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專訪】辦公室外的文化局局長:花蓮世代落差與產業轉型、局長也來開餐廳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次我們要跟花蓮縣文化局局長聊聊文化發展以及花蓮這塊土地🤩(撰文by99)
▎關於吳勁毅局長👨‍💼
局長在中壢出生、長期在台北唸書,因為興趣到東華大學念了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開始與花蓮結緣。在東華大學的期間,他修習許多族群關係課程,也到光復太巴塱部落進行田野調查,後來又到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唸了博士,畢業後也回到花蓮這塊土地繼續發展,除了是台灣城鄉發展學會秘書長、農委會國土計畫研究學者、花蓮縣政府環境景觀總顧問、花蓮縣文化局局長,還在太巴塱開了阿美族法式餐廳Aredetay,被稱為「斜槓博士」。
▎關於局長這份工作✍🏻
局長本來非公務人員,卻接了政務官的工作,看似不同的路線實質上卻都與公權力密不可分,舉凡社區營造、城鄉發展、國土計畫推廣工作、農委會、文化局的工作,對局長來說,這些行政事務和堅持都是熟悉的。和我們想像中不同的是,文化局長的工作更多時候其實都需要走出辦公室,局長也提到,必須到一線與相關人、事、物進行協調與討論,才能促成後續的發展。
▎透過文化看見世代落差,也用文化創造彼此接近的機會👀
文化講的其實就是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習慣的生活方式,但是社會的快速變遷讓世代之間產生很大的落差。面對世代落差,文化反而是比較軟的東西,所以更容易從文化切入,拉近世代之間的距離,例如把電子、龐克的風格和閩南跟原民結合,或是在節慶活動中注入新世代的能量,創造互相熟悉的機會。
▎關於青年返鄉這件事👨‍🌾
局長提到,其實花蓮許多長輩希望青年能夠往花蓮外發展,所以對於青年返鄉的態度並不那麼正面,公部門的力量恰好能主動推動一些活動,透過社會氛圍帶動改變,讓青年返鄉在老一輩眼中也能逐漸變成比較正面的事情。
「青年返鄉的前提是,支持的後盾要能到位」
局長提到這點後我們才知道,除了和身邊的人溝通以外,青年返鄉的難處其實不在於務農或創業本身,真正會遇到的問題可能是外地青年沒有居所,這點就需要仰賴在地人脈協助接洽。
▎訪後心得🐾
「用文化拉近差距,日後遇到社會重大的議題也能進行比較好的溝通」
局長的話提醒我文化是多麼柔軟卻有影響力的能量。族群的多元、世代的差距,社會本身就有許多隔閡,能從熟悉彼此開始逐漸聽見不同的聲音、感受不同的處遇,進而拓展到不同議題和規劃,是充滿層次和耐心毅力的過程。
「原住民的生活處境真的不好嗎?」
「很多人會把社會的問題歸咎到族群身上,但這其實是鄉村的問題,原住民族因為剛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才會遇到這些問題,這並不是族群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會習慣用族群的角度去分類社會議題,實際上背後的脈絡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只用族群的角度去解決問題,手法跟資源其實也是有限的。
不過,不同群體的差異性確實是需要被看見、被保留的。局長分享了他在德國留學的所見所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在德國不只農產備受重視,不同村落都擁有自己的特色;在臺灣,花東米不論土壤和水質就是花東米,原住民族不管什麼族、部落,都被統稱為原住民。在傳統注重吃飽的年代,一致性可以凝聚力量,一旦當這些條件已經被滿足了,也就是現階段,臺灣就應該開始往多元性和差異化發展、回到文化的本質,這是非常重要的。
和局長聊天的過程讓很多腦中原有的議題的有了新的思考角度和深度,也更了解公部門的角色和力量。
▎到阿樂樂代-Aredetay享用阿美族美食!
▎想看更多節目即時分享,可以追蹤我們的IG!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97內容數
用最真實的角度,紀錄18~22歲的迷惘。大學是許多人步入社會前的最後一段學生時光,免不了有無數對未來的迷惘,甚至是害怕和失望,我是同時身兼外稿編輯/youtuber/模特兒的醫學大學生,可以叫我馬它,用最貼近的角度,分享所有大學生的迷惘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它mata x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𝗚𝗥𝗪𝗨(𝗨𝗡𝗟𝗘𝗔𝗦𝗛𝗜𝗔)✨早已被燒到不行的unleashia眼影&唇釉,今天就用他們來打造閃閃惹人愛的日常妝容!   🦄有機珠光眼影 這款單色的眼影是可以當作眼睛前半部的打底色,土粉土粉的顏色充滿著非常細閃的珠光,大面積上在眼睛前半部就能讓眼睛閃閃動人了  🦄
▎大山背上的大山北月⛰🌙(撰文by99) 大山北月的前身——豐鄉小學位於新竹縣橫山鄉的大山背,是一所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廢棄學校。當時就讀清大碩士班的莊凱詠因為課程走進山林,因而看見大山背的問題:偏鄉教育、閒置空間、農產失衡等,於是在畢業以後,他和女友吳宜靜決定好好利用這個特色空間...
