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奶奶為何支持台獨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閩省漳,泉地方,民俗強悍,好勇鬥狠,而族大丁繁之家,往往恃其人力強盛,欺壓單寒,偶因小故,糾黨械鬥,釀成大案,及至官司捕治,又復逃匿抗拒,目無國憲,”

  ---雍正皇帝對於閩、泉、漳族群的評價

  

  爺爺奶奶是典型的厭惡一黨專政、親美友日和支持台灣獨立的長輩,這會是源自於他們的社會經驗,但是爺爺奶奶的立場,也可以說是整體台灣人的縮影。

  台灣人的台獨立場,成為台灣人用以對抗中國的常見理由之一,若是單問原因,大多屬台灣人幾乎都會說出類似於西方民主這般冠冕堂皇的藉口。

  而在台灣的教育當中,對於祖先渡海來台的描寫,大部分都是偏重在渡海本身的目的,也就是為了掙錢,遊手好閒或身無分文的單身男人,就此來台灣成家立業,傳承香火。

  而在鴉片戰爭之後,福建被迫簽定「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許多福建的勞動力以及資源被洋人大量抽血,其中勞動力無非就是之後來臺謀生的福建人。

  此篇不講究完整歷史,單就針對福建人的族群屬性做探討,也就是:為何閩客族群那麼容易接受台獨思想。

  這與台灣的台獨意識有何干呢?因為擁有泉漳閩客血統的台灣人,有一定程度是影響了當今台灣的意識走向。

  在個人的記憶中,對於泉漳州人械鬥的行為,算是描寫平淡,排除個人上課不認真的因素,課本本身並沒有在族群天性上做更多詳細的描寫,然而這跟台灣人根深蒂固的族群意識有相當的關係。也就是台灣人引以為傲的「人情味」不是字面上那樣光明磊落,比起道德般的理由,更多是歷史背景下的產物。

  泉州人與漳州人給人的族群印象,其中就是「械鬥」,最早是出現在宋朝(其餘不可考),而在清朝時最為讓雍正皇帝困擾,從開頭的「逃匿抗拒」、「目無國憲」能看出雍正有多煩惱於泉漳州人,宗族之間頻繁的械鬥。雍正也曾經針對此事下令重罰,阻止了南方的械鬥連續不斷下去。一者參與械鬥者必須被罰田產,沒有財產,顧不了人干架,也顧不了人息事寧人,自然是打不了;二者,參與者都將被關,這就很大效果的阻止了械鬥的發生。

  南方的沒了,但是北方又開始了,這就要說明械鬥的根本原因:掙地頭。鄉下人、農村居民的口角原因通常也沒有甚麼複雜的,就是為了生活而搶地,搶資源,更何況人口變多以後。不同宗族之間的關係直接像是不同國家,既然侵犯到自身利益,就會直接引發鬥爭,從而引發地方軍閥之間的鬥爭與侵略。

  

  那我們來看看福建的地理環境

  

  『八山一水一分田』形容的就是福建這種山多地少的地形,耕地面積稀缺,是不利於發展的地理環境,土地差的話,民眾都會選擇遷徙,但是在古代交通本就不發達,這種崎嶇山路,人們又能去哪了呢?高大的山阻絕了宗族之間的互動,不同宗族之間的方言彼此還有可能聽不懂,這就更加深彼此的對立關係,像是閩南話就有分為閩南、閩東與閩北等等。而也是在這個時候各種族群建立起封建的宗族意識,相當重視宗族關係,這對於將來做生意很有幫助,在外地同鄉幫助同鄉,不怕沒有同伴一起闖關東。

  福建因為缺少耕地,所以為了生存,許多人都會選擇栽種經濟作物,而這使的福建糧食問題加劇。福建雖山多,但也旁海,海上貿易成為福建人重要的經濟來源,因此福建人早早就開啟了討海之路。泉州即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屬於世界貿易重要港口(東方第一大港)。

