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孕日記 EP 8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說起來,備孕的歷程中最辛苦的不是吃的那些藥、花的那些錢,而是一路上自己對自己的打擊。這之中很令人驚嚇的是那些成長過程中,從人際互動或各式媒體有意無意接收到的,關於所謂女性的社會任務、女體的價值......等等概念,進而對自己產生的制約也好,潛移默化也好,或者我覺得更像是某種「暗示」的東西,在一次次的失落把你擊垮之後,會跳出來為你代言,和「定義」你。
記得大三那年的那堂影響我至深的表演課,有一次課堂分享,主題是什麼我已經忘了,大抵是分享重要的人或是體驗之類的,我提到當時我交往了一年左右的男友(也就是現在的先生),說著說著情緒還有點激動,我說,跟他在一起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女人。

嗯。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的意思是,我第一次體會到能夠在一個人的面前展現自己的醜陋、脆弱、不堪,並被好好地承接,同時也因此第一次看見我心中最柔軟的那一個部分。而我把這千頭萬緒化為一個簡單的代名詞--「女人」。
喔好,不要對過去的自己太過嚴苛,因為那時的我確實是第一次感覺到身為一個社會標準的女性的好處,有點像是:如果這樣就是一個所謂「女人」,那我現在能夠享受它了,多虧了我的愛人。這樣的感覺。因為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去標示性別一直都是令人十分不自在的一件事。不管是師長親戚或是路人對自己的態度,還是我與同儕相處的經驗,都時常只讓人覺得不舒服甚至恐懼。《備孕日記》開始時,是發表在一個名為《作為一名生理女性》的部落格裡,我在介紹詞裡提到,從小到大我最能感覺到自在和舒服的時刻,都是當我不需要去意識到性別的時刻--不管是和一群不會讓我意識到自己的性別的朋友相處在一起,還是在工作場合中每個人都是作為「人」在彼此尊重和相處,而不是作為異/同性去競爭、合作,還是吸引、排斥,這樣的互動時刻。雖然那些費洛蒙交互作用的關係並沒有「不好」(甚至有時候,以我這種愛看熱鬧的個性憑良心講,可能非常「精彩」),但是當團體裡大家更重視身而為人的本質時,對我而言是讓人更舒服和自在的互動。
然而開始備孕之後,或者說開始思考到生育這件事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即便我生命中花了很大的力氣去抗議和拒絕那些不能代表任何重要的事情的,在人身上的種種刻板標籤,那些要求和期待,但就生物的構造上,確實是有一些東西有根本性的差異,而且無法跨越。這也是為什麼當我看到一名網路紅人的超音波照片冒稱懷孕時,感受到難以言喻無法化解的悲傷,即使認同和外徵已如願,
但身體還是註定會讓你失望......
(待續)
avatar-img
5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nggi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他們一個一個進入下一個階段,而你獨自坐在醫院的餐廳裡,飯還是要吃,因為你還是那個「馬拉松選手」 ,只是從此之後你的賽程沒有人可以分享了......
突然覺得自己好像什麼創傷後的倖存者,不但沒有黑化,反而懷抱著聖母瑪莉亞般的慈悲心......
我覺得只要曾經嘗試懷孕,或是懷孕成功,或是有想像過懷孕這件事情的女性,應該都會一度覺得:「如果我真的懷孕了,我(的身體)會知道的。」我們都想像身體會有一些異狀,有些和平常不同的感覺,或是突如其來的靈感或直覺,讓我們確定自己懷孕了。但其實不是這樣。
那個「床」跟一般婦科的診療間舒適的沙發床可不同,是冰冰冷冷的鐵板,加上醫院的空調和緊張的心情,和唯一入得了眼簾的白花花天花板,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沒有最冷只有更冷。
本篇內容大致為將2021年7月22日錄製的音檔轉錄成文字,以供其實不諳台語的說話對象/主角觀看。
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到備孕隨之而來的壓力的面貌。
他們一個一個進入下一個階段,而你獨自坐在醫院的餐廳裡,飯還是要吃,因為你還是那個「馬拉松選手」 ,只是從此之後你的賽程沒有人可以分享了......
突然覺得自己好像什麼創傷後的倖存者,不但沒有黑化,反而懷抱著聖母瑪莉亞般的慈悲心......
