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吃的二三事(上)飲食習慣篇+畫說好書28《罐頭》_幻想未來的美景而粗糙地活現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陣子,身邊不少親朋好友都直呼居家工作很危險,東吃西吃又不運動,一個不小心就胖得天怒人怨。
宅在家工作多年的我,很幸運地沒有這樣的體重危機。
「我看妳以前吃了就胖,怎麼現在不怎麼運動,反而不會一直胖起來?」
既然有人誠心誠意地發問了,我就大發慈悲地告訴你......(←暴露年齡的台詞)

彩色與黑白之間

多年前,瘦不拉嘰的前同事曾經跟愛吃又怕胖的我有過一段關於「吃」的對話。
她還說,「咀嚼」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我內心大驚:力喜咧供蝦毀!)
當時,同事對「吃」的態度令我感到不可思議。吃東西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呀!如果連進食都嫌麻煩,該有多厭世?
萬萬沒想到,多年後……
(人生的色彩褪去中……)
以前那個什麼都懶、唯獨在吃這方面不嫌麻煩的我,完全無法想像自己有一天會說出這樣的話……。

必然的發胖之路

我很愛吃,這點是家人朋友都認證的,只要有我在,家裡基本上不會有東西放到過期或壞掉這種事發生。偏偏我是吃了就會胖的體質,身邊又不乏愛對我的身材指指點點的各式雞婆人,所以每次進食後都會充滿罪惡感而敦促自己努力運動。
我一直以來都有血糖不穩的毛病。
肚子餓沒什麼大不了,也可以忍受飢腸轆轆,但問題在於,「有時候」血糖太低會令我全身發軟且顫抖冒冷汗,非常不舒服(怪的是,我並不是每次肚子餓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即便補充了能量,這種癱軟無力又顫抖的狀態還會持續一小段時間,多少影響到我的工作狀況。幾次下來,只要身體有些預兆,我便會趕緊吃點東西,如果未能及時進食,就會不由自主地焦躁起來。還曾因為這個問題跟朋友有過幾次不愉快,這又是別的故事了。
醫生建議我少量多餐,維持血糖的穩定。
可是……小女子我可是為了一斗米就折腰的上班族呀,怎麼可能在上班時間不管不顧地進食?所以,即便公司訂的平價便當大多散發滿滿厭世氣息,我還是會盡量吃飽以儲備戰鬥能量,而且包包與辦公桌抽屜裡一定會放些方便偷偷塞進嘴裡而不被盯上的各式零食與沖泡飲,身體不太對勁就速速補充熱量,以免血糖過低。這些零食可說是上班時期必備的燃料──當然,我也知道這種方式不健康,但是當時也只能靠這些可以低調又快速的方式補給。
除此之外,工作上避免不了的大大小小聚餐,以及因為各種難以排解的精神壓力,也讓我偶爾會以「犒賞自己」為藉口去餐廳吃點好料的。
綜合以上總總(愛吃、預防性進食、聚餐、壓力式進食)便不難理解,為什麼我在上班族時期明明很少碰油炸物也不愛吃甜食,很少吃消夜又很認真運動(快走、有氧運動、瑜珈通通來),卻還是無可避免地以平均一年約1公斤的速度發胖。

傳說中的小鳥胃?

