,然後試著模仿,一開始可能很難分辨出發音的差異,或是跟不上語速,不過只要持續練習,不久之後,一定會發現自己的發音與語調都變得更加自然。
2. 論環境
  這個部分應該是最有利小孩子學習的地方,因為他們身處在一天24小時的語言環境中,而且還有一群大人在旁渴望見證他們的成長茁壯。我們成人學習者可沒有這般特權,沒人期待我們外語講得多好,犯錯也不一定會得到糾正,甚至還要花錢請家教才有人願意聽我們講話。
  通常我們除了學語言之外,還有很多事情要忙,所以一不小心工作太忙碌,或是花太多時間在休閒活動上,就會把語言學習這檔事忘掉,所以很多時候雖然我們號稱自己學了XX年的英文,但是實際有在學習的時間,實在少之又少。
  上述的困難要怎麼解決呢?事實上,我們是有能力自己去創造一個外語環境的,每天固定挪出一個小時的時間(真的有心要提升外語能力的話一定有辦法),選擇我們感興趣的素材(YouTube街訪影片、文章都可以),讓自己沉浸在外語的環境當中,搭配上一段提到的模仿練習,不用三個月的時間,絕對會看到自己明顯地進步。
3. 論動機
  通常我們成年人學習語言都是有目的性的,為了工作上需求、社交等,我們都希望語言能夠越快派上用場越好,因此我們會根據我們的需求與喜好去選擇特定的素材,例如:夜市小吃攤老闆精通數種語言的點餐用語,所以我們的學習其實又精準又快速。
  反之,小孩子大部分的時間是被動地在接收語言,例如:卡通、故事書,他們對於語言學習沒有特定的目的,學習極度沒效率,但題材相對也極度廣泛,所以他們不容易像我們外語學習者一樣,換了一個不熟悉的主題就立刻搭不上話,不過我認為大人還是像這樣挑自己愛吃的菜吃比較好,畢竟,我們都想速成,那就不適合像小孩一樣花10幾年的時間吸收一堆我們不需要的東西。
  本段沒有問題要解決~
  拿成人的外語學習跟小孩的母語習得相比本身就充滿矛盾,因為不論是大腦發展、環境,還是動機,兩者都大相逕庭。不過我認為成人在學習上比小孩更有利,因為我們很清楚自己學習語言是為了什麼,所以可以針對我們需要提升的能力去做精進。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惰性,沒有比這個更難解決的問題了。
  我們是Language Lab, 是一個語言學習的社群,每周會固定舉辦中、英文聚會,不管是想深入了解語言學習法,或是想透過聚會提升中、英文口說,都歡迎到我們的粉專來逛逛。
Language Lab (語言實驗室):https://www.facebook.com/info.languagelab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