【🎙我們的 Podcast 節目 #馬它intheHOUSE #細說臺灣 正式上架啦✨】 (撰文by99) ▎關於這個節目 以前也聽過很多徒步環島、腳踏車環島、便車環島、環島擦玻璃、環島blah blah的故事,當時一直覺得環島離我很遠。
這是染淺髮前最後一個黑髮妝容!#馬它老師 想來分享一些近期最愛,特別是這顆HERA黑金氣墊~!  📍HERA超持久黑金氣墊 這顆氣墊是Jennie代言的(直接偏題)哈哈哈哈哈,先說這是我近期的最愛底妝~因為我覺得他的妝感很不錯
變身!夏季小仙子🧚🌻拍攝的時候少了點什麼,只好摘下朋友送我的生日花束,真是物盡其用呢(我有把莖洗乾淨再咬啦啦哈哈哈哈哈)  一樣拉出幾樣產品跟大家點評~分享一個春日妝容,請大家好好服用,明天早上就喊出口號「我最漂亮!」在家也變身小仙女🌟💫✨☄️ 
#馬它老師 今天要來分享一款台灣沒上市的粉底!!就是這個在大陸美妝博主、小紅書之間非常熱們的「 Loreal 吸油棒粉底 」今天也會附上實測8小時的照片給大家做參考喔~對這罐粉底有興趣的朋友請往下閱讀吧~
𝗚𝗥𝗪𝗨(𝗨𝗡𝗟𝗘𝗔𝗦𝗛𝗜𝗔)✨早已被燒到不行的unleashia眼影&唇釉,今天就用他們來打造閃閃惹人愛的日常妝容!   🦄有機珠光眼影 這款單色的眼影是可以當作眼睛前半部的打底色,土粉土粉的顏色充滿著非常細閃的珠光,大面積上在眼睛前半部就能讓眼睛閃閃動人了  🦄
▎大山背上的大山北月⛰🌙(撰文by99) 大山北月的前身——豐鄉小學位於新竹縣橫山鄉的大山背,是一所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廢棄學校。當時就讀清大碩士班的莊凱詠因為課程走進山林,因而看見大山背的問題:偏鄉教育、閒置空間、農產失衡等,於是在畢業以後,他和女友吳宜靜決定好好利用這個特色空間...
【🎙我們的 Podcast 節目 #馬它intheHOUSE #細說臺灣 正式上架啦✨】 (撰文by99) ▎關於這個節目 以前也聽過很多徒步環島、腳踏車環島、便車環島、環島擦玻璃、環島blah blah的故事,當時一直覺得環島離我很遠。
這是染淺髮前最後一個黑髮妝容!#馬它老師 想來分享一些近期最愛,特別是這顆HERA黑金氣墊~!  📍HERA超持久黑金氣墊 這顆氣墊是Jennie代言的(直接偏題)哈哈哈哈哈,先說這是我近期的最愛底妝~因為我覺得他的妝感很不錯
變身!夏季小仙子🧚🌻拍攝的時候少了點什麼,只好摘下朋友送我的生日花束,真是物盡其用呢(我有把莖洗乾淨再咬啦啦哈哈哈哈哈)  一樣拉出幾樣產品跟大家點評~分享一個春日妝容,請大家好好服用,明天早上就喊出口號「我最漂亮!」在家也變身小仙女🌟💫✨☄️ 
#馬它老師 今天要來分享一款台灣沒上市的粉底!!就是這個在大陸美妝博主、小紅書之間非常熱們的「 Loreal 吸油棒粉底 」今天也會附上實測8小時的照片給大家做參考喔~對這罐粉底有興趣的朋友請往下閱讀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為了工作讀的一本書,想說也該認識認識這個負責的業務,於是從公共圖書館借來,增加了原先對桃園貧乏的認識,也看見這個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都不少的城市,多元文化並存且歷史文物頗豐的一面,不再印象停留在慈湖和豆乾,其他一無所悉的小白狀態。 地方學儼然成為顯學的當代,可惜的是遲遲沒有發展出好的模式來推廣。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尋找縫隙,近身部落 民國76年因為就學離開部落,在回來部落已經是17年的事情。在外工作的後幾年有機會在花蓮、台東從事社區營造工作以及社工工作。17年後這些工作經驗成為我在部落工作的基礎知識與經驗。民國93年因為父親過世,於是打包行李決定回部落。 當時自己算是部落少數念過大學的知識分子…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自小在大田里成長,因求學因素旅居外地。但卻因對於家鄉的那份感情,毅然回到家鄉擔任社區服務志工。她就是志工青年隊長,張儀慈。 當返鄉之時,身邊人總是抱持著懷疑及困惑。位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大田里,雖地幅遼闊,但整個社區卻僅有一千六百多人居住,除平時生活採買皆需要依賴甲仙市區,就業機會更是趨近於零。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我一直對眷村文化很好奇,他們有多大的影響力影響著台灣的習慣,是文化與語言嗎?是權力與對立嗎?是美食與金錢嗎?
Thumbnail
為了工作讀的一本書,想說也該認識認識這個負責的業務,於是從公共圖書館借來,增加了原先對桃園貧乏的認識,也看見這個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都不少的城市,多元文化並存且歷史文物頗豐的一面,不再印象停留在慈湖和豆乾,其他一無所悉的小白狀態。 地方學儼然成為顯學的當代,可惜的是遲遲沒有發展出好的模式來推廣。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尋找縫隙,近身部落 民國76年因為就學離開部落,在回來部落已經是17年的事情。在外工作的後幾年有機會在花蓮、台東從事社區營造工作以及社工工作。17年後這些工作經驗成為我在部落工作的基礎知識與經驗。民國93年因為父親過世,於是打包行李決定回部落。 當時自己算是部落少數念過大學的知識分子…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自小在大田里成長,因求學因素旅居外地。但卻因對於家鄉的那份感情,毅然回到家鄉擔任社區服務志工。她就是志工青年隊長,張儀慈。 當返鄉之時,身邊人總是抱持著懷疑及困惑。位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大田里,雖地幅遼闊,但整個社區卻僅有一千六百多人居住,除平時生活採買皆需要依賴甲仙市區,就業機會更是趨近於零。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我一直對眷村文化很好奇,他們有多大的影響力影響著台灣的習慣,是文化與語言嗎?是權力與對立嗎?是美食與金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