離開職場,轉為在家工作後,飲食習慣上有了一些轉變。
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宅在家,無需「拋頭露面」也就不怕「被人指教」,在外表的管理上自然而然就鬆懈了,到最後乾脆直接放飛自我,吃東西完全不忌口,點心宵夜全都來,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
運動更是從我的生活中默默退場。有時候工作忙起來,一整天的活動量可能只有從三樓走到二樓工作,中午與晚上從二樓走到一樓用餐,其他時間都是坐在電腦桌前,我曾經以計步器做紀錄,常常一天走不到300步──這點我後來有慢慢改善,有意識地增加自己的活動量。
這就怪了,不忌口又不太運動,體重卻未因此飆升,為什麼?
因為,這幾年我的食欲直直落,食量也大幅縮小
我以前就算不餓也會因為「嘴饞」而忍不住去覓食,但現在吃東西大多是「應付性」的,不要餓到就好,不要辜負阿母準備的辛勞。雖說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但問題是:我大部分的時候,都、不、想、吃。
一來是心理因素讓我一直處於厭世狀態,任何美食都不太能引起興趣,看到別人分享美食照,「哎呀,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哇哇!吃大餐耶」,這樣的羨慕不是沒有,但我羨慕的不是大家吃得真好,而是大家有那個動力去吃,會對美食抱持著期待。而我,漸漸失去那個「欲」。即便知道這種狀態越來越嚴重真的母湯啊母湯,卻也無能為力。
二來是為了餐後還能繼續動腦工作,三餐都是點到為止(5-6分滿),以免血糖一下衝高而昏昏欲睡。
三來則是我不必再害怕血糖低不舒服還要勉強繼續忙碌工作。在家工作的好處就是,如果餓了,我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去吃點東西,如果血糖低而不適,也可以直接躺下休息片刻,這些都讓我感到安心,不再需要提心吊膽怕自己在工作時間內身體癱軟,也就不再需要「預防性」地進食。
總之呢,我真的如醫生所建議的,少量,多餐,但進入肚子裡的熱量加總起來,可能只有過去的三分之二、二分之一,或更少。
長期下來,食量便下降了。
舉個例來說。
圈家久久一次的家庭聚餐都偏好一起去吃火鍋,我以前一個人吃一鍋沒問題,現在卻連三媽臭臭鍋那種小火鍋都吃不完,所以每次聚餐我都很聰明地挑選食量較好的大姪女當隊友,一起共食。
不過,也是有失算的時候。有一次不知何故兩人戰鬥力都很弱,其他人一人一鍋吃光光,我們兩個人共鍋吃不完,吃到一半還開始上演互推戲碼,拼命鼓吹對方多吃一點!
*補充說明:
我們是點很一般的單人牛肉鍋,圖裡的海鮮是其他人點的(為了豐富畫面才畫上去),而且附贈的那碗白飯我從來都不吃。
原本圈圈家食量最小的是小姪女,而我這幾年居第二,但最近驚覺她的食量似乎有超越我的趨勢......。
以水餃為例,以往多是一餐10~12顆,現在5顆水餃就能打發一餐。
難道,這就是我以前羨慕不已、夢寐以求的小鳥胃!?
不過體重倒是沒有隨著食量直線下滑,只是偶爾微幅上下波動,畢竟也確實到了代謝變差連呼吸也會胖的年紀,能維持已經算是不錯了。
這種食慾不振的狀況也會隨著壓力高低而時好時壞,前陣子嚴重時一餐吃兩三口都要成仙的狀況終究還是被阿母發現,為了不讓她擔心,餐餐都要強逼自己多吃幾口。
以前為了吃太多而煩惱,如今為了吃不下而心憂,人生,好難。

精緻與粗糙

寫著寫著,想起了在上份工作認識的一位書生型守衛大叔。
他是個對很多事都有所堅持的人,全身散發不同於其他守衛的氣質。他閱讀、練字、請家教學外文、練羽球會請專業教練,也熱愛美食。每每聊起吃食,他總是很認真地說什麼樣的食材該如何處理、如何品嘗等等。
我讚嘆他對生活的講究,也佩服他「懂吃」(不像我,吃不出好壞),但是,每次聽他聊這些,總有一股無以名狀的小壓力在內心一角發酵。
當時的我對這股壓力不明所以,後來才意會到,因為他把生活過得很精緻,對比之下,凸顯出我活得多麼粗糙。

罐頭pickle!