  俗話說「閩字裡面一條蟲,跳出門外便是龍」,就是很好來用以形容閩泉漳人的謀活路的習性。甚至連明朝的法令也無法限制他們。

  除了地理上的缺陷,讓福建人不得不以海上生意為生,自古福建『邊鄙之地』之身分,更加的讓福建人「嗜利走死」。

  除了地理的劣勢以及朝庭的冷漠,福建也因為靠海並且擁有良港,成為列強入侵的必經之地,自然是戰爭常駐之地,大規模破壞及頻繁混戰,福建到新中國成立時,就算有橋商的投資,也依然缺乏工業,頂多就是零碎的手工業,而交通更是欠缺,福建真正有功能的鐵路是建於1954,並且1957年通車的鷹夏鐵路(連結江西鷹潭-福建廈門),2005年的鐵路總長僅有1033km。

  而等到改革開放,福建才開始在經濟上漸漸好轉,福建所承包的,大多是勞力密集型的製造業,如鞋帽、石材、機電、服裝,跟臺灣的產業型態很接近,福建承擔起的是中國國內的製造業,許多民生用品都在福建生產,製造業同樣也是福建的特色產業。

  

  因此到此為止,我們大略整理一下,來自福建的閩泉漳人的性情,福建是個缺少耕地、地形封閉的旁海省份,朝庭對於這個邊鄙之地的莫視與臺灣自古缺乏中央重視,擁有異曲同工之妙;閩泉漳人重視宗族,人我意識強烈,嗜利如命,是因為生存條件差,因此一直以來都以械鬥來爭奪資源,宗族的禮術屬於不同族群分辨彼此,以及得到同氏幫助的方法。而台灣漢人的主要由1945年-1949年間,中國的移民構成,那時的福建就是處於鐵路都還沒有的狀態。因此台灣人的閩客祖先,帶著一直以來的爭鬥天性,以及生意頭腦,到臺灣發展。福建人的商業頭腦,是中國許多省份共同承認的優秀,許多亞洲富人或是大企業老闆,很多都是福建出身,而如此善於經營生意的能力,展現在台灣人的態度上,就是台獨意識。

  當然台灣經歷過西方殖民時期,也經歷過日本殖民,然後走過民國的洗禮,數次政黨輪替,整體社會環境跟經濟基礎都一步步的在變化,光是祖先的來源就不會是如今台灣樣貌的全部原因,而台灣人的祖先實際上也不只有福建人,還有廣州、江西等等,但對於台灣人態度的起因,以閩泉漳人的歷史來論整,其實也是符合的。

  也就是對於如今的台灣人,也就是實際上閩客族群的後代,台獨或是台灣自主權等等的追求,是他們在重複祖先的作為:做生意、掙地頭,在現代,雖然發展中國家並不太會發生像過去那樣流血死亡的械鬥,但是就本質上的目的,台灣人依然是在追求生意的便利性,因爲回歸祖國,有可能意味著台灣會變成曾經的福建,是屬於重要的防禦位置,那麼中央並不會在台灣島上投入過多重要產業,台灣曾經的一些產業成就可能移到內陸(當然也可能不會),然後最主要是國家的目標,台灣必須擁有自知之明,國家要發展,要經濟成長,必須是共同提高生產力,為國家的內需努力,所以台灣不能保持過去從西方學來的民主思維,因為所謂「民主」就是西方右派給人的甜頭,對於一般人看似是不受拘束的空間,愛如何就如何,確實也是目無國憲,心無整體,每個人只會在乎自己的利益,而這實際上也是資產階級收割韭菜的利器,真正獲益的者並不會在乎人民到底自不自由。

  因此基於中國的中心思想,是不會讓台灣保有資本主義的毒素,好來影響國家的目標跟人民的信念,但這種以大局為重的共同目標,或者說是一黨專政,台灣的閩客族群大多數一直以來從來都不喜歡,也並沒有打算喜歡,台灣人在這個與中國大陸距離125公里的台灣島上,已經自主做生意幾百年了, 如今要一個浪了半輩子的野丫頭回來當個乖孩子,好好幫家裡的忙,想必是不願意的,因為我自己玩的開心,我管家裡的人需要幫忙做什麼?

