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我反對!」不恐龍大法官RBG第一手珍貴訪談錄

書名長到標題無法完整呈現。原書名是《「我反對!」不恐龍大法官RBG第一手珍貴訪談錄:橫跨近30年,13場關於愛、自由、人生及法律的對話》。這是一本真的好看的訪談錄,體例上先呈現章節重點,再用訪談錄的方式,脈絡性的說明這些重點何來。在這週單口喜劇羅生門炎上的時間點讀完這本書,特別有感。
女權自助餐,說的是女性偏好有利於生理性別的相關論述,遇到不同的論點則選擇性失明、選擇性理解不能。但,女權主義者都吃自助餐嗎?女權很多種,就怕你根本不了解,卻活得像極沙豬吧!
作為生理女性的大法官,RBG(Ruth Bader Ginsburg)真的是代表性人物,作為自由派和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理出一貫的哲學。兼有女性、猶太裔和母親三個身分,都讓她並不容易在法律這個領域贏得地位和尊崇,但她努力、聰明並且堅定,卻是令人印象深刻並且帶來許多正面的改變。
對不同意見,她的看法之開放,身體力行了對事不對人。她的幽默展現在面對許多尖銳的問題上,也能夠把相反意見者理解為「雖不同但都善意」。她的人生觀是積極、樂觀的,展現在她認為人生像是登山,到了一定高度,必然孤獨,不指望他人陪伴、了解、支持,才能堅毅登頂。這就是大家印象中的RBG。
關於她的作品頗多,不僅有歌劇、這本訪談錄、甫出版的言論自選集,還有法庭女王、不恐龍大法官等影視作品。她熱愛音樂,並且維持健身,在壓力極大的生活中,仍舊保有休閒,她工作專注,並且對自由民主的價值、國家的認同以專業維繫。
作為大法官,她自認是原意主義者,但她的原意主義,追溯到當年的理想,而非字面義作為有原則的自由主義,有論者對她漸進的策略並不認同,但她總認為在合宜的社會情境中,多數時候尊重判例以及國會的立法結果。她認為社會的變革是從政治運動開始,進入國會完成立法,才回到司法機關作最後把關,這是她的註解,也是她對司法的圖像。
關於墮胎權與弱勢保障、健康保險等議題,她的看法一致且鞭辟入裡。平等的逐一汰除偏見,消弭歧視,來創建更好的社會。而對於侵害的排除,則是應透過公平的程序,來減少惡性循環。對於女權運動的metoo風潮,她的立場就遭評為過度保守,但堅守司法的限度,則是她專業的展現,回到理念討論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個人的寂寞、無力,得靠著群策群力改善,避免單打獨鬥,也提醒自己別被憤怒或忌妒等情緒牽著走,擁抱被遺漏的少數,必須付出相當的努力,而這些民主意識,則有賴公民共同維繫。她認為社群媒體和過度炒作的大量商業活動正在侵蝕民主的生活方式,選舉中劃分選區等等議題也是她認為未來維繫這樣生活方式的重頭戲。
看她的經歷,一如概覽當今重要的美國最高法院裁判,她的理念不論是多數或少數,都影響著這個民主大國的發展。她的不同意見不在攻訐同事,而是提出不同的觀點,並指向理想的社會。作為一位大法官,她的努力有目共睹。
推薦給每位關心權利發展的朋友,大法官的洞見會讓你對法理的部分有更深刻的認識,也能瞥見法學家對社會的關懷。也推薦給覺得女權自助餐當道的朋友們,或許,RBG的洞見會提供一個新的切入點,來理解這些性別政治議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就是碎念一般的讀書心得。同時具備教育、法律專業,支持討論,歡迎留言。立場上支持臺獨、多元成家、廢死以及每個人都應該用不影響別人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喜歡喝酒、看書、運動,對電影、繪畫及音樂沒有研究。其他的想法、電影、活動之類的另外發表在臉書粉專「專業的粉絲專頁」。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