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告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0年是我參與最多告別的一年,也是我練習告別,最深刻的一年。
告別是我工作的日常,在適合火化進塔的吉日,我們等待著被化成灰,封骨罐裡的往生者上山,引領親人做最後告別,以及接下來祭拜種種習俗。
告別式通常會選擇通書上記載適合火化的吉日,告別式後,至親的人陪伴往生者,直接往火葬場,火葬場等候室的螢幕上顯示著每位往生者的名字,這是一個人的名字,最後一次在這世上被唱名。唱了名進火化爐再出來,軀體已不在,僅剩下骨灰,封進骨罐裡。若選擇環保葬,連骨罐也不需要了,紙盒裝著,以免不利與土壤合而為一。一個人在這世上,原先標示著是你的所有物,此後也再與你無關,更無須你操煩,自會有繼承人接手,自此,你當然也從戶口名簿被除名了。
骨罐送到我們這裡,通常是告別式後的最後一站了。也只有至親的家人才會陪伴往生者到這裡。不論是暫厝或永久安息這裡,送行到這裡,代表著,人止息後,你的魂也和這娑婆世界所有關連都畫上句點。先是代表著你的名,再來是你的體,最後是你的魂,通通得說再見。
親人捧著骨罐進塔,骨罐有點重量,我們協助安放好,然後請親友合掌,再次向往生者告別,請往生者在此好好安住,勿掛心。祝禱完後最重要的,提醒家屬請不要回頭,直直往前走,這時剛好會在塔內繞一圓圈,象徵一切圓滿,走出塔門,直到走出塔門都不能回頭。是的,至此,就是天人永隔!對生者、亡者任一方,頭也不回地離開,是最好的對待。回頭,意味著掛念,你越放不下,只會讓另一方留連,不肯離去,永遠到不了該去的彼方,這並非好事。所以,頭也不回是告別最殘忍的對待,卻也是最難的善待。慈悲與殘忍常常只有一線之隔。
年長的人離世,我們雖感到悲傷,但所謂生老病死,老而後走向死亡的終點,遺憾便也較少。反之,若是年輕人離世,通常來得突然,還來不及好好告別,便被逼著接受不得不然的結果,尤其白髮人送黑髮人,是最難割捨的傷痛。面對得了不治之症,將不久人世的親人,我們或許有機會說再見,卻常常不好說,我們習慣正向鼓勵病人,若是病人自己沒準備好面對死亡,我們如何開得了口要他放下說再見?
我們有個客人在廟裡安了父親的牌位,據他說父親生前自己安排住在養生村,知道得了癌症,開完刀後便四處遊山玩水,最後一次進醫院還是自己去的,兒子媳婦每次來祭拜他,總是帶著敬佩述說父親的故事。真好,我也想要這樣無遺無憾地離開。
告別需要練習。但該怎麼練習?我也沒有答案。我想先珍惜每個當下吧!別讓當下成為懊悔的過去。而當分離發生時,正視自己面臨失去的各式情緒,失落、傷痛、孤寂還是憤怒,每一刻都是真實自己,請好好陪伴自己,給予自己支持,然後靜待時間,我們終將會到達那有光的彼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結束經營「旅人書房」後,我成了靈骨塔管理員。人生,是一齣齣不同戲碼交織而成,我在不同角色間轉換身分,尋求人生的意義。角色轉換間有時華麗有時踉蹌。而最終,我們都得從自己的人生退場。面對人生的退場,我們也許害怕、也許抗拒、也或許無所適從,希望靈骨塔裡的小故事,能讓我們更貼近生命所帶來的種種課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塔裡,還真的曾經有那麼一條腿,已化成了骨灰,裝在骨罐裡靜待主人領回。並非主人不要它了,主人活得好好地,只是因為意外截了肢,為了將來能完完整整到另一個世界,特地把它保留了下來,暫放我們塔裡某個位子。嚴格來說,那也不算是個完整的塔位,充其量只是個角落,就暫放著。這一放,放了將近二十年
每當我提到我在某私人靈骨塔上班時,二個人原本有來有回的對話,就會瞬時急凍三秒。尤其是遇到長輩,特別不知該如何回應,幾秒後才喃喃的說「哦?怎麼會去做這個?」
        我們塔裡,還真的曾經有那麼一條腿,已化成了骨灰,裝在骨罐裡靜待主人領回。並非主人不要它了,主人活得好好地,只是因為意外截了肢,為了將來能完完整整到另一個世界,特地把它保留了下來,暫放我們塔裡某個位子。嚴格來說,那也不算是個完整的塔位,充其量只是個角落,就暫放著。這一放,放了將近二十年
