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4|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螢幕前的寂寞之歌 談小玉退出網紅行業事件

紅的是一個人,還是一個角色?
距離網紅小玉退出YouTube已經過了幾年,公視也推出了一部紀錄片《為寂寞在唱歌》以網紅特真實生活為主題,紀錄網紅們不為人知,黑暗的一面。
「小玉這個人,從來都不是一個真實的人,他只是一個角色,我知道沒有人這樣演,所以我這樣演給觀眾看。」
這是網紅小玉,朱玉宸在接受訪問的時候,對於「小玉」的說法,他認為這個頻道並不是屬於他自己,而是刻意放大性格的某些部分而製造出來的一個角色。
成為YouTuber,到退出YouTube
一開始開始製作YouTube影片的他,動機很單一,只是「想紅」而已,他也參加過偶像的培訓,但很快就發現偶像明星的市場競爭激烈,而且市場的供需已經過度飽和了。
於是小玉選擇轉戰當時他覺得有商機的YouTube市場,與當時只剩下兩萬元的合作夥伴笑笑,帶著「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一定要做成功」的心態,投入了YouTube這個行業,那段時間的他其實也十分的迷惘,甚至做過搭鷹架的工作,就如他的歌曲「沒用的大學生」中,為了在社會上取得一席之地,只得自己找出一條路生存。
在構思影片內容的時候,他們最大的考慮點就是「怎麼樣可以吸引更多的流量、更多的觀眾」,於是在螢幕前塑造出了一個敢瘋、敢玩、什麼都敢做的「屁孩」角色小玉,小玉這個角色的言行舉止要十分的誇張,表情變化也要十分浮誇,搞笑程度超過了一般人的標準,而影片的題材則是越獵奇越好。
因為網路上沒有這樣的人,但觀眾愛看,所以我就演出這樣的角色。
這樣的形象打中了許多青少年族群的TA,卻也讓「小玉」的形象充滿了爭議,隨著越來越多爭議性的影片內容拍攝,也越來越多的攻擊,甚至還有恐嚇電話的出現。
在這期間小玉也接連拍攝了幾支影片,是他在社交軟體上與酸民直接對話,甚至還約到了一個酸民專程從高雄搭高鐵上臺北,直接面對面的交鋒,我們在這些言論之間,看到酸民的態度十分的激烈,也毫不留情的人身攻擊,甚至針對他的長相進行抨擊。
朱玉宸坦承自己在拍片過程當中的壓力很大,基本上是24小時,除了睡覺之外沒有辦法休息的,觀眾要的是創意,所以他連在打電動的時候,都要構思下一部影片的題材。
即使真的想不到好的題材,可是卻還是要照著排程好的發片頻率上片,在為了衝流量的前提之下,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與精力去考慮該題材是否會引起負向的迴響,在如此竭盡心力產出內容後,還要面對這些酸民的言論。
就這樣充滿爭議的做了一段時間,也累積了人人欣羨的收入後,一個影片《喝喝看人奶是什麼味道》,引發的母乳事件將小玉推上了風頭浪尖,開始被各界質疑、抨擊,小玉本人也出來道歉,這件事加上前面許多的爭議性議題,讓小玉的形象一落千丈,頻道經營的狀況也大不如前。
此時,小玉做了一個決定,退出YouTube,並且向所有觀眾坦承最真實的自己,朱玉宸在經營YouTube的過程中,患上了重度憂鬱症,他的病情一度嚴重到甚至一看到窗戶就想跳樓,認為除了像家人一樣的笑笑之外,「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接受我,不管是幕前還是幕後的我。」
他說這就是朱玉宸,最真實的他自己,不是螢幕前那個裝瘋賣傻的屁孩,他也在中央大學的演講中談到,誰24歲了還會這樣瘋狂呢?螢幕前的他就如同《JOKER》片中,那個努力搞笑博取群眾關注的小丑,回到幕後的寂寞與憂鬱,箇中滋味只有自己能夠明白。
光鮮亮麗背後,心理最深的一塊是什麼?
