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eliness kills. It’s as powerful as smoking or alcoholism.”
— Robert Waldinger
網路世界,人們的感官一直被刺激,人也一直向外追求,人心是浮躁不安的,因此蔣勳認為可以給孤獨正面意義,把孤獨當作禮物,孤獨是和自己在一起,自己一個人不管是聽風或看雲都滿好的。
------------------------------------------
孤獨是和自己在一起,這話說得滿好的。可是和自己在一起,不是永存的狀態,在浮動的社會中,有時需要和自己在一起,那就和自己在一起吧。可是孤獨久了,有時又想要和人群在一起。那就和人群在一起吧。所以這完全要看個人的狀況,如果和自己在一起你怡然自得,那就和自己在一起吧;如果和自己在一起你惶惶不安,那就接觸一下人群吧。 以蔣動為例,疫情期間,他一個人待著也滿好的;疫情趨緩,出來開個特展,把自己的心得和成果與人分享,也滿好的。
------------------------------------------
疫情期間,足不出戶的時日多矣,過往的熙熙攘攘宛若雲煙,你必須要做的就是如何安排、安頓好孓然一身的自己。你無法與人有實質的互動,大家都怕,怕別人是否帶菌?會不會傳染給自己?怕自己是否帶菌?會否不巧傳染給別人?整個的人際關係因而起了天翻地覆般的變化…你不敢去找別人,別人當然也不敢來找你。於是…一切都變了,你不想孤獨也必須面對著孤獨,所以大家都想方設法的和自己好好對話,好好相處…你不想也不可能;因此剛開始一段時間,大家都有一段適應期,然後呢?慢慢的習慣一些了;可是時日久了,卻又有了想和人群接觸的念頭,因此一解封,馬上出現報復性人潮了…人生好玩的地方,就在它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不是一條直線的;而是波折起伏的,是蜿蜒曲折的。生命的豐富和多彩就在其間。既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波濤汹湧之際,痛苦歡唱,失意得意,悲歡離合交雜在一起…孤獨,滿好的;不想孤獨,也滿好的。
--------------------------------
記得之前看過一部TED的視頻,內容是哈佛花了近八十年時間所做的研究?美好生活來自何處?(What makes a good life?)結果顯示: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比金錢、名聲、成就更能讓人幸福且長壽,親密關係可以減少不滿,減緩老化;在預測長壽和幸福上,比社會階層、智商甚至基因都要來得更高。(Harvard study, almost 80 years old, has proved that embracing community helps us live longer, and be happier)換句話說:日子過得最好的那些人都是重視朋友、家人、社群、和人際關係的人。
---------------------------------
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在勉勵人用不斷苛責、勸誡自己的方式來面對逆境與苦難;再加上資本主義視人如物,必須物盡其用,因此人的情感往往被漠視,被隔離,使得大家都不太知道如何關懷自己?不太知道如何對自己慈悲?自我慈悲的核心有三:對自己仁慈寬厚 ,不要嚴厲批判苛責自己;平常心看待人群,不排斥,但也不渴求 ;尊重他人,但也不卑視自己;專注當下,有情緒就去覺察、去因應 ,不會置之不理,但也不會特意誇大。
-------------------------------
「孤獨是和自己在一起」這句話分析起來有三種意思, 一種是一個人自處, 無他人陪伴的客觀狀況,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獨處;一種是一個人無法與他者溝通或連結時的心理狀況,通常伴隨哀傷、掛念、疏雜,孤立無援等情緒 ,我們或許可以把它稱之為寂寞;另外一種則是閒適的,悠然自得的心理狀況 ,我們或許可以把它稱之為孤獨。孤獨表示他了解自己,對自己慈悲,因此內心是強大的,是有自信的,因此反而更容易與人建立健康且有益的連結,不必擔心自己會被漠視或控制。
--------------------------------------
在人的生命中,孤獨和歸屬(與他人連結並被他人所接納)都是必要的。孤獨時間太長,可能對歸屬造成負面且嚴重的影響;但太過重視歸屬,則又可能失去自我,如何取得平衡是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
如果把你關在一個不到三坪的貨櫃屋裡五天四夜,裡面有廁所和床,食物和水供應俱全,只是完全沒有娛樂設施、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家人和朋友,只有自己一個人,為了一千萬,你願意嗎? 很多人可能認為,也才五天,忍一下出來就能拿到錢,有何不可?可是仔細想想,一個人被關在密室裡,這段時間都不能與外界聯繫,沒有任何人能說話,沒有電子產品,心理上和生理上會產生什麼變化呢?前些日子,英國電視台Channel 5就播出《單獨禁閉》,內容就是在進行這項實驗。活在現代的我們,很少有時間能和自己獨處。生活上總是要和人接觸,不論是家人或是陌生人。再加上現在網路的普及,甚至一天沒有手機,很多人就會抓狂。然而,或許是這樣的世界,讓我們少了能和自己對話和相處的時間。有機會的話,可以關掉手機,好好享受只有自己的生活。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實驗看到,長期的孤獨與寂寞,會讓人變得焦慮和不安,可見人還是需要陪伴的。 胡睿顏 (2019)
-----------------------------------------
即使是在專門負責關人的監獄裡,單獨監禁也是比肉體懲罰還要殘忍的措施 (類似的還有軍隊關禁閉)。
美國聯邦法院就曾裁定,威斯康辛州對少年犯的單獨監禁對這幫孩子造成了「嚴重、直接和持久」的傷害 。(我裝,2017)
-----------------------------------------------------
既然我們有社交和人際互動的需求,那麼就了解一下如何跟人相處,並且做一個好相處的人吧。只是歸納出來的差異,還需落在實際互動中加以檢視,並且要冷眼且客觀的知曉自己的言行,看看自己屬於底下異同中的那一項,絕對不是我們知道異同,然後就會做出好相處的行為的。知道不難,但是做到不易。
難相處的人:只會等待他人付出 、好相處的人: 主動為他人付出 難相處的人:過度在意「結果」與「對方的情緒」、 好相處的人:比起「結果」,更重視「自我認同」 難相處的人:努力展現自己的優點 、好相處的人:坦承自己的缺點 難相處的人:嚴格指正他人的錯誤、 好相處的人: 寬容對待他人的錯誤 難相處的人:惡意曲解他人的意思、 好相處的人:正確理解他人的意思 難相處的人:自己永遠是對的 、好相處的人:接受不同的意見及價值觀 難相處的人:負面思考、 好相處的人: 正面思考 難相處的人:害怕被他人討厭,否定自己的存在感、 好相處的人:喜歡自己,肯定自己的存在感.( yoyo su,2018)
-------------------------------------------------
對於社交,要追隨自己內心的需求,如果社交讓你快樂,你就儘快投入人群和活動;如果社交讓你不快樂,避開人群和自己在一起又何妨;對於孤獨,同樣應追隨自己內心的需求,如果孤獨讓你怡然自得,你就找個時間找個空間默默的和自己在一起吧 ;如果孤獨讓你惶惶不安,覺得疏離又難過,那就設法找些人好好社交一下吧 。
-----------------------------------------------
參考資料:
yoyo su(2018): 諮商心理師發現:「好相處的人」與「難相處的人」8個決定性的差異.。2021.10.4取自 https://www.vogue.com.tw/culture/content-43643 (vogue)
我裝(2017):有人試著5天不碰手機,隔離禁閉——結局有多殘忍(發表於資訊)
胡睿顏 (2019) 禁帶手機、電腦,獨自關小房間5天就有千萬獎金!實驗3小時後…參賽者就出現這些驚人舉動。2021.10.4取自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058086?page=2(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