  而在台灣的社會環境下,許多人對於中國的瞭解,基本是落後、集權、貧窮、沒水準、封閉、山寨商品、冷血這些標籤,或是完全沒有概念,所以這更加讓台灣人不願意統一,因為不了解,但也沒去了解。

  如今互聯網發達,資訊流通,很多事物的學習只是需要動動手指動動腦,但是在忙碌及寬鬆的生活當中,或沒有時間,或沒有心力,許多人都是停留於媒體所餵養的片面資訊,沉迷於美國喊出的友台口號,期望台灣有朝一日也能夠聞名國際,即使這不符合台灣的客觀條件。

  對於中國來講,台灣在思想上是不合格的,調查事實及為國家目標發展,都是台灣人不擅長的,是每個台灣人基本不會的,台灣建立起的共識不是愛國,是愛資本,只是包裝在愛國的詞藻裡面。

  實際上中華民國對於大多數台灣人已無感。

  但是對於台灣人自身,保持盼望是生活的動力,兩岸的成長環境不同,兩岸彼此難以想像那種在骨子裡的價值觀,而台灣人價值觀,台灣人的信念,就是保持著自己將會受到國際重視的想像,這跳脫合理性與務實性,這是屬於閩客族群對於做生意的追求。

  對於中國有了解並且認同的人,反而也很難想像,台灣人到底是何等害怕何等嫌棄,才要一直想像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國」,能夠擁有「國」的權力,「國」力量,「國」的地位,不過若是比喻的話,就像是叛逆期的孩子吧?只是這個不只是叛逆期,她天生愛玩,喜歡自由,不願意學習辛苦的為家人奮鬥,因為這要付出努力,要學習,要研究要思考。浪久了,全面性的思考方式跟整體性的視角,台灣人可謂沒有概念,所以相對的,他們眼中的中國就只剩下封閉這種印象。

  而因為這其實也有牽涉台灣人排斥外省人的情節,因為國民黨來台執政,對於閩客族群來講,不是建設台灣,反而更多很專注在他們搶了台灣人的機會,因為國民黨高層都是他們的人,終身職位,或是待遇比一般台灣人好,奶奶曾是教職人員,就有外省同事的機會比他們多,待遇比他們好,任人被擋財路都會不滿,從此對於外省人在屢次類似的現象上,堆積敵視的情緒。

  

  所以台灣人不管是外省人、中國人以及中國統一這三種事物,基於生意自由的考量,還有情感上的排斥,台灣人似乎難以學習不同於過去的價值觀跟社會結構。台灣習慣了西方右派那一套,排斥國民黨,是因為由閩客族群構成的民進黨,本質上也是另一個右派,只是另一個右派來擋自己出路,所以會不滿。

  