去年,在圖書館隨手借了李維菁的作品《罐頭pickle!》,插畫家是湯舒皮(Soupy Tang),我翻了幾頁就深深被擊中。
作者開篇便寫到,自己是一個不下廚的單身女子,也無心學做菜,後來還說,出門比飢餓更可怕,寧可躺在家裡與飢餓作戰。
翻到了這一頁:
現在的我想起過往,逐漸警覺,
或者,只是不喜歡自己,
所以始終不願意把款待自己、滋養自己當一回事,
粗糙地吃。
幻想未來的美景而粗糙地活現在,
彷彿自己只值得如此程度。
文字量不多,卻直觸我心。
一回過神來已經下單買了紙本書。
分享幾頁博客來的試讀頁,大概是這樣的風格。
以插圖來說,我個人最喜歡她與超商小弟同框、加了樹影的那兩頁,不過小女子我拍照技術實在不怎麼樣,有興趣請大家自己去翻閱囉。
從她的獨處中看到許多自己的影子與內心的縮影而備感共鳴。寂寞卻療癒,慢慢讀,不到十分鐘就可以讀完,成了我最常翻閱的一本書。
這是一本屬於大人的故事繪本,推薦給大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7會員
181內容數
1.以插圖搭配文字,分享個人的閱讀心得。 2.每月閱畢清單(盡量)無雷的短文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圈圈轉圈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內容沒有溫情,可能帶刺,可能冷血,可能不符合道德標準,不喜歡的人請直接跳出視窗,不必費心留言批判,指教我為人子孫的道理,感恩。
正是因為他們這些異於常人(褒意)的想法和不斷思索探究的精神,讓他們成為不凡的創作者吧。
建築不是主角,人才是。而這個人,不一定非是血親關係的才是家人。
憑著強大的求生意志在幾乎毫無生存機會的情況下活了下來,後續要面對的現實地獄卻沒有比較不殘酷。
世界上沒有善意的謀殺,無論秉持何種理由,都不該偷走死者的人生。
內容沒有溫情,可能帶刺,可能冷血,可能不符合道德標準,不喜歡的人請直接跳出視窗,不必費心留言批判,指教我為人子孫的道理,感恩。
正是因為他們這些異於常人(褒意)的想法和不斷思索探究的精神,讓他們成為不凡的創作者吧。
建築不是主角,人才是。而這個人,不一定非是血親關係的才是家人。
憑著強大的求生意志在幾乎毫無生存機會的情況下活了下來,後續要面對的現實地獄卻沒有比較不殘酷。
世界上沒有善意的謀殺,無論秉持何種理由,都不該偷走死者的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開心時才會長胖,心廣體胖嘛,心情好自然胃口好,吃得特別多,尤其出外旅遊,看到各種特色美食能不吃嗎?然而,朋友卻告訴我,他在不開心時才會發胖,理由是每次心情不好都想吃東西,尤其是甜品,為苦不堪言的生活注入一點甜,加上心情沮喪根本不想動,自然越來越胖。 當朋友問我不開心時會不會想吃東西?我搖
Thumbnail
每次工作中吃吃吃都會想說啊我就很辛苦啊 吃一下也是應該的 然後不知不覺就變胖了😭
我是一個食量不大又很挑食的女生,大學時期為了不浪費食物,同時也為了省錢,對三餐非常隨便。 就這樣到了大三大四,我的體力變不好,抵抗力下降,很容易生病,皮膚也容易過敏,當時我並沒有發現這是因為飲食習慣造成的,以為身體不好的狀態只是當時心理壓力導致。 後來,交男朋友後,常常去吃美食大餐,有一天我突然
Thumbnail
玫突然覺得自己真是勤勞,誰說胖子都很懶?想起幾年前,同事說:「我會這麼瘦,是因為懶,就算起床肚子餓,也懶得出門,想到叫uber 要去門口拿都懶,整天就沒吃了。」,另一枚同為竹竿身形的女工讀生直點頭,附議了他的話。 天線剎那接通了,玫想,原來我肥胖,是因為太勤勞。
Thumbnail
「妳吃那麼多還那麼瘦,吃不胖真好!」常常聽到這句話的我,選擇不解釋、不反抗⋯甚至有點藉著別人的認知,期望這一切是真的!畢竟家族遺傳⋯我是易胖體質。 隨著年紀增長,有些事情還是有點自知之明比較好,例如高中時期,身高165、三餐正常的我,就是58、60、63~聽起來⋯還好啊。直到某一次參加台北縣(對!
Thumbnail
讀著這本書,想著我的歷年減重歷程, 國小就胖到六十四公斤、高中胖到八十九公斤, 我從小到大先後減重七次, 減重時會認真運動, 試過爬樓梯、游泳、跳繩、跑步、健身、節食、騎腳踏車、吃藥、斷食等, (二月完成首次冬季斷食,紀錄為六十八小時) 一旦當我瘦下來,我又會狂吃一番,紓解壓力。 就這
Thumbnail
今天的記錄想分成身體和心靈兩部分來說。 我的連假比大家早兩天,心情非常輕鬆。我的身材應該有一部分是符合壓力胖(忘了哪裡看到的分析),照理說放假應該是會讓我吃的正常一點。不過放假的心情太愉快,這個愉快一直以來都跟食物連在一起。我的腦袋自動會把放假-開心-開心就是要吃,這幾個步驟相連。(但其實我對壓力