每當我提到我在某私人靈骨塔上班時,二個人原本有來有回的對話,就會瞬時急凍三秒。尤其是遇到長輩,特別不知該如何回應,幾秒後才喃喃的說「哦?怎麼會去做這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親人離開我們時,他冰冷的身體安靜地躺在那裡。最後一眼凝視著他,過去數十年的相處與愛護在腦海中一瞬間閃過。當棺木蓋上,知道再也見不到他時,心中的悲傷無法控制地洶湧而出。 當棺木被推進火化爐,看到親人化為一片慘白的骨頭時,內心被無法言喻的悲痛充滿。那個小小的骨灰格子,成為了親人最後的家。但我願他能回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前言 人死後會怎麼樣,說真的還不清楚,至於活著的人要做什麼事情,目前經歷過一次後,大概了解,於是決定紀錄一下過程。 當然還是要說明一下,有些過程可能會不同,要根據各地習俗、各家規定和葬儀社而定,而且我並非專業的殯葬人員,有些東西敘述也不一定正確,只是根據自身經驗而說,同時也藉此好好走出這一段過程
Thumbnail
有人說,人的一生,要死三次,才算真正的告別世界。 第一次,是當你心跳停頓,呼吸消逝,身體停止運作,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是當身體被放進棺木,人們出席你的葬禮,在社會上被宣告不復存在。 第三次,是當世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你在宇宙中默然無聲地逝去。
Thumbnail
按「歸空」之義,指人死後當歸於虛空。歸空之法,教人於臨死之際把定玄關,識破幻緣,拋卻塵俗慾念業習,以免淪入諸趣。
Thumbnail
25歲服役退伍那年,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葬禮,那時我以孝子的身分參與了家父的告別式,經歷死亡,方能切身理解箇中之味;才剛剛成為職場的新鮮人,行禮如儀的陌生場面,尚未社會化的我,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著實上了一堂「再見,再也不見」的先修課。 五一勞動節起了大早,南下出席家祭告別式,遇見多年未曾
因為入殮與火葬時辰是老師看過的,所以必須很快完成家祭與公祭,看到新竹的朋友凌晨就開車下來,很感動,無法多說話,因為必須馬上從彰化飛奔到南投,趕在中午休息前進爐。 依照禮俗,我無法跟著去火葬場,不懂為什麼,以現代人孩子只生一個孩子或是沒有子嗣,那往生後不就變成沒有兄弟或是子女可以完成這儀式?! 總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親人離開我們時,他冰冷的身體安靜地躺在那裡。最後一眼凝視著他,過去數十年的相處與愛護在腦海中一瞬間閃過。當棺木蓋上,知道再也見不到他時,心中的悲傷無法控制地洶湧而出。 當棺木被推進火化爐,看到親人化為一片慘白的骨頭時,內心被無法言喻的悲痛充滿。那個小小的骨灰格子,成為了親人最後的家。但我願他能回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前言 人死後會怎麼樣,說真的還不清楚,至於活著的人要做什麼事情,目前經歷過一次後,大概了解,於是決定紀錄一下過程。 當然還是要說明一下,有些過程可能會不同,要根據各地習俗、各家規定和葬儀社而定,而且我並非專業的殯葬人員,有些東西敘述也不一定正確,只是根據自身經驗而說,同時也藉此好好走出這一段過程
Thumbnail
有人說,人的一生,要死三次,才算真正的告別世界。 第一次,是當你心跳停頓,呼吸消逝,身體停止運作,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是當身體被放進棺木,人們出席你的葬禮,在社會上被宣告不復存在。 第三次,是當世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你在宇宙中默然無聲地逝去。
Thumbnail
按「歸空」之義,指人死後當歸於虛空。歸空之法,教人於臨死之際把定玄關,識破幻緣,拋卻塵俗慾念業習,以免淪入諸趣。
Thumbnail
25歲服役退伍那年,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葬禮,那時我以孝子的身分參與了家父的告別式,經歷死亡,方能切身理解箇中之味;才剛剛成為職場的新鮮人,行禮如儀的陌生場面,尚未社會化的我,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著實上了一堂「再見,再也不見」的先修課。 五一勞動節起了大早,南下出席家祭告別式,遇見多年未曾
因為入殮與火葬時辰是老師看過的,所以必須很快完成家祭與公祭,看到新竹的朋友凌晨就開車下來,很感動,無法多說話,因為必須馬上從彰化飛奔到南投,趕在中午休息前進爐。 依照禮俗,我無法跟著去火葬場,不懂為什麼,以現代人孩子只生一個孩子或是沒有子嗣,那往生後不就變成沒有兄弟或是子女可以完成這儀式?! 總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