  了解中國是放開眼界,了解自己是自知之明

  以上我學習到台灣人個性的,閩客族群的個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國計畫經濟體制的形成與作用 (計畫經濟:國家在生產、資源分配以及消費等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進行計畫) 1949年新中國成立,當時國內整體支出一窮二白,生產資料生活資料都極其匱乏,經濟結構也及其單一;從國際方面來講,帝國主義企圖扼殺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只有前蘇聯,所以中國只能藉建蘇聯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初期探討 #%列%寧%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探索 ●新經濟政策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當時的帝國主義,妄圖扼殺新生的社會政權,所以為了保衛當時的國內戰爭勝利,俄國當時採取了暫時的共產主義政策。共產主義政策本
 #瑪克詩的勞動價值理論 ●「商品」理論 含意、基本屬性、勞動二重性、商品價值量決定 ※含意-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也是商品。(像是人力) ※基本屬性-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基本屬性。把握關係、區別、聯繫。 以區別來講: ◎含意 使用價值-商品有用性,能滿足人的某種屬性。 價值-連
#價值、價值觀 [只一個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 價值 ●價值判斷的特點 主體性(由主體承擔) 多樣性(屬性與主體是多樣的) 社會性(離不開社會存在的影響) 歷史性 客觀性(按照客觀規律) 價值觀 [對事物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價值觀的作用-導向 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評價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應 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社會意識有時候會落後於社會存在,有時候又會先進於社會存在而變化。 (前者保守派,後者激%進/先%進派) 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的預見未來的發
(特別重要) #辯證的否定觀 ●含意 自己否定自己 既肯定又否定(揚棄) ●與聯繫、發展的關係 聯繫的環節 (繼承好的聯繫,捨棄不好聯繫) 發展的環節 (吸收好的而發展,及排除不好的) ●方法論 創新意識,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鮮明例子: 具有創新意識,察覺客觀環境、規律的變化,不是只依
#我國計畫經濟體制的形成與作用 (計畫經濟:國家在生產、資源分配以及消費等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進行計畫) 1949年新中國成立,當時國內整體支出一窮二白,生產資料生活資料都極其匱乏,經濟結構也及其單一;從國際方面來講,帝國主義企圖扼殺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只有前蘇聯,所以中國只能藉建蘇聯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初期探討 #%列%寧%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探索 ●新經濟政策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當時的帝國主義,妄圖扼殺新生的社會政權,所以為了保衛當時的國內戰爭勝利,俄國當時採取了暫時的共產主義政策。共產主義政策本
 #瑪克詩的勞動價值理論 ●「商品」理論 含意、基本屬性、勞動二重性、商品價值量決定 ※含意-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也是商品。(像是人力) ※基本屬性-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基本屬性。把握關係、區別、聯繫。 以區別來講: ◎含意 使用價值-商品有用性,能滿足人的某種屬性。 價值-連
#價值、價值觀 [只一個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 價值 ●價值判斷的特點 主體性(由主體承擔) 多樣性(屬性與主體是多樣的) 社會性(離不開社會存在的影響) 歷史性 客觀性(按照客觀規律) 價值觀 [對事物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價值觀的作用-導向 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評價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應 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社會意識有時候會落後於社會存在,有時候又會先進於社會存在而變化。 (前者保守派,後者激%進/先%進派) 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的預見未來的發
(特別重要) #辯證的否定觀 ●含意 自己否定自己 既肯定又否定(揚棄) ●與聯繫、發展的關係 聯繫的環節 (繼承好的聯繫,捨棄不好聯繫) 發展的環節 (吸收好的而發展,及排除不好的) ●方法論 創新意識,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鮮明例子: 具有創新意識,察覺客觀環境、規律的變化,不是只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原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一篇講的是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不要過於輕浮於事,輕率於事,為人輕飄飄的,有失威望。地處超然的態度道法之所在,行事與有榮焉。面對任何事情變化都要穩住,不可輕易相信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傅崐萁說:在全世界都不認同台灣的情況下,有種就實施台獨條款、去積極推動。 這是一個仇視言論的開端。 利用仇視與激將言論,挑撥台灣人的民族意識與凝聚、煽動部
1922年福建月刊第二期 作者 明權 本文作者鑒於閩越當時淪為軍閥混戰犧牲品,亟需爭取自治立憲,提出藉助海外閩僑和閩系海軍以成事的建議,具有前瞻性,體現深厚的閩越愛國主義精神。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原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一篇講的是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不要過於輕浮於事,輕率於事,為人輕飄飄的,有失威望。地處超然的態度道法之所在,行事與有榮焉。面對任何事情變化都要穩住,不可輕易相信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傅崐萁說:在全世界都不認同台灣的情況下,有種就實施台獨條款、去積極推動。 這是一個仇視言論的開端。 利用仇視與激將言論,挑撥台灣人的民族意識與凝聚、煽動部
1922年福建月刊第二期 作者 明權 本文作者鑒於閩越當時淪為軍閥混戰犧牲品,亟需爭取自治立憲,提出藉助海外閩僑和閩系海軍以成事的建議,具有前瞻性,體現深厚的閩越愛國主義精神。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