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哲學開創者 十問尼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會看見什麼?深淵也在凝視你!沒有可怕的深度,就沒有美麗的水面!
我有問題想問尼采。大家都說哲學家是瘋子,你是瘋子嗎?
那些聽不見音樂的人,以為跳舞的人是瘋子!1889年1月3日,我在義大利杜林(Torino)的大街上被警察帶回家。當時我在廣場看見一匹馬被車夫鞭打,上前抱住馬的脖子,整個人倒在地上,哭著說:「我受盡痛苦的兄弟啊!」
我還寫了幾封信給朋友,內容語無倫次。朋友接信後趕來幫忙,他看見我用手肘猛捶鋼琴,邊哭邊唱「酒神之歌」,於是把我送進精神病院。難道我真的發瘋了嗎?
讓我發瘋的不是哲學!應該是其他身體、生理的問題,但當時醫學還搞不清楚。再說一次,那些不愛思考的人,以為蘇格拉底、第歐根尼、赫拉克利特全是瘋子!
你從小就不調皮搗蛋,為什麼跟一般男孩不一樣?
1844年,我生於普魯士,生日和國王同一天,因為這個巧合,爸爸用國王的名字為我取名。這樣的好處是,小時候我過生日都是全國同慶的日子。我的爸爸是牧師和教師,在我5歲時過世,媽媽沒有再嫁。我在家中有祖母、兩個未婚姑媽、媽媽和妹妹,性格多了女性的細膩。
學校裡,男孩搗蛋、打架、惡作劇。但我不玩這些粗魯的把戲,我常常給同學朗誦聖經,能把男孩感動到哭,大家叫我「小牧師」。有一回同學疑問聖經的故事是真是假?我點燃一束火柴,放在手掌心,忍住痛直到火柴燒盡,同學說我像「聖殿的耶穌」。
你什麼時候進入哲學的世界?
我20歲進波昂大學,研究神學和希臘古典文學。讀書給我更多的休息,引導我散步在別人的知識與靈魂中。我和媽媽起衝突,又讀了大衛.史特勞斯的《耶穌的生平》,我發覺信仰就是不想知道真相是什麼,失去對上帝的信心,於是放棄神學,轉讀萊比錫大學。在那兒,我發現叔本華的書《意志與表象的世界》。連續兩個星期,我每天讀到凌晨兩點,六點一到起床又讀,反覆咀嚼一字一句,感覺叔本華親身對我說話,像一面鏡子,我意外看見世界、生命、自我的本性。
叔本華在說什麼?
叔本華說,世界分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表象就是人所看見和感受的一切。意志不是人的內心,而是成就世界的本體,有點像宇宙中的母體。意志不合理且盲目,這打破「上帝」有固定的方向。
叔本華常在一個餐廳吃飯,用餐前,他會放一枚金幣在桌上。用餐後再把金幣收回口袋。日復一日,侍應生終於受不了,問他是什麼意思?叔本華說這是他跟上帝在打賭,如果有一天,餐廳裡的軍官會談論馬、女人、狗以外的話題,他就把金幣捐給教堂。這是他和上帝沉默的賭注,跟侍應生沒關係!
這不是白天撞到鬼嗎?這到底什麼意思啊?
人的行為、思考都在「意志」中,但意志往哪兒去?意志也不知道。好像「黑洞」會吸光宇宙,為什麼要這樣?不知道,只知道會這樣。而人的欲求不會滿足,不滿足造成失望,失望帶來絕望。叔本華曾將意志比喻成「伊克西翁之輪」。伊克西翁是古希臘的國王,因爲惹怒了宙斯,被綁在一個輪子上,永遠不停旋轉。意思是人就像伊克西翁,被綁在意志的輪子上。叔本華是「悲觀主義」。他認為只有天才能創造藝術,但藝術不能治療,只能止痛。好像嗎啡不能救你的命,但可以讓你死得舒服一點。
這在講什麼鬼?一時不懂沒關係,我也是拚了命才搞懂。叔本華說的是,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天才選擇孤獨!因為天才手指向天空,凡人只看見他的手。只有另一個天才能看見手指的宇宙!
你怎麼和華格納成為戰友的呢?
23歲時,我被徵召入伍。我有高度近視又是寡婦的獨子,理應免除兵役,但我決定從軍,沒想到我從馬上摔下來,嚴重扭傷。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戰爭放過我,但我沒有放棄成為戰士的想像。
如果世界上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回到大學,我畢業後破格成為瑞士巴賽爾大學的教授。哲學以外,我最愛音樂。我會彈鋼琴,也能作曲。我認為,沒有音樂,生命將是一個錯誤!我拜訪一位跟我一樣熱愛叔本華的音樂家華格納。華格納大我31歲,我寫出第一本書《悲劇的誕生》,就把手稿送給他的妻子科西瑪當生日禮物。
你的第一本書《悲劇的誕生》在寫什麼?
希臘藝術崇拜兩個神,酒神狄奧尼索斯和日神阿波羅。酒神代表飲酒、狂喜、直覺、冒險,是音樂、舞蹈、戲劇之神。日神代表和平、智識、邏輯、審美,是繪畫、雕刻、史詩之神。
酒神精神誕生悲劇,悲劇幫助人征服生命虛無。但受蘇格拉底影響,後人花太多力氣在邏輯思辨,強調理性,失去酒神的崇拜。而這個精神的復興,將落在華格納的身上。我認為他的歌劇不光有動人的音樂,更有偉大的思想!
你為什麼和華格納分道決裂?
我從古典文學轉到哲學,熱血沸騰招來的不是喝采,而是冰塊。原來堂堂爆滿的教室,剩下兩個外系的學生。只有華格納挺身支持我,我們共同舉辦了「拜律特音樂節」。華格納創作26年,全長15小時的「尼伯龍根的指環」盛大上演。4天3夜觀眾超過3萬人,來的都是王侯、權貴、巨富,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音樂會,華格納聲望到達頂峰。我看見他沉醉在名利,完全忘了理想,心情降到冰點。
我悄悄離開,一句話也沒說,轉而在哲學和自由意志中尋找出路。我用格言手法批判傳統哲學,用影射方式諷刺華格納,寫出《人性,太人性的》,並把書寄給他,他則寄新作《帕西法爾》的劇本回報我,互動到此結束。
你如何愛上莎樂美?
1879年,35歲的我身心崩潰,不得不辭去教職。我以為自己要死了,交代妹妹:「不要有神父或任何人,在我的墳墓前說虛假謊言!」沒想到病情好轉,生命走出黑暗,看見陽光,恢復寫作的能量。
這時我遇見莎樂美(Louise von Salomé),照耀我的是愛情之光。莎樂美是作家,也是名媛,美麗與智慧兼具。我向她求婚卻被拒絕。她欣賞我,但我太鋒利,她選擇我的好朋友保羅.瑞(Paul Rée)。當初就是保羅介紹她給我的。
我再一次靜靜離開。這一次不是氣憤,而是心碎。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我變得更孤獨,寫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那個時代出版書,是作者要給出版社錢,出書能賣再分錢給作者。曠世巨著通常沒人看好,結果只賣出40本,送給朋友7本。只有一個人回信感謝,沒有收到一句讚美。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要說什麼?
查拉圖斯特拉是古代波斯的先知,我藉著他的口,宣稱「上帝已死,人類當成為超人!」人類不是目的,是橋樑,是猿猴到超人的過渡。在超人之後,會到「永恆回歸」。
1900年,尼采離開來不及讚賞他的人世,極少人為天才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
梁啟超、胡適、魯迅、陳獨秀……沙特、卡繆、湯瑪斯曼、赫曼赫塞、茨威格、蕭伯納、榮格、希特勒……看到《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本書都淚流滿面,但他們都活躍在多年以後……沒有尼采,我們也看不到這些電影,《大國民》、《2001太空漫遊》、《現代啟示錄》、《今天暫時停止》、《鬥陣俱樂部》、《駭客任務》、《鳥人》……但尼采活著的時候,只有他為自己流淚!
  「我的時代尚未到來,唯有明天後的時日是屬於我!」尼采的身體快速變差,眼睛和心靈都接近失明。1889年終於戲劇性崩潰,媽媽和妹妹把他從病人院領出來照顧。有一次他看到妹妹哭泣,問:「妳為什麼哭?難道我們不快樂嗎?」又有一次聽到別人談書,他說:「我也寫過很多很棒的書呢!」
  我認為讀尼采,不要去傷腦的思考這樣的帝國大廈會不會倒?而要去欣賞每一幅畫,就是不要深究他的哲學結構,而去品味他寫的每一句話。
  我們未必能看清整個星系,但我們可以欣賞每一顆星星!讀尼采,不要問尼采在想什麼?要問自己在想什麼?
  哲學家有時候瘋瘋的,但不是瘋瘋的就是哲學家!說哲學家都是瘋子的人,是不敢凝視深淵的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5會員
960內容數
當心中的夢想火苗燃起,需要的是「燃料」去推動夢想,但是去哪裡取燃料呢?媒體只能告訴你,誰成功了,只有表面,沒有深入。學校也一樣,只能告訴你那些人很偉大;沒辦法告訴你,他們是「如何」成功的?「為什麼」他們可以有不一樣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郝廣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但聽不見... -追蹤、訂閱《郝廣才 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周四更新,每月8篇文章。
超過一百部電影、無數廣告影片都用薩提(Erik Satie)的音樂當配樂,但一般人不知道。為什麼他的音樂流傳這麼廣,知道的人卻... -追蹤、訂閱《郝廣才 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周四更新,每月8篇文章。
藝術在幹什麼? 是為世界創造全新的美麗嗎?還是創造全新的眼光看世界... -追蹤、訂閱《郝廣才 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周四更新,每月8篇文章。  
一個人有幾次生命? 兩次。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常常從四十歲開始。   我有問題想問榮格。請你在一生挑一個日子... -追蹤、訂閱《郝廣才 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週二、周四更新,每月8篇文章。
如果明天會死去,今天要留什麼給世界? 2017年9月19日,建築大師安藤忠雄(Tadao Ando)向大阪市長吉村洋文提案... -追蹤、訂閱《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神如果想寫詩,會叫誰來寫? 泰戈爾。他的心像飛鳥,可以在任何人的眼睛找到天空。即使是錯誤,他也能用美的角度來原諒;即使是苦痛...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四為你說故事。
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但聽不見... -追蹤、訂閱《郝廣才 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周四更新,每月8篇文章。
超過一百部電影、無數廣告影片都用薩提(Erik Satie)的音樂當配樂,但一般人不知道。為什麼他的音樂流傳這麼廣,知道的人卻... -追蹤、訂閱《郝廣才 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周四更新,每月8篇文章。
藝術在幹什麼? 是為世界創造全新的美麗嗎?還是創造全新的眼光看世界... -追蹤、訂閱《郝廣才 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周四更新,每月8篇文章。  
一個人有幾次生命? 兩次。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常常從四十歲開始。   我有問題想問榮格。請你在一生挑一個日子... -追蹤、訂閱《郝廣才 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週二、周四更新,每月8篇文章。
如果明天會死去,今天要留什麼給世界? 2017年9月19日,建築大師安藤忠雄(Tadao Ando)向大阪市長吉村洋文提案... -追蹤、訂閱《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神如果想寫詩,會叫誰來寫? 泰戈爾。他的心像飛鳥,可以在任何人的眼睛找到天空。即使是錯誤,他也能用美的角度來原諒;即使是苦痛...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四為你說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庫薩的尼古拉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事物能如此地筆直,以致於比它自己更直;也沒有一個事物能如此真實,以致於比它自己更加真實。」人的精神始終有著向無限性追求的傾向,但那樣的無限性卻又永遠不可能透過理性真正達致。於是人最積極的「有知」便是「無知」,是自身有限性與可完善性的表達,而這才帶我們趨近無限。
Thumbnail