Thumbnail
曾經有個朋友這樣對我說:「以你的食量來說,真的是蠻瘦的。」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某部分算是中了丹妮婊姐口中的「基因樂透」,不算吃不胖,但可能骨架比較明顯,所以外觀看起來一直都是標準身材,總之「紙片人」或「肉肉的」這個形容詞跟我無關。 但是人總是不滿足的,每個人對自身的要求程度也不一樣,我總看不慣自己的
我非常喜歡吃美食,所以假日就揪著我媽到處去品嚐新的餐廳,但很神奇的是,幾乎像樣一點的餐廳,都有低消的要求,這是困擾我很多年的一件事,就好比胖子,一輩子都在減重的經驗相同,我好像一直不斷地在思考,我要如何才能不落痕跡的點餐,不用麻煩服務人員打包,就能吃得完。 胖子減重,大家都會同情他,感同身受,但在
Thumbnail
不反覆發胖的斷食調整 先說結論: 1.不吃正餐以外的食物 2.開始工作兩小時內要吃東西 3.睡前4-6小時不吃 不適合的斷食方法 1.因為限定時間,結果在8小時之內狂吃 2.起床沒有吃,就開始強度工作結果血壓血糖不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開心時才會長胖,心廣體胖嘛,心情好自然胃口好,吃得特別多,尤其出外旅遊,看到各種特色美食能不吃嗎?然而,朋友卻告訴我,他在不開心時才會發胖,理由是每次心情不好都想吃東西,尤其是甜品,為苦不堪言的生活注入一點甜,加上心情沮喪根本不想動,自然越來越胖。 當朋友問我不開心時會不會想吃東西?我搖
Thumbnail
每次工作中吃吃吃都會想說啊我就很辛苦啊 吃一下也是應該的 然後不知不覺就變胖了😭
我是一個食量不大又很挑食的女生,大學時期為了不浪費食物,同時也為了省錢,對三餐非常隨便。 就這樣到了大三大四,我的體力變不好,抵抗力下降,很容易生病,皮膚也容易過敏,當時我並沒有發現這是因為飲食習慣造成的,以為身體不好的狀態只是當時心理壓力導致。 後來,交男朋友後,常常去吃美食大餐,有一天我突然
Thumbnail
玫突然覺得自己真是勤勞,誰說胖子都很懶?想起幾年前,同事說:「我會這麼瘦,是因為懶,就算起床肚子餓,也懶得出門,想到叫uber 要去門口拿都懶,整天就沒吃了。」,另一枚同為竹竿身形的女工讀生直點頭,附議了他的話。 天線剎那接通了,玫想,原來我肥胖,是因為太勤勞。
Thumbnail
「妳吃那麼多還那麼瘦,吃不胖真好!」常常聽到這句話的我,選擇不解釋、不反抗⋯甚至有點藉著別人的認知,期望這一切是真的!畢竟家族遺傳⋯我是易胖體質。 隨著年紀增長,有些事情還是有點自知之明比較好,例如高中時期,身高165、三餐正常的我,就是58、60、63~聽起來⋯還好啊。直到某一次參加台北縣(對!
Thumbnail
讀著這本書,想著我的歷年減重歷程, 國小就胖到六十四公斤、高中胖到八十九公斤, 我從小到大先後減重七次, 減重時會認真運動, 試過爬樓梯、游泳、跳繩、跑步、健身、節食、騎腳踏車、吃藥、斷食等, (二月完成首次冬季斷食,紀錄為六十八小時) 一旦當我瘦下來,我又會狂吃一番,紓解壓力。 就這
Thumbnail
今天的記錄想分成身體和心靈兩部分來說。 我的連假比大家早兩天,心情非常輕鬆。我的身材應該有一部分是符合壓力胖(忘了哪裡看到的分析),照理說放假應該是會讓我吃的正常一點。不過放假的心情太愉快,這個愉快一直以來都跟食物連在一起。我的腦袋自動會把放假-開心-開心就是要吃,這幾個步驟相連。(但其實我對壓力
Thumbnail
曾經有個朋友這樣對我說:「以你的食量來說,真的是蠻瘦的。」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某部分算是中了丹妮婊姐口中的「基因樂透」,不算吃不胖,但可能骨架比較明顯,所以外觀看起來一直都是標準身材,總之「紙片人」或「肉肉的」這個形容詞跟我無關。 但是人總是不滿足的,每個人對自身的要求程度也不一樣,我總看不慣自己的
我非常喜歡吃美食,所以假日就揪著我媽到處去品嚐新的餐廳,但很神奇的是,幾乎像樣一點的餐廳,都有低消的要求,這是困擾我很多年的一件事,就好比胖子,一輩子都在減重的經驗相同,我好像一直不斷地在思考,我要如何才能不落痕跡的點餐,不用麻煩服務人員打包,就能吃得完。 胖子減重,大家都會同情他,感同身受,但在
Thumbnail
不反覆發胖的斷食調整 先說結論: 1.不吃正餐以外的食物 2.開始工作兩小時內要吃東西 3.睡前4-6小時不吃 不適合的斷食方法 1.因為限定時間,結果在8小時之內狂吃 2.起床沒有吃,就開始強度工作結果血壓血糖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