我覺得只要曾經嘗試懷孕,或是懷孕成功,或是有想像過懷孕這件事情的女性,應該都會一度覺得:「如果我真的懷孕了,我(的身體)會知道的。」我們都想像身體會有一些異狀,有些和平常不同的感覺,或是突如其來的靈感或直覺,讓我們確定自己懷孕了。但其實不是這樣。
那個「床」跟一般婦科的診療間舒適的沙發床可不同,是冰冰冷冷的鐵板,加上醫院的空調和緊張的心情,和唯一入得了眼簾的白花花天花板,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沒有最冷只有更冷。
本篇內容大致為將2021年7月22日錄製的音檔轉錄成文字,以供其實不諳台語的說話對象/主角觀看。
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到備孕隨之而來的壓力的面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從自卑到自信的默默轉變過程,透過努力學習與改變,最終成為受人喜愛和追求的人。作者鼓勵所有面臨類似困擾的人,無論年齡和時機,改變永遠不會太晚。努力和堅持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身份的標籤 從小到大,我們確實被賦予了許多身份標籤,比如「乖孩子」、「優等生」、「好妻子」等等。這些標籤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讓我們不自覺地去迎合外界的期待。然而,這樣的過程容易讓我們迷失自我,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 性別的不平等 在許多文化中,女性面臨的標籤和期待遠比男性多。從小,女孩
Thumbnail
這篇描述孕婦的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以及與生育相關的種種考量,說明懷孕帶來的影響。懷孕、生產、育兒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也是女性應該擁有完全同意權的一個選擇,需要仔細評估、決定的事情,選擇了就去體驗、去面對、去感受。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小時候到去年一月的故事的記錄,講述我在一個生理女性的身體裡住著一個十歲的小男孩,以及我們對自己性別和身份的探索和過程。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記錄小時候到去年一月的事情。
Thumbnail
他從小就不覺得自己是女生。 不管是喜好、行為舉止,尤其是愛掀裙子常被大人訓斥,他覺得自己跟所謂的“女生”沾不上邊。
Thumbnail
過了生日後,突然比起以往都要更意識到母胎單身的標籤;其實不是過了生日就變得特別渴望愛情,而是周圍人有意無意的關心使然,好奇心隨之湧現而出。但比起追根究柢會單身的原因為何,更感到困惑的是:一個人是如何愛上另一個人?
Thumbnail
身為女性,妳是否從小到大到大常被說:「妳這樣不像女生。」、「一個好女生,不會這樣做。」、「生為一個女生,妳不該.....(以下省略一萬字)。」似乎只要是女性就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因此從小候我就蠻討厭「被當女生」這件事,只因為「我是女生」我就必須承擔諸多限制和枷鎖以及不合理的完美期待。
Thumbnail
從大學開始我就生活在男性佔多數的環境中,這篇文章談及了在工作及生活中對於女性角色的看法以及性別歧視的困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從自卑到自信的默默轉變過程,透過努力學習與改變,最終成為受人喜愛和追求的人。作者鼓勵所有面臨類似困擾的人,無論年齡和時機,改變永遠不會太晚。努力和堅持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身份的標籤 從小到大,我們確實被賦予了許多身份標籤,比如「乖孩子」、「優等生」、「好妻子」等等。這些標籤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讓我們不自覺地去迎合外界的期待。然而,這樣的過程容易讓我們迷失自我,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 性別的不平等 在許多文化中,女性面臨的標籤和期待遠比男性多。從小,女孩
Thumbnail
這篇描述孕婦的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以及與生育相關的種種考量,說明懷孕帶來的影響。懷孕、生產、育兒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也是女性應該擁有完全同意權的一個選擇,需要仔細評估、決定的事情,選擇了就去體驗、去面對、去感受。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小時候到去年一月的故事的記錄,講述我在一個生理女性的身體裡住著一個十歲的小男孩,以及我們對自己性別和身份的探索和過程。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記錄小時候到去年一月的事情。
Thumbnail
他從小就不覺得自己是女生。 不管是喜好、行為舉止,尤其是愛掀裙子常被大人訓斥,他覺得自己跟所謂的“女生”沾不上邊。
Thumbnail
過了生日後,突然比起以往都要更意識到母胎單身的標籤;其實不是過了生日就變得特別渴望愛情,而是周圍人有意無意的關心使然,好奇心隨之湧現而出。但比起追根究柢會單身的原因為何,更感到困惑的是:一個人是如何愛上另一個人?
Thumbnail
身為女性,妳是否從小到大到大常被說:「妳這樣不像女生。」、「一個好女生,不會這樣做。」、「生為一個女生,妳不該.....(以下省略一萬字)。」似乎只要是女性就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因此從小候我就蠻討厭「被當女生」這件事,只因為「我是女生」我就必須承擔諸多限制和枷鎖以及不合理的完美期待。
Thumbnail
從大學開始我就生活在男性佔多數的環境中,這篇文章談及了在工作及生活中對於女性角色的看法以及性別歧視的困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