哲學家叔本華:「如果一位音樂家知道他的聽眾除了一兩個人以外全都是聾子,他還會因為他們的熱烈鼓掌而感到榮幸嗎?」(《我愛身份地位》,艾倫.狄波頓,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尼采在批判價值的同時,又肯定價值;展露價值的同時,又在漠視價值。 因為一整個就是進程而已,尼采不希望我們經由哲學追求真理,而終於抵達崇高無上的價值後,卻因此止步不前。 因為價值裡,有生生不息,。 但是講出來之後,彷彿就被做成雕像,讓其他生命活不出自己,所以只好再批判自己一次。 這種結果,就是有智慧。
Thumbnail
西元前三世紀,斯多葛派由芝諾創立。根據第歐根尼的紀錄,當時還是商人的芝諾在希臘無意間從一位書商那讀到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其中對蘇格拉底的描述讓他印象深刻,因此走上哲學之路。我們對愛比克泰德所知甚少,出生時可能是奴隸,他的名字說明他的身份地位,希臘文 épiktétos即表示「買來的」。
Thumbnail
這本書帶領讀者進入E.M.齊奧朗的世界,探討憂鬱時期的思想與見解。引人深思,是一部充滿哲學意涵的作品。
Thumbnail
《尼采與哲學》是在教導我們把批判性當工具,植入事件內部,找到價值,再藉由批判性橫向連通、縱向貫穿,再找到思維的系譜,最後看見永恆的邏輯。 而批判與價值都只是路上的風景,肯定價值後再漠視價值,只為不要讓價值所迷惑,還要活著,強烈地活著。
Thumbnail
  聽說哲學史有兩種教法,一種是從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Thales)教起,按時間序(先蘇哲學、蘇柏亞、中世紀哲學、現代哲學)一路講下來;另一種則是從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Descartes)講起,而我有幸第一次接觸哲學史便是從笛卡兒談起。為什麼是從笛卡兒談起?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只是聽著老師說笛
Thumbnail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Thumbnail
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 (Norbert Wiener; 1894-1964)61 在他的自傳《曾經的神童﹕我的童年和少年期》(Ex-Protigy: My Childhood and Youth) 中的第十四章戲說﹐要描繪伯特...
庫薩的尼古拉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事物能如此地筆直,以致於比它自己更直;也沒有一個事物能如此真實,以致於比它自己更加真實。」人的精神始終有著向無限性追求的傾向,但那樣的無限性卻又永遠不可能透過理性真正達致。於是人最積極的「有知」便是「無知」,是自身有限性與可完善性的表達,而這才帶我們趨近無限。
Thumbnail
哲學家叔本華:「如果一位音樂家知道他的聽眾除了一兩個人以外全都是聾子,他還會因為他們的熱烈鼓掌而感到榮幸嗎?」(《我愛身份地位》,艾倫.狄波頓,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尼采在批判價值的同時,又肯定價值;展露價值的同時,又在漠視價值。 因為一整個就是進程而已,尼采不希望我們經由哲學追求真理,而終於抵達崇高無上的價值後,卻因此止步不前。 因為價值裡,有生生不息,。 但是講出來之後,彷彿就被做成雕像,讓其他生命活不出自己,所以只好再批判自己一次。 這種結果,就是有智慧。
Thumbnail
西元前三世紀,斯多葛派由芝諾創立。根據第歐根尼的紀錄,當時還是商人的芝諾在希臘無意間從一位書商那讀到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其中對蘇格拉底的描述讓他印象深刻,因此走上哲學之路。我們對愛比克泰德所知甚少,出生時可能是奴隸,他的名字說明他的身份地位,希臘文 épiktétos即表示「買來的」。
Thumbnail
這本書帶領讀者進入E.M.齊奧朗的世界,探討憂鬱時期的思想與見解。引人深思,是一部充滿哲學意涵的作品。
Thumbnail
《尼采與哲學》是在教導我們把批判性當工具,植入事件內部,找到價值,再藉由批判性橫向連通、縱向貫穿,再找到思維的系譜,最後看見永恆的邏輯。 而批判與價值都只是路上的風景,肯定價值後再漠視價值,只為不要讓價值所迷惑,還要活著,強烈地活著。
Thumbnail
  聽說哲學史有兩種教法,一種是從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Thales)教起,按時間序(先蘇哲學、蘇柏亞、中世紀哲學、現代哲學)一路講下來;另一種則是從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Descartes)講起,而我有幸第一次接觸哲學史便是從笛卡兒談起。為什麼是從笛卡兒談起?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只是聽著老師說笛
Thumbnail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Thumbnail
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 (Norbert Wiener; 1894-1964)61 在他的自傳《曾經的神童﹕我的童年和少年期》(Ex-Protigy: My Childhood and Youth) 中的第十四章戲說﹐要描繪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