小玉這個頻道的初衷是想火,在現今這個世代想火,最快的方法就是讓自己成為爭議,或者透過一些獵奇的內容吸引眼球,比如黃安與周子瑜的事件,不可否認的讓周子瑜被更多人認識。
從第一支受到關注的影片《用電蚊拍烤肉》,「屁孩」、「瘋狂」的形象就可見一斑,這個形象成功之後,經營者當然會認為這樣的品牌形象可以達成流量的目標,在設定未來的經營方向時,也朝著這部分去經營。
那時候的他,迷茫,卻也有夢想。
朱玉宸用了千方百計也想達成「紅起來」的夢想,我認為這也與他所處的年齡、社會環境有關,透過名氣可以收獲一定的認同感,並且獲得「自己不一樣」的獨特性,連帶產生了優越感,而裝瘋賣傻的形象不見得是他喜歡的,卻達成了這兩者,滿足了部分的心理需求。當然經濟與現實條件,也是他所考慮的,但無論是這些認同、優越、物質滿足,都不過是一時的,這些心理訊息的強度,遠遠不足以支撐他在這個行業當中,要面對的極大壓力。
這些壓力,也有部分透露在他的作品中,例如一首原創的歌曲《社會亂源》,即使還是用著符合幕前形象的戲謔、搞笑風格,可是歌曲裡面的核心思想與情緒,卻是確確實實的來自朱玉宸本身的心聲。
便利商店的拍攝,酸民窮追不捨,身為Youtuber沒有難過的資格,我覺得可以寫進我的歌,因為我是個假哭的垃圾。
他坦露這些爭議與批評的聲音,確實為他帶來了流量,不只支持他的鐵粉,酸民也是固定收看他拍攝的作品,在留言處謾罵,影片多了點閱率,靠著這些點閱率,讓他一年的總收入邁向了九百多萬,但他也開始思考,做這些除了賺錢,究竟還有什麼意義?每天逼著自己剪片,上片,殊不知自己的精神狀態也開始不穩定了。
螢幕前的那個人,並不是我吧?
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就喜歡當個丑角,尤其是刻意、誇張化、戲劇效果的丑角,一個人會成為這樣的丑角,通常都是為了討群眾開心,群眾需要這樣的人,對群眾來說,不過是茶餘飯後的笑柄,對於扮演丑角的人來說,卻是脫不下的人格面具。
每個人應對許多場合時,都會發展出適應環境/他人的一套行為模式,這樣的行為模式大部分都只是片面的自我,這個概念在分析心理學當中稱作「人格面具」,我們每個人的自我都是由許多人格面具構成的,也在學著跟這些人格面具共處。
就像朱玉宸在螢幕面前的形象「小玉」,是他的一個人格面具,紅起來的是這樣的人格面具,被批評的也是這樣的人格面具,對於他的自我來說,幾乎沒有時間與「自我」相處,久而久之他也會產生自我價值與形象的懷疑。
就如同他對笑笑說過的,認為沒有人接受的了他,在人格面具的狀態下處久了,又加上高度的壓力,以人格面具的姿態面對大眾,已經刻意塑造的形象卻仍然會被人厭惡,這讓他更加懷疑,未經塑造的那個「自我」價值與存在的意義,也因此產生了許多憂鬱、焦慮、失自我感的情緒。
在螢幕前,很不真實,在螢幕後,卻只想崩潰,費盡心思討好群眾,更能夠明白群眾的關注與掌聲來得快去的也快,在他經營的過程當中,「價值」是交由群眾衡量的,反而沒有時間好好的探尋真正的自我價值。
眼光來的快,去得也快,我得追上別人
我是一個沒有用的大學生,出了社會沒工作 沒人愛 沒人疼
小玉在歌裡唱出了面對現實的無奈,也指出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當中,隨時都會覺得自己追不上別人,在網紅的市場裡,即使製作的東西再好,再耗費心思,沒有人看,一樣會被市場淘汰,因此必須要一直產出,一直穩定的維持流量,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
在這個不斷競爭、比較的壓力之下,也經常產生自卑與自我懷疑的心理,相對整個弱肉強食的市場,競爭就像一個巨大的陰影,尾隨於我們的身後,像小玉在經營的過程中,不斷認為「我做的不夠好」、「我要做到更好」,這種原先起源於自卑情結的補償心理,在環境壓力之下所加深,補償心理(對於優越感的追求)相對也變得更加強烈。
結語
無論是什麼樣職業,這樣高競爭與高壓的市場,基本上是一個普遍存在於當今世代的議題,尤其是在網紅、明星相關要面對公眾,並且收入直接來自公眾檢核的行業,公眾與潮流又是如此捉摸不定。
於是常常會看見公眾人物憂鬱症的案例,在螢幕前、鏡頭後的寂寞之歌,並不是只有一個人,而是一個社會、一個集體,所吟唱成的寂寞之歌。
延伸影片:公視紀錄片為寂寞在唱歌,